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彭火元  车太山 《中国港口》2012,(11):27-28,20
<正>珠海港位于广东省南部、珠江口西岸,濒临南海,珠海港地理位置优越,海路横渡珠江口可达深圳和香港,距香港36海里;北距上海928海里;南距湛江、海口分别为217海里和255海里。珠江水系的崖门、虎跳门、鸡啼门和磨刀门水道均穿过珠海市入海。珠海港通过内河航运可与桂、黔、滇等西南广大腹地相连;通过铁路和公路可以直达湘、赣、鄂等中南省份。如此优越的集疏运条件说明珠海港从地理位置已经具备了一个集装箱干线港的基础条件,但是珠海却处于一个集装箱运输增长缓慢的尴尬局面。2011年,珠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为81.5万TEU,而相邻的深圳港和广州港集装箱吞吐量已经分别达到2 257万TEU和1 440万TEU,珠海港的集装  相似文献   

2.
我国集装箱干线港集疏运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集装箱干线港及其腹地、集疏运系统的构成我国从第8个五年计划开始,港口逐步转向突出重点、系统配套的发展方式。经过多年建设,目前沿海已形成集装箱干线港、支线港、喂给港等不同层次和功能的总体格局。由北至南,8个集装箱干线港分别是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宁波、厦门、深圳、广州;2003年共完成外贸集装箱吞吐量3307.11万TEU,比上年增长33.65%,占全国港口外贸集装箱总吞吐量的84.47%。表1列出了8个干线港“十五”计划前3年外  相似文献   

3.
由于集装箱船船型越大,规模经济越明显,因此远洋航线上的集装箱船越来越超大化.据预测[1],未来中-欧航线以采用115 000~135 000 t(9 500~11 000 TEU)和150 000 t(11 000~12 500 TEU)集装箱船为主;由于巴拿马运河的扩建,中国-北美航线以采用8 500~115 000 t(6 630~9 500 TEU)和115 000~135 000 t(9 500~11 000 TEU)集装箱船为主;南美、中东航线以5 000TEU为主.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陆集装箱码头的建设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集装箱运输的兴起和集装箱专用船舶与码头的建设始于20世纪60年代。由于它在提高运输效率、减少货损货差、保护港口环境等许多方面具有突出的优越性.因此发展十分迅速。进入70年代后,亚洲的19本、新加坡、香港、台湾、韩国等国家和地区集装箱运输及其港口码头的发展突飞猛进,并后来居上。香港、新加坡、高雄、釜山4港早已进入世界集装箱港前5名之列。本拟对中国太陆集装箱码头的建设和发展作一简要的回颐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肖钟熙 《集装箱化》2008,19(10):11-12
目前,香港港的发展正面临巨大的考验:继2005年被新加坡港超出屈居全球集装箱大港第2位以后,2007年又被上海港超出,退居全球集装箱大港第3位。进入21世纪以来,香港港集装箱吞吐量增长缓慢,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珠三角其他大型集装箱港口。最主要的是,香港港在珠三角港口群中市场占有率严重下降。1997年,香港港在香港港、深圳港和广州港3个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之和中所占比重是88.7%,2007年,这一比重急剧降至44.2%。  相似文献   

6.
顾皓 《中国港口》2004,(3):34-34
(以箱量多少排列,表中箱量以TEU计)排名港口名称国家和地区2003年2002年变化率(%)1香港中国香港20100000191400005 .02新加坡新加坡18100000168000007 .73上海中国1 128000086100003 1.04深圳中国10610000761375439.45釜山韩国1036688194533569 .76高雄中国台湾884000084930004  相似文献   

7.
严舫 《集装箱化》1993,(10):29-30
在新加坡港的集装箱码头发展计划中,重点是发展布拉尼(Brani)码头,其一期工程已于1992年开始营运。  相似文献   

8.
广州港发展内河集装箱支线运输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广州港的集装箱集疏运系统广州港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中心地带,依托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水网通江达海,各种集疏运方式齐全,条件十分优越。珠江三角洲立体交通网的迅速发展,为广州港进一步增强聚集与辐射能力创造了条件。广州港集装箱集疏运系统的现状:(1)陆域:广州港的集装箱  相似文献   

9.
莫道 《集装箱化》1995,(1):8-17
世界班轮航线的集装箱化.根据世界集装箱化发展的四个阶段也可分成四个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0.
本刊的系列报道之五中,刊登了《大力发展临江产业推动港口跨越发展》一文,向读者介绍了太仓港坚持以港口建设带动临江产业、以临江产业推动港口建设的互动发展情况。本期向大家介绍的是太仓港"十一五"时期的规划情况以及对未来的发展展望。我们预祝太仓港有一个辉煌的未来。  相似文献   

11.
蓉德 《中国水运》2005,(3):12-13
国际港口经济评论家菲利普在2004年第8周“美国托运人”杂志上发表刊首评论文章中指出:中国上海的集装箱吞吐量超过千万TEU大关,一跃成为仅次为香港和新加坡的世界第三大集装箱港口;但是存在一些制约上海港持续高速发展的因素,值得虚怀若谷的当事人高度注意。  相似文献   

12.
<正> 香港、新加坡都是远东国际航运中心,经过90年代高速发展之后,近几年增长势头逐步趋缓,特别是2001年两港集装箱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国际上其他港口也同样面临强大的竞争压力。这些现象引起了国际航运界及经济界人士的关注。珠江、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集装箱运输最为发达的两大地区,认真研究香港、新加坡  相似文献   

13.
<正>温州港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有着较好的区位优势和建港条件。经过长期建设,温州港现拥有老港区、杨府山港区、龙湾港区、七里港区和小门岛港区等五大主体港区,成为一个集河口港、深水海港于一体,大中小泊位配套的综合性港口。温州港现有码头泊位121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7个,5000吨级泊位8个,最大靠泊能力为5万吨级,初步实现了由瓯江南岸向北岸扩展,由口内向口外延伸的港口布局。温州港年通过能力从“八五”期末的521万吨增加到目前1416万吨,集装箱通过能力20万TEU。货物吞吐量由“八五”期末的600万吨,增加到2001年1314万吨,国际集装箱10万TEU。预计2002年全港货物吞吐量可突破1600万吨;集装箱预计全年可达15万TEU。根据我们分析预测,加入WTO后,温州港货物吞吐量特别是外贸吞吐量将有较大增长。预测温州港吞吐量2008年将突破3000万吨。加入WTO后,温州作为国际轻工产品的集散地,很有利于发展港口集装箱运输。预测2008年集装箱吞吐量将突破50万TEU。  相似文献   

14.
试论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和支线港的共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长庚 《中国港口》2001,(11):40-41
一、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和支线港的地位在国际集装箱货物运输中,众多中小港口将本地区和其他邻近地区装有进(出)口货物的集装箱从(向)相对大的港口疏运(集中),众多小港口被称为支线港(或喂给港),而相对大港口被称为枢纽港.  相似文献   

15.
经过数十年的建设和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以下简称珠三角地区)基本形成干线港、支线港和喂给港层次分明的港口发展格局:以泛珠三角地区为经济腹地的深圳港和广州港是珠三角港口群的干线港;以东莞为经济腹地的虎门港的崛起虽未撼动深圳港和广州港的干线港地位,但将加快珠三角  相似文献   

16.
<正>新年未临时就从福建传来喜讯:泉州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万TEU!虽然中国沿海集装箱突破100万TEU的港口已有不少,但我们对此喜讯还是感到兴奋。因为这个千年古港曾经是驰名世界的"东方第一大港",有过"千帆竞发刺桐港(泉州港古称),百舸争流丝绸路"的繁荣!如今她  相似文献   

17.
纪敏 《中国港口》2008,(8):46-46
<正>一、营口港是东北区域重要的腹地型港口1.2007年成为我国第十个亿吨大港近年来,随着腹地经济的不断发展,营口港货物吞吐量持续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8.
集装箱码头自动化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之后已经变得相当成熟,在一些码头,设备的自动化已经相当可靠。因此,只要风险管理得当,实现自动化没有实质性的技术风险集装箱码头的自动化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之后已经变得相当成熟,在一些码头,设备的自动化已经相当可靠。因此,只要风险管理得当,实现自动化没有实质性的技术风险。一、鹿特丹港自动化码头示范意义鹿特丹港两座自动化码头的开放使用所带来的影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9.
<正> 三、珠江、长江三角洲港口运输格局变化趋势及发展对策 (一)珠江三角洲港口 目前,珠三角地区已形成以香港和深圳港为枢纽港的集装箱运输体系,香港港口强大的中转功能在本地区集装箱运输中依然发挥主导作用,深圳港作为华南地区集装箱运输枢纽港迅速崛起,直航量迅速增长。实践表明,1992年完成的广东省沿海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港口总体布局规划提出“在维护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同时,华南地区必须相应发展集装箱枢纽港,近期选择深圳港作为华南地区集装箱枢纽港”  相似文献   

20.
董岗 《中国港口》2015,(5):59-61
欧洲第一大港鹿特丹港,通过设定严格的中长期减排目标,并采取综合性的节能减排措施,不仅使区域经济从该港的迅速发展中受益,还显著提升了所在区域的整体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