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体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转体前包括编制转体施工设计,转体机构的施工及试转,申请封闭要点和人员培训等诸项准备工作。实施转体时的指挥组织,操作实施和有关施工记录。  相似文献   

2.
沪杭高速铁路的(88+160+88)m自锚体系的上承式水平转体施工拱桥,结构形式新颖,为世界高速铁路上首次修建于软土地基上且采用自锚式转体施工的桥梁,单铰的转体重量高速16800t。以该桥为工程背景,阐述以下球铰与转盘的安装技术、转体施工牵引力计算和配重计算、转体施工位置控制和微调系统、试转试验以及转体过程中的控制原则。对桥梁的转体施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据中华铁道网报道,8月7日,由中铁一局承建的沪杭铁路客运专线跨石大路转体桥成功实现转体。根据转体数据显示,球铰施工精度比设计要求精度高出4倍。该桥成功转体为沪杭客专早日接入杭州东站取得决定性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现有桥梁“T构”转体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和具体的工程情况,介绍一种高效实用的桥梁“T构”转体施工工艺,生产效率成倍提高,成本较大降低,为“T构”转体施工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5.
996桥梁是跨越繁忙交通线的跨线桥,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小对现有交通的影响,保障施工安全,确定采用转体施工方法,即在高速公路两侧浇注施工转体,然后转体就位,先浇注边跨现浇段,与合拢段连成整体,将合拢段固结,再浇注合拢段,贯通全桥。  相似文献   

6.
连续梁转体施工在城市轨道交通中比较少见,无锡地铁1号线跨越沪宁高速公路,采用50m+80m+50m连续梁转体施工方案,较好地解决了桥梁施工对沪宁高速公路的影响。文章重点介绍连续梁转体施工的设计和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多点支撑转体斜拉桥转动牵引力的影响因素,以实际项目为工程背景,设计制作缩尺比为1∶10的转体模型,测试承力支腿结构形式、承力支腿数量、转体速度、轨道不平顺四个影响因素对转动牵引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单独橡胶垫结构形式时,牵引力波动幅度相对较小,梁体转动更为平稳,牵引力更容易控制;减少承力支腿数量后,各驱动装置扭矩波动幅度增大,桥梁转体稳定性明显降低;转动速度增大一定程度上放大了轨道不平顺、齿轮咬合等问题,牵引力波动幅值显著增大;轨道不平顺度越大,牵引力波动幅度越明显,桥梁转体稳定性越差。  相似文献   

8.
辛乐清 《铁道建筑技术》2023,(4):105-107+125
为研究大型转体承台内部传力机理,本文以武汉跨沪蓉线、麻武线高架转体桥下承台为原型,对十六桩转体承台两种试验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转体承台底部拉应力主要集中于中间四根桩所构成的矩形区域;非预应力承台在加载过程中,各桩顶反力比例几乎保持不变,桩顶反力未出现重分布;降低桩支承刚度可以降低中间桩的反力,使桩底反力趋于均匀,以提高转体承台的承载性能;施加预应力能显著改善桩顶反力分布,有效降低中间桩的反力,且所施加预应力越大,中间桩反力下降幅度越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新建高铁及既有铁路提速的不断发展,大量跨越铁路的桥梁建设也日益增多。为不影响铁路线运营,采用转体施工是跨线桥的最佳选择。本文以青南大道跨遂成铁路立交桥为例,介绍了桥梁转体施工工艺和施工控制要点,可为今后转体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偏载对多点支承转体系统受力和稳定性的影响,本文开展现场转体模型试验,研究偏载对承力支腿应力、球铰应力、转动牵引力、桥梁位移的影响,探讨偏载作用下关键参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偏载对承力支腿和球铰应力有较大影响,随着偏载值增大,各承力支腿和球铰应力数值及波动程度增加,转体系统稳定性降低;在偏载作用下,转体系统受轨道不平顺、转动加速效应等因素的影响被放大,桥梁转动所需牵引力、主梁竖向位移和扭转角均显著增大;实桥转体建议严格控制风荷载、主梁两侧不对称悬臂长度、桥面施工机具等偏心荷载。  相似文献   

11.
鲁南高速铁路高上1号特大桥上跨京沪高速铁路施工难度较大,本文提出了一种支撑体系平移顶推与转体相结合的跨线桥施工方法。首先施工转体结构;然后进行顶推施工,在距离高速铁路30 m以外的工位搭设支撑体系,再顶推支撑体系至主墩区域进行梁体混凝土浇筑;最后进行转体施工,使主梁就位、全桥贯通。顶推和转体结合施工确保了桥梁顺利跨越京沪高速铁路,显著减轻了对既有线行车的干扰,降低了安全风险,缩短了工期。  相似文献   

12.
桥梁转体过程中,梁体倾角变化情况是衡量转体稳定性的重要依据。为研究多点支撑转体斜拉桥梁体倾角的影响因素,以襄阳北编组站大桥为工程背景,制作缩尺比为1∶10的转体模型,分析转体过程转速、滑道不平顺度、承力支腿数量和承力支腿结构形式对桥梁倾角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桥梁倾角变化幅度随转速增加而增加,波动最大部位出现在中跨横桥向;当承力支腿经过钢板中部时,由于滑道凸起使承力支腿转动受到冲击效应,其倾角发生波动,桥梁倾角影响程度明显增大;六支腿工况下桥梁倾角变化值最大为0.03°,四支腿工况最大倾角变化值高达0.10°,减少支腿数量致使转体稳定性降低;承力支腿结构形式对桥梁倾角影响较大,采用橡胶垫结构形式,会减小桥梁应力变化,桥梁转动更为平稳,倾角变化更易控制。  相似文献   

13.
介绍跨度150m公路拱桥箱形的肋的转体施工技术,包括转动体系的构成;转盘的施工;拱肋的制造,脱架,转体及合龙等。  相似文献   

14.
据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消息,5月17日上午,主跨160m、单个转体桥梁重168万t的沪杭客专跨沪杭高速特大拱桥,转体30度后成功合龙。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速铁路的普及,跨线桥转体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为确保转体过程中的安全,实现转体的智能化、自动化,能够使转体技术在特殊建设环境中具有更为广泛的应用范围,在降低工程造价上具有更大的优势。通过调研国内外转体桥工程实例,总结出常规转体桥的技术特点及存在的主要局限性,介绍近年来出现的一些转体桥新技术的特点及研究成果。最后,着重从转体工艺、球铰技术、转体动力系统、转体应用等方面对转体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进行展望,提出一些解决措施和思路,为今后的桥梁转体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某城市主干道上跨既有干线铁路采用独塔空间四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施工方式为转体施工,转体重量为3.3万吨,远超已有工程实践。本文主要分析转体铰型式,为本工程超大吨位转体施工选择适合的转体铰型式提供依据。研究结论:(1)球铰刚度大于平铰,球铰适应转体偏载的能力强于平铰;(2)球铰底部混凝土受力情况均小于平铰;(3)转体球铰在转体支撑协调性、转体结构受力和变形的均匀性、牵引力的稳定性、转体安全性、转体后梁体姿态调整、施工可实施性能、出现问题可调整等方面,均具有更好的性能;转体平铰对转体施工控制要求较高,上部转体结构的载荷分布不均匀以及转动面的安装平面度误差都会显著影响转动可靠性;(4)本工程3.3万吨超大吨位转体设计选用球铰型式是适合的;(5)该研究成果可为采用大跨度桥梁跨越既有构筑物超大吨位转体施工提供借鉴,并可有力拓展转体工法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7.
沪杭城际高速铁路跨沪杭高速公路(88.8+160+88.8)m自锚上承式转体拱桥采用"支架现浇,转体就位"的方案施工,转体重量16 800 t。转体结构的自平衡或配重平衡对施工过程的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转体施工之前需进行称重实验,测定转体结构的不平衡力矩、摩阻力矩、偏心距及静摩阻系数,为转体结构的配重及转体施工牵引力计算提供相应的参数,从而确保转体结构在转体过程中平衡稳定、灵活转动并精确就位。  相似文献   

18.
武汉市常青路改造跨铁路工程为(95 m+105 m)钢箱梁桥,采用转体法施工,转体重量约8 600 t(含配重),球铰支点两端转体重量差3 000 t,为极不平衡转体施工,仅靠在短臂端配重无法满足转体平衡条件。通过研究结合有限元分析计算,得出解决方案:在长臂端距离转体中心23. 6 m处设置转体前支撑,消化一部分不平衡转体重量;通过前支撑和短臂端配重共同作用,使转体两端达到平衡状态,同时依靠前支撑上的动力系统带动钢箱梁水平转体至设计位置,最后大桥顺利合龙。本文主要介绍极不平衡条件下桥梁转体施工技术,重点在于长臂端设置转体前支撑的设计与计算。该桥梁的成功转体对同类极不平衡条件桥梁转体施工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介绍高架转体斜拉桥跨越铁路施工技术 ,其中包括转体动力计算、转体施工方法、转体施工控制措施等  相似文献   

20.
石环公路跨石太铁路斜拉桥转体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结合石家庄市环城公路跨石太铁路分离式立交桥主桥-转体斜拉桥的施工,对桥梁平转法施工中的关键工序控制进行探讨分析.研究结论:实现大吨位转体桥梁连续成功转体的关键在于:(1) 转动体系设计必须合理有效,这是保证转体成功的先决条件;(2) 转体球铰的加工及安装精度是保证转体成功的基础;(3) 配重和称重试验是保证顺利转体的重要保障;(4) 周密完善的转体实施过程组织是确保转体施工顺利实施的最后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