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起森  邵腊根 《公路》2005,(1):183-189
以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改性沥青及改性沥青混合料实测数据为基础.提出了基于所建公路气候特点和沥青、改性沥青与矿料相容性的沥青及改性沥青的综合技术评价方法。对了解我国沥青目前的现状.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沥青和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以及对业主及施工单位沥青及改性沥青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该文介绍了岩沥青在国内外的应用及研究状况,介绍了岩沥青改性制备工艺,研究分析了岩沥青对沥青性能及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并对岩沥青的应用进行了经济分析,对岩沥青的特点及优势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SHRP沥青方面的研究主要内容有沥青和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规范、沥青的性能试验、沥青混合料的加速性能试验、沥青水敏感性、沥青样品准备和条件及沥青炼制指南及沥青成分分析技术。文章介绍了基于Superpave沥青混合料水准2和水准3的混合料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采用布敦岩沥青及国产青川岩沥青分别对基质沥青进行改性,应用动态剪切流变试验、低温弯曲梁流变试验及旋转薄膜老化试验,全面研究岩沥青类型及掺量对沥青的高温流变性能、低温流变性能和抗老化性等路用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岩沥青的掺加对基质沥青的路用性能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对于不同类型岩沥青,沥青的高温流变性能均随着岩沥青掺量的不断增大而不断改善,低温流变性能则略有降低,抗老化性能不断增强;在相同岩沥青掺量条件下,国产青川岩沥青对沥青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及抗老化性能等路用性能的改善效果均优于布敦岩沥青。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质量分数氯盐浸蚀作用对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采用70号沥青及AC-13型沥青混合料进行氯盐浸蚀作用的性能试验。试验研究表明,氯盐浸蚀作用会加速基质沥青的硬化、脆化及老化;降低沥青混合料的高温、低温及水稳定及整体结构性能;当浓度达到8%时,沥青延度及混合料弯曲应变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浓度达到16%时,沥青混合料冻融劈裂强度比不能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6.
沥青与集料的黏附性与沥青混合料的水损坏有着密切的联系,本研究通过对比3种评价沥青黏附性的试验方法后,推荐采用剥离法更有效标准沥青的黏附性。分别测试不同基质沥青及同一基质沥青不同老化时间的沥青四组分含量及剥离强度,试验结果表明,单纯通过调整沥青组分无法有效改善沥青黏附性。  相似文献   

7.
岩沥青与石油沥青相溶性好,可以替代部分石油沥青。本文通过对不同掺配比例的岩沥青改性沥青及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路用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岩沥青的掺加改善了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和热稳定性能。综合考虑,建议天然岩沥青改性剂掺量为基质沥青质量的10%。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泡沫沥青发生器的主要结构,沥青发泡机理、泡沫沥青及泡沫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能,泡沫沥青的路用性能及泡沫沥青路面的经济效益分析等。提出了沥青发泡所需的最佳用水量、温度、时间等关键性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9.
通过室内试验、试验路的铺筑与观测,对千里达湖沥青改性国产重交通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进行了性能测试,证明了千晨达湖沥青作为改性剂,改善了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沥青类材料(包括沥青、沥青胶浆及沥青混合料等)的相态转变温度T_p的特性及其内在关系,选择2种不同特性的沥青并制备了其各自对应的不同粉胶比的沥青胶浆及不同级配的沥青混合料,采用动态力学分析(DMA)方法在相同的试件尺寸及相似的温度扫描模式下测试了每一类材料的T_p;进而对27种不同沥青、不同级配及不同油石比的AC5型沥青混合料的T_p采用标准方法进行了测试比较。结果表明:选择损耗模量峰值点对应的温度作为T_p可以有效地将3种沥青材料进行对比,沥青及沥青胶浆的T_p为负值,而沥青混合料的T_p变为正值;沥青性质是影响沥青类材料T_p的主要因素,相同沥青的3种沥青类材料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粉胶比对于沥青胶浆以及级配对于沥青混合料同样产生影响,随着粉胶比的增加,沥青胶浆的T_p逐渐增加,随着细集料的增加,沥青混合料的T_p逐渐降低;AC5型沥青混合料中,油石比及级配同样对T_p产生不同影响,橡胶沥青混合料AR的T_p更低,说明其具有更好的低温性能。采用DMA方法测试T_p可以为评价沥青类材料的低温特性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刘东  韦万峰  禤炜安  张仰鹏 《公路》2021,(3):304-309
再生剂的渗透能力对废旧沥青混合料(RAP)表层老化沥青的再生程度至关重要。为了提高再生剂的渗透性能,改善老化沥青的再生效果。基于组分调节理论和相容性理论,确定了渗透性沥青再生剂的基本组分,通过设计正交试验分析了渗透性沥青再生剂的基本组分搭配比例和混合温度对老化沥青针入度值和延度的影响,检测了渗透性沥青再生剂的基本性能指标及再生沥青的耐久性,研究了再生剂在老化沥青中的扩散进程、再生沥青胶浆的高温稳定性及再生沥青的低温抗裂性。试验结果表明:渗透性沥青再生剂的基本性能、再生沥青的耐老化性能均能符合现有规范要求;渗透性沥青再生剂作用下的沥青25℃针入度差值更大,其渗透能力优于普通沥青再生剂;通过掺入渗透性沥青再生剂对老化沥青进行再生,制备得到的再生沥青的高温稳定性及低温抗裂性与基质沥青相当。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生物再生剂再生胶结料的流变性能,分析比较了基质沥青及SBS改性沥青的原样、老化沥青及不同掺量下的再生沥青流变性质。首先,通过旋转薄膜烘箱、压力老化获取了长期老化沥青,随后将老化的沥青与5%和10%的生物再生剂混合制备再生沥青,最后通过黏度试验、温度扫描及弯曲蠕变试验测试了原样沥青、老化沥青及再生沥青的流变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生物再生剂的加入会使得老化沥青的各项性能向原始沥青靠近,其中车辙因子及黏度变化尤为明显,表现为添加10%的生物再生剂有助于将长期老化沥青的和易性和抗车辙能力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但是疲劳因子及低温性能影响较弱,表现为添加10%的生物再生剂后两种老化沥青的疲劳因子仅降低30%,离原样沥青差距明显。此外,对比两种沥青的再生沥青可以发现,SBS改性沥青的再生需要考虑的情况更为复杂,简单的组分调和无法使得老化的改性沥青性能得到良好恢复。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胶粉与基质沥青的配伍性,探讨基质沥青四组分与橡胶沥青性能指标之间的关联性,选用8种不同的基质沥青制作橡胶沥青,分别测试了基质沥青四组分及对应的橡胶沥青各项技术指标。运用多变量回归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别对橡胶沥青四组分与各指标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基质沥青各组分对橡胶沥青性能指标影响显著,基质沥青中沥青质是影响橡胶沥青性能的重要因素,其次为饱和分及胶质,芳香分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4.
新型橡胶沥青及沥青温拌剂的开发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制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温拌剂,明确温拌剂对橡胶沥青性能的影响,给出温拌剂的制备工艺及添加量,最后探究温拌剂的温拌机理。结果表明:采用ZL-1、ZL-2、DS-2温拌剂对橡胶沥青及沥青进行温拌试验,加入3种温拌剂的橡胶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温拌效果良好,橡胶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均达到技术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5.
汪莹 《路基工程》2014,(6):63-68
通过研究沥青老化的过程及规律,在对现行规范中评价沥青老化的各项指标进行试验分析的基础上,回归了沥青的老化指标与老化时间之间的关系,采用综合指标来确定沥青老化的速率及界定老化的等级,为后期进行旧沥青再生及旧沥青混合料性能的改善时,根据沥青材料的老化程度,采用相应的再生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硅藻对普通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影响及岩沥青改性的硅藻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本文通过硅藻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岩沥青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岩沥青改性的硅藻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试验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经岩沥青改性的硅藻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高于二者单独改性的高温稳定性,其低温抗裂性能、水稳定性、抗老化性能均得到改善,当岩沥青与硅藻均为10%时,低温抗裂性能及抗老化性能均达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分析介绍了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试验室模拟老化方法,通过沥青针入度和沥青混合料弯拉疲劳性能试验评价了不同长期老化和短期老化方式影响程度,并对沥青针入度和沥青混合料弯拉疲劳性能对老化程度的敏感性和相关性进行了分析,为再生沥青混合料长期性能评价及维修养护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壳牌(中国)有限公司积极融入中国公路交通领域,在为中国公路用户提供沥青材料的同时,还提供路面解决方案、沥青技术咨询服务及沥青混合料等多样化服务。今年3月,壳牌(中国)有限公司宣布收购美国科氏材料在中国的沥青业务后,壳牌沥青在中国掀开了新的一页。如今,壳牌沥青在中国拥有13个沥青加工厂、1个沥青混合料厂及一个研发中心。最近壳牌沥青  相似文献   

19.
天然岩沥青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国产岩沥青的路用价值展开研究,选择不同的基质沥青,分析岩沥青对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影响及岩沥青的最佳用量。试验结果表明,应用岩沥青可以显著提高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岩沥青的最佳掺量为沥青质量的8%左右,同时岩沥青与基质沥青有一定的配伍性。  相似文献   

20.
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确定最佳新沥青用量。针对再生技术规范中沥青总用量经验公式得出的沥青用量偏大及马歇尔试验量较大的问题,通过理论推导建立了沥青总用量预估公式及新沥青用量范围估算方法。应用实例及验证表明:在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该方法可以快速得到包含最佳新沥青用量的新沥青用量小范围,然后在此小范围内进行少量的马歇尔试验即可确定最佳新沥青用量,因而可减少试验工作量,缩短配合比设计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