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立斌 《汽车运用》2009,(10):32-32
随着消费者对汽车整体维修质量要求不断提高,除了要求有过硬的内在修理质量,同时对汽车的外观装饰性如色彩、光泽、鲜映性、平滑性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影响漆膜外观的两个重要因素是桔皮和鲜映性。桔皮反映了漆膜表面的微观不平整度,鲜映性则代表了涂料成像的清晰度;而在桔皮和鲜映性之间,桔皮又是影响鲜映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切诺基汽车是我国越野汽车的主要车型,四轮驱动.有良好的越野性能.又有轿车美观华丽的外形和舒适的内饰。它集中了越野车和轿车的优点,是两者合一体的典型.它造型风格独特,工艺上精益求精,质量性能好.离地间隙大.轴距较窄,在好路上乘坐舒适.无路区也能畅通无阻。尽管它优点不少,从目前使用情况也反映出来一些问题。我们总结了30种故障,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1 前言 近些年,我国汽车工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而迅速发展。市场竞争促使汽车不仅要有好的内在质量,同时对其外观质量如色彩、光泽、鲜映性、丰满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车外表面的优劣是人们对汽车质量的客观评价.它直接影响汽车的市场竞争能力。基于上述因素,一些具有较大规模的汽车公司纷纷进行投资改造,新建或成套引进汽车涂装生产线,解决了流水线生产中汽车涂装质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1950年原西德轿车产量为21.6万辆,1970年上升为352.8万辆,其中实现了汽车和轿车的普及。1995年德国轿车保有量已达4050万辆,是世界上轿车最普乃的国家之一。预计到2020年该国轿车保有量将达5000万辆,韩国汽车工业起步略晚于中国,进入80年代,产量开始迅速增长。1986年轿车开始进入家庭,1994年基本实现了轿车的普及。1995年该国汽车工业跃居世界第5位。1987年保有量可望突  相似文献   

5.
朱则刚 《汽车情报》2006,(34):23-27
1.汽车涂料市场将保持强劲增长 汽车涂料作为汽车的“外衣”,不仅要求有良好的防腐、耐磨和抗冲击性能,而且还要求漆膜丰满、鲜映度高、不泛黄,并且具有各种装饰效果。为了达到上述性能和装饰效果,一辆汽车往往需要多种涂料进行配套装饰。  相似文献   

6.
2006年岁末,《日刊自动车新闻》报导日本汽车工业会会长张富士夫先生关于2007年日本国内汽车需求预测的讲话。张会长谈到,预测2007年日本国内需求汽车563万辆,较2006年预计值574.26万辆减少2%。2007年日本国内各类车型的预测需求量与2006年预计值的比较如下:0.66L以下的微型轿车148.3万辆,减少1.1%,0.66—2.0L小型轿车193.5万辆,增长0.5%,2.0L以上普通轿车121.5万辆,减少0.4%,轿车合计463.3万辆,减少0.3%;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随着世界能源的紧张、石油价格的不断上涨和降低由于汽车尾气对世界环境的影响,提高汽车发动机热效率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是当前汽车领域内重大的课题。柴油机技术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满足现阶段的要求。在当前的世界汽车制造领域,大众公司在柴油轿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在世界上是有目共睹的。在中国,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已经成功地批量生产了捷达1.9L SDI轿车、宝来1.9L TDI轿车、开迪2.0L SDI轿车和开迪1.9L TDI轿车、奥迪2.5L TDI轿车,一汽-大众充分利用德国大众的柴油机技术优势,凭借柴油机低排放、低油耗、扭矩大,动力性好,可靠性高等优点率先在中国轿车上推出柴油机技术  相似文献   

8.
上海通用别克轿车用发电机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内各汽车制造厂相继与世界各著名汽车公司进行合作并生产各类型的轿车,而其配套用的发电机也出现多品种的局面,不过这类发电机从其结构上来分析,基本上大同小异,其功率等级在1.2~1.7kW之间。  相似文献   

9.
尿素-SCR对柴油机NOx排放控制原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油机自1892年问世以来,凭借其良好的动力性、经济性和耐久性等优点,在各种动力装置、船舶和车辆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轿车上也越来越多地应用柴油机,目前德国生产的1.4~2.0L排量的小轿车中,有61%是柴油机轿车,而法国柴油机轿车的比例高达88%。从世界范围来看,汽车柴油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作为轿车行驶的四只“脚”,轮胎对轿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驾车经验丰富的车主一般都知道,轿车别的方面也许可以省,但轮胎方面一定要注意,因为它不仅直接决定着轿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而且在汽车的使用过程中,轮胎是仅次于燃料的第二大耗材。据有关统计显示,花在汽车轮胎上的费用约占汽车正常维修费用的30%。  相似文献   

11.
噪声、振动和舒适性是衡量现代汽车制造水平的综合性技术指标,特别是对于轿车而言,车内噪声状况更是衡量轿车档次的标准之一。近年来,世界汽车业各大整车制造企业和零部件企业对汽车NVH问题尤为关注。为了提高车辆的舒适性,各大汽车公司都对汽车的NVH水平制定了严格的控制标准,并将汽车NVH技术作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中高档轿车一般是指价格在20万元以上,配置比较豪华,排量为2.0~3.0L的轿车。广义上的中高档轿车也包括排量为1.8L、价位在20万元左右的轿车.  相似文献   

13.
颜树泉 《汽车情报》2006,(18):21-27
2006年4月份对于我国经济型轿车来说可谓是不平凡的月份,六部委颁发的旨在解除对小排量汽车限制的政策4月1日开始实施;汽车消费税的调整使得排量在1.0~1.5L(含)的经济型轿车的税率下调2%,并直接导致了4月份经济型轿车的价格大战;标致206、乐风、雅绅特等众多实力派经济型新车型批量交车,使得经济型轿车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相似文献   

14.
正面漆涂装是汽车涂装的最终工艺,不仅给予车身色彩,还大幅度提高其外观装饰性。近十几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市场对涂层的光泽、丰满度和鲜映性等质量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光亮的表面,涂膜的任何缺陷都会对这些性能产  相似文献   

15.
陈刚  王伟 《车时代》2008,(9):52-53
汽车给世界带来了现代物质文明,带来了交通的便利和效率,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噪声污染等社会问题。作为汽车乘坐舒适性的重要评价指标,汽车噪音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生产厂家的设计水平及工艺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世界汽车》2005,(2):105-107
一段时间以来,1.8L的轿车被1.3L~1.6L经济型轿车的活跃所遮挡,被2.0L~2.5L中高档轿车的全能所笼罩。可是,对城市的家庭用车来说,2.0L排量以上的轿车就有些庞大和张扬了,而且油耗和维修费用对普通的家庭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1.6L排量的又过于普通,不大符合大部分中国人对轿车的传统认识。1.8L的轿车便脱颖而出了。同时一些在性能,价格方面和1.8L轿车旗鼓相当的2.0L车型也纷纷挤占这个市场,一时1.8L和2.0L的轿车成了家庭轿车市场的流行词。当一辆接一辆新车下线,一批又一批汽车降价,各种车型令人眼花缭乱的时候,细分市场的出现就显得理所当然了。谁将成为1.8L和2.0L轿车方阵的领头羊,看看具体的数据就能略知一二了。  相似文献   

17.
周玉存 《汽车维修》2005,(10):13-15
汽车发展的历史,也是汽车的舒适性能和安全性能不断提高的历史。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不断提高,汽车在良好路面上行驶的速度也越来越高,如奔驰轿车典型车型的最高车速已达250km/h,这势必对其制动系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为此,梅赛德斯一奔驰公司推出的E级轿车引入了电子感应制动系统,它克服了普通制动系统的弊端,确保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和良好的转向操纵能力。  相似文献   

18.
现代轿车除了保证其基本性能,即行驶性、转向性和制动性以外,目前正致力于提高安全性与舒适性,向高附加价值、高性能和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对此,作为提高操纵稳定性、乘坐舒适性的轿车悬架必须进行相应的改进。由于操纵稳定性与乘坐舒适性在汽车悬架结构设计上是很难获得统一的,因此,长期以来成为轿车设计中的重要难点。  相似文献   

19.
《汽车与安全》2009,(7):32-32
作为国内首款量产的自主品牌混合动力轿车.2009年6月11日.长安杰勋混合动力轿车宣布正式上市,售价为舒适型13.98万元和豪华型14.98万元。据悉,此次上市面对个人用户销售,标志着新能源汽车将逐步驶入中国普通家庭.这是一款完全自主研发的混合动力轿车,动力系统由长安自主研发的1.5L高效发动机和13kw永磁同步无刷电机组成,续驶里程大于500km,整车动力水平和2.0L汽油发动机相当。  相似文献   

20.
东风雪铁龙公司于2003年5月投放市场的赛纳轿车装备了多路传输系统。所谓多路传输系统,就是指在一条数据线上传递的信号可以被多个系统共享,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统整体效率,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料。赛纳轿车多路传输系统使用了两个通讯协议:VAN(Vehicle Area Network)汽车区域网络和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控制器区域网络。目前,赛纳轿车上有三个多路传输网络:CAN网络、VAN舒适网络、VAN车身1网络。CAN网络连接发动机控制单元、自动变速器控制单元,其传输速率较高,达250kb/s,其结构如图1所示;VAN舒适网络管理各种舒适性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