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船检》2009,(7):75-76
日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2009可持续能源投资趋势》报告显示.2008年全球用于绿色能源的投资总额.已超过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领域的投资额。报告显示,全球绿色能源投资已经从2004年的300亿美元上升至2008年的1550亿美元.超过用于煤炭和石油开发的1100亿美元投资额。业内人士说,这也就意味着从2005年到2008年年底.全球绿色能源的投资额在4年时间内增长了4倍多。  相似文献   

2.
视界     
《中国远洋航务》2014,(12):18-19
国务院发布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提出,坚持“节约、清洁、安全”的战略方针,加快构建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行动计划明确,到2020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8亿吨标准煤左右,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42亿吨左右。行动计划提出,要积极发展天然气、核电、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推动能源结构持续优化。  相似文献   

3.
《机电设备》2012,29(3):34-34
北京4月26日:DNV集团首席执行官麦恒力(HenrikMadsen)在北京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DNV KEMA能源及可持续发展公司在北京设立致力于输配电和清洁能源服务的亚太地区总部."DNV致力于帮助中国建立更安全、更高效,更可靠的能源供应体系,增强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打造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4.
《机电设备》2014,(1):29-29
DNV与GL于9月合并建立新公司DNVGL,公司将成为全球领先的船舶和海工领域的船级社、石油天然气领域世界领先的独立服务机构、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权威服务机构,公司同时也是世界三大认证机构之一。  相似文献   

5.
【能源市场供求关系正在改变】仅仅几年时间,美国的页岩气生产增加了近1000亿立方米,甚至大大超出美国人自己的预想,曾经的天然气进口大国转变成冉冉升起的天然气出口明星。国际能源署新闻办公室表示,美国将在2020年左右成为天然气出口国,虽然出口规模不大,但地位十分重要,预计2035年的天然气出口量约为600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从2002年始原煤产量加速增长,2002年产煤13.93亿t.2004年为19.56亿t.2006年为23.25亿t,2008年为27.16亿t,原煤产量基本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尽管随着油、气、水、核等其他能源的开发利用,煤炭在国家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开始下降。但在未来10年内煤炭仍是中国的主要能源。有统计表明,  相似文献   

7.
清洁能源特别是氢能的开发利用将对我国电力的结构性调整与能源的良性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其未来更具备替代化石能源的可能性,将成为能源动力的主导者随着经济发展,传统能源日益匮乏,依赖化石燃料的能源结构已对经济、环境和社会等方面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促进能源新的革命与发展,构建低碳高效、清洁安全的能源体系”是十九大报告对我国能源体系建设作出的重要阐述。可再生绿色能源与新能源将是保证中国未来能源供给体系安全性与持续发展的唯一路径。清洁能源特别是氢能的开发利用将对我国电力的结构性调整与能源的良性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其未来更具备替代化石能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水运工程》2008,(2):34-34
据悉,2008年海南沿海港口计划投资4.6亿元,重点建设一批港口泊位和航道工程。未来5年将建立符合海南省情的港航管理体制,构建国家能源海运服务保障通道。  相似文献   

9.
<正>秦皇岛港是我国能源运输体系中的主枢纽港和华东、华南经济发达地区主要能源供给港,是以能源运输为主的综合性国际贸易口岸,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输出港和散货港。一、秦皇岛港快速发展的主要经验与做法1.将提升港口吞吐能力作为提升港口服务的基础紧抓机遇,加快建设,不断提高吞吐能力,先  相似文献   

10.
IPCC最近发布《可再生能源评估报告》称,到2050年.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水力发电和海洋能源等可再生能源,可满足全球77%需求。2011年到2020年将需投资51000亿美元.到2030年还要增加72000亿美元投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秘书Christiana Figueres称.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在2009年能源消费22.52亿吨石油当量,比美国(21.70亿吨石油当量)高出4%,成为全球第一大能源消费国。这标志着全球能源消费历史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2.
欧盟75%的对外贸易和35%的对内贸易都与海洋息息相关,因此发展蓝色经济是欧盟为扩大就业、推动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日前,欧委会提出了一份关于蓝色经济革命的行动计划,核心是建立一个海洋能源论坛,统筹欧盟海洋能源的研发创新资源,强化价值链各利益相关方的协同,提升蓝色能源研发创新能力与技术竞争力,加速蓝色能源这一新兴技术行业的产业化,促进欧盟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据报道,欧盟75%的对外贸易和35%的对内贸易都与海洋息息相关,欧盟蓝色经济涉及到500多万人的就业,例如海岸、海事旅游、造船以及渔业等,到2020年与蓝色经济相关的从业人员可能增加到700万人,每年总增价值达5000亿欧元。由此可见,发展蓝色经济为扩大就业、推动经济发展乃至于整个人类的可持续性发展都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邓晓云  徐迪  李清  买又红 《中国水运》2010,334(8):14-15
<正>我国能源储量结构比例为煤炭占92%、石油占2.9%、天然气占0.2%、水电占4.7%,这就决定了我国能源结构长期以煤炭为主的局面。2009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31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占68.7%,石油占18%,天然气占3.4%,水电、核电、风电共计占9.9%。煤炭消费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有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4.
万迎朗 《船艇》2005,(11):70-72
2003年,就在美国总统布什发动伊拉克战争前夕,这位好战的总统从赤字累累的美国财政预算中拨出了一笔12亿美元的款项,用于启动一项全新工程:以氢能源为核心的,试图使美国不再依赖于国际能源市场的新能源计划。  相似文献   

15.
顾家骏  王艳 《海运情报》2006,(11):1-11,18
1.世界能源耗量的增长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能源消耗量也在不断增长。据联合国统计,1972-1995年,世界经济年均增长3.2%,同期世界人口从37.84亿增加到56.82亿,年均增长1.8%,能源消费年均增长2.2%。1995年世界能源消耗总量为83.41亿吨石油当量。21世纪初的20年中,世界经济年增率预计在3.1%左右,人口将达到75亿,年均增长1.1%,预计世界能源消耗年均增长2%。据美国能源部预测,2020年世界能源消耗总量将达到137.49亿吨石油当量,比1999年增长59%。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在2009年能源消费22.52亿吨石油当量,比美国(21.70亿吨石油当量)高出4%,成为全球第一大能源消费国。这标志着全球能源消费历史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7.
因势利导     
最近,北京市机动国保有量突破300万辆,而建国初期,北京机动车只有2000多辆,几何式增长影射出中国能源供给何以持续的沉重话题,专家支招,三种方式化角,一是海外开拓战略,即参与国际能源资源的开发,参加国际能源市场的竞争,在便于能源领域占领战略制高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正>招商局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招商轮船)2004年12月31日注册成立,是招商局集团整合旗下资产,携手中国能源及运输领域巨头中石化集团、中化集团、中远集团和中海油集团等四家发起人共同发起设立的公司。公司注册资本金为人民币34.33亿,主营业务为远洋油船、散货船和液化天然气船的经营与管理,涵盖了能源运输的主要货种。2006年12月1日,公司成功完成IPO(募集资金人民币44.5亿元)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境内资本市场的航运蓝筹;2012年3月,公司成功完成对中石化集团、中国人寿保险及中国中化等三家央企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人民币28.9亿元),中石化集团持股增至20%,进一步扩大公司股东基础和提升公司资本实力。  相似文献   

19.
崔琳  李蒙  白旭 《船舶工程》2021,43(10):前插14-前插25
海洋可再生能源因其储量巨大且清洁可再生,一直以来都是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可再生能源种类.但海洋可再生能源的种类较多且利用原理各异,开发利用难度和技术成熟水平也不尽相同.文章对波浪能、潮汐能、潮流能、温差能和盐差能5种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的发展过程与技术现状进行系统介绍,全面归纳总结海洋可再生能源未来的发展趋势和重要技术瓶颈,探讨其产业化的途径和方向,为进一步研究海洋可再生能源的技术与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1月8日,中船集团所属沪东中华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17.2万立方米薄膜型LNG船"巴布亚"命名仪式在上海长兴岛举行,作为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艘出口LNG船,"巴布亚"号顺利建成标志着我国LNG船建造步入"新常态"。服务国家能源战略众所周知,天然气是世界公认的清洁、高效能源,我国近年来对其需求高速增长,已将其列为未来重点发展的绿色能源之一。而近两年,随着各地雾霾问题的出现,以天然气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备受社会重视,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已成为社会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