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万睿哲 《汽车运用》2014,(11):43-44
发动机异响故障的听诊是判断发动机故障最简单方便、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不需要对发动机解体,只需借助人耳或简单的工具即能判断发动机技术状况的好坏。利用温度变化听诊异响有些配合副热膨胀系数较大,其发出的异响与发动机的温度有关,如活塞销敲缸响。活塞销撞击声在发动机温度低时出现,发动机温度高后会减弱或消失;而活塞销圆度过低、活塞环间隙过小等引起的异响在发动机温度升高后出现,发动机温度低时会减弱或消失。热膨胀系数小的配合副如曲轴连杆轴承、气门等,与发动机温度无关。利用发动机转速变化听诊异响许多异响与发动机转速有很大关系。有些异响在发动机急加速时出现,如曲轴主轴承响、连杆轴承响等;有些异响则在发动机急加速时明显,如活塞销衬套松旷、曲轴折断等引起的异响:还有些异响在发动机低速运转时出现,发动机转速升高时即减弱或消失,如活塞敲缸响、活塞销响、气门挺杆响等。可通过这些异响与发动机转速的变化关系加以判断。  相似文献   

2.
故障现象:一辆延安SX2190型汽车,装用WD615.77型发动机。在坡道行驶中,排气管冒黑烟,动力不足,发动机甚至熄火。停车后再启动发动机时,发动机能够顺利启动,并且在高、中、低速工况时运转都正常,但只要车辆一起步,发动机转速便迅速下降,动力明显不足,排气管冒黑烟。  相似文献   

3.
刘浩成 《驾驶园》2012,(4):72-73
专家表示,车辆报废通常是因为汽车发动机受损。事实上,在养护理念比较超前的欧美,人们把干摩擦称之为“发动机杀手”。所谓干摩擦,就是汽车发动机在停止运行、静置一段时间后,发动机内部摩擦表面上的润滑油都将回流到发动机润滑油底壳中,这时启动发动机,由于润滑油泵还来不及将润滑油送至需要润滑的各摩擦部位,短时间内会产生周期性润滑丧失,从而造成发动机磨损。干摩擦造成的强磨损占汽车发动机总磨损的60%以上,是发动机加速老化的病根。  相似文献   

4.
这篇论文的目的是提供关于电力发动机的新思路。基于这篇论文的目的,将描述电力发动机的技术背景,详细描述与说明电力发动机的基本原理、系统与组成、架构、功能,且详细说明电力发动机转速调节与磨损控制措施和介绍电力发动机的应用案例。在这篇文献里,将分析电力发动机原理,且在电力发动机应用案例中,参数与其它数据将被定义与计算(如:价...  相似文献   

5.
在电子燃油喷射发动机中,电子控制系统由控制单元(ECU)、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组成。在ECU中储存了发动机各种工况的最佳喷油时刻、最佳喷油时间及最佳点火提前角,在接收到各种传感器传来的信号后,ECU确定满足发动机运转状态的喷油量,并根据计算结果输出控制喷油嘴的指令,使发动机的运转保持在最佳状态,从而使电喷发动机在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及尾气排放的控制上均远远优于老式化油器发动机。  相似文献   

6.
夏季是发动机水温高故障的高发季节,发动机水温高故障也是发动机多发故障之一。发动机水温高会导致发动机功率下降、发动机异响(爆震的敲击声俗称叫杆)、呲缸垫、拉缸等发动机故障,那么维修技术人员如何快速准确地诊断发动机水温高的故障呢?本文根据笔者在维修一线的经验,向读者分享了一些维修思路和方法,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发动机试验新装备──高级冷试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确认发动机的质量,发动机出厂试验是必不可少的。热试发动机是以往传统的做法,几乎所有的发动机工厂都采用了热试工艺。但是,热试设备投资大、试验费用高、试验时间长。为此,发动机冷试工艺在国外有了较大的发展,高级冷试机是目前国际上发动机冷试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发动机的性能,随着现代汽车技术的高速发展,发动机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电子控制技术在发动机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如汽油喷射装置、点火装置、怠速装置、进气控制、废气排放控制等,在发动机上的应用已日趋普及。电控汽油喷射系统在明显提高发动机性能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复杂电子系统的可靠性问题,以及对电子系统故障的诊断问题。  相似文献   

9.
发动机是汽车运行的核心,在长时间的运转过程中,需要保持良好的润滑状态,这样才能够保证汽车运行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因此,应该严格按照相应的厂商要求,定期更换机油,确保汽车发动机能够稳定运行。就实际情况来看,不少人在使用汽车时,经常因为维护保养不当或者是发动机先天缺陷,导致汽车发动机出现烧机油的问题,从而引发发动机尾气超标、动力降低、油耗增大等多种问题,该问题严重的话,还会造成发动机报废。面对这种情况,则需要对汽车发动机烧机油的具体原因予以充分分析,针对实际原因,采用合适的维修方式,解决汽车发动机烧机油这一问题,以此保障发动机的正常运行,提高汽车行驶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双碳”战略背景下,智能与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汽车企业已经不再将主要研发资源投入到传统发动机技术中,但在重型运输、船舶重工等领域,传统燃油发动机的主流地位无可撼动。目前,车用发动机技术发展基本进入瓶颈期,从技术层面改进发动机的性能有较大难度,但在发动机配套、制造、销售,以及企业和生产车间现场管理等领域,可以通过科学的生产管理方法节约资源和提高生产效率。以绿色制造技术为主要切入点,将绿色制造理论融入车用发动机制造全过程,涵盖发动机设计、加工、装配、配套、营销,以及企业运行管理等发动机制造企业全领域,旨在以绿色制造理念指导发动机制造企业转变生产经营模式,最大化地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11.
《摩托车技术》2009,(2):82-88
经检查,该车为二手摩托车,比较陈旧,发动机经过多次修理。经了解得知,摩托车在未修理前还可以起动,因窜机油故障送修,更换活塞环后发动机不能起动。该故障出现在发动机修理后,说明摩托车的点火系统、油路不存在大问题,应检查发动机检修状况,重点检查发动机的配气是否正时。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摩托车水冷发动机在三轮车和全地形车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由于水冷发动机密封系统较复杂,因而故障率较高,要成功开发、生产水冷发动机,关键在于如何保证水冷发动机的密封问题得以解决。由于水冷发动机是双向密封,既不能使冷却液漏入油中,也不能使油或气漏入冷却液中,所以水冷发动机的密封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启动初期要预热在冷车状态下启动发动机,需对发动机进行相应的预热。发动机在正常的工作温度(80℃~90℃)下,其零件之间的运转阻力、磨损、工作稳定性等方面是最佳的。所以,发动机预热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故障现象 有一辆奇瑞SQR7160,装用福特CAC480M型16L发动机,采用单点电控喷射发动机,行驶里程4700km。发动机在启动运转热机后,出现怠速发抖、游车,驾驶室有振动感,转向盘振抖,发动机转速在750~950r/min之间波动,如果电风扇运转后情况更为严重。发动机有故障时,发动机故障灯不亮。  相似文献   

15.
发动机进气歧管真空度是检验发动机性能的一项综合性指标,它能反映出发动机机械、电控系统两方面的运行状况,尤其是在诊断D型电喷发动机故障时,测量真空度非常重要。一台运转良好的发动机,在怠速时进气歧管真空度应为64.1~70.9kPa,说明这台发动机点火时间正确,混合气适宜,机械部分良好,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就说明这台发动机有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电控车用汽油机的标定系统和标定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电控发动机的控制参数是影响发动机性能的关键。使用研制的电控发动机标定开发系统对发动机控制参数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固定工况点处,发动机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随点火提前角和喷油脉宽等控制参数的变化趋势不一致,各控制参数对发动机性能指标的影响程度也不同。电控发动机最优控制参数应根据发动机特性、用户对发动机的要求以及法规的要求对控制参数进行多维优化。  相似文献   

17.
读编往来     
《摩托车》2012,(11):30-31
Q怎样检查发动机工作时缸温过热的故障请问怎样检查发动机工作时缸温过热的故障?(南通方方) A:检查发动机工作缸温是否正常,不可用手直接触摸发动机散热部位,如气缸头、散热片等,这些部位在发动机工作时的正常温度往往高达200℃左右,若发动机工作超温则更高。  相似文献   

18.
二、发动机润滑油的使用性能 (一)润滑性 在各种条件下,发动机机油降低摩擦、减缓磨损、防止金属烧结的能力,称为发动机的润滑性。  相似文献   

19.
振动测试在发动机台架耐久试验中应用的目的是检测发动机零部件在试验台架的安装条件下振动加速度水平是否正常。根据台架振动测试结果去调整发动机安装,以保证发动机耐久试验过程中在运行较低的振动加速度水平下,不会引起发动机零部件在试验过程中因振动过大而造成的疲劳、磨损、断裂、失效等。本文以四缸涡轮增压汽油发动机为例介绍仪器和设备、试验工况步骤、评判标准、数据结果分析等,为发动机台架耐久试验提供振动测试数据支持及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20.
吴伍群 《汽车技术》2002,(11):44-44
1前言根据采用清洁剂、添加剂对发动机进行不拆卸使用维护的有关报道。我们从1992年开始至今,分别在化油器式、电控喷射式发动机上进行试验,目的在于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提高发动机的完好率等。2试验情况2.1化油器式发动机1辆三菱4G62型汽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