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中国造船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曾经创造了郑和七下西洋的辉煌史篇。但到近代,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飘扬着外国旗帜的铁船游弋在中国的万里海疆,加之政府腐败,经济凋零,中国近代造船业奄奄一息,到全国解放前夕,船厂不过二十几家,且被破坏得满目疮痍,从业人员不到两万人。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发出了“我们一定要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的伟大号召,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中国造船业从此走上了伟大振兴之路,55 年创造了新的辉煌。我国从年产只有几万吨船的能力,发展到今年将超过800 万吨产量,明年将达到1000 万吨产量,并出口到世界90 多个国家和地区,连续九年位居世界第三造船大国。船舶工业自主建造的核潜艇、常规潜艇、大型水面舰艇和各类舰船,使我国的现代化海军不断壮大,舰艇编队跨洋越海,出访五洲,扬军威,壮国威。5 5 年海疆平静,5 5 年安定建设,船舶工业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2.
中国造船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曾经创造了郑和七下西洋的辉煌史篇。但到近代,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飘扬着外国旗帜的铁船游弋在中国的万里海疆,加之政府腐败,经济凋零,中国近代造船业奄奄一息。到全国解放前夕,船厂不过二十几家,且被破坏得满目疮痍,从业人员不到两万人。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发出了“我们一定要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的伟大号召,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中国造船业从此走上了伟大振兴之路,55年创造了新的辉煌。我国从年产只有几万吨船的能力,发展到今年将超过800万吨产量,明年将达到1000万吨产量,并出口到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续九年位居世界第三造船大国。船舶工业自主建造的核潜艇、常规潜艇、大型水面舰艇和各类舰船,使我国的现代化海军不断壮大,舰艇编队跨洋越海,出访五洲,扬军威,壮国威。55年海疆平静,55年安定建设,船舶工业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3.
中国造船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曾经创造了郑和七下西洋的辉煌史篇。但到近代,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飘扬着外国旗帜的铁船游弋在中国的万里海疆,加之政府腐败,经济凋零,中国近代造船业奄奄一息,到全国解放前夕,船厂不过二十几家,且被破坏得满目疮痍,从业人员不到两万人。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发出了“我们一定要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的伟大号召,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中国造船业从此走上了伟大振兴之路,55年创造了新的辉煌。我国从年产只有几万吨船的能力,发展到今年将超过800万吨产量,明年将达到1000万吨产量,并出口到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续九年位居世界第三造船大国。船舶工业自主建造的核潜艇、常规潜艇、大型水面舰艇和各类舰船,使我国的现代化海军不断壮大,舰艇编队跨洋越海,出访五洲,扬军威,壮国威。55年海疆平静,55年安定建设,船舶工业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船舶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造船年产量由上世纪80年代初的50万吨提高到了2001年的400多万吨,造船业也由世界第17位跃居为世界第3位.预计到2005年,我国年造船产量可达650万吨以上,市场的份额也将提高到15%.  相似文献   

5.
船舶配套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经济全球化发展给世界造船业带来发展机遇和空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船舶工业抓住机遇,实现了快速发展.2007年全国造船产量突破2000万载重吨,2008年造船完工突破2800万载重吨,中国造船已经稳居世界造船前三位,正在成为新的世界造船中心.中国船舶工业的历史性突破和对船舶配套的迫切需求对船舶配套企业来讲面临严峻挑战.船舶配套业是船舶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大的船舶工业必须要有强大的船舶配套业支撑,否则难以成为造船强国.然而,不可忽视的是,随着我国造船业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船舶配套业发展滞后的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6.
也许是因为对郑和辉煌时代的留恋,抑或对西方人"坚船利炮"的痛苦记忆过于深刻,造船业自洋务运动起就被视为民族工业发展的重点.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发出"我们一定要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的伟大号召.60年的风雨,伴随新中国的脚步,船舶工业实现了辉煌跨越.60年的沧桑,新中国船舶工业凝聚了太多浓重的色彩,有太多恢弘篇章值得铭记.  相似文献   

7.
《世界海运》2005,28(6):53
中国船舶协会副秘书长谭乃芳日前预测,2005年中国造船产量将突破1000万载重吨,占世界造船总吨位的15%以上;到2010年,中国造船产量将超过1500万载重吨。谭乃芳说,2005年下半年以来,伴随国际船价的悄然下跌,市场的买卖双方出现了对峙局面,但这决不会改变中国造船业的发展趋势。目前,中国造船业已稳居世界第三位,且产量以平均每年35%的速度持续增长。中国造船业今后应寻求在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我国船舶工业抓住近几年来国际船市呈现出空前兴旺的难得机遇,努力拼搏,喜获丰收.中国造船占世界造船份额从2000年的造船产量346.6万吨(占世界份额1.6%)快速发展为2005年的1212万吨(占世界份额17%),年平均增长率达30%.2005年实现利润47.5亿元,销售总额突破千亿元大关.这是个历史性的突破,显示出我国造船业强劲的快速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9.
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现状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造船市场持续兴旺,为造船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中国船舶工业抓住这一机遇,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大幅提升,总体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规模总量大幅跃升。根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06年中国造船产量达到1 452万载重吨,比2000年翻了两番,占世界份额从6%提高到近20%;手持船舶订单6 872万载重吨,比2000年增长了5.5倍。在世界造船企业排名中,外高桥造船公司、大连船舶重工、江南长兴分列第4、第6和第10位,有5家造船企业进入世界前20强。…  相似文献   

10.
王春华 《海运情报》2007,(10):34-35
我国船舶工业作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发展优势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在2003年,我国造船完工量就已经占世界份额的11.8%,突破了中国造船业近十年来占世界市场份额5%~7%的徘徊局面。我国船舶工业2006年船舶完工量比上年增长20%,新接订单4251万吨,手持订单6872万吨,占全球订单的24%。[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程洁 《水运管理》2002,(6):34-35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造船业经历了从无到有、快速发展的创业和发展时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据英国劳氏船级社统计,中国年造船产量、份额和名次,由1982年的13.5万总吨、占世界总产量的0.8%、居世界第16位,上升到1999年的142.4万总吨、占世界总产量的5.2%、居世界第3位。目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我国船舶工业抓住近几年来国际船市呈现出空前兴旺的难得机遇,努力拼搏,喜获丰收.中国造船占世界造船份额从2000年的造船产量346.6万吨(占世界份额1.6%)快速发展为2005年的1212万吨(占世界份额17%),年平均增长率达30%.2005年实现利润47.5亿元,销售总额突破千亿元大关.这是个历史性的突破,显示出我国造船业强劲的快速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3.
安飞 《中国船检》2004,(6):40-43
2003年,中国造船产量约为600万吨.这是自我国成为世界第三造船大国8年以来.首次突破全球造船总量的10%。伴随着中国造船能力的不断攀升.有业内人士预言,在2020年中国造船产量将有望超越日、韩.成为全球瞩目的“世界船坞”。而就在中国船舶工业谋求进一步扩大发展的同时.日、韩、欧、美等造船强国却在近期开始控制本国造船业的发展规模。日本甚至认为中国增强造船能  相似文献   

14.
1中国船舶工业突飞猛进,船舶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近年来,我国船舶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产量看,2004年我国造船完工量已达880万载重吨,占世界当年市场份额的14%。我国已连续10年造船产量占世界第3位。据最近的预测,2005年造船完工量肯定能突破1 000万载重吨,约占世界2005年  相似文献   

15.
纵观船舶用钢板市场供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船舶工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1.世界造船业发展趋势及我国船舶工业国际竞争力比较 当今世界造船业正发生重大变革:一是高新技术日益向舰船集中,20世纪的船舶产品,特别是军用舰艇,更是一国乃至世界高新技术的集大成者。世界总的形势,推动着造船业快速地发展。二是世界经济技术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国际航运业的发展,这给世界造船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6.
中国造船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迄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秦汉、隋唐、宋元、明初等时期,中国造船业在世界上都曾一度领先,郑和率船队出使西洋,更成为世界空前壮举。及至近代,船舶工业是中国近代工业中最早建立的五大产业之一。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中国近代船舶工业开始走上艰难的发展历程。当时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决定了船舶工业必然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多重压制,发展十分缓慢。加上日本侵华战争的破坏,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船舶工业已经奄奄一息,全国主要船厂仅20余家,  相似文献   

17.
中国造船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迄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秦汉、隋唐、宋元、明初等时期,中国造船业在世界上都曾一度领先,郑和率船队出使西洋,更成为世界空前壮举。及至近代,船舶工业是中国近代工业中最早建立的五大产业之一。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中国近代船舶工业开始走上艰难的发展历程。当时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决定了船舶工业必然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多重压制,发展十分缓慢。加上日本侵华战争的破坏,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船舶工业已经奄奄一息,全国主要船厂仅20余家,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际船舶市场需求高峰的出现,世界船舶工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各主要造船国家之间竞争实力的对比也在发生重要变化,中、日、韩三足鼎立的局面初步形成。从2001年到2006年,中国造船产量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6年产量已超过800万吨,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3%。中国已从世界造船业第二方阵的中游一举进入世界造船业第一方阵。那么中国市场的企业家在发展企业时,有哪些跃升和沉浮呢!在择取西安星展、江苏华阳重工、松下电器、佛山浩特普尔四个企业中,我们通过  相似文献   

19.
国防科工委称,到2015年将达2400万载重吨,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5%,在吨位方面则达到“世界第一”。随后,中国地方政府借势壮大地方造船业,规划纷纷出台。如果各地的规划完全实现,共有5000多万吨,比全世界的总和还要多。 但是,中国的大投入,却没有换来高收益。据统计,2004年第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605家船舶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92亿元,全行业盈亏相抵后实现的利润总额只有862万元。船舶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达205家,亏损面达到34%。这反映出了中国造船业缺乏预警机制。面对全球高涨的造船热,中国在统筹、风险、市场方面缺乏应对措施,致使造船业陷入“赔本赚吆喝”的泥淖。这种境况如不尽快扭转,中国造船将被盲目所控制,后果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20.
科技与产品     
《中外船舶科技》2005,(4):43-46
江苏造船业“十五”步入发展快车道;宁波船舶出口前8月同比增长88.3%;第一届长三角地区船舶工业发展论坛于2005年10月27日在上海举行;上半年我国出口船舶20.35亿美元;中船重工上半年船舶完工量155万吨;上半年全国造船完工61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7%,预计全年将突破1000万载重吨;七0八所开发国内首艘海上起重打捞船;欧洲造船工业协会2004年发展报告预测——今后几年世界造船能力将过剩。报告同时显示,2004年欧洲造船业销售收人为104.63亿欧元,连续两年居世界首位。[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