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利用桥梁结构的损伤系数,对白化形式微分方程进行推导,最终建立灰色理论预测模型,最后通过实例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的理论研究成果可供公路养护管理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2.
大量在役桥梁承载能力不足、老化、破损使得在役桥梁的技术状况预测和寿命预测成为国内外十分关注的课题。因此,在建立在役桥梁抗力衰减模型及荷载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时变可靠度理论,建立桥梁极限状态方程。利用Jc法计算桥梁结构时变可靠度指标。引入桥梁工程中的0.85β0这个系数来预测混凝土桥梁的剩余使用寿命。并编制计算混凝土桥梁剩余使用寿命的计算程序,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役混凝土桥梁承载力判定和损伤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在役混凝土梁桥的振动理论、桥梁承载力判定和损伤评估方法。并结合现场实测讨论了混凝土桥梁可靠性检测。通过静、动荷载试验得到桥梁结构的频率等动力特性。对在役钢筋混凝土桥承载力判定方法进行了实践应用,对同类型桥梁的检测评估及加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役混凝土桥梁构件可靠性实用评估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实现对在役混凝土桥梁构件可靠性的快速评估, 建立了考虑活载影响修正系数及评估基准期影响的汽车荷载效应概率模型, 给出了基于抗力分项系数和界限系数的在役混凝土桥梁构件承载力等级的评定标准。以构件的受力状态、抗力损伤程度、汽车荷载效应与恒载效应之比及评估基准期4个主要因素为依据, 通过大量运算提出了在役桥梁构件承载能力可靠性评估方法。依据《公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T50283—1999)中的方法求得一座在役桥梁可靠指标为4.21, 对应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采用本文方法得到检算指标为0.994, 评价结果为二类, 与规范评定的结果接近, 表明该方法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5.
在役桥梁病害检测与承载力评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桥梁的维护、维修、加固及更新与路网桥梁的安全息息相关,定期检查与桥梁检测是桥梁养护和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就典型中小跨径公路桥梁结构检测的内容、技术状况评定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对目前桥梁检测与评估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邢蓉 《山西交通科技》2009,(6):65-66,69
着重介绍对大同市某在役桥梁的现场检测及对桥梁的技术状况的综合评定。为该桥的加固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同时也肯定了检测与鉴定在桥梁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应用LSTM Encoder-Decoder提出了机械设备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方法;对获取的传感器数据进行预处理,利用LSTM Encoder对数据序列进行编码,得到设备状态信息的中间表示,其中蕴含了设备状态的特征信息,利用LSTM Decoder对中间表示信息进行解码,利用解码后的信息预测剩余使用寿命;研究了LSTM Encoder-Decoder方法在公开的C-MAPSS数据集上的剩余使用寿命预测试验,与LSTM、D-LSTM等方法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滑动窗口大小对于剩余寿命预测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LSTM Encoder-Decoder方法的剩余使用寿命预测结果的评分函数值和均方根误差均优于LSTM、D-LSTM方法;在FD001子集上,LSTM Encoder-Decoder方法、LSTM方法和D-LSTM方法对应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1、12、16;当滑动窗口大小为30时,LSTM Encoder-Decoder方法在FD001~FD004子集对应的评分函数值分别为164、3 012、372、4 800,对应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1、20、14、22;当滑动窗口大小为40时,LSTM Encoder-Decoder方法在FD001~FD004子集对应的评分函数值分别为305、1 220、408、4 828,对应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4、16、15、19。可见,提出的LSTM Encoder-Decoder方法是一种有效的预测机械设备剩余使用寿命方法,并且滑动窗口大小对于剩余使用寿命预测结果存在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电动汽车电池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是当下电池研究领域的热点内容,现有电池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模型大多基于单一预测指标,预测精度较低,模型的泛化性能较差。本文通过实车数据构建了GM-LSTM的Stacking融合模型,实现电动汽车电池剩余使用寿命的准确预测。首先根据电池剩余使用寿命影响因素,提取车辆真实的运行参数和环境参数,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筛选最优特征集合作为模型输入,其次选择差分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算法对所选特征进行惯性延伸,克服数据时间维度上的限制,最后基于数据特点,分别建立灰色预测模型和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模型实现电池剩余使用寿命预测,并通过Stacking模型融合进一步降低预测误差。结果表明:模型融合 后平均相对误差为1.6%,平均绝对误差为0.013,能够稳定可靠的实现电动汽车电池剩余使用寿命预测。  相似文献   

9.
现有的评价方法,大多采用确定性评价指标对在役桥梁的缺损状况进行评估.本文着重考虑结构性缺损,尝试采用模糊性评价指标对在役桥梁的缺损状况进行评估.通过建立可靠性模糊评价递阶层次模型,对评价模型中的模糊评价因素权重系数、模糊评价指标隶属度函数、模糊评价可靠性分布向量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基于变量(评价指标)模糊性的在役钢筋混凝土梁桥、圬工及混凝土拱桥可靠性评估方法.经实例验证,本文方法总体可行.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主梁的失效,利用已有构件时变可靠度成果,提出在役梁桥承载力可靠度预测方法和分析步骤,并进一步研究结构时变可靠度规律,是在役桥梁结构承载力可靠度预测研究的一个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11.
在桥梁管理中,由于桥梁承载能力受到荷载、环境、材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马尔可夫模型能够以概率的形式反映出这种不确定性,因而预测的结果更为客观,可靠性相对较高。将灰色系统预测模型与马尔可夫概率预测模型相结合,用于我国桥梁承载能力的预测。  相似文献   

12.
随着在役桥梁的逐步老化,对其进行准确的可靠性评估以预测其寿命,从而进行有效的加固改造已显得日益重要。根据桥梁结构实际使用和管理中可能获得的信息不同,采用回归分析、灰色理论、神经网络预测等桥梁剩余寿命预测模型,对西南地区在役桥梁的剩余使用寿命进行预测,并给出了实例计算结果。此项研究成果可为桥梁工程的维修与加固以及重建计划和决策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含皱折类缺陷船用气瓶后续使用问题,以含裂纹缺陷结构强度理论研究为基础,对船用气瓶制造过程中出现的皱折缺陷进行合理化表征,运用理论计算和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含皱折缺陷船用气瓶进行安全评价和剩余寿命预测,获得了保证气瓶安全使用的皱折临界尺寸,并通过人工预制皱折疲劳试验验证了理论计算结果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当初始皱折深度≤5mm,船用气瓶可安全使用至下一周期。  相似文献   

14.
耐久性是评价桥梁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将桥梁构件按不同的体系进行划分,并对这些构件的设计和使用寿命进行探究,对指导实际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耐久性是评价桥梁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将桥梁构件按不同的体系进行划分,并对这些构件的设计和使用寿命进行探究,对指导实际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影响桥梁抗力变化的因素,讨论了桥梁抗力的衰减模型,并根据已有抗力信息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及最小二乘法确定模型参数的方法,建立抗力随时间变化的可靠度分析模型.对某座实际钢筋混凝土桥梁的可靠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以包西铁路通道东胜西站人行钢结构天桥一次性整体吊装工程为例,阐述了该工程特点及关键技术;详细分析了该工程在吊装设备选型,吊装场地及吊车平面布置,吊点位置确定及吊具选型和布置,起重吊装施工等方面的操作方法及安全保证措施;这些措施有效保证本工程的顺利完成。本工程采用的跨营业线施工一次性整体吊装技术对今后同类工程的设计、施工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制定桥面铺装设计方案,建造低能耗环保桥梁,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剖析了桥面铺装相关活动的环境影响因素,提出了桥面铺装的设计、原材料的生产加工、桥面施工、运营使用和维护、拆除和固体废弃物处置5个阶段的环境影响的理论计算模型。该模型可为全面认识桥面铺装的环境影响水平提供理论基础,并应用于武汉市徐东高架桥桥面铺装。结果表明,原材料生产加工阶段环境影响最为严重,其次为运营使用和维护阶段。在运营使用和维护阶段,合理选择桥面铺装材料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给乘客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本文利用乘客感知-反应的方法研究了地铁 车站通道服务水平标准及其划分方法.利用问卷调查和重要度指数法确定了评价指标(乘客平均占用空间)和最小样本量(200).通过图片分组检验确保了服务水平感知问卷各题项 图片的覆盖面.通过专家评估和文献参考确保了问卷的内容效度,通过问卷调查过程的把 握和数据逻辑判断确保了问卷的信度,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了问卷的结构效度,利用有效数据形成了A-E级标准.结果显示,本文标准均低于TCQSM的A-E级,但DE级间 阈值略高于TCQSM的EF级间阈值;分性别对比时,男性乘客的A和B级标准高于女性, 而C和D级标准基本相同.经分析该标准较为合理,用此方法可以确定其它设备设施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