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者在某钢厂测定了314名接触低浓度铅作业工人血及尿中某些酶活性与血中铅、锌、铜浓度。结果:(1)血铅水平与δ-ALA脱氢酶活性或原卟啉含量有明显关系,即δ-ALA脱氢酶活性随着血中铅量的增加而下降,而原卟啉含量却有所上升,特别是当血铅黾在24.6μg/dl以下和在24.7~32.7μg/d1时,δ-ALA脱氢酶表现有显著性差异(P<0.01)。尿铅含量与δ-ALA脱氢酶活性或原卟啉含量,也随尿铅量的增加而下降,原卟啉含量也同样上升。尿锌含量随血铅水平而升高;而尿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探讨血铅浓度与铅机体负荷相关的情况。作者对格陵兰Mamorilik矿山的铅-锌加工厂32名接触者(接触组)和7名勤杂工(对照组)用依地酸二钠钙作络合试验,收集24小时尿,測定尿铅和ALA,并測定了血铅和血清-ALA。结果:接触组工人在接触铅初期,血铅均从对照组的  相似文献   

3.
为保护工人免受镉的毒作用,瑞典规定总镉尘的阈限值为50μg/m~3,能吸入的镉尘限制在20μg/m~3;除控制空气中镉浓度外,接触工人还要作定期体检。因为镉有一个非常长的生物学半衰期,因之血、尿镉浓度在某种程度上反映机体的镉负荷,并受近数十年镉接触情况的影响。作者对某硷性电池厂的18名男工(吸烟和不吸烟各9人),连续11  相似文献   

4.
对加铬砷酸铜木材防腐工人,以其尿中砷、铬、铜含量评价职业与接触关系。调查89名木材防腐工人和232名不接触砷的对照组。采尿分析的结果:尿铬为41μg/l,铜为191μg/l,而对照组铬为63μg/l,铜为221μg/l,经过校正后统计分析,接触组尿砷78~122μg/l,高于对照组(72μg/l),有显著差异。虽然木材防腐工人尿砷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西安市240例非职业接触的5种职业女性,总体血铅值范围为35.7~219μg/L,几何均值为75.4μg/L;总体血镉值范围为0.10~1.85μg/L,几何均值为0.61μg/L。与1983年、1987年监测结果比较,血铅值上升明显,血镉值无明显上升趋势。说明西安市居民环境中铅污染在逐年加剧。统计结果表明,5种职业人群血铅血镉含量的均数间无显著性差异,与总体均数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任何一种职业人群都可以代表总体作为今后常规监测的对象。还指出,血镉的监测对象应注意其年龄分布。  相似文献   

6.
作者对两组职业性接触铅的男性工人进行了研究,第一组由31名接触空气中高浓度铅的工人组成,第二组33名工人接触低浓度铅,并对没有接触过铅的10名对照人员,也作了血铅和发铅浓度的调查,年龄均在21~55岁。血铅和发铅浓度,用电热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每个接触者采集5根包括根部的头发样品,  相似文献   

7.
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的问题正逐年增加,有机汞、铅、镉和氟化物与某些地区的公害问题有密切关系,因此,测定尿中金属排泄量正常值范围并与职业接触的工人作比较,有一定意义。作者测定了东京近郊20~60岁不从事镉、铅、汞和氟作业的男性健康人,他们尿中镉,铅、汞和氟排浅量的正常值。镉作了374个样品,铅作了368个样品,汞作了355个样品,氟作了374个样品。此外,还测定了60名汞作业工人的尿汞和130名铅作业工人的尿铅。  相似文献   

8.
许多工业医师都曾遇到过铅作业工血铅值低于过去的阔值—80微克/100毫升,却表现出有不相称的毒性症状,为此,本文着重讨论可能形成急性毒性危险的血铅水平的“安全”界限。作者对一个正常对照组和三个接触铅组的工人进行研究,每组5人。三个接触组为同一纯铅冶炼厂的工人,其中,一组是无毒性者,血铅水平为50~75微克/100毫升,一组是高血铅有毒性者,其血  相似文献   

9.
接触组为废铅精炼工厂的25名男工,平均年龄44.8岁,35名铁路修筑男工为对照组,平均年龄44.1岁。结果表明:接触铅工人的红细胞膜卵磷脂、血铅和尿铅、膜胆固醇、尿δ-ALA、尿粪卟啉均高于对照组,并除膜卵磷脂外均有非常显著差异。膜溶血卵磷脂、血浆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红细胞计数、细胞容积低于对照组,膜卵磷脂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说明接触铅工人的红细胞膜类脂(胆固醇和磷脂)均有变化,其机理是:血  相似文献   

10.
作者研究了现场空气铅浓度接近容许浓度0.15mg/m~3时,工人血铅、尿δ-氨基-γ-酮戊酸(δ-ALA)的变化及其生物学意义。选择某蓄电池厂53名工人,连续7年测定其尿中δ-ALA(每年二次)、相应车间空气铅浓度(每年一次),及近4年来的血铅水平(每年一次)。尿δ-ALA和血铅每年及历年的结果皆呈良好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靜滴CaEDTA后血浆、红细胞、尿以及脏器中的铅、锌、δ-氨基乙酰丙酸脫氢酶(ALAD)的动态变化。对象和方法:男性铅作业者7人(工龄5~15年,平均工龄12年),血铅量46~67μg/dl(平均为54μg/dl)。把CaEDTA20mg/kg靜滴1小时,从点滴开始到48小时分別采取血、尿。全血、红细胞、血浆、尿中铅、锌用原子吸光法,ALAD活  相似文献   

12.
60名铅作业工人进行血清精氨酸酶活性、尿胰舒血管素活性等指标的测定。另外检查了10名无职业性铅接触者作为对照。测得的ALAD和精氨酸酶结果按血铅浓度分为两组,如表1。  相似文献   

13.
据国外资料报道:铅关联的症状与锌原卟啉相关,而与血铅不相关。血锌原卟啉浓度是铅对正铁血红素合成、中枢神经系统、肾功能影响的敏感指标,并反映体内铅成分的生物学活性比其他可用参项如血铅和尿铅好。一般地说,血铅浓度仅表示最近或现时铅吸收情况。因此应认为血铅是现时暴露  相似文献   

14.
铅是一种Na~ /K~ -ATP酶的可逆性抑制剂,铅工人红细胞膜Na~ /K~ -ATP酶活性的降低已有报道,作者观察到酶活性的增强,这与Hasan,Seccki等体内外研究结果都相反,为了弄清这种酶活性与血液学之间的关系,对31名职业性接铅男工作了研究,并以50名铁路男工做对照,结果铅作业组酶活性,血铅、尿铅、尿δ-ALA以及尿卟啉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铅作业组酶活性与血铅浓度呈正相关(r=0.473,P<0.01);细胞内  相似文献   

15.
尿铅、尿镉的含量在职业病普查、临床诊断治疗中是很有价值的参考指标之一。本文介绍的电位溶出法,尿样不经消化即可直接测定。本法采用自装简易电位溶出仪,在玻碳园盘电极上,电位-1.6伏预电解富集1~5分钟,记录 E~t 曲线,用标准加入法定量。尿铅、尿镉的最小检出限分别为0.0017μg/ml,0.002μg/ml。变异系数分别为4.8%、5.8%。回收率分别为98~110%,94~104%。本法所用仪器简单、具有灵敏度高,取样量少,操作方便,便于推广。尿镉、尿铅的分析在职业病防治中占有重要意义。在国内多采用双硫腙法,但灵敏度不高,对尿镉的分析要经过两次萃取分离浓缩,操作甚为复杂。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仍需泊解样品和萃取分离浓缩,且设备昂贵,不易推广。极谱催化波和阳极溶出伏安法均需样品消解后才能进行分析。Jagner D.于1976年提出电位溶出法,其样品不经消解即可直接测定。国内尚未见到有尿镉、尿铅电位溶出法的报道。我们采用此法直接测定尿镉、尿铅,取得了满意结果,与酸消解后的阳极溶出伏安法结果一致,此法所用仪器简单,操作方便,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为了阐明铅作业工人红细胞渗透抵抗力增强的机理,作者对19名在废铅片精炼工厂从业、32~73岁男性铅作业工人为对象;并以18名从事铁路建设工作、30~57岁的男工为对照,进行了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平均容积、血铅、尿铅、尿粪卟啉、尿ALA、红细胞渗透抵抗力、血清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活性、以及红细胞膜的胆固醇含量和胆固醇-磷脂比率等项目的测定,结果:(1)铅作业工人组红细胞渗透抵抗  相似文献   

17.
作者选择62名近2年平均血铅值低于50μg/100ml废铅冶炼工为接触组,年龄17~51岁;以27名男性无铅接触史的医院维修工为对照组,年龄22~48岁。所有受检者均在标准室温(不低于24℃)及皮温(腕部、踩部不低于30℃,膝部、肘部不低于32℃)条件下测定种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对尿铅测定结果表示方法尚不统一。作者用四种表示方法进仃了比较。结果表明,无论哪种方法均不同程度地受到有关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尿铅值的一定波动幅度。但以尿铅/尿肌酐比值法表示波动值不大,尚能符合肌体铅含量及排铅的生理状况,有助于铅作业人群的劳动监测及其诊断指征。测定尿铅可估算肌体真正的铅接触水平,也可反映接触—负荷—排出之间的关系。但尿铅的测定值受诸多因素影响,波动较大。除肌体差异、生活习惯及实验因素外,与测定结果的表示方法也有一定关系。鉴于国内对尿铅测定结果的表示方法尚不统一,作者在实际工作中,用四种不同的尿铅结果表示方法,进行了实际应用,取得了一定的应用经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作者将调查对象分为:A组,持续接触铅,133名。B组,间断接触铅,111名。C组,无铅接触史,79名。 1.铅吸收和铅生化效应指标:血铅值三组有显著差别,在接触第一年升高明显,以后随接触时间延长,增加不显著。血锌卟啉值的分布与血铅相似。血铅与锌卟啉仅在A、B二组呈高度相关。 2.症状;疲劳、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食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在诊断铅中毒患者时,若根据职业史及临床表现疑有慢性铅中毒而尿铅不超过正常值者,可进行驱铅试验以辅助诊断。但由于地区、对象、用药途径和剂量的不同,驱铅结果的阳性指标尚不一致。为了探索铅作业工人使用驱铅药物后尿铅排泄水平,我们在铅中毒普查工作的基础上,对115名铅作业工人进行了驱铅试验,并作部分非铅接触者加以对照。现将资料整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