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来说,V型排列的发动机要比直列的平稳,但宝马的直列六缸发动机算是例外了,因为有独特的平稳技术,所以宝马的直列六缸发动机比一般的V6还平稳。可以不夸张地说,宝马已经成为直列六缸技术的标杆。  相似文献   

2.
一般来说,V型排列的发动机要比直列的平稳,但宝马的直列六缸发动机算是例外了,因为有独特的平稳技术,所以宝马的直列六缸发动机比一般的V6还平稳。可以不夸张地说,宝马已经成为直列六缸技术的标杆。  相似文献   

3.
<正>一、动力传动系统型号F45采用前轮驱动或四轮驱动方式。图1展示了两种动力传动系统型号的结构。在F45上采用了全新的驱动单元,它可针对具体车型进行调节从而实现与宝马 2系Active Tourer实用空间方案的完美结合。因此宝马也首次采用了现代的前轮驱动方式。新款宝马218i Active Tourer是宝马采用全新三缸发动机的首批车型之一。与新款四缸发动机一样,它也属于经过全新开发的模块化发动机系列。这款发动机重量较轻、动  相似文献   

4.
《汽车驾驶员》2010,(2):111-111
3.0升直列六缸发动机一直是宝马使用频率最高的发动机之一,但2011款135i将弃用该发动机而改用新的直列六缸双进气道双扇叶单涡轮增压机。其实这并非新闻,宝马开发这台发动机就是为了替代老发动机的。  相似文献   

5.
<正>就在前不久宝马3系问世40周年的庆典活动当中,宝马发布了3系的中期改款车型。本次改款最重要的在于入门车型加入了更小排量的1.5T三缸发动机,而顶配车型则采用了更变态的全新B58直列6缸3.0L排量发动机。全新的340i车型采用的新直列6缸涡轮增压发动机具有326hp的最高功率输出和450Nm的峰值扭矩。这要比现款采用N55B30  相似文献   

6.
小马快跑     
《轿车情报》2011,(7):32-32
全新宝马1系比例几乎完全采×3等车型上的硬上,全新宝马1系了30mm,达到了加了80mm,提升在内饰设计上可以更多地见到线条抽象的中控台塑材料覆盖,银色的金属装饰条与可选择配色的木纹装饰相互搭配,提高了整车的档次。底盘代号F20的全新宝马1系将采用最新研发的四缸发动机家族,这批发动机将包含四缸1.6T涡轮增压发动机、四缸2.0自然吸气汽油直喷发动机和2.0T四缸涡轮增压发动机,除了欧洲市场偏爱的柴油发动机,  相似文献   

7.
正尽管大环境对发动机越来越苛刻,但是宝马S58B30A发动机的到来不仅体现了对于直列6缸发动机的执着,更是让我们对宝马所坚持的驾驶乐趣充满了期待……在开启本次M Power之旅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款最新应用于宝马M家族的S58B30A发动机。我们知道,能够拥有蓝天白云标志的车是全球无数性能控的梦想,而此标志的诞生则是源自于在103年前由巴戈利亚发动机制造厂(缩写:BMW)为飞机设计和研发的首款IIIa直列6缸发动机,其卓越的性能表现不仅让BMW声名远扬,也让直列6缸发动机成为了宝马品牌百年以来的灵魂所在。  相似文献   

8.
李耕  刘杰 《轿车情报》2003,(7):30-31
近日,宝马华东地区总代理——上海宝德汽车有限公司在上海、南京、温州三地同时推出了配备3.0L直列6缸发动机的BMW730Li,加上已经推出的3.6LV12汽油发动机的760Li,使得宝马7系成为该级别车型中种类最丰富的一个系列。  相似文献   

9.
简讯     
宝马最新引擎2008 BMW M3 4.0L V8宝马作为世界汽车巨头,始终保持对发动机的研发优势。宝马最新引擎2008 BMW M3 4.0L V8是新一代M3轿跑车的升级重点,上一代M3采用的直列6缸发动机被全新的4.0 L V8发动机所取代。这台由M5移植而来、具有F1赛车技术的发动机采用每缸4气门设计,并  相似文献   

10.
在2001年度“国际发动机年奖”中,宝马发动机获得全部12个奖项中的5项,其中包括最重要的“全面优胜奖”,由此,宝马成为本届评选获奖最多的公司。事实上,这项被誉为“发动机奥斯卡奖”的评选自推出以来,宝马一直是最成功和最有力的竞争者。本届宝马获奖的发动机有:宝马M3装备的3.2升、6缸发动机,功率252千瓦(343马力),最  相似文献   

11.
在宝马高效动力性方面,宝马集团自2012年春季开始引入另一款混合动力车辆,这次涉及的车辆等级为5系轿车。宝马ActiveHybrid5是第三款采用混合动力技术的批量生产车型,通过首次将宝马6缸直列发动机与电动驱动装置组合,在运动驾驶乐趣和耐  相似文献   

12.
《摩托车》2021,(6)
正我们知道,很多厂家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戏。比如日本四大家最为熟稔的动力装置是并列四缸发动机,从本田的"火焰刀"到川崎的"忍者",从雅马哈YZF-R1到铃木GSX-R1000,无一例外搭载的都是高转速大功率的液冷、DOHC并列四缸发动机。宝马的经典传统则是"拳击手",这台历史悠久的水平对置双缸发动机是宝马的特征标志。但是,任何事情都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2004年,宝马突然做出令人震惊的举措,打破自己的传统,一下子挺进日本厂家最擅长的并列四缸发动机领域,这就是横空出世的K 1200 S!  相似文献   

13.
《世界汽车》2010,(3):135-135
1月20日,宝马X1正式在中国上市,本次引进的宝马X1只有一款车型.配备3.0L直N6缸4气门双顶置凸轮轴发动机,6挡手/自一体变速器.0~100km/h加速时间6.8s,售价55.25万元。另据悉,宝马将于随后引进宝马X1低配车型.将配备2.0L直列4缸发动机.预计售价将会探至30万元左右。同时宝马X6和宝马7系将在年内引进混合动力车型。  相似文献   

14.
<正>国籍:德国上市时间:2010年6月同级车:奥迪S5 3.0T(机械)、沃尔沃S80L 3.0T 3.0T组向来以自然吸气闻名的宝马也于近两年开始进军涡轮增压领域,并且开辟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2011款宝马335i敞篷轿跑车不再使用老款的直列6缸双涡轮增压发动机,而是变换为最新技术的直列6缸双涡管单涡轮发动机。这种形式的发动机也逐渐成为宝马大马力野兽们的首选,甚至下一代的宝马M6也要  相似文献   

15.
宝马现行的N54系列直列六缸发动机一直是目前备受赞誉的发动机之一,还曾被评为年度国际发动机大奖,目前搭载于各种宝马车型中。而随着宝马5系GT的发布,宝马也宣布将为这款车搭载新的3.0升发动机。这台称为N55的新发动机与N54采用相同的汽缸体和气门系统但只采用了单涡轮增压器。这也是世界上首个结合了涡轮增压,燃油直喷和完全可  相似文献   

16.
《世界汽车》2015,(2):16
<正>宝马2系运动旅行车车型售价(万元)218i领先型27.99218i运动设计套装31.99220i豪华设计套装34.992015年1月16日,宝马2系运动旅行车在天津上市。这款车型完美结合了出色的舒适性、空间多功能性、宝马特有的动感风范和美学设计,是同级市场极具动感的旅行车,它标志着宝马首次将产品阵容扩展至豪华紧凑级运动旅行车(Sports Activity Tourer)细分市场。218i搭载全新1.5L 3缸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100k W,最高转矩为220N?m。这是全新的宝马3缸汽油发动机首次安装于宝马品牌核心车型中。新的发动机采用涡轮增压科技,  相似文献   

17.
《公路与汽运》2007,(3):4-4
宝马作为世界汽车巨头,始终保持对发动机的研发优势。宝马最新引擎2008 BMW M34.0L V8是新一代M3轿跑车的升级重点,上一代M3采用的直列6缸发动机被全新的4.0LV8发动机所取代。这台由M5移植而来、具有F1赛车技术的发动机采用每缸4气门设计,并加入了Vanos技术,  相似文献   

18.
正一、故障现象有1辆宝马316Li轿车,车架号ME05799,配备N13发动机,行驶里程8万km,驾驶员反映该车出现怠速抖动现象。二、故障诊断与排除接车后起动发动机,发现怠速确实抖动,感觉有1个缸不工作。连接宝马专用诊断仪ISID,调取故障码,显示故障码140410,第4缸缺火。于是拆检第4缸火花塞,发现第4缸火花塞上积碳较多,考虑到火花塞使用  相似文献   

19.
《汽车与配件》2008,(20):16
英国UKIP Media&EVentS宣布,决定将2008年“年度最佳发动机(Infernafional Enaine of the Year)”奖授予宝马3.0L的双涡轮发动机。该发动机已连续两年荣获该奖项。另外,宝马的2.0L双涡轮柴油发动机获得了“2008年度最佳新发动机(Best New Engine of the Year)”奖,宝马的3.0L双涡轮发动机、4.0LV型8缸发动机、5.0LV型10缸发动机分别获得了“2.5~3.0L级别、“3.0—4.0L”级别和“4.0L以上“级别的最佳发动机奖。  相似文献   

20.
2012年7月13日,基于"F30"平台的宝马新世代3系列在中国正式发布,现已开始销售。新宝马328i使用新的4缸涡轮增压发动机,百米加速仅需5.9s,与6缸涡轮增压发动机相比,只相差0.4s,从加速性能上来说,性价比很高。宝马新世代3系列除了大家熟悉的四门、双门、敞篷、旅行车版本之外,还加入了一位新成员,即3-GTseries。新3系将采用宝马MSB车身架构。本文将针对宝马新3系F30显示和操作元件技术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