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航 《中国船检》2002,(8):8-11
随着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石油已成为一种全球化的商品,各国为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发展,都制订本国的石油战略.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进入了现代化的发展行列,世界各国对石油的需求与争夺变得更为激烈,其结果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而且成为国家实力和国际政治经济动荡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于是石油安全问题成了关注的焦点.在专家的建议下,中国的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制,开始步入快车道.  相似文献   

2.
《水运文献信息》2004,(5):27-27
专家分析认为,17年后,中国的年石油消费量将在去年的基础上增长一倍。相当于目前美国的年消耗量。届时,中国所需石油的60%将依赖进口。为确保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并考虑到世界油价的波动性,内地加快建设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具有极端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世界各国为了争夺石油尔虞我诈,不惜撕破脸皮,甚至大打出手,充满了杀戮和血腥。与此同时,科学家们也在苦苦寻求一种能代替石油、煤以及天然气的新能源,因为这些能源预计在未来几十年将会被人类耗尽。 可燃冰的适时出现,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有专家说,21世纪将是可燃冰的世纪。因此,世界各国围绕着可燃冰的一系列争夺也在悄无声息中展开。对此,中国准备好了吗?可燃冰真的那么重要?  相似文献   

4.
《水运文献信息》2005,(12):27-27
日前在济南参加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年会的能源专家介绍了国内首个石油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结果,根据这一“标准”衡量,我国的石油安全度近年来呈下降趋势,目前处于较安全到不安全之间。  相似文献   

5.
<正>一、宏观环境 我国是一个石油生产大国,更是一个消费大国,每年进口的石油数量相当于国内消费总量的1/3。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对石油需求的增加,外贸进口量将呈现出进一步增长的趋势。 据有关专家分析,受我国原油生产与消费分布不均衡特点的影响,今后我国原油消费将由"北油北用、南油进口"逐步转为"南北同时进口"的格局。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6.
业内专家指出,中东石油和石化业对中国市场的影响正在逐渐加强。  相似文献   

7.
加强油类装卸作业防污染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个航运大国,也是石油进口大国,石油进口量不断上升,每年海上石油运输量近3亿吨。据专家预测,至2010年期间我国石油需求年增长率在4.3%~5.4%之间,水上石油运输将呈持续增长趋势。而相当一部分的石油包括油制品通过内河水域进入我国内陆,例如,佛山辖区2004年的水路油运量已达1000万吨以上,相对于海上油类运输,内河油船又具有吨位小,船龄长,标准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自世界第一桶石油问世以来,没有哪一种物质像石油那样,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生活,那么油轮技术的不断升级,对石油诸多功能得以最大发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国际海事组织召开关于淡水压载问题专题座谈会1982年5月31日至6月1日,国际海事组织与利比亚国立科学研究专科学校于伦敦的国际海事组织总部联合举办了一次有关淡水压载问题的座谈会。来自世界各国政府、高等院校、科研机关、石油与航运界的代表,以及对该专题有兴趣的学者和专家共150多人出席了会议。目前,世界上大部分产油国均地处沙漠或荒芜地带,如中东地区,淡水资源匮乏。相反,大部分石油消费国,却拥有充足的水源。有人建议:油船运石油给消费国,返航时,改运淡水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水运》2007,(3):60-60
在五大运输方式中,管道运输有着独特优势。在建设上,与铁路、公路、航空相比,投资要省得多。就石油的管道运输与铁路运输相比,交通运输协会有关专家曾算过一笔账:沿我国成品油主要流向建设一条长7000公里的管道,它所产生的社会综合经济效益,仅降低运输成本、节省动力消耗、减少运输中的损耗3项,每年就可以节约资金数十亿元;而且对于具有易燃特性的石油运输来说,管道运输更有着安全、密闭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