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一、概述车辆空调是利用车上物体与外界进行热交换的原理,调节车内温度。在冬天使用采暖装置提高车内温度,在夏天使用制冷装置降低车内温度,并通过鼓风机不同的挡速进行空气流速调节,使车内温度达到令人舒适的功能。图1所示为空调出风情况示意。  相似文献   

2.
张勇  王普荣 《驾驶园》2014,(7):68-69
<正>炎炎夏日,室外的温度往往都在30℃以上,经过长时间暴晒的车内温度会达75℃,如入蒸笼,如何在此时快速降低车内温度?下面的小窍门值得一试。第一步:先开空调外循环。上车前应先把车门、车窗打开,释放积聚在车内的热气,不要急于关上车窗,打开空调外循环,待车厢内外温度相近时,关闭车窗,启用内循环。待车内温度达到舒适状态时,立即关闭风门,达到快速降温效果。第二步:风口向上控制温差。  相似文献   

3.
汽车空调系统主要目的是在任何气候和行驶条件下,能为乘员提供舒适的车内环境.一个完整的汽车空调系统是通过调节温度、湿度、风速和换气等来达到营造车厢内舒适环境的目的.空调的舒适度是一个模糊量,由很多因素来决定的,其中车内温度是舒适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为了避免因车内温度过高、有害气体浓度过高、氧气浓度不足而导致的伤亡事故发生,在车内设置传感器实时监测车内空气质量及是否有人或动物.控制器可根据保护策略分析判断,并控制执行器执行分级预警防护措施,在紧急情况下GPS快速定位车辆所在位置,并通过GSM模块发送报警短信,告知车辆位置信息,联系设置的紧急联系人,以便救援力量及时...  相似文献   

5.
后排空调操作单元如图63所示. 车内的热源是一个8kW正温度系数(PTC)加热器.这会对水进行加热,使其通过热交换器将热量释放到车内空气中.传动系统的废热也可用来对车内进行加热.如果传动系统温度较高,PTC会串联至供给的废热.然后将两种能量的总和通过加热器芯子输出至流入的空气.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汽车舒适性、安全性,研发具备智能监测车内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及强制换气功能的安全防护系统,该系统在原车空调系统的基础上加装一个便携装置,当检测模块检测到车内温度或二氧化碳浓度达到设定限值时启动预警装置进入预警状态,当车内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时强制进行通风换气,起到安全保护、智能调节车内空气舒适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太阳辐射下汽车的停放实验及安全警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研究了炎热环境下汽车停放时车内温度变化规律及降低车内温度的各种措施。实验表明,停车时车内某些表面(如仪表台)温度高达70℃(可能会使气体打火机爆炸);车内空气温度高达55℃以上,离开时若将婴儿或其它动物置于车上是危险的,该结果有利于增强驾乘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实验探索的各种有效降低车内温度的方法,给驾乘人员以改善乘车环境,同时降低汽车重新启动过程耗油量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在高温曝晒下,汽车内部温度会急剧升高,会降低司乘人员驾驶舒适度甚至诱发身体疾病,导致"车内悲剧",解决车内温度在曝晒下迅增问题急不可待。文章以半导体制冷片的peltier效应和太阳能光伏发电为技术核心,设计了一种高温曝晒下车内智能降温系统。系统由车体模块和控制模块两部分组成,通过对单片机进行功能控制,驱动半导体制冷模块运转,在不启动发动机的前提下完成车体的整个内外循环降温。通过理论计算,并设计fluent仿真、简化装置及整车实体三个实验验证系统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实现系统环境与外界进行大气交换,实现了降温智能化、低碳化,同时通过车内温度实时监测及远程控制,提高了驾驶舒适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冬天通风容易导致车内温度下降的问题,拟采用在通风时予以预热的方法解决。指出了常见车用通风的不足,说明了通风恒温器开发的积极意义,简要说明了通风恒温器的结构特点、温度控制电路等技术要点。该方法的创新点在于,在通风的同时还考虑到了通风对车内温度的影响,更加人性化。而且,通风管采用蜂窝状的创新设计,使得车内温度不受通风影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设计了一种防止幼儿被长时间遗留在密闭的车内而导致幼儿伤亡的车内幼儿遗留检测识别系统。该系统在汽车熄火的状态下开始工作,并对车内的二氧化碳、温度进行实时监控,在车内有人的情况下,根据车内环境恶化程度,向车主分级报警,并进行救援,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汽车报警救援装置无法充分保护被遗忘在车内的幼儿且误报较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重型商用车后处理系统排气管路的保温性能对整车排放性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减小排气管路沿程热损失,提高后处理器内部反应温度和污染物转化效率,是整车实现排放性能升级的重要途径.应用新型无机复合材料包覆排气管路,降低排气管路的热损失,提高后处理器内部化学反应温度,能够有效提升后处理器内部载体的转化能力.在不同的环境温度条件下,...  相似文献   

12.
选择了1辆进行轻型车排放控制装置耐久性试验的车辆,在底盘测功机上按照AMA(里程累积循环)和SRC(标准道路循环)工况分别运行,采集了测试车辆的催化器温度和车速数据,研究分析了两种不同耐久工况下的催化器温度分布特征和瞬时变化特征。研究表明:AMA工况下,温度主要分布在460~640℃之间,催化器平均温度为549.34℃;SRC工况下温度分布在两组比较集中的温度区间,31.6%的温度点分布在440~560℃的低温区间,63.5%的温度点分布在600~740℃的高温区间内,平均值为605.4℃,高于AMA工况下平均温度。AMA工况下催化器温度变化呈现高低温反复变化特征,而SRC工况下温度反复变化过程不明显。对于子循环下催化器温度变化,AMA工况呈现出左峰始终小于右峰的规律,SRC工况则取决于催化器温度整体处在上升还是下降阶段。  相似文献   

13.
改善汽车冷起动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分析了CA10 91和EQ10 90系列汽车在低温条件下冷起动困难的原因 ,提出改善汽车冷起动性的一系列措施 ,研究和设计一套改善汽车冷起动性装置 ,并对此装置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利用汽车的两自由度模型,应用Simulink软件仿真分析了车速与路面不平度对车轮随机动载变化趋势的影响。同时也分析了车轮随机动载的大小对路面疲劳应力的影响,指出了不同车速和路面不平度引起的路面动力反应及损伤变化规律,即车速和路面不平度的增加将导致汽车动载的增加,从而加速路面的损伤。提出了针对路面状况调整车速可以降低车轮随机动载,从而达到减轻路面损伤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李孟良  李洧  詹兴泉 《汽车工程》2003,25(2):142-146
运用催化转化器起燃温度特性,利用道路(天津市)状况下特定车型的催化转化器入口/出口温度分布特征,分析和研究了道路车辆排放性能;通过在底盘测功机上模拟道路车辆催化转化器入口/出口温度分布特征测量车辆排放并与ECEl5工况所得到的结果比较、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市道路下的车辆实际排放要多于实验室测量。  相似文献   

16.
陆单  吴青  万剑 《交通与计算机》2009,27(4):109-112
分析了不利天气下道路安全状况评估参数及其影响因素,确定了车载路况采集系统的功能,设计了由道路能见度检测、道路环境温湿度检测、路面状况识别、路面微观形貌检测、路况数据定位与路况数据无线传输6个子系统以及检测车、电源系统等组成的路况检测系统,分析了系统设计中的一些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宋晓梅 《汽车技术》1997,(10):14-18,61
对中型汽车空调系统的结构,功能及选型,空气循环方式,送气状态等进行了详尽的描述。此空调系统结构合理,性能先进,实现了中型汽车冬季采暖,除霜,夏季制冷,降温,除湿,使乘员有舒适的工作环境和良好的风窗视野,减轻乘员的疲劳,保证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8.
介绍整车电器系统室内电量平衡试验台的系统设计原理和试验方法。以某车型在常温、高速行驶工况下的试验数据曲线为例,初步验证了该试验台能够较好地模拟车辆在实际道路行驶时的整车电器系统充放电电量状态。  相似文献   

19.
沙漠车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牵引通过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制造了一套沙漠车模引的电测试验装置,对浙江省车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行驶时的驱动桥扭矩,挂钩力,动裁,车速,车轮轮速等参数进行了现场测量,得出了沙漠车在不同轮胎气压下的牵引系数,牵引效率和动阻力系试验结果对沙性性能的评价和改进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应用美国Sensors公司生产的SEMTECH-DS车载排放测试仪,通过双怠速法、ASM稳态工况法及道路工况法对同一品牌不同行驶里程的城市出租车进行了排放特性的研究,比较了不同测试方法对排放测试结果的影响,并分析了车辆行驶里程与排放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双怠速工况下排放污染物超标的行驶里程与ASM工况基本相似;道路工况对汽车污染物排放影响显著;3种测试方法下的HC排放污染物均随行驶里程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