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斜拉桥减震,耗能体系非线性纵向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提出在斜拉桥主梁与塔的联结处采用铅芯橡胶支座作为其减震,耗能装置,并利用非互性弹簧单元来模拟铅芯支座的滞回耗能特性,通过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的分析方法,分析了铅芯支座对斜拉桥的减震,耗能的效果,结果表明在斜拉桥主梁与塔联结处采用铅芯支座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减震措施。  相似文献   

2.
从地震作用下主梁和桥面系水平惯性力的传递路径出发,建立主梁和桥面系水平惯性力传递路径模型,分析其对塔底弯矩的影响规律,提出低重心斜拉桥的概念,对比分析低重心斜拉桥与常规斜拉桥的异同。以一典型的低重心斜拉桥——济南黄河三桥为对象,对比分析该桥与常规斜拉桥的区别,研究不同结构体系对低重心斜拉桥地震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地震作用下飘浮体系斜拉桥的纵向位移较大,需采取抗震减震措施.以一座大跨斜拉桥为实例,建立其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了地震行波输入下粘滞阻尼器对飘浮体系斜拉桥的减震效果.结果表明,地震行波效应会减小斜拉桥桥塔的地震反应而增大主梁的地震反应,粘滞阻尼器被动控制对斜拉桥位移的减震效果非常显著,且行波效应对其减震效果无明显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大跨度斜拉桥的地震反应分析需要考虑地震的行波效应。该文以一座大跨漂浮体系斜拉桥为实例,建立了该桥的空间动力有限元模型,研究了该桥的动力特性。采用相对运动法,计算分析了不同视波速的地震行波作用下大跨斜拉桥的地震反应,给出了斜拉桥主梁跨中和塔底内力以及纵桥向位移的地震响应规律,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结果,可为大跨斜拉桥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嘉绍大桥为例,利用地震作用的时程分析方法,深入研究了考虑行波效应的多点激励作用下,大跨度六塔斜拉桥地震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考虑行波效应时大跨度六塔斜拉桥和大跨度双塔斜拉桥的地震响应均小于一致激励作用时的情况,其中六塔斜拉桥在靠近边跨的桥塔和主梁相比靠近跨中部分的地震响应对行波效应更为敏感.同时,刚性铰对多塔斜拉桥地震响应不敏感.  相似文献   

6.
以国内最大的混合梁轨道专用斜拉桥重庆高家花园大桥为研究对象,应用大型有限元软件建立全桥模型,采用子空间迭代法进行动力分析,得出该桥的自振频率和振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结构参数对桥梁低阶频率和地震响应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双塔混合梁轨道专用斜拉桥辅助墩的设置对桥梁结构刚度分配十分有限,低阶自振频率及振型影响较小;主梁横向刚度对主梁侧弯的振动频率影响较大;半漂浮体系和固结体系振动频率基本相同,漂浮体系主梁侧弯振动频率较前两者小,且地震作用下结构响应十分显著;主梁及2期恒载对主梁低阶频率和地震响应较为显著,而对索塔的低阶振动频率影响较小。研究成果可为同类斜拉桥的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优异性能及其在混凝土结构抗弯加固中的应用成果,提出了采用配筋UHPC加固受损混凝土斜拉桥主梁的方法,由此开展了UHPC加固受损严重主梁的混凝土斜拉桥节段模型试验研究,以探究主梁加固后斜拉桥体系的受力性能。试验结果表明:UHPC加固混凝土斜拉桥主梁施工方式整体协同工作性能良好,UHPC层与原混凝土间未发生脱黏破坏;UHPC加固后,主梁开裂荷载较原未损伤主梁提升了79.9%,且UHPC层裂缝呈现数量多、间隙小及宽度细的特征,并可有效抑制原主梁裂缝发展,说明受拉UHPC层显著提高了加固后主梁的抗裂性能;不同主梁裂缝宽度工况荷载作用下,斜拉桥体系变形恢复较好,残余变形很小,且当主梁出现严重损伤时,该体系仍具有很好的受力性能;UHPC加固后,主梁的抗弯强度有一定程度提高,但不控制斜拉桥体系的极限承载力,主梁破坏时斜拉索应力为其极限强度的70.2%,斜拉索仍然具有一定承载力富余;UHPC加固后,主梁严重受损的斜拉桥体系刚度得到有效提升,主梁开裂前体系刚度较未损伤原主梁及灌浆加固后主梁分别提升了11.3%和29.5%;采用UHPC对混凝土斜拉桥主梁进行抗弯加固具有较大...  相似文献   

8.
《公路》2021,66(8):181-185
为探究近场与远场地震作用下双塔斜拉桥静动力响应随有无辅助墩的变化关系,以某公路斜拉桥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其有辅助墩和无辅助墩有限元模型,其次改变辅助墩高度,基于该斜拉桥的场地条件选择近场与远场地震作用,最后探究近场与远场地震作用下有辅助墩与无辅助墩的静力稳定性与动力响应。研究表明:有辅助墩可增加斜拉桥整体刚度及稳定性,刚度随辅助墩高的增加而略有降低,对纵漂和稳定性系数影响不大,对横弯、竖弯以及扭转较大;近场地震作用下位移响应和内力响应均大于远场地震作用下位移响应和内力响应,且在X+Z工况下的塔顶纵向位移与尾索轴力要大于Y+Z工况下的塔顶纵向位移与尾索轴力,但塔底弯矩却受横向地震作用影响较大;有无辅助墩的主梁弯矩图沿主梁的变化规律整体上保持一致,但仔细分析可知,设置辅助墩,可显著减小主梁弯矩,边跨弯矩可减小41.2%,中跨弯矩减小了8.3%,主梁挠度和索塔变形也随之减小。  相似文献   

9.
陈扬  张铭  王秋良  秦维秉  李井冈 《公路》2022,67(1):97-104
以一座双塔双索面半飘浮体系大跨度斜拉桥为工程背景,计算分析了纵向+竖向和横向+竖向激励下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近断层非脉冲型地震动和远场地震动对大跨斜拉桥地震响应的影响.结果 表明: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近断层非脉冲型地震动和远场地震动作用下,大跨斜拉桥主塔和主梁的地震响应规律基本相同;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对大跨斜拉桥主塔和...  相似文献   

10.
提出在独塔斜拉桥主梁与桥塔连接处采用铅芯橡胶支座与粘滞阻尼器作为其减震、耗能措施,并利用非线性弹簧单元与Maxwell阻尼模型来模拟铅芯支座与粘滞阻尼器的滞回耗能特性,通过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的分析方法,探讨了铅芯支座与粘滞阻尼器对独塔斜拉桥的减震、耗能效果。结果表明:在独塔斜拉桥主梁与连接处采用铅芯支座与粘滞阻尼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减震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斜拉桥横向减震体系的减震行为,以一座高低塔曲线斜拉桥为工程背景,结合桥梁新型横向钢阻尼器,给出了可行的斜拉桥全桥横向减震体系的优化设计方法,并与横向固定体系进行比较,分析了其减震效果。研究表明:地震作用下,斜拉桥横向减震体系能显著减小桥墩及其基础的地震需求,亦能一定程度上减小桥塔及其基础的地震需求,同时,将主梁的地震位移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钢阻尼器的滞回耗能能力明显优于摩擦型支座。  相似文献   

12.
以嘉绍大桥6塔斜拉桥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刚性铰以及塔梁纵向约束形式对6塔斜拉桥动力特性和地震反应的影响特点.分析结果表明:(1)刚性铰的设置对多塔斜拉桥主梁的1阶对称侧弯振型频率和1阶对称扭转振型形状影响较大,但对于多塔斜拉桥地震反应影响很小;(2)塔梁纵向约束形式主要改变多塔斜拉桥主梁的竖弯和侧弯刚度,随着纵向约束增强,主梁竖弯和侧弯振动频率增加,并且部分振型形状发生明显改变;(3)全漂浮体系的位移反应过大,而全固结体系的内力反应过大;(4)部分约束体系的位移反应很小,边塔和中塔的内力反应亦较小,而次边塔的内力反应则过大.因此,刚性铰的设置对多塔斜拉桥抗震性能影响很小,而塔梁纵向约束形式则对其抗震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V型双斜塔斜拉桥是对常规无背索斜拉桥造型的突破,为研究其地震响应规律和特点,以六安市寿春西路桥——(108+70)m V型双斜塔双向倾斜的无背索斜拉桥为工程背景,利用MIDAS Civil建立其空间整体有限元模型,在动力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时程分析法研究其地震响应规律。结果表明:该桥首阶振型为主塔纵向弯曲,主塔振动问题突出;地震作用下,主塔顺桥向、钢主梁竖向变形明显;内力峰值集中于主副墩底、主副桥塔与主梁固结位置及两者之间的主梁段;桥塔塔顶无拉索区域相当于支撑于斜拉索上的悬臂梁,除景观要求外该区域不宜过长;主、副桥塔与主梁形成的刚构体系于抗震不利,应采取合理的减震措施。  相似文献   

14.
首先基于积分法推导得到了斜拉桥各部件的造价和主梁应力计算公式,其次对比分析了5种不同主梁类型的斜拉桥技术及经济性,最后以传统组合梁斜拉桥为例进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采用UHPC材料代替传统的混凝土能极大地提高组合梁斜拉桥的极限跨径;主跨在300~750 m的斜拉桥主梁选用传统组合梁经济性最优,主跨在750~1 200 m时主梁选用钢箱梁经济性最优;斜拉桥的平方米造价指标随着桥宽的增加而相应减少;但对桥面以上塔高与跨径比的变化不敏感,经济合理的边中跨比和桥面以上塔高与跨径比分别在0.5和0.3左右。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天兴洲公铁两用斜拉桥提出"MR阻尼器 液体粘滞阻尼器"的混合控制方案,并建立了对该桥主梁纵向地震、列车制动和行车移动荷载响应混合控制的基本方程、控制策略和仿真分析方法,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该混合控制方案能有效地抑制大桥主梁纵向地震、列车制动及行车移动荷载的振动响应.  相似文献   

16.
宋鑫  邱文亮 《公路交通科技》2006,23(3):93-96,103
以吉林兰旗松花江大桥为例,建立了半飘浮体系斜拉桥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半飘浮体系斜拉桥的动力特性、地震反应.针对斜拉桥的内力和位移往往是相互矛盾的这一特点,采用反应谱和时程分析法进一步研究了桥塔和主梁间的纵向弹性约束对动力特性、地震反应的影响,得出了本桥弹性约束刚度的取值范围和原则,并对抗震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结合某大跨双塔斜拉桥工程设计实例,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了该桥的动力特性,并采用反应谱法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采用了半漂浮斜拉桥体系,主梁梁端位移较大,极易造成主、引桥间碰撞且对两端伸缩缝不利,可采用弹性约束或设置阻尼器等措施来限制主梁梁端位移。  相似文献   

18.
杨俊  盛君 《交通科技》2007,(2):27-29
叠合梁斜拉桥的主梁是一种组合结构,在确定合理成桥索力时,与其他类型的斜拉桥有着不同之处。文中针对叠合梁斜拉桥的特点,结合具体算例,采用平面双层框架模型模拟主梁,根据零位移法初定一个成桥索力,在此基础上考虑恒载和活载的共同作用,根据应力平衡法确定主梁弯矩的合理恒载可行域,再根据索力对主梁弯矩的影响矩阵进行索力调整。所得索力更加符合斜拉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基于传统大跨混凝土索塔斜拉桥结构基础上,构建了相同几何尺寸的CFRP索RPC梁斜拉桥体系。采用MIDAS软件对两种桥梁结构进行了动力特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模型中采用RPC主梁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刚度和比强度性能,在保证模型竖弯振型对应频率在80%有效范围内前提下,提高了桥梁整体结构的竖向刚度和桥梁基频,延缓了主塔可能产生的侧弯振型,保证了RPC主梁CFRP拉索斜拉桥具备优良的动力性能,从而提高了地震作用下斜拉桥体系的变形性能和受力性能。  相似文献   

20.
张绍逸  许庚  姜玉印  于开平 《公路》2023,(2):152-160
针对分布式布里渊光纤感测技术在斜拉桥结构损伤诊断中的应用问题,提出了随机车辆荷载作用下大跨径斜拉桥拉索损伤诊断方法。首先,以南京长江三桥为工程背景,基于蒙特卡洛方法、车辆荷载模型及泊松过程理论建立了斜拉桥索力及主梁应变的概率模型。其次,通过主梁应变数据在斜拉桥拉索损伤前后分布规律的变化,提出了基于应变样本空间马氏距离的斜拉桥拉索损伤诊断方法。最后,采用ANSYS有限元模拟随机过程,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研究表明:在随机车辆荷载作用下,主梁应变数据服从正态分布;斜拉索发生损伤后,主梁应变数据的分布规律会发生变化;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判别斜拉桥拉索损伤,可为分布式布里渊光纤感测技术在大跨径桥梁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