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带动下,汽车电子市场潜力迅速释放,为满足零部件国产化需求,各大汽车电子厂商纷纷来华投资建厂,中国汽车电子产业瞬间成为业内的焦点。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已初具规模。2006年,产业发展势头不减,产业规模达到近800亿元,增长速度高达近40%。  相似文献   

2.
“加快发展汽车电子技术,是改变我国在汽车工业技术方面受制于人的有效途径汽车电子就是让汽车更安全,更环保、更节能,更人性化的技术。它把汽车产业推进到数字化时代的同时,也把IT 产业推进到了“4C时代”:电子与汽车的结合成就了一个集半导体、通信光电、信息技术、电子控制为一体的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汽车产业规模近年持续攀升,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保有量国家。涉及整车控制、动力驱动、汽车电子配件的中国本土汽车电子企业在顺势崛起,并且发展极为迅速。对应这些控制单元的硬件载体的PCB设计技术,自然越来越受行业重视。文章针对车载PCB板的工作条件,主要讨论电感的放置方向、线路耦合、接地孔以及引线长度、引线电感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豪彦 《汽车与配件》2003,(50):30-32
2003年11月19日~20日,由上海市汽车工程学会、中国电子器材总公司和中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联合主办了“2003(上海)汽车电子技术应用发展论坛”,来自国内外百余家汽年生产企业、大专院校、研究机构等400余人共同探讨现代汽车产业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使得电子技术和产品在汽车上的应用比例越来越大,采用电子装置已成为衡量汽车技术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电子信息技术已成为推动汽车产  相似文献   

5.
中国汽车企业开拓俄罗斯市场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俄罗斯汽车市场发展迅速,发展潜力巨大,中国汽车企业竞争力显著提高,为进入俄罗斯市场创造了条件。文章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俄罗斯汽车市场的历史与现状、中俄汽车产业合作的机会和意义及中俄汽车产业合作的进展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开拓俄罗斯汽车市场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和广阔前景,同时指出了中国汽车企业开拓俄罗斯市场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作为汽车制造与电子技术的完美结合,车载电子堪称汽车技术发展史中的一次重大革命。扫描当前汽车业和电子业的相关报道,“汽车电子”的曝光率正达到空前的高度。这折射出各大电子厂商对该市场所注入的资本和热情,也揭示了汽车电子在新兴朝阳产业中不可动摇的龙头地位。汽车电子设备涉及控制、驱动、安全、显示、通信、娱乐等广泛领域;囊括软件、计算机、系统集成、电信、消费类电子和基础元器件等多项类别,毫不夸张的说,几乎所有的电子信息产品都可以应用于汽车整车,车载电子产业链的发展已势在必行。一、中国汽车电子产业链的现况在全球范…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加剧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了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作为汽车的核心部件,其性能和稳定性对整车的性能和安全至关重要。因此对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常见故障类型及其诊断维修方法,旨在为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很高兴有机会在2014第二届中国(武汉)汽车文化节上与大家共同探讨交流汽车及汽车文化方面的话题。第一届汽车文化节我也来参加了,也是在武汉举行,所以这次来更倍感亲切,也说明近年来武汉市存汽车产业的发展上得到了业界的认可。早在1992年,作为汽车工业“老三样”之一的富康轿车在武汉投产,到如今历经2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了全国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9.
目前,汽车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为了让汽车在使用过程中更加安全、舒适、节 能和环保,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正在得到全面的发展,智能控制技术也被不断地应用到汽车产业中。针对当前的电子控制汽车技术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探讨了未来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一、汽车电子产业概述汽车的安全、节能、环保以及智能化和信息化是汽车的未来发展趋势,而这些功能实现的关键有赖于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与支撑。汽车电子技术的突破对汽车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是汽车新技术革命的核心和关键。2004年,中国汽车电子产业规模达到320.4亿元,汽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急速发展,跨国汽车企业,包括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研发工作的全球化,已构成当代汽车产业的一个重要发展规律,这不仅是对中国,在全球的汽车产业都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12.
电子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优化汽车技术提供了重要基础,尤其是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出现,极大地保证了汽车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为了进一步开发和优化汽车行业的高性能应用系统,电子控制系统也成为汽车行业的研究方向。新能源汽车总成智能控制、电子发动机、汽车机械等已成为新时代汽车工业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产物,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工业发展的水平,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不仅可以减少石油消耗,还可以改善环境、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相似文献   

13.
1 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展望中国汽车产业的进步和发展 ,是中国经济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理由可概括如下 :第一 ,汽车作为支柱产业表现出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和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 ,汽车开始成为中国居民消费升级的重要产品 ,并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汽车产业发展和汽车大众消费趋势 ,是中国经济社会进步的历史性标志。第二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汽车生产国 ,中国汽车产业动向已影响到世界汽车产业的格局。同时 ,中国汽车市场由潜在的市场成长为世界第三大地区市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的崛起 ,是世纪之交世界汽车产业最重…  相似文献   

14.
中国汽车产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汽车行业的发展水平高于GDP的增速,正在成为国民经济的“发动机”。从汽车产业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汽车产品的发展,必然伴随着制造技术和装备业的进步和发展。这是因为:汽车制造的水平和质量取决于装备能力;国家汽车行业和汽车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取决于装备的先进性和制造成本。汽车产业发达国家的装备业都十分发达,先进的汽车装备,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这些国家汽车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品牌的建设和发展受到国家及业界的高度重视,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同样,装备技术的自主创新及国产化也取得了重要的进步。目前,国家高度重视汽车产业装备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国务院通过了《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从政策上加大了支持和引导力度,有力地推动了汽车装备制造业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已占中国汽车产品出口八成左右,其快速增长成为带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汽车零部件出口也由单一的产品型开始向资本型转变,由劳动密集型、材料密集型的低端产品出口开始向附加值高的机电类产品出口。但与此同时,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在企业信用评估体系方面的不完善成为其快速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系过程中的软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促进汽车消费市场的发展,是发展汽车产业的主要途径。美、日、韩汽车产业发展的经验表明,汽车消费市场的发展与汽车金融服务业密不可分。中国关于汽车消费信贷的法律十分不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汽车分期付款销售的发展。我国目前既缺乏相关的配套法律,也没有专门的分期付款销售法,如何改善中国的汽车消费信贷法律环境,促进中国汽车金融的发展,从而促进中国汽车业的发展,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科技时代的到来,为各行各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汽车产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点,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人们环保意识越来越强,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掀开了新的篇章,推动了其快速发展,主要是由于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并且其也符合目前国家所提倡的节能减排政策。在不久的将来,新能源汽车将会不断普及,但是因为新能源汽车在汽车动力方面与普通汽车有所不同,维修诊断环节,要求具备较高的技术含量,这对于汽修人员而言无疑是一种挑战。而电子诊断技术的出现有效缓解了维修问题。本文重点就是针对新能源汽车维修中电子诊断技术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笑语 《时代汽车》2010,(9):36-39
徐秉金同志长期从事汽车产业宏观管理工作,在国家计委、国务院机电办、商务部担任部门领导,并参与复关和参加WTO的谈判,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与汽车市场的培育有重要贡献,日前在接受本刊专访时,徐秉金就《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对中国汽车工业和汽车市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王宇宁  蔡云 《汽车情报》2004,(23):43-46
近几年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汽车工业也加快了开放发展的步伐,汽车的产销量屡创新高,2003年我国汽车产业继续保持了超高速增长,全国汽车产销双双突破439万辆,其中轿车共生产201.89万辆,同比增长83.25%。对比2002年,2003年中国汽车产量一年净增了119.25万辆、销量增加了114.27万辆:轿车产销量比2002年分别净增了92.81万辆和  相似文献   

20.
王晶 《上海汽车》2006,(10):30-34
1 2006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总体表现2006年是我国汽车产业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汽车产业进入WTO后过渡期的开端。受年初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影响,2005年市场持币待购所积累的汽车消费需求得到充分释放,中国汽车市场再度迎来了发展的春天。2006年上半年的汽车市场在2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