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平时工程设计的实践,针对高层民用建筑地下室垂直疏散通道防烟设计中遇到的3个问题,即地下室垂直疏散通道的防烟设施设置、机械加压送风量值的确定、加压送风口的风速控制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发展迅速,国家工程建设规范、标准体系也在逐步完善, 2018年相继发布实施的GB 51251—2017《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 51298—2018《地铁设计防火标准》对地铁工程防排烟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上标准因发布时间、编制背景等不同,使设计人员在理解及执行条文的过程中,产生了诸多疑问及困惑。根据国家现行规范,并结合工程实际,对"烟规"在地铁工程中的适用性,新标准下地铁车站防烟分区划分原则、排烟量计算及风机选型、防排烟风口间距、防排烟管道耐火极限、防排烟风机机房设置、排烟防火阀与防排烟风机的连锁控制方式等常见的设计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广州、深圳等城市已通车地铁地下车站工程的分析,从设计本身以及最新规范的相关防排烟条文出发,论述地铁地下车站公共区的防排烟模式和排烟风机的选择,提出防排烟设计在防排烟模式、防烟分区划分以及排烟风机选择方面应注意的事项,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相关规范中有关条文规定出发,结合实际工作,详细分析了地铁车站防排烟设计中的若干问题,包括防烟分区的划分、站台层排烟模式、防火阀的设置、设备管理用房区排烟形式等,并对规范中的一些条文提出了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相似文献   

5.
覃康民 《铁道运营技术》2009,15(3):30-31,34
为了提高铁路客站地下车库通风与防排烟设计的质量,针对《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及地下车库通风与防排烟设计中,在防烟分区、排烟防火阀的设置、排烟补风等方面的规定不完善和设计考虑不周的问题,提出了应把握的难点及建立复合排烟系统、优选封闭楼梯间机械加压参数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相关规范中有关条文规定出发,结合笔者实际工作,详细分析地铁车站防排烟设计中的若干问题,包括防烟分区的划分、站台层排烟模式、防火阀的设置、设备管理用房区排烟形式等,并对规范中的一些条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地下中庭车站的通风空调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上海城市轨道交通7号线龙阳路站为例,介绍上海第一个地下大中庭车站的通风空调及防排烟设计,从防烟分区的划分、风管布置、系统运行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并指出与典型地下车站设计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超长地下室外墙裂缝控制措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由于设计、环境、材料和施工等因素易导致地下室外墙出现裂缝,文章结合实际工程,探讨了从设计、材料和施工等方面着手,采取"抗、放、补、防"四项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来控制地下室外墙的裂缝,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介绍郑州市郑东新区商会大厦防排烟系统设计,对防烟分区排风量的计算系数取值提出与现有规范不同建议,并指出防排烟系统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以杭州地铁1号线婺江路站为例,提出在车站公共区设置中庭时,针对防排烟系统设计,采用在站厅层中庭上部四周的结构顶板下设置卷帘式挡烟垂壁,将中庭封闭成一个单独的防烟分区的方案。介绍车站公共区消防设计,包括防排烟系统,各防烟分区的排烟量计算、排烟风机的配置和排烟系统的运行模式等。通过理论计算及现场实测等方法,证明该方案在站台与中庭火灾工况时,连接站厅与站台的楼扶梯口部向下的风速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1.
某水下隧道长9.64km,但由于其地处水下的特殊性和重要性,需要在考虑运营通风的同时考虑隧道的防排烟通风。通过对运营通风和防排烟通风采用全纵向通风模式进行了详细的设计计算,综合考虑运营与防排烟通风,两者共用一套风机,采用切换控制策略来实现运营通风与防排烟通风效果,有效节约了成本,为以后的类似隧道建设工程提供设计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介绍北京铁路局文体活动中心主楼防排烟系统设计,加压送风量及排烟量计算,设备选型以及对消防自动控制的要求,探讨并明确防烟分区划分的概念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地下建筑的防排烟设计是整个消防系统的核心,尤其是国内首座规模超大的高速地下火车站,在无任何类似工程经验的借鉴下,采用何种防排烟策略无疑是个巨大的难题。介绍在国内某超大型地下火车站的工程设计中,充分利用消防性能化设计的成果,突破常规,在合理划分防火防烟分区面积,模拟计算各区实际排烟量的基础上,正确进行排烟风机的选型,采用分区横向排烟的方式,最终实现可行的防排烟策略。  相似文献   

14.
香港西部铁路大榄隧道防烟门区段接触网设计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香港西部铁路大榄隧道防烟门区段接触网设计过程为基础,介绍香港西部铁路的概况和相关设计规范;翔实地记录了大榄隧道防烟门接触网设计的思路和功能效果。  相似文献   

15.
结合国内外火灾事故分析,重点介绍了防火端门设计原则,详细阐述了新防火防烟端门结构,目前国内还没有专门的防烟设计规范做依据,文章提出探讨性的建议供设计者借鉴。  相似文献   

16.
赵艳 《科技交流》2000,30(1):77-79
通过对该高层综合建筑给排水、消防、要暖、人防地下室和防排烟设计,提出了采用比例减压阀供水,设置转换层,生活消防水池为合建式及利用既有供热设备等工程措施,既节能,占地面积又少,功能齐全。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蓬勃发展,地铁车站防烟排烟系统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一直是地铁设计中的一大课题。挡烟垂壁是划分防烟分区的重要部件,对不同车站规模的挡烟垂壁的设置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8.
典型多层地铁车站中间层起火时的通风模式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典型3层十字交叉换乘地铁车站为研究对象,针对地铁车站内可燃物的状况,设计峰值为2MW的t2-增长稳定火源,根据地铁车站结构、各层公共区防烟分区和通风系统设置,将紧急通风模式分为起火层下层送风机组关闭和开启2种。选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DS5.0,将火源设置在地下2层靠近站台端部处,建立地铁车站三维模型,采用大涡模拟(LargeEddySimulation)方法对起火层机械排烟效果进行模拟。对起火层内流场、温度场和速度场的分析结果表明:开启地下3层送风机组可使补向地下2层的风量和地下2层的压力增加,有效地降低火源所在防烟分区内的烟气层厚度和温度,实现更好的防排烟效果。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中庭式地铁车站的特殊空间形式及火灾特点,在满足该类型车站公共区防排烟系统功能需求的前提下,为了使该系统配置模式更为紧凑,功能区域划分更为合理,通过对目前国内典型中庭式地铁车站公共区防排烟系统设计方案的综合分析与对比,提出在防烟分区划分、防排烟系统的配置和防排烟系统控制方式等方面的优化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针对地铁地下车站设备与管理用房区域设置的消防专用通道是否需要加压送风的问题,从相关规范条文出发,结合某城市地铁车站设计,给出相关分析和建议:对地下车站主要设备管理用房区域内连接站厅站台的内部楼梯,采用加压送风的防烟形式;针对直出地面楼梯,根据其提升高度灵活选择相应的防烟形式。对设备与管理用房防烟分区的选取、排烟风机的选型以及补风形式的选择,从实际设计中给出相关的分析和建议:对具体车站设备管理用房区域,先统计区域面积,再进行两种算法的比较后确定排烟风机的选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