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甲板面面积系数和设计水线面面积的外层叠代、甲板面变换和横剖面面积曲线变换的自身内层叠代,在保持横剖面面积曲线不变的条件下,获得满足设计水线面系数变化要求的新船型,而不必寻找模剖面线的变换函数来实现设计水线面的变换,本方法是对传统的母型船变换的一个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2.
通过设计线面变换变换与横剖面面积曲线变换,保持横剖面面积线不变,获得满足设计水线面积系数变化要求的新船型,而不必精心寻找横剖面线变换的函数形式,本方法不仅适用于前体,也适用于后体,是对传统母型船变换方法的一个扩充。  相似文献   

3.
张军  程明道 《船舶力学》1998,2(1):12-19
本文叙述了将沿纵向的比例函数变换与广义LACKENBY变换相结合,通过迭代满足设计水线面的变化要求。通过横剖面的垂直及横向变化满足艏艉轮廓的设计要求,且保持横剖面面积曲线不变。本方法的特点是:(1)变换并不局限于设计水线面的某一两个参数,只要所要求的设计水线符合实际,本方法就可以适用;(2)无须寻找横剖面线变换的函数形式,变换后的线型光顺性保持得较好;(3)可按设计者的要求移动艏艉轮廓线。应用表明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船型优化,第一步需要按照设计变量的改变来生成船型,这样就需要一个变换程序将母型船变换成设计船.当船型优化发展到基于CFD以后,传统的通过主尺度和几个船型参数例如Cp,Cw等来控制船体型线的做法已经不能满足要求,需要对船型进行更加准确,细致的控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文中开发了一个新的船型变换程序,它直接读人横剖面面积曲线和设计水线,然后变换船体型线以满足这两根曲线的要求.该程序的变换步骤包括主尺度仿射变换,Cm变换,横剖面面积曲线变换和设计水线变换.程序中主要的变换方法为广义Lackenby变换,仿射变换等.该程序由于直接根据横剖面面积曲线和设计水线来控制型线,使船型变换模块的设计变量从10个左右扩展到了40个以上,增加了船型优化提升船体性能的可能性.该程序是船舶多学科设计优化的船型优化模块的前处理程序.  相似文献   

5.
小水线面双体船型线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小水线面双体船(SWATH)型线特征的基础上,按横剖面形状对SWATH进行分类,并给出相关设计参数.在给定主尺度的情况下,首先生成初始的中横剖面,经修改至满意的形状后,生成初始的横剖面面积曲线和支柱厚度分布曲线,此时可改变曲线的型值点及首尾切向矢量来控制前体、后体形状及平行中体的长度,也可指定排水量和浮心坐标对曲线进行局部调整,按调整后的横剖面面积曲线和支柱厚度分布曲线便可插值生成一系列沿船长方向的横剖面,实现了数学船型的表达.针对其中最为典型和实用的圆弧直线形SWATH船,文中给出了详细的设计方法.利用objectARX,在AUTOCAD环境下进行了软件开发,实现了SWATH船型线的快速设计.该软件采用面向对象和设计模式的思想,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最后通过对一系列SWATH船的设计,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和软件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V型无压载水船舶型线设计变换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压载水船舶作为一种新的船舶设计理念已经在国外展开了相关的研究,而在中国还研究甚少。就V型无压载水方案的型线设计变换进行研究,首次提出基于母型的横剖面面积曲线基本不变的V型无压载水型线设计变换方法。该方法对母型船的型线进行底部V型变换,使设计船舶的底部呈现一定的倾角,同时增大船宽。变换后设计船舶的横剖面面积曲线和母型船保持一致,变换方法简单可靠,在保证设计船舶的船长、设计吃水、排水量等参数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较好地解决了设计船舶型线的光顺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用母型船变换方法设计船舶型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变换母型船生成船舶生成船舶型线的方法。通过对母型船作一系列变换,例如;主尺度变换、型深变换、龙骨半宽变换、舭部升高变换、舯剖面系数变换、横剖面面积曲线变换、设计水线变换和甲板边线变换,生成满足设计要求的新的船舶型线。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后体的特征水线同设计水线面积的比值P作为衡量船舶后体横剖面UV度的依据,对若干单桨船系列船型进行了统计分析,根据P值同后体方形系数C_(Ea)的关系,提出一种后体横剖面UV度数值衡准,用于计算机辅助线型设计,可直接按衡准数d_r事先控制或判别后体的横剖面UV形程度。 文中进一步分析了后体方形系数C_(Ea)和水线面系数C_(WP2)同衡准数d_r的统计关系,得到了后体UV度的估算公式。最后,还给出一个可反映前后体横剖面UV度要求的水线面系数C_(WP)的估算公式。  相似文献   

9.
将模糊理论应用到船体线型设计中,提出了一种新的横剖面面积曲线生成和线型变换法。特点是在给定方形系数 C_b、浮心纵向位置 L_(cb)和傅汝德数 Fn后自动或人机交互地调整模糊权函数,生成一系列满足设计要求的船体横剖面面积曲线。在给定母型船后就能生成系列新船型供进一步优选,使计算机辅助船体线型设计更加灵活、方便和实用。2000t供油船、28000t多用途船和150000t油船的线型设计,证明了该方法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船体及破损舱与任意水线的交点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船体静力学性能需要大量计算任意浮态下船体及破舱的水下几何要素。这些几何特性的计算,最后可归结为,船体(包括破舱)与任意浮态下的水线面求交之后,求由船体与水线面所围封闭空间几何体的几何特性。求水线下的船体与破舱的几何特性的关键问题,就是水线与一组船体横剖面及破舱的横剖面之间的线线求交。结合实际应用情况,对所有可能的交点分布形式进行了补充与完善.使得船体和破舱与水线求交统一为一个过程,要素计算统一为一个过程,具有较大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兴波阻力理论与母型船变换相结合的船舶型线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一种可供实用的按兴波阻力理论与母型船变换相结合的计算机辅助船舶型线设计方法,其横剖面面积曲线按最小波阻理论求得,而肋骨型线则从设计者所选定的优良母型船变换获取。所采用的波阻计算公式取自日本堤孝行的论文,而对其评价函数作了改进,主要是加入了形状要求。形状控制采用加权约束(或称惩罚函数)方法。通过简单选取加权约束项及其权值,可灵活地得到符合设计者意图的常规的或带球首的优化横剖面面积曲线。 这一方法已编成计算机程序,并对多艘实船进行了计算和比较,效果良好。在设计者给出设计船主尺度及要素的情况下,程序能顺利完成型线图设计工作,并对若干要素和设计方案进行波阻分析,提出改进方案以供参考。程序适于F_n=0.256~0.319,C_p≤0.65船舶。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各种船型设计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更适合折角型玻璃钢渔船线型变换的设计方法,扩展了传统的母型改造法。特点是在给定母型的型值、柱长Lpp、型宽B、设计吃水T以及设计船的主尺度和主要要素后,就能变换出满足要求的设计船,而不依赖于母型船的横剖面面积曲线,不用保证船舯剖面系数相同,且还能确保折角线的光顺性。通过几条实船的线型设计,证明了该方法的先进性和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提出在船舶设计中确定船舶的横剖面面积曲线是型线设计中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波型分析方法设计低波阻船型。对设计的母型船进行波型测量,获取波幅函数。根据刘应中教授提出的等价薄船概念。用变态的Furier变换方法求出等价薄船的修正函数,用互补主元法优化横剖面面积曲线,得到低兴波阻力船型。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国内外圆舭快艇系列试验资料和我国的设计经验,分析了圆舭快艇主尺度和系数对阻力的影响。由分析可知:排水量长度系数和排水量的纵向分布(包括方尾浸湿面积比、棱形系数、横剖面面积曲线形状和浮心纵向位置等要素)是影响圆舭快艇静水阻力的主要参数。而方形系数、长宽比、宽吃水比、半进水角和横剖面形状等则是影响阻力的次要参数。 为了能设计出成功的圆舭快艇,需要把圆舭快艇分为高速段(F_n>0.60)和低速段(F_n=0.35~0.45),并使主要参数的选择适合于相应的速度范围。文中列出了高速段和低速段圆舭快艇的横剖面面积曲线和横剖面形状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常规情况下,折角线型船舶仅在小船或快艇上使用,对一般运输船要设计成折角线型至今没有好的方法。作者认为如果能把船体的水下折角线在纵向设计成与水的流动方向一致,有望船体阻力不致增加而使船体建造工艺大为简化。为了做对比试验,作者选择了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设计现已投入运行的5000吨近洋干货船,在保持其各站横剖面面积不变的横剖面形心位置不变的前提下,用流线追踪计算的方法,将其改为折角线型,并使纵向折角线与流  相似文献   

17.
小水线面双体船兴波阻力数值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小水线面双体船的基本计算模型,分别改变片体吃水、主体长径比、片体间距、支柱长度和支柱与主体最大横剖面间纵向距离,采用SHIPFLOW软件对兴波阻力系数进行数值仿真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分析各船型要素对兴波阻力系数的影响规律,为小水线面双体船的船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穿浪双体船的船型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晓平  陈军 《船舶工程》2003,25(1):18-21
以计算线性兴波阻力的切比雪夫多项式法为基础 ,以片体水下横剖面面积曲线作为优化目标 ,用变分法对穿浪船WPC××进行船型优化 ,通过逐次增加几何约束数目 ,得到了在较高速度下 (Fn =0 .4 )实用的优化横剖面面积曲线 ,并用切比雪夫多项式法计算优化后的片体兴波阻力 ,经比较可以看出优化的横剖面取得较好的降阻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期刊名称:《船舶工程》2 0 0 4 / 2文章名称及作者姓名:“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动力定位系统的设计” 何崇德摘要:船舶动力定位系统的应用近年在国外发展迅猛,在国内也引起了愈来愈多的关注。我国“大洋一号”船于2 0 0 2年增设了动力定位系统,成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远洋科学考察船。本文介绍了该船动力定位系统的设计要点,对于国内船舶动力定位系统的应用与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期刊名称:《船舶工程》2 0 0 4 / 2文章名称及作者姓名:小水线面双体船粘性流数值模拟 许辉 邹早建摘要:利用商业软件FL UENT对一小水线面双体船( SWATH)的粘性绕流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航速下的三维粘性流场和粘性阻力,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比较,验证了FL UENT用于预报小水线面双体船粘性阻力和伴流分布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期刊名称:《船海工程》2 0 0 4 / 2文章名称及作者姓名:SWATH阻力的数值计算方法及其性能试验 冯大奎 程尔升摘要:用七次幂多项式拟合片体线型和主体横剖面面积曲线,以线性兴波阻力理论为基础计算兴波阻力;以“相当平板”假设为基础计算摩擦阻力;采用“1 k”的方法计算形状阻力,提出了SWA...  相似文献   

20.
小水线面船水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受力分析出发,作了5条小水线面双体船约束模型水动力试验研究,并与拖曳船模试验结果作了比较,两者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在约束情况下的小水线面双体船的水动力特性,认为约束船模试验是从船舶水动力特点去研究中低速下小水线面双体船的航行姿态和稳定性能的一种有效手段。并可为小水线面双体船的3维流体力学理论计算,性能预报模型提供验证,修正基础依据。文章并提供了一种依据试验方法去确定小水线面双体船姿态控制鳍面积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