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鹰厦线道床破底清筛周期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通过对鹰厦线道床状态的调查分析,提出该线道床破底清筛周期:平均为通过总重3.5亿吨 ̄4.0亿吨,可以与换轨大修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2.
通过持续调研大秦重载铁路75 kg/m钢轨使用和重伤情况,进行钢轨重伤类型和每千米重伤量统计分析,获得钢轨主要重伤类型、不同地段一定累计通过总重对应的每千米钢轨重伤量;针对不同长度地段钢轨重伤量数据,提出钢轨重伤加权统计方法,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和不同地段钢轨重伤量数据,获得大秦重载铁路75 kg/m钢轨整亿吨通过总重下加权重伤量数据;利用大秦重载铁路各种钢轨维修费用数据进行经济分析,获得钢轨经济下道周期;通过2006年和2016年钢轨重伤统计数据对比分析,结合我国运输特点及经济分析结果,提出累计通过总重与每千米钢轨重伤量相结合的大修换轨周期,并估算了延长换轨周期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在大秦重载线多数货车轴重23~25 t情况下,2014年钢轨强度等级从980 MPa提高到1 280 MPa,2005年~2007年加强了钢轨内在质量和焊接控制、采用加强型弹条、热塑性弹性体垫板等技术加强了轨道结构,2011年后进行了预防性打磨。这些综合技术使钢轨伤损率发生极大变化,本文试图通过2006年、2010年和2016年三个时间节点钢轨伤损率统计分析,获得钢轨伤损类型和伤损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钢轨使用和管理部门进行大秦重载线伤损率控制及选用合适的钢轨强度等级提供依据。研究结论:(1) 980 MPa级的钢轨伤损率低于1 080 MPa和1 280 MPa级钢轨伤损率,累计通过总重17亿吨,980 MPa级钢轨伤损率比1 280 MPa级钢轨伤损率降低约17%;(2) 2016年钢轨焊接伤损率比2006年减少了9%;(3)钢轨内在质量和焊接质量提高、轨道结构加强综合技术作用下,累计通过总重10亿吨伤损率降低约65%;(4)采用钢轨预防性打磨技术,累计通过总重10亿吨钢轨伤损率降低约20%;(5)本研究成果可为钢轨使用和管理部门选用钢轨及维修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得到客货共线铁路列车通过总重对钢轨寿命的影响规律,对京广铁路下行K807+000—K1110+000区段钢轨伤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以实际工况下列车通过轴重为荷载条件,建立钢轨三维实体有限元模型,对钢轨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疲劳寿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列车通过总重的增大,钢轨伤损数量以及增长速率呈非线性增加,在200 Mt时增长速率有一突变;钢轨累计重伤率与列车通过总重符合幂函数关系,利用拟合公式预估钢轨寿命为10.62亿t~16.03亿t;在实际轮载条件下,钢轨疲劳寿命次数为4841万次,换算为列车通过总重后与统计分析结果吻合。研究结论可为线路设备维护决策和线路大修周期界定提供技术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邵武工务段地处鹰厦线北段,管辖K7.0—K281.7鹰厦、外福两线的咽喉区段,曲线多,全段共有曲线435个计142.7km,占正线总长的52%,其中R2500曲线74个计20.3km,占全段线的14.2%。坡度大,其中K72.0~K116.0为高坡地段,最大纵坡20.3%,具有山区铁路的典型特点。自91年4月份电化开通以来,运量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到92年底通过总重已选4400万吨。随着电化的开通和运量的增长,钢轨伤损每年以18.9%的增长率上升,  相似文献   

6.
在役U75V和U71Mn钢轨伤损及其统计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获得的年钢轨伤损量与对应累计通过总重和每日记录的钢轨伤损量与对应的累计通过总重的数据,研究钢轨发生伤损的特点并进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在累计通过总重较大时,钢轨累计伤损量与累计通过总重服从二次函数拟合关系,其导数表示钢轨重伤速率,是累积通过总重的一次函数,钢轨重伤量不会有突变点(拐点),不会迅速进入到疲劳状态,但随累积通过总重的增加呈二次方增加。应用二次函数拟合累计伤损量与累计通过总重的方法推导出钢轨伤损的拟合公式,据此可获得具体线路对应一定通过总重下的钢轨伤损量。  相似文献   

7.
我段管内的主要正线是京沪线重载快速区段K830-K984,下行线年通过总重1.3亿吨,上行线年通过总重0.8亿吨,最高允许通过速度160km/h。我段地处丘陵地带,曲线多,半径小,京沪正线曲线共计202条/90.418km。其中R≤1300米的曲线计62条/42.311km,占我段正线曲线总长的47%,自“4.18”提速以来,截止8月13日,铁道部轨检车挂直达(Z9.Z10)列车,共检查8次,检查情况:  相似文献   

8.
针对普速铁路现有线路通过总重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过于宽泛、难以进行钢轨精细化大修预测等问题,提出精细化线路通过总重计算方法及钢轨精细化大修预测方法。以某条铁路线段的F车站为例,计算其股道的通过总重,验证钢轨精细化大修预测方法的可行性。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高线路通过总重计算的精度,精细化地预测钢轨大修周期。  相似文献   

9.
《中国铁路》2006,(10):77-77
在开行重载列车的繁忙线路上提高钢轨绝缘接头的技术性能是非常重要的。重载运输线路承载很大的静、动载荷作用,会造成钢轨磨耗加剧和损坏率增加而使绝缘接头的使用年限缩短。现在,北美铁路普遍采用的是粘结绝缘接头。随着运营条件的恶化使用寿命明显缩短,其平均使用年限只能达到2亿列车通过总重吨。在特别繁忙的运输方向上,一般间隔12~18个月就要对绝缘接头进行修理或更换,每年每公里线路的直接运营支出为6250美元。  相似文献   

10.
我段管内的主要正线是京沪线重载快速区段K832-K984,下行线年通过总重1.3亿吨,上行线年通过总重0.8亿吨,最高允许通过速度K832-K960为120km/h,K960-K984为1 30km/h.  相似文献   

11.
津浦线符离集——蚌埠段(k726.0~832.0)是全国运输最繁忙的区段,列车运行密度昼夜达120对,其中5000吨重载列车28对。年通过总重下行1.28亿吨,上行0.75亿吨。98年10月1日该段线路提速至140km/h。本文就开行重载快速列车两年来,控制轨道几何状态的对策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论高速重载运输条件下钢轨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铁路运输事业高速发展的情况下,由铁道部和冶金工业局共同研讨、协调铁路用钢,特别是钢轨的发展方向,我认为非常必要也非常及时。下面就高速重载条件下,钢轨所面临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论述。这些观点以前我也曾在多种场合阐明过。近年来,高速重载运输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1998年底,全路平均年通过总重已超过3-4×107t·km/km,在京沪、京广、京哈和陇海四大干线上已开行牵引重量5000t的重载列车,年通过总重平均达到4-0×107~5-0×107t·km/km,部分特别繁忙区段达1-3×10…  相似文献   

13.
重载铁路高强钢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延长大秦重载铁路钢轨的使用寿命,研制适应重载铁路的高强钢轨。通过对高强钢轨的性能、热处理和焊接以及选用的新钢轨服役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钢种中加入合金元素Cr,可以提高轨钢的强度,推迟珠光体转变时间,使钢轨既易于热处理,又节省能源和降低成本,而且钢轨强度的提高还增加了曲线钢轨的耐磨性能和耐伤损能力;提高轨钢的纯净度,可增加钢轨的抗疲劳性能,延长钢轨的使用寿命;重载铁路曲线下股应铺设热处理钢轨;铺设新钢种PG4和U77MnCr的线路,钢轨打磨时间可延长至通过总重4亿t,而铺设U75V钢轨的线路在通过总重6000万t后就需打磨1次,才能有效抑制轨面剥离的产生和发展。新钢轨的综合使用性能良好,适合在重载铁路上使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为获得钢轨伤损类型、伤损沿钢轨横截面分布、钢轨伤损随月份(季节)分布规律、钢轨每公里重伤量与累计通过总重变化规律,本文利用太原局提供的大秦重载线2011年至2016年钢轨伤损台账及车站里程图,将线路分为线路区间和站区,进行钢轨自上道至下道完整使用周期内伤损统计分析。研究结论:(1)包含站区与不含站区钢轨伤损类型及其所占总伤损的百分比相差不大;(2)钢轨伤损主要是焊接伤损、核伤、擦伤和孔裂伤损,重车线钢轨伤损主要是焊接伤损;(3)钢轨伤损主要发生在轨底和轨头,轨腰伤损占比不足14%;(4)钢轨重伤量随月份变化,冬季12月~2月份钢轨重伤量是夏季6月~8月份钢轨重伤量的2.1倍;(5)钢轨上道初期伤损主要表现为冶金和焊接质量伤损,中后期表现为疲劳伤损,无论是母材还是焊接或者是总钢轨月度重伤量,都随累计通过总重呈波浪形波动;(6)无论是母材还是焊接或者是总钢轨累计每公里重伤量,都与累计通过总重呈二次函数关系,钢轨累计重伤量随累计通过总重呈二次函数关系上升,但不存在"突变点";(7)月钢轨重伤量高点变化决定累计钢轨重伤量与累计通过总重关系变化趋势;(8)本研究结果可为钢轨使用和管理部门进行伤损检查、维修决策提供决策依据,为制定重载铁路钢轨换轨周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U76NbRE微合金钢轨在小半径曲线上的铺设使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核微合金钢轨在小半经曲线上的使用性能,对60kg/mU76NbRE热轧及热处理钢轨,通过厂内闪光焊和现场气压焊后,于1995年结合线路大修,在京包上行线K466~K470铺设无缝线路试验段。试验结果表明,抗拉强度达到1060MPa及以上的U76NbRE热轧钢轨,在约450m半径曲线的外股上使用可通过总重2.2亿t以上,其使用寿命比U74热轧轨提高近1倍;轨头硬度为38HRC~40HRC的U76NbRE热处理钢轨,其使用寿命比U74热轧轨可提高4倍以上,可望超过一个大修周期(通过总重达到7亿t);经过焊后再淬火的闪光焊接头,使用中未出现接头低陷,而未经过焊后再淬火的气压焊接头,当通过总重4.2亿t时,出现1.3mm~1.5mm的低陷。综合考虑U76NbRE钢轨的焊接、热处理性能以及使用要求,建议其化学成分的质量分数调整为:C0.72%~0.80%,Si0.60%~0.90%,Mn1.00%~1.30%,Nb、RE0.02%~0.05%,P、S≤0.030%。  相似文献   

16.
为开发适应重载铁路发展和应用的高强高韧高耐磨钢轨,在对60 kg·m~(-1)贝氏体钢轨进行试制的基础上,利用蔡司倒置式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及静态液压万能试验机,对钢轨母材和焊接接头的组织性能进行检验,并对钢轨和道岔辙叉翼轨、尖轨进行试铺,系统分析强韧和耐磨性能。结果表明:60 kg·m~(-1)贝氏体钢轨的母材组织均匀,基体为无碳化物贝氏体,存在少量稳定残余奥氏体和M/A组织,硬度较高,耐磨性良好,具有良好的强韧性匹配;焊接接头组织均匀,性能良好;铺设在重载线路曲线段的贝氏体钢轨服役时间达48个月、通过总重近6亿吨时,其使用寿命比珠光体钢轨提高1倍以上,道岔辙叉翼轨和尖轨的使用寿命比U75V钢轨提高3~4倍,且均未出现重伤问题,贝氏体钢轨还具有较强的抗剥离掉块能力。  相似文献   

17.
提速线路钢轨的大修周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常海 《铁道学报》2005,27(4):78-84
通过对全路在役钢轨的使用状况和伤损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了钢轨伤损加权统计方法,对取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给出我国线路上在役U71Mn钢轨和U75V热轧钢轨伤损量与累计通过总重对比关系及加权统计基础数据;将工程经济学原理应用于钢轨使用的经济分析,获得钢轨的最佳经济下道时机;在统计分析我国钢轨伤损类型和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确定钢轨大修周期的原则,参考国内外钢轨大修周期取得的研究成果,提出了累计通过总重与钢轨伤损量相结合的大修周期模式及其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为了延长大秦重载铁路大修换轨周期,在介绍国内外相关规定的基础上,按不同情况,重点对大秦重载铁路重车线钢轨重伤率进行了统计分析,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通过总重1 000 Mt左右时,2005年铺设钢轨重伤严重区段直线钢轨总的累计重伤率为16.2处/km,钢轨总的重伤率为28 2处/km.通过采用净化钢质、研发使用高性能钢轨、按廓形及时打磨钢轨等技术措施,2007年铺设上道的U75V钢轨重伤率明显下降,当通过总重约1 680 Mt时,直线钢轨总的累计重伤率为6.2处/km,钢轨总的重伤率为9.6处/km.结合大秦铁路实际情况,大修换轨周期可暂按直线钢轨总的重伤率<10处/km来考虑.  相似文献   

19.
针对国外重载铁路广泛使用68kg/m钢轨的情况,同时为满足我国发展重载铁路的需要,本文对68kg/m钢轨及其配套技术进行试验研究。按照北美标准,由国内钢厂轧制生产出热轧钢轨(抗拉强度为1 080 MPa)、在线热处理后抗拉强度为1 265MPa的68kg/m钢轨,通过厂内闪光焊、现场气压焊方法焊接成无缝线路,在京包上行线铺设15km试验段,其中半径1 200m以下曲线区段铺设在线热处理钢轨,其他区段铺设热轧钢轨,5年累计通过总重881 Mt·km/km,得到结论如下:在曲线区段,68kg/m在线热处理钢轨至下道时总的平均磨耗速率约为0.03mm/Mt,比60kg/m U75V热处理钢轨的耐磨性提高1倍以上;直线上累计通过总重881 Mt·km/km后,68kg/m热轧钢轨垂直磨耗约为2mm;累计通过总重881 Mt·km/km后,钢轨的重伤率为0.46处/km,远低于相同条件下60kg/m钢轨的重伤率;使用68kg/m钢轨的维修养护工作量比使用60kg/m钢轨减少约一半。综上,无论从技术性、配套性还是经济性上考虑,在我国铁路推广使用68kg/m钢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俄罗斯测量钢轨垂直和侧向磨损使用的是通用的ПШВ型线路卡尺。但这种卡尺有很大缺点:钢轨垂直磨损取决于轨底平面。P65型钢轨高度为180±0.8mm,因此,原始误差可为0.8mm;测量前必须清除轨底平面的碎石和脏物,而这是一项很劳神费力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