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等幅重复应力作用下混凝土弯曲疲劳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室内混凝土试件弯曲疲劳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素混凝土受弯试件在等幅重复荷载作用下的弯曲线劳性能。通过对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证实了混凝土弯曲疲劳寿命的概率分布基本上符合两参数威布尔分布。在探讨了疲劳方程合理形式的基础上,进而建立能够较好拟合试验结果,并能向低应力水平外延的折线型双对数混凝土弯曲疲劳方程。  相似文献   

2.
混凝土在重复荷载作用下的疲劳寿命由于不可避免的随机因素的干挠,具有较大的离散性,因此有必要把概率的方法引入混凝土疲劳寿命的研究中去。本文根据混凝土在疲劳荷载下的损伤机理,提出以应变做为表征其损伤程度的量度。并由疲劳损伤过程与马尔可夫过程的数学相似性,认为可以考虑混凝土的疲劳损伤过程具有马尔可夫性。通过求解FOKKER-PLANCK方程,我出疲劳损伤状态的转移概率密度函数,求出在指定时间下疲劳损伤分布,也可求出在给定的临界损伤后的疲劳寿命分布。经与试验相比较,可知由此方法推出的寿命分布函数较对数正态分布更为接近试验数据,且具有较大的适用范围。该方法在进行铁路桥梁疲劳可靠性分析中是有用的。  相似文献   

3.
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疲劳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等幅单向压缩荷载作用下的活性粉末混凝土疲劳试验,研究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疲劳特性。研究表明:循环荷载作用下,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疲劳破坏表现为形成单一临界疲劳主裂纹的破坏形态;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宏观疲劳损伤过程按宏观疲劳裂纹演变模式分为裂纹潜伏、裂纹稳定扩展和失稳破坏3个阶段,且各阶段分别占疲劳总寿命的15%,75%和10%,相应的纵向变形发展也呈此3阶段规律;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疲劳寿命服从两参数Weibull分布,疲劳极限强度可取为其静极限轴心抗压强度的57%;活性粉末混凝土疲劳变形模量的衰减可分为平稳缓慢衰减和急剧不稳定衰减2个阶段,其比例分别为90%和10%;疲劳变形模量的极限值可以取作初始变形模量的0.5倍。  相似文献   

4.
重复振动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高温作用后混凝土强度与变形试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对86个混凝土试块在常温~1000℃范围内温度作用后,进行了强度与变形试验和理论分析工作,主要包括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拉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及弹性模量等几个方面.探讨了高温作用后混凝土强度和变形的变化规律,着重分析它们与作用温度的相互关系,并建立简明的数学表达式.  相似文献   

6.
钢纤维混凝土强度、变形和韧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178个短柱的偏心受压试验288个短梁的压剪试验以及36个圆环结构模型试验,研究了钢纤维对基体的抗压强度,不同轴压下的压剪强度以及轴心受压,小偏心受压,初裂弯曲抗拉强度的影响,综合分析了铣削型钢纤维对基体变形性能的影响及增韧效果,结果表明,钢纤维混凝土是理想的地下结构建筑材料,在要求允许和激励地层有控制的变形情况下,更能够适应所需要的强度和变形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首先,以PPR为变量,设计了四片两跨预应力高强混凝土变高度T形截面连续梁,完成了四片梁的静载试验,成功地记录了试验梁从初始荷载至弯曲破坏的荷截-变形曲线。其次,在试验的耻,提出了用刚度折减的方法计算预应力高强混凝土连续梁开裂后的变形,计算值与试验值相比,能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最后,以试验梁的承载能力的研究内容,采用塑性分析,线弹性分析,改进的弹性分析(考虑弯矩重分布)以及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计算试验梁的破坏荷载,并与试验结果相比较,探讨合理的安全储备系统,同时建议现行铁路桥涵规范在设计高强混凝土连续梁时,考虑弯矩重分布影响。  相似文献   

8.
对7根圆钢管混凝土试件先后进行疲劳试验和推出试验,得到荷载-滑移曲线和黏结破坏荷载,研究疲劳循环次数和应力比对钢管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的影响。用黏结强度和割线模量定义了黏结界面损伤变量,探讨疲劳荷载与损伤变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疲劳循环次数和应力比对界面黏结性能有显著影响,导致承载力大幅度下降,且出现异常变化,对结构安全造成危害;通过黏结强度-滑移曲线的割线模量定义黏结界面的损伤变量,可以很好地描述疲劳荷载与损伤变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预应力混凝土梁在疲劳荷载作用下的变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32片不同预应力度混凝土梁疲劳荷载作用下变形的实验研究,给出了预应务混凝土梁疲劳荷载作用下挠度计算的参考定量表达式。  相似文献   

10.
张淦华 《铁道建筑》1995,(10):23-25
本文通过计算分析了荷载偏心距,荷载大小,混凝土强度对偏心受压混凝土结构开裂的影响。建议将《桥规》中控制受压混凝土结构裂缝开展的有关规定,从单纯控制荷载偏心距离,改变为综合考虑荷载偏心距,拉应力值及混凝土强度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11.
冻土与混凝土接触界面动力剪切特性对于冻土工程的抗震稳定性和长期服役性有直接影响。为了研究动荷载作用下多年冻土地区桩土相互作用及桩侧冻结强度特性,在常规直剪仪的基础上,研制出可同时满足动荷载输出和低温控制条件的动力直剪系统。利用该设备开展不同影响因素条件下的冻结黏土-混凝土桩基界面动力剪切试验,研究了动荷载作用下,试验温度、法向压力、动荷载频率及振次对冻土与混凝土界面冻结强度的影响,同时探讨了界面剪切破坏后的残余强度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动荷载作用下,冻结黏土-混凝土界面力学行为具有应变软化特征,可明显分为线性增长,脆性破坏,强度恢复及残余稳定4个阶段;界面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最为显著,并且动力荷载特性对界面强度具有一定规律性的影响;温度主要通过冰胶结力作用对剪切强度和残余强度产生影响,随着温度的降低,界面内聚力显著增大,从而表现为冻结强度的增加。通过对动荷载作用下冻土与混凝土接触界面强度特性分析,阐明了界面冻结强度特征及形成机理,可为寒区工程中的冻土与桩基接触面间的剪切特性研究以及结构物抗冻拔病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黄宏  张安哥 《铁道建筑》2007,(6):107-109
在确定了钢材和混凝土本构关系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方法,对方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轴压构件的荷载—变形关系曲线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3.
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界面粘结强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照传统钢管混凝土粘结强度的设计理论与试验方法,设计2组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Powder Concrete,RPC)柱试件,进行钢管与RPC之间界面粘结强度试验研究.考虑施工条件以及工程造价等因素,对RPC配合比和试件养护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试件的反复推出试验,得到钢管RPC柱的荷载-滑移曲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钢管RPC试件的第1次轴心推出试验曲线与普通钢管混凝土试件的轴心推出试验曲线有相似的规律,而其反复轴心推出试验曲线与普通钢管混凝土试件的反复轴心推出试验曲线的规律有差异,而且钢管RPC试件的奇数次轴心推出试验曲线与偶数次轴心推回试验曲线没有对称性;采用蔡绍怀提出的粘结强度计算公式计算得到的钢管RPC粘结强度与试验得到的结果相近;自然养护条件下RPC的立方体强度约为蒸汽养护条件下的88%,自然养护条件下钢管RPC的粘结强度低于蒸汽养护条件下钢管RPC的粘结强度.  相似文献   

14.
钢纤维混凝土界面粘结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5.
在日本“铁道结构物设计标准(混凝土结构物)”(2005年版)第五章中,对混凝土压缩强度特征值f’ck的适用范围定在≤80N/mm2。同时废除了弯曲强度的计算公式,对混凝土的拉伸软化特征以及干燥、水化等对构件的影响,用检算弯曲抗裂强度的方式解决。对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及混凝土徐变的计算方法,给出了两类计算公式,并以f’ck=55N/mm2作为这些公式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6.
大掺量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了中等强度大掺量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变形性能以及耐久性能。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对不同掺量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抗压强度、干缩以及耐久性等性能进行了全面地分析。研究表明,大掺量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在道路工程、大体积工程以及房建工程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18.
19.
钢—混凝土组合曲线箱梁桥静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某立交桥匝道钢-混凝土组合曲线箱梁的静载试验实例,分析在自重及汽车荷载作用下曲线梁的内力及变形特点,通过有限元模型与试验结果的对比,探讨城市立交桥匝道曲线箱梁的仿真模型分析与荷载试验方法,并依据试验结果对该桥当前结构性能作出了评价,为此类桥型的设计和试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高温作用后混凝土强度与变形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6个混凝土试块在常温~1000 ℃范围内温度作用后,进行了强度与变形试验和理论分析工作,主要包括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拉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及弹性模量等几个方面.探讨了高温作用后混凝土强度和变形的变化规律,着重分析它们与作用温度的相互关系,并建立简明的数学表达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