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增大泥泵最大球形通道可以提升疏浚工程连续性,减少堵泵的风险,提高疏浚施工效率。泥泵最大球形通道和泥泵效率是泥泵设计中的矛盾点。针对上述问题通过调研提出了两种增大泥泵最大球形通道方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了3种方案的泥泵内部流场。通过对数值模拟结果的统计分析,对比3种方案泥泵的性能。确定了增大泥泵最大球形通道叶轮设计方案,为后续泥泵改造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
针对一艘万立方米疏浚船远海疏浚工程中挖取泥砂效率低的问题,对影响施工效率的因素进行全方位论证,采用数学模型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比现场3种泥泵的尺寸并分析不同类型泥泵对施工的影响,将施工中所测得的参数与流体力学原理相结合,并分析泥泵叶轮叶墙厚度和耙头格栅大小对挖取石块的影响。结果表明,疏浚设备中泥泵叶轮最小通流面积为施工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该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3500 m3/h系列绞吸挖泥船在较短管线输送距离时采用缩口减小流量的问题,通过对舱内泥泵和水下泥泵的叶轮进行叶片改型优化,实现泥泵扬程和功率的降低,并将改型叶轮应用于南通海门某疏浚工程.结果表明,"新海鹭"轮泥泵更换改型叶轮后,在3.4 km排距下采用双泵串联输送粉砂土质泥浆,两泵功率降低约500 kW,油耗减少...  相似文献   

4.
针对耙吸船在俄罗斯布朗克工程中疏浚多石底质工况时,频繁出现块石堵泵、堵耙口等严重影响施工生产的难题,对耙吸船泥泵通道的通过能力及耙头格栅进行研究。采用泥泵相似性原理,从泥泵叶轮球面通道尺寸、叶轮切割对泥泵性能影响、叶片切割长度计算、叶轮切割操作等方面进行分析,调整泥泵叶轮通径以适应多石底质复杂工况。通过实施该方法,有效解决了多石底质下耙吸船小流道叶轮施工效率低的难题,单船过泵量平均提高44%,装舱生产率平均提高17%,周期生产率提高11. 5%。  相似文献   

5.
曾庆松  王炜  郑琴  刘树祥  李向荣 《船舶》2017,28(5):80-86
耙吸式挖泥船安装水下泵通常是为满足深水取砂疏浚的需要。近年来,随着水下泥泵装置技术的成熟,水下泥泵装置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航道疏浚作业。相比于舱内泵,安装水下泥泵可有效提升泥泵吸入浓度、提高装舱效率,并可改善泥泵的气蚀性能、减少振动。文章从离心式泥泵的特性出发,阐释应用水下泵可提高疏浚浓度的理论基础,简要介绍了水下泥泵装置的组成特点以及在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最后介绍耙吸式挖泥船应用水下泥泵的实船案例,为耙吸式挖泥船疏浚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毛学昌 《江苏船舶》2005,22(5):9-10
6000m^3/h水下泥泵型双耙式吸泥船是由8 500DWT集装箱货船添置泥门、耙头、耙吸管、起吊设施及泥泵机组等设备改装而成.经实际航行,强度、干舷、稳性等参数均达到了改装设计要求.本船在疏浚作业时,耙头吸泥装舱自航至卸泥区后,开启泥门卸泥作业于沿海航区,可供沿海港湾、岛屿区域疏浚作业之用,亦可在内河干流中进行疏浚作业.  相似文献   

7.
周丙浩 《水运工程》2021,(4):158-162
高效疏浚是疏浚施工一直追求的目标,也是研究的热点。基于智能疏浚模式的控制原理,对智能疏浚模式下"航浚6008"轮的滨州港工程施工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产能与控制模型,并对该耙吸挖泥船在滨州港工程的产能做进一步优化计算。结果表明,生产率受流量、浆体相对密度与泥泵特性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疏浚过程中,智能疏浚模式主要依靠活动罩控制器与泥泵控制器的相互配合,当实际泥浆流速高于(最佳)设定值时,在其他边界条件不变时,活动罩自动控制器将活动罩下压,使耙头生产率与泥泵汽蚀控制相匹配;检测到泥泵汽蚀时,泥泵控制器通过降低泥泵转速而降低泥浆流速,以达到最佳混合物流速。  相似文献   

8.
在疏浚过程中泥泵内产生的气体大大降低了泥泵的效率。文章分析了泥泵内的气体是怎样产生的;而气体又是如何使工作效率降低的;怎样将泥泵内的气体排除。并详细介绍了"万倾沙"泥泵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结果表明:泥泵除气系统在理论上和实际使用中都能够提高疏浚效率。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吸扬式挖泥船的综合效益 ,提高泥泵的吸入浓度 ,采用不受气蚀性能制约的水下泥泵获得较大的吸入浓度 ,是目前高效疏浚的发展方向。通过几种水下泥泵驱动方式的探讨 ,分析了内河中、小型挖泥船采用水下泥泵的途径 ,以提高挖泥船的疏浚效率  相似文献   

10.
正0引言我国建造的某舱容为11 888 m~3的自航耙吸式挖泥船采用高效率双壳式泥泵(离心泵,见图1),挖泥时功率1 600 kW,扬程22 m,吹岸时功率为3 500kW,扬程65 m。气胎式离合器(见图2)的型号为Wichita MV436H/BRG/SA,扭矩为18 320 N·m,气压为8.5 bar。该船于2012年投入使用,在某次使用过程中出现离合器滑差和泥泵堵塞报警,致使泥泵离合器不能进行正常合排工作,泥泵无法运行,影响疏浚作业。  相似文献   

11.
水下泥泵可获得较大的吸入浓度 ,提高疏浚效率。介绍了水下泥泵的几种驱动方式及其效率分析 ,详细叙述了新型水下泥泵挖泥船的研制  相似文献   

12.
对配置不同驱动形式泥泵挖泥船的经济性和施工能力展开研究,基于泥泵及其驱动装置的调速特性和效率特性,比较分析各种传统驱动方式的优缺点,提出基于整个疏浚公司船队建设和主要业务特点的方案决策方法,为船舶方案设计中泥泵驱动设备的选型以及施工管理中不同类型船舶的调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由江苏省船舶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为营口港一疏浚工程有限公司设计的2条大型绞吸挖泥船目前在营口港一船厂建造完毕,已投入营口港鲅鱼圈工地施工。该船装机功率达9200kW,设1台目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电轴系统驱动水下泥泵,2台舱内泥泵,根据工程疏浚要求可实现二泵串联,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疏浚泥泵的效率,降低设计制作成本,根据给定参数对泥泵进行水力设计、建立三维实体造型和对实体进行网格划分,运用软件采用控制体积法和紊流模型,对泥泵进行数值分析和性能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反复优化设计泥泵,以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
杨顺 《机电设备》2010,27(6):26-28,37
介绍疏浚船泥泵特性和管路特性,并就泥泵运行过程中的转速、泥浆浓度、土质情况、输送管线等生产要素对泥泵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继而讨论了生产实践过程中使用较多的双泵串联工作状况,提出了双泵串联吹泥工作时的运行注意要点.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航道局佳木斯航道分局有"龙浚10"号和"龙浚17"号两艘大型绞吸式挖泥船,每年这两艘挖泥船都承担着繁重的挖泥疏浚任务.绞吸式挖泥船的泥泵壳和泥泵衬板是磨蚀最严重的过流部件,因此泥泵壳和衬板的磨蚀修复任务是十分艰巨的.如何提高泥泵壳和衬板的抗磨蚀性能,延长使用寿命,一直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我们采用高铬铸铁衬块组合镶衬的办法来修复磨损的泥泵壳和衬板,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针对“新海马”轮实际施工中存在效率偏低、适应性较差等问题,比选同类型船舶泥泵性能参数,优化泥泵叶轮设计。采用叶轮直径更小、转速更高的泥泵方案,其具有叶墙宽度大、球形通道截面为宽口等特点,并对泥泵的工程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效泥泵可拓展船舶的适用性,在提高挖泥及艏吹效率的同时降低船舶能耗,为耙吸式挖泥船泥泵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章庆生 《江苏船舶》2009,26(1):28-28
由江苏省船舶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设计的新一代大型绞吸挖泥船目前建造完毕,已投入广西防城港的吹填施工。该船装机功率达9200kW,设1台目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电轴系统驱动水下泥泵,和2台舱内泥泵,根据工程疏浚要求可实现二泵串联和三泵串联工作。该船技术性能先进,疏浚浓度可达25%以上,排距可达6000m,最大挖深为25m,产量可达3000m^3/h。  相似文献   

19.
“通程”号超大型耙吸挖泥船开发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述了708研究所自主开发设计的国内第一艘超大型挖泥船,采用全通甲板,适用于深、远海作业;泥舱舱容达18374m3,最大挖深可达85m,为目前中国设计建造的最大舱容、最大挖深的深水疏浚工程船;疏浚设备(即:泥泵、水下泵、高压冲水泵等)采用全变频电力驱动,泥舱首次采用箱形泥门形式。  相似文献   

20.
为了满足内陆国家乌兹别克斯坦河道疏浚需要,研制开发200 m~3/h(电动)分体绞吸式挖泥船,需采用车运船舶至现场进行拼装。针对该船泵舱空间狭小及船舶的运输、现场拼装等实际问题,对泥泵、泥泵驱动系统、绞刀驱动系统进行比较选型,实船使用情况表明,该船挖泥系统满足实际使用工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