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由1982年4月2日开始到6月14日结束的英阿马岛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南大西洋首次爆发的规模较大的海上冲突,也是世界上第一场导弹和电子系统的大海战,它标志着现代海战的转折点。阿方使用法制的“超级军旗”战斗轰炸机,发射空对舰“飞鱼”导弹,击沉了英国有着现代化反弹设备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引起了各国海军战术的变革。这一事件令全英上下为  相似文献   

2.
在1982年的英阿马岛战争中,岸舰导弹首次用于实战。那是在战争末期,一枚阿根廷改装的岸基“飞鱼”导弹将英军“格拉摩根”号尾部打飞了。由此,岸舰导弹受到了各国海军的青睐。尔后,在80年代的两伊战争、1991年的海湾战争及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岸舰导弹几次露面,然而战绩时好时坏,没有取得令人鼓舞的效果。尽管岸舰导弹在这些战争中没能留下多少  相似文献   

3.
1967年10月21日埃及在西奈半岛附近从排水量仅80吨的小艇上发射了3枚“冥河”导弹。击沉了以色列2250吨的“埃拉特”号驱逐舰;1982年5月4日.英海军“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在马岛以北海域执行警戒任务时被阿根廷发现,阿方即派“超军旗”战斗轰炸机发射1枚AM-39“飞鱼”空舰导弹,击中“谢菲尔德”号中部水线以上1.8米要害部位,立即使舰内动力.照明、消防系统全部破坏,引起中央燃料枯大火。  相似文献   

4.
1982年5月4的马岛海战,是二战后第一次发生的鱼雷海战。这次海战英阿双方都出动了航母、大型水面战舰、潜艇等。双方均使用了鱼雷(共五个型号之多)。 5月1日大西洋上,浓雾垂江,能见度极差。阿方“圣路易斯”号潜艇的声纳,捕捉到距本舰约10000米方位上的英护卫舰信号,于是向它发射了一条德制  相似文献   

5.
海战,马岛海战。轰然一声,一枚阿根廷“飞鱼”导弹击中英“谢菲尔德”号驱逐舰舰舷。火焰在漫延。整个上甲板滚烫,上层建筑象开了锅的水。舰侧的油漆在脱落。导弹穿透的孔洞处呈白炽化。烟雾,黑色的辛辣刺鼻的烟雾,仅在十五至二十秒的时间里就充满了整个军舰……全体舰员奋战了五个小时,但毫无结果。舰长只好下令弃舰。一周后,该舰在拖带中沉没。以上几组蒙太奇式镜头,是马岛海战的真实情景。  相似文献   

6.
1984年我国国庆阅兵式时,我国研制的掠海反舰导弹首次公开露面,立即引起了外国朋友和军事评论家的浓厚兴趣,称它是中国的“飞鱼”导弹。谈起“飞鱼”导弹,有人会联想起1982年发生的英阿冲突。当时,阿军使用了由法国提供的“飞鱼”导弹,一举击沉了“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和“大西洋运送者”号运输舰,从而使“飞鱼”导弹名扬世界,身价大  相似文献   

7.
1982年5月4日,阿根廷空军的“超级军旗”式飞机用两枚单价20万美元的“飞鱼”导弹击沉了英国特混舰队价值1.5亿美元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这件事不仅震惊了英国朝野,而且也震惊了全世界。人们不禁要问,“飞鱼”到底是什么样的武器,它怎么有如此威力,能创造“蚂蚁”吞“大象”的奇迹。阿根廷使用的“飞鱼”导弹,是法国制造的超低空掠水飞行的空射反舰导弹。1971年初投产的是“飞鱼”导弹的基本型,代号为MM38。20世纪70年代初,法国航空航天公司在“飞鱼”基本型的基础上又开展了“飞鱼”AM39空对舰导弹、删40舰对舰导弹、SM39潜对舰导弹以及MM38和MM40岸对舰导弹的研制工作。目前,“飞鱼”反舰导弹已成为具有不同射程、可从多种平台发射的系列化反舰导弹。  相似文献   

8.
匿影藏形在水平线后数英里之远的一架低空飞机,悄无声息地发射出一枚导弹。象一只巨型海鸟一样,这枚长约15英尺、直径仅10英寸的导弹,在距海面仪8英尺的超低空,以每小时500英里的高速掠过波涛。导弹继续破浪飞行,在距英国军舰“谢菲尔德”号不到一英里时,才被甲板上的执勤人员目测到。四秒钟后,猛听得一声巨响,弹头已在舰体内爆炸。谢菲尔德”号,当即被击沉,这就是发生于1982年福克兰海战中惊心动魄的一幕。无独有偶,1987年5月,惨剧重演,在海湾巡逻的美国军舰“斯达克”号几乎遇到同样结吗。伊拉克飞机发射的一枚“埃克森塞特”导弹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海战中,潜艇作战的隐蔽性强,机动范围大,可寂静大深度发射,不暴露行迹,给敌人以防不胜防的毁灭性打击,所以由水舰艇发射的飞航式导弹开始转向由潜艇发射。世界各海军对潜艇飞航式导弹发射倍感兴趣,不惜研究飞航式导弹的水下发射技术,燕形成 潜艇发射飞导弹的两个导弹族。它们是法国的“飞鱼”导弹族和美国的“鱼叉”导弹族,这已在海湾战争中得到了成功的验证。与此同时,又掀起了飞航式导弹从潜艇垂直发射的热潮。本  相似文献   

10.
老诚 《航海》2003,(3):35-37
国际现有的巡航导弹多种多样。其中非常著名的有美国的“鱼叉”和“战斧”、英国的“暴风影子”、法国的“飞鱼”家族等等。各国在对现有的巡航导弹进行改良的同时,也在推进新型导弹的开发。 美国 “鱼叉”式导弹家族 “鱼叉”式导弹,1972年就完成了发射试验,从1977年开始实战部署飞机发射的AGM-84A、舰艇发射的RGM-84A  相似文献   

11.
法国航宇防务网2007年5月28日报道,日前,美国海军在墨西哥湾从“佛罗里达”号导弹核潜艇上发射了4枚“战斧”巡航导弹,这是“战斧”导弹首次从巡航导弹核潜艇上发射,包括1枚BlockⅢ型和3枚BlockⅣ型。这次发射是巡航导弹核潜艇“打击作战能力评估”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一次性的反导用有源假目标弹据估计,目前世界上有10000枚空中、水面和水下发射的导弹正在60个国家的海军中服役。西方的三种反舰导弹—法国的“飞鱼”、美国的“鱼叉”和意大利的“奥托马特”在发射方法、制导系统、弹道和射程方面正在进一步改进。俄国的SS—N...  相似文献   

13.
反舰导弹的终结者-舰载内层防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色列海军“埃拉特”号驱逐舰在1967年中东战争中被“冥河”导弹击沉事件令各国海军忧心忡忡;而英国海军“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在1982年马岛战争中被“飞鱼”导弹摧毁事件更使水面舰艇的生存雪上加霜。这些惨痛的教训惊醒了世界各国海军:为了确保造价高昂的水面舰艇免遭反舰导弹的攻击,除在远程上用软杀伤手段进行诱骗、在中程上用硬杀伤武器进行拦截外,还必须在近程上构筑一道无坚不摧的内层钢铁屏障,以便干净彻底地“终结”那些侥幸“漏网”或突防的反舰导弹。近些年来,各国海军竞相开发,并陆续推出了形形色色的舰载内层防御系统。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这些内层防御系统将构成反舰导弹不可逾越的死亡线。  相似文献   

14.
1982年的马岛战争是英国皇家海军在空军力量支援下为收复马岛进行的一场两栖登陆战,虽然这场战争在战争史上被划分为海战,但在严格意义上它并不能算是真正的海战,因为阿根廷海军在整个战争过程中并没有发挥出海上力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以色列人在1973年的中东战争中用电子干扰手段对抗“冥河”反舰导弹的完胜引发了世界海军软杀伤武器系统的开发热,那么英国人在1982年马岛海战中用电子干扰手段对抗“飞鱼”反舰导弹的成功则将世界海军对软杀伤武器系统的开发推向了高潮。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各海军强国不但竞相推出了各种各样的舰载软杀伤武器系统并继续强力推进新的研究计划,而且又纷纷诉诸国际合作手段,与它国联手开发更为先进的通用型软杀伤武器系统。在这众多的国际合作项目中,人们公推“海蚊”有源/无源干扰系统、“女巫”干扰系统和“奴尔卡”有源干扰系统最为出色且最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16.
七、走向未来——马岛的启示 二次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发明、新技术、新科学武装了各国海军,尤其是核潜艇、导弹的诞生,孕育着海战的新纪元。 1967年10月21日,埃及塞德港外,前苏联“冥河”式反舰导弹的一声霹雳,唤醒了战后沉睡于“航空母舰制胜论”之美梦中的国际海军界。埃及海军的苏制“蚊子”级导弹快艇(排水量约100吨),用反舰导弹一举击沉了以色列“埃拉特”号驱逐舰(排水量2500吨),充分显示了电子化武器的威力——这是反舰导弹问世后的第一  相似文献   

17.
英国篇 在世界海军中,英国海军是继以色列海军之后仅有的曾在实战中使用过舰载软杀伤武器的海军,而且和以色列人一样,既有着“被反舰导弹击沉驱逐舰”的惨痛教训,也有着“用软杀伤武器成功对抗反舰导弹”的骄人战绩。在1982年的南太平洋马岛战争中,阿根廷人用“飞鱼”反舰导弹将英国人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送入海底,英国海军在震惊之余急讨对策,最终祭出了舰载“乌鸦座”射频无源干扰系统这面大旗,结果竞使阿根廷人随后发射的多枚“飞鱼”屡屡偏航扑空而功败垂成。可以说,软杀伤武器系统对英国海军在此战中的最终胜利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实际上,在舰载反导软杀伤武器的研究方面,英国海军的起步较旱,1968年就开始在舰艇上装备首型舷外干扰系统。近30多年来,英国海军不但独立开发了多型无源干扰系统(开发的型号之多可说为各国海军所仅见),而且还和其它国家联合开发了一些有源和无源干扰系统,这些舰栽软杀伤武器系统目前正在多国海军中服役。  相似文献   

18.
资讯大道     
《中国远洋航务》2006,(8):13-13
形势 7月5日,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朝鲜先后发射了3枚导弹,其中包括一枚“大浦洞”2型远程导弹,但这枚远程导弹发射失败。  相似文献   

19.
据《简氏防务周刊》报道 ,英国海军“特拉法尔加”号潜艇成功地完成了一次“战斧”BlockⅢC巡航导弹的发射试验 ,为年底实现“战斧”武器验收铺平了道路。“辉煌”和“凯旋”号潜艇已具有发射“战斧”对陆攻击导弹作战能力 ,“辉煌”号潜艇最早于 1998年 11月完成了三次“战斧”对陆攻击作战飞行试验。在 1999年北约对南联盟的军事干涉行动中 ,“辉煌”号潜艇发射了约 2 0枚“战斧”对陆攻击导弹。“特拉法尔加”号潜艇是第三艘装备“战斧”对陆攻击导弹的潜艇。 2 0 0 1年 7月 ,潜航于墨西哥湾的该潜艇发射了一枚“战斧”导弹 ,导弹…  相似文献   

20.
1982年的英阿马岛战争中,英军使用舰载激光致盲武器成功地使阿根廷飞行员致盲,从此,各国对舰载激光武器的研究风靡一时。舰载激光武器以其威力大、速度快、命中率高、耗费低等优点赢得了各国海军的青睐。在激光武器的研制上,美国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目前,美国海军的舰载激光武器已从20世纪70年代初仅能破坏人的视觉及武器装备中光电装置的低功率激光致盲武器,发展成为能摧毁低空飞行的飞机、导弹等目标的高能激光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