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铺盖法在城市地铁车站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广州地铁二号线江南西站工程,系统介绍了铺盖法的施工.采用铺盖法施工解决了日益繁忙的城市干线交通在地铁车站施工期间的交通瓶颈效应问题,做到了施工、交通两不误,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在欧洲、日本、新加坡和我国台湾已成功地采用装配式铺盖法修建地铁车站.在此介绍了装配式铺盖法的基本结构形式,地下管线处理保护以及该方法的设计原则和施工步序.该法在国内地铁车站建设中一旦推广,将会解决交通、环境问题,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施工速度.在国内研制铺盖板以及制定相关标准是今后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3.
论述北京地区首次在地铁9号线丰台北路站应用装配式铺盖体系。从结构计算方法、荷载选取、方案设计、铺盖板的设计及试验和支撑体系计算等方面,系统阐述装配式铺盖体系的设计要点。实践表明,装配式铺盖法能够有效降低地铁施工对周边环境和交通的影响,临时路面效果理想,同时大部分构件能够重复利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性与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目前我国正处在地铁建设的一个高峰期,施工过程中对地面交通影响较大,矛盾突出;为解决好这一难题,探讨引进一种新的施工方法-装配式铺盖法,减少对地面交通的影响和环保施工.研究结论:采用装配式铺盖法施工能有效解决地铁工程建设与地面交通和环境存在的矛盾;将既有地下管线悬吊和采取保护措施,可以避免改、移管线带来的风险,节约投资和时间;通过铺盖板及临时支撑构件标准化的实施,可以推动地铁车站盖挖法设计的标准化,是地铁及地下工程建设发展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5.
某地铁车站深基坑开挖对临近管线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半铺盖体系法进行地铁车站施工首次在西安地区应用,为了研究半铺盖体系基坑开挖对临近管线的影响,以西安地铁4号线某车站基坑为工程背景,对迁改后的管线沉降进行现场监测分析。得出管线沉降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在基坑开挖及底板施工阶段,管线沉降速率较大,施工需以信息化施工为主。借助ANSY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并依据实际工况设置模型监测点,对比分析现场监测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得出管线的沉降规律。同时,对基坑不同的分步开挖深度进行模拟,得出管线沉降受分步开挖深度影响较大,基坑开挖及底板施工阶段需引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预制盖板在沈阳地铁1号线南京街站铺盖系统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并在其施工完毕后,又将拆除的预制盖板应用于沈阳地铁2号线陵西盖挖车站路面铺盖系统中,提高了预制盖板的使用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采用道路两侧倒边铺设加强型单层六四式军用梁铺盖法明挖施工方案进行地铁车站施工,达到交通不断路的目的。通过对24 m六四式军用梁的结构拼装设计、承台设计、桥面系设计、盖挖顺作配套施工设计,对军用梁在交通行车和临时堆土加载过程中的最不利情况下,运用M idas C ivil 671软件验算军用梁主要杆件内力,证明该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沈阳地铁九号线怒江公园站采用盖挖顺作的施工方法,其铺盖体系由单层式加强型六四军用梁和预制混凝土板构成,本文介绍了铺盖体系的构造,并运用Midas Civil软件验算军用梁的强度及刚度,从而确认了本方案设计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希望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地铁盖挖施工中,通过机构强度计算,采用制式化铺盖体系修建地铁车站,既可解决交通及环境问题,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施工速度,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目前国内城市地铁建设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对于半幅铺盖法地铁车站基坑,中立柱作为其特有的支护结构,直接影响着施工安全,但中立柱变形规律复杂,在黄土地区对其还缺乏系统认识。本文以西安黄土地区首个半幅铺盖法地铁车站基坑为工程背景,对中立柱的变形机理及变形规律进行研究,以期为该施工工法条件下黄土地区车站基坑围护结构设计提供参考。研究结论:(1)中立柱的变形主要受基坑降水、车辆荷载、盖板及支撑自重、结构自重和坑底土体隆起影响,其中坑底土体隆起影响最为显著;(2)中立柱累计变形可以分为微小下沉阶段、连续上升阶段、下沉阶段和稳定阶段四个阶段,其中最大值发生在第二阶段;(3)中立柱隆起值随着土方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此设计时必须考虑中立柱隆起问题,确保中立柱具有足够长度;(4)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撑加路面板组成的临时路面系统和分八步实施的施工工序,可使中立柱沉降值在安全范围内;(5)该车站采用的施工方法和支护结构的各种设计参数可为以后黄土地区类似地铁车站基坑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