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建立路口仿真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面交叉路口交通仿真是研究路口交通的有效手段。仿真系统中的道路模型是静态模型,是整个仿真运行的容器和载体。利用开放性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信息存储、图形操作、开发接口等功能,建立有效的道路模型,为仿真系统中其它仿真模型提供空间参照、几何模型和逻辑模型,为各类交通行为数学模型提供存储空间和作用空间,为各种程序算法提供调度接口,实现高效的路口交通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2.
高速公路动态交通流的模型与仿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高速公路交通流的宏观,动态特性出发,首先给出了交通流控制和仿真中常用的宏观,动态,确定性交通流模型,通过对各种交通状况的分析,指出该模型存在的缺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改进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地描述交通流真实行为。  相似文献   

3.
行人交通仿真模型与相关软件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描述行人运动行为的尺度和精细程度出发,行人交通仿真模型分为宏观模型、中观模型和微观模型3类。总结了常见的格子气模型、元胞自动机模型、社会力模型和磁力模型的原理及算法,对比分析了其仿真效果。论述了如何运用Legion、STEPS、SimWalk和AnyLogic软件建立行人交通仿真模型,比较和评述了上述软件的技术性能。研究表明,充分、合理利用已有软件,可实现快速有效的行人交通仿真建模。  相似文献   

4.
支持ITS影响评价的交通仿真模型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ITS影响评价是ITS应用中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仿真模型在ITS影响评价中显示了突出的优点。然而大多数已有仿真模型并不适用于ITS影响评价,本研究时目前世界上近百个重要仿真模型进行充分的调研,筛选出比较适合进行ITS影响评价的仿真模型,并对其性能进行总体评价。最后,指出支持ITS影响评价的仿真模型还需要改进的方面。  相似文献   

5.
交通仿真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俊  商蕾  高孝洪 《交通科技》2004,(4):102-105
描述现有的交通仿真模型,介绍几个典型仿真模型的建模方法和特点,说明在具体应用这些模型时应结合实际交通情况,具体分析,决不可生搬硬套。  相似文献   

6.
燃料电池系统包含电堆、空气子系统、氢气子系统、冷却子系统,涉及零部件众多。因此在研发初期,通过系统仿真的手段建立燃料电池系统模型,对系统开发具有指导作用。本文首先依据零部件的试验结果及特性参数进行零部件虚拟标定,建立精确零部件模型;然后根据系统流程图搭建完整的燃料电池系统仿真模型;最后通过仿真计算,对系统关键输出性能参数进行评估和预测。将仿真结果与测试数据进行对比校核,结果表明:模型仿真结果与测试数据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最大为4.33%,吻合度较高,验证了此系统仿真模型精度较高,可用于燃料电池系统性能研究,对今后研发燃料电池系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材料模型参数设置对碰撞仿真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有限元仿真在汽车耐撞性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有限元模型中材料模型参数的设置精度对于仿真结果的可信度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研究材料模型中的几个重要参数的设置偏差对于仿真结果的影响,以帽形梁碰撞刚性墙为例,研究了材料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应变率效应参数等材料模型参数的设置对于仿真得到的零件变形过程、零件吸能特性以及碰撞力学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弹性模量设置偏差对于仿真结果影响很小,而屈服强度与应变率效应参数的设置偏差对仿真结果影响很大,在碰撞仿真中应该保持其精度。  相似文献   

8.
运用系统运动学的原理和方法,使用连续系统Dynamo仿真语言,模拟了黑龙江省公路运输系统,建立了仿真模型。模型探讨了在国家政策和各种客观允许情况下,黑龙江省公路运输系统的发展,并在政策变量的改变睛对公路运输系统的发展进行了仿真和结果的分析。以此可以确定达到期望目标应采取的策略措施,以及为了更好地发展黑龙江省的公路运输而应进行调理。最后,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9.
前向式混合动力系统模型中控制器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Matlab/Simulik和Matlab/Stateflow平台上建立了某一混合动力汽车的前向式仿真模型及控制器模型.研究了基于PID控制和模糊逻辑控制的两种驾驶员模型,通过仿真过程对该前向式混合动力系统控制器模型进行了验证,并对两种驾驶员模型控制器的控制效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交通分析仿真软件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昕  王慧 《中南公路工程》2005,30(1):144-149
以交通模型的实际应用为背景,对目前国内外交通仿真软件领域中的交通模型应用、交通分析软件包、交通仿真软件包等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以开放性为主要特色的交通先进集成一体化仿真平台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1.
在建立汽车制动过程中的整车、制动器、车轮和制动油路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用Matlab/Simulink将其转换为计算机仿真模型,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最后将仿真计算值和试验值进行了比较,并给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12.
面向交通诱导的仿真系统功能和核心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面向交通诱导的仿真系统所采用的仿真模型,分析系统应用具有的功能、提出仿真系统所采用的交通流模型的建立方法。  相似文献   

13.
针对采用定量仿真方法建立驾驶员模型的不足,应用GPS技术,采用定性仿真方法中的归纳推理方法建立驾驶员行为模型;该模型能够模拟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的决策判断过程,预测各种输入情况下的驾驶员行为输出,在建立驾驶员-汽车-道路系统仿真模型时将会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装甲车辆非稳定工况驱动性能仿真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毕小平  陈策王  普凯 《汽车工程》2001,23(6):404-406,40
基于发动机和传动系统的动态过程,本文开发了一个装甲车辆非稳定工况的驱动性能仿真模型。对一台装甲车辆的加速过程进行了实例仿真计算,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符合较好。这个仿真模型可以方便地用于装甲车辆非稳定工况动力性能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微观交通仿真模型系统参数校正研究--以VISSIM的应用为例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微观交通仿真模型在交通系统管理、控制和优化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大多数仿真模型参数均是针对外国的交通情况确定的,并不一定适合中国国情。章提出了微观仿真模型参数校正流程,以上海市北京东路VISSIM仿真为实例,根据实际采集的数据,运用拉丁方格法进行实验设计,对VISSIM的仿真参数进行了校正,指出了微观仿真模型参数校正有待改进的方面。  相似文献   

16.
山区公路平面线形设计的仿真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山区公路在大比例尺地形图上使用传统导线法设计平面线形的局限性,通过建立仿真模型,并进行计算机编程,实现山区公路平面线形的生成自动化,并通过一定的约束条件对线形进行动态调整,整个仿真系统具有良好的可视化交互界面。  相似文献   

17.
应用于车辆实时动力学仿真的悬架模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管欣  张威  叶显峰 《汽车工程》2003,25(5):477-480
针对车辆动力学实时仿真的要求提出一种新的悬架建模方法。将悬架系统视为车身与车轮之间的无质量复合约束,利用悬架杆系的多体运动学模型和准动力学模型来分析悬架系统的运动和力学传动特性,从而悬架动力学问题简化为代数方程组的求解。与基于侧倾/力矩中心理论建立的等交悬架模型相比,该方法可分析悬架杆系内部作用力,并能更准确地描述悬架在水平方向的约束作用;与应用传统多体动力学理论建立的模型相比,该方法解决了仿真实时性的问题。基于这种方法建立了国产某轿车麦弗逊式悬架模型,并将仿真结果和道路试验及ADAMS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分析油气悬架中存在的气体弹簧刚度非线性特性和摩擦力,建立了主动悬架的非线性模型。分析了悬架的非线性特性对悬架运动的影响。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非线性模型比线性模型更接近油气悬架的实际情况,根据非线性模型设计的车身高度控制策略比根据线性模型设计的控制策略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9.
对蓄电池建模方式进行探讨并采用等效电路法建模,对SOC的计算进行比较讨论后采用更加合理的算法,对蓄电池散热系统及热系统的键合图建模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建立了散热系统的键合图模型。利用键合图建模方法的优势,将蓄电池等效电路的键合图模型和散热系统的键合图模型耦合在一起,建立了蓄电池系统的键合图模型,并由此导出数学模型,进一步建立仿真模型,实现了蓄电池的动态仿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得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汽车平顺性建模与仿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面向整车系统的数字化虚拟样机技术,利用大型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软件SIMPACK建立了前悬架、后悬架、轮胎及整车的多体系统模型。进行了整车的脉冲输人平顺性及随机输人平顺性仿真分析,分析结果与实车试验结果基本符合,实现了在汽车的设计阶段对其平顺性进行预测及分析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