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5月21日至22日,在广州凤凰城酒店,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中国公路学会道路工程分会、国际稀浆罩面协会(ISSA)等共同主办了“第三届(2009)国际路面养护技术论坛”。此次论坛举办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公路维修养护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加强与国际的交流、合作,学习先进国家的技术与经验。  相似文献   

2.
根据新世纪以来交通方式的国际发展趋势和我国大城市道路交通发展趋势,科技发展等新情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理念,新思路,新概念对当前道路专业技术发展中我国大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提出新思想,并提出相应的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外道路除雪机械技术发展概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发达国家道路除雪机产品技术发展情况,对发展我国道路除雪机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在分析我国入世后中国道路大件运输的市场竞争国际化趋势,以及我国道路大件运输业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的基础上,从开发国产大件运输专用车、动力鹅颈、凹型板、承载桥、“桥上桥”、液压推进器、组合式门架起重机和计算机辅助技术等方面,探讨了加快开发我国道路大件运输装卸新技术新工艺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昆明位处中国西南部,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和南业的重要门户。昆明是云南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区面积21.2万m^2,城市人口257万。自1993年开始,昆明与国际友城瑞士苏黎世开始了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技术合作。以期找到一条适合昆明城市公交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公路与汽运》2009,(4):61-61
2009年7月15日,交通运输部将在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全面启动新时期道路运输发展大调研活动。此次大调研活动将围绕道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定位和结构调整,道路运输经济运行分析机制建设,统筹城乡道路客运协调发展,道路货物运输与现代物流业发展,运输枢纽、场站及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车辆技术和机动车维修市场管理,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机制建设,道路运输市场诚信体系建设,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职能调整与队伍建设等10个专题进行。  相似文献   

7.
中国道路运输协会刚刚进入会展行业,作为这次北京国际商用车展的主办单位之一,在这里我向大家介绍中国道路运输协会参加主办这次展览的有关情况和信息。 一、我国道路运输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为汽车制造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 众所周知,道路运输与汽车制造是相互依存的两个重要产业。道路运输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和服务行业,是商用汽车的主要用户;道路运输对汽车的需求是商用汽车制造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8.
道路服役数据信息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与养护的关键,先进探测设备是获取道路服役数据信息的途径。近年来,三维探地雷达(3D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3D GPR)因其高效、无损等检测优势得到广泛应用,可为道路隐性病害数据获取提供重要支撑。基于此,对道路典型隐性病害类型与检测手段进行总结归纳。梳理了三维探地雷达技术原理、数据采集方法、数据处理及在道路工程检测中的应用;根据三维探地雷达图谱隐性病害特征与识别手段,重点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在探地雷达图谱识别技术中的应用与发展。针对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进程,展望基于探地雷达数据的数字孪生技术,主要介绍基于三维探地雷达数据的建模与模型仿真方法。该综述可为三维探地雷达道路隐性病害检测提供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方法借鉴,同时为基于三维探地雷达数据的数字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道路养护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世界道路协会 (PIARC)自 2 0世纪初期创办以来在道路和道路运输方面作为唯一的国际论坛起到了领导作用。PIARC把它在聚集和帮助全球道路团体进步方面起到的关键作用主要归功于世界道路协会技术委员会的专家评价和推动力。目前 ,2 0个技术委员会由约 50个国家的近 80 0名专家和决策者组成 ,按2 0 0 0~ 2 0 0 3年战略规划分为 5个专题组。以下介绍世界道路协会技术委员会 2 0 0 0~2 0 0 3年战略规划中的 38个目标。1 道路技术根据最佳国际习惯作法改进道路基础设施的设备和养护1 .1 分析并明确使用者对道路功能与质量的要求1 .2 从业…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采用文献研究法对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首先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文核心合集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TM、IEEE等英文数据库中与主题相关的文献(中文229篇,英文2 395篇),基于科学知识图谱对文献进行梳理与分析,并结合现有研究中的技术领域与工程应用场景,对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做出了定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的技术架构,包括:感知获取层、集成处理层、业务应用层、标准与规范体系以及安全与管控体系;此外重点介绍了数字道路信息感知技术、数据管理与分析技术、全生命周期工程应用等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进一步展望了未来技术发展的前景。最终通过梳理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其今后的发展做出展望。结果表明: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是由特定的检测与感知技术、数据传输与通讯网络、信息平台与安全系统构成,具有多元智能性。在路面信息的采集过程中,传感器在耐久性和实用性等方面存在的技术难题仍需进一步解决;物联网、地理信息系统、建筑信息模型、信息物理系统、数字孪生、大数据驱动在内的多种技术手段在道路基础设施性能监测和管理过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公路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与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因公路建设引发的一些相关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其中,公路环境保护和道路安全是当前国际社会上最受关注的两个技术问题。通过对目前公路环境保护评价和道路安全评价两套体系的分析,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和需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首次提出应在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系统中增加安全环境评价。  相似文献   

12.
道路交通标线工程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东公路》1994,(3):32-35
本文以济青高速公路为例,主要介绍道路交通标线技术条件,道路交换标线施工工艺与材料;并综述了我国道路交换标线的现状和发展方向,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论现阶段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在即,我国汽车工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我国汽车工业应按国家“十五”计划纳要的指导方针精神,坚持改革开放,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审时度热,主动融入汽车工业全球化发展进程,积极参与国际汽车工业体系分工;在与国际著名汽车公司的合作中求生存、求发展;在借鉴国成功经验和自主创新中走一条具有中国特点的汽车工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第九届国际道路联盟世界会议将于1981年6月1日到5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会议的总议题是“将来的道路”,会议目的是获得对将来的道路交通有实效和建设性的设想,会议讨论道路和汽车交通在各种运输方式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会议分专门会议和全体会议。专门会议讨论交通特性和道路交通将来的作用;将来的社会和交通;将来的人运输和货物运输;能源,道路安全,道路环境和道路交通;汽车技术和道路交通技术。全体会议研讨道路技术的发展:道路规划、道路财源和道路技  相似文献   

15.
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加人世贸组织后,国家加大了对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为道路运输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文章就加快呼伦贝尔市道路运输发展,如何对运输结构进行调整,推进运输组织和管理的网络化进程,加强出入境汽车运输国际合作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汽车道路柔性调控系统是国际上近年来刚刚发展起来的一门高新技术,它以汽车导航系统和智能汽车道路控制系统为基础,综合运用了汽车网络技术、汽车快速通讯技术、柔性调节控制技术和智能交通运输管理技术而建立的一种综合的汽车道路控制系统,它是智能运输控制系统的发展的新趋势,本文讨论了共发展过程、控制模式、工作原理和典型结构。  相似文献   

17.
来自重卡企业的声音让人们发现,比技术路线本身更重要的是中国重卡企业的未来:技术路线之争是否将带来市场的混淆和企业对市场的误判?尽快与国际接轨还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的道路,哪才是企业正确的选择?在每一个产业升级的机会面前,我们应付出怎样的代价?国Ⅲ时代,企业、行业、社会、用户能否实现共赢? 7月23日,由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研究部、清华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汽车观察》杂志社共同发起的“2008中国商用车国Ⅲ技术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以正视问题、谋求进步为主题,以国际市场发展经验为借鉴,深入挖掘技术路线选择与市场需求、行业未来的关系,旨在推动中国汽车产业进步,在行业、企业、社会、用户层面谋求共赢。  相似文献   

18.
《驾驶园》2009,(5):36-36
在交通运输部举办的首届“北京国际道路运输、城市公交车辆及零部件展览会”上,华越携世界首创的基于CAN总线技术的第三代电涡流缓速器亮相,CONPOWER第三代电涡流缓速器CP9016CAN也是首次在展会上与公众见面。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公路学报》2022,35(7):3-0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的需求更加迫切。以服务未来智慧交通为目标的智能道路基础设施成为了当代交通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其中,智能感知是智能道路基础设施研究方向的基础和前沿。智能感知道路是通过特定的感应通讯、数据网络和材料结构系统设计,实现具有主动感应、自动辨析、自主调节和动态指示等服务功能的道路基础设施。智能感知道路对路面环境、力学、交通等状态的感知研究,可为评价道路服役状态,降低安全风险提供保障;对路面诊断修复的研究,可为延长道路使用寿命,降低养护成本提供依据;对路域能量转换与采集的研究,可为交通能源融合发展,实现节能减排的战略目标提供借鉴。智能感知道路研究对于我国道路基础设施服务水平的本质提升和交通强国建设与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近年来,众多学者在道路基础设施感知信息解析,多源数据处理,感知材料设计和智能铺装结构设计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为提高我国道路基础设施智能感知水平和加快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为充分展示智能感知道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引领该领域的发展方向,推动理论与技术创新,《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邀请长安大学蒋玮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徐慧宁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峰教授、东南大学马涛教授、同济大学朱兴一教授、武汉理工大学刘全涛教授作为组稿负责人,共同向该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约稿,出版本期“智能感知道路”专栏,回顾、总结和推广我国智能感知道路领域的最新成果,展望该方向的发展趋势。本专栏共收到相关理论、技术、方法、试验研究及综述等论文40余篇,最终录用9篇。研究内容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综述。梳理总结了感应充电路面技术、融合感知特性的道路铺装结构设计体系、冰雪路面摩擦特性与运营风险管控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2)自感知道路及其配套的感知系统技术。主要内容包括:路面低温变色复配物的制备及热色特性研究、环氧树脂基自发光路面材料设计与性能研究、基于分布式光纤的混凝土路面振动场感知与解析等。
(3)自修复路面及其诊断系统技术。主要内容包括:石墨烯微胶囊沥青双机制愈合机理研究等。
(4)自俘能路面及其能量转换系统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基于应用环境的路用压电俘能单元尺寸优化与性能评价、智能道路无线充电系统耦合线圈互操作性分析等。
智能感知道路相关理论、材料、结构的研究,将有力地推动我国以智能为重要特征的新型交通基础设施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为加快交通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中国公路学报》将持续关注该领域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广大专家、学者及工程技术人员提拱学习、交流的平台,促进我国智能道路基础设施领域的高质量与可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马颖  段虎明  石锋 《公路》2012,(9):218-223
介绍了路面不平度和国际平整度指数。详细论述了国际平整度指数的计算方法,其中内容包括测量设备、计算模型以及基于实际道路测量数据的计算实例。根据模糊聚类、层次划分的方法挑选出华北地区典型道路,对典型道路进行测量、计算得到国际平整度指数。对典型道路各路段的国际平整度指数进行统计分析,获取了华北地区道路路面平整度水平及分布特征,并分别按照技术等级、行政等级、铺装类型进行了分析,掌握了各种等级、类型道路的平整度状况和国际平整度指数分布区间。通过处理、分析得到的华北地区道路路面不平度特征数据可为汽车行业、公路行业提供极具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