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汽车车内空气质量标准法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车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危害,以及国内外车内空气质量标准法规的状况;提出我国应尽快对车内空气质量实施国家强制性法规、政策、标准等管理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倪佳  夏捷 《北京汽车》2015,(3):27-30
随着我国汽车进入家庭步伐的加快及车辆的急速增加,车内空气污染问题逐步显现。相对于我国而言,国外对车内空气质量的重视较早,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很多国家就开始注意研究车内空气质量问题,并制定相关的法规标准。基于以上考虑,有必要对常用的车内空气质量标准的采样方法进行解读,并对其差异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公路与汽运》2006,(4):37-37
《汽车内空气质量标准》有望在10月出台,车内空气质量好坏将有法律依据。据了解,我国早在2年前就启动了《汽车内空气质量标准》的制定工作,原计划在2005年年底实施,但因为存在争议推迟了出台时间。据悉,由于车内空气污染物标准并不等同于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其制定工作存在较多技术难题。国家环保总局标准处相关人士透露,《汽车内空气质量标准》目前已经走过了论证和征求意见的两大阶段,最快将在10月出台,届时消费者和汽车企业对车内空气质量的检测、监督将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车内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详细分析国内外车内空气质量的标准现状;重点阐述国内外车内空气质量的检测方法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车内空气质量影响着驾乘人员的感官与健康,随着车内空气质量越来越受消费者关注,国家与行业推出相应车内空气质量要求的标准,主机厂同时需要从正向开发的理念对整车的空气质量进行策划与实现。本文主要介绍一种整车级空气质量正向开发的策略,对各个开发阶段对应的策略进行简要介绍,并为一些具体零件整改提供一定思路,目的是为同行工程师提供一种空气质量管控与开发的方策。  相似文献   

6.
2004年环保总局将车内空气污染物限制与测量方法,列入国家空气质量标准计划,参加开题,2007年发布了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制定方法,2008年3月1日正式实施。方法标准的实施为备有关部门开展车内空气污染检测,了解车内空气污染浓度水平,  相似文献   

7.
针对车内空气质量不佳的现状,结合国内外相关法规政策及措施,分析了影响客车内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由国家引导、行业主导、社会全员参与的理念,采取了空气质量检测标准制定、将环保性作为正向开发的关键指标等手段,最终达到了改善车内空气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影响车内空气质量的因素,重点分析了皮革、织物、胶粘剂、涂料、塑料、橡胶、泡沫和人造板材等材料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散发和污染是车内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提出了针对性的材料改进措施和主机厂、零部件厂进行车内空气质量的标准制定、检测、管理和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车内空气质量标准,现在为止在国际上已经成为热点。最早标准是俄罗斯标准,之后还有JAMA、德国、ISO、韩国、世界车辆协调法规论坛UNWP29不一样,评价指标除了车内挥发物质控制有关,重要的是与汽车尾气有关的标准。我国已经制定的标准和正在修订的标准,主要对内饰材料进行控制,俄罗斯标准则主要参考依据。我们的标准是2004年开始立项;  相似文献   

10.
探究了车内空气质量测试方法标准HJ/T 400-2007《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及醛酮类物质测样测定方法》中不同准备阶段时间和封闭阶段时间对车内空气质量测试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准备时间从6 h增加到32 h,车内空气质量中各VOC物质浓度总体呈现降低趋势,甲醛、苯、乙苯和苯乙烯的初始浓度低,随准备时间的延长迅速达到平衡状态,封闭时间从16 h延长到32 h,苯乙烯、乙苯及苯的浓度变化不大,甲苯、二甲苯、甲醛、乙醛及TVOC的浓度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1.
为更好地改善车内空气质量水平,参考车内空气质量国家标准,基于模糊数学原理,通过确定模糊隶属函数、隶属度矩阵、模糊权重集,客观判断一组车内空气质量的等级,并通过模拟数据验证了结果分布,结果表明,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可排除主观人为误差,客观合理地评价车内空气质量的等级。  相似文献   

12.
信息速递     
《汽车工程师》2012,(3):6-9
中消协建议强制执行车内空气评价指南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董祝礼建议,应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这一推荐性标准上升为国家强制性标准,以减少车内空气污染,保障司机和乘员的安全。随着国家环保部与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的  相似文献   

13.
王文 《汽车维修》2004,(8):59-59
近来,车内空气质量问题逐渐成为媒体和广大车友关注的焦点,有关车内空气质量的各种说法也纷至沓来,令广大车主心存顾忌。日前,有关部门对北京市部分车辆的车内空气质量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绝大部分新车的车内空气质量都不合格。此外,检测结果还证实,一直受人们高度关注的甲  相似文献   

14.
很多整车生产企业很早以前就已经开始了车内空气质量的研究工作,只是由于业内没有统一的标准要求,各个整车生产企业在车内空气质量方面对产品的控制水平和控制能力参差不齐,这主要是因为车内空气质量的构成比较复杂,控制工作比我们所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相似文献   

15.
大事记     
《当代汽车》2006,(9):8-9
AIAG与SPX-CQ签署合作协议,一汽奔腾全国同步上市,发改委修正整车特征办法,华晨轿跑车即将上市,《汽车内空气质量标准》将出台,  相似文献   

16.
随着汽车保自量的不断增加,车内空气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也成为各主机厂竞相攻克的难题之一.以某车型为例,分析了车内空气污染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控制污染源头的措施,即将车内空气质量控制目标分解到各个零部件,通过采取整车检测和零部件检测相结合的手段,使各分级目标达标,最终达到对车内空气质量进行有效控制的目...  相似文献   

17.
通过探寻车内空气污染物的来源,详细阐述车内污染物浓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而综合分析并提出乘用车车内空气质量的控制方法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主要内饰件VOC及气味的释放推算量化整车的水平,以实现车内空气质量达标及气味品质提升的目的。采用1 m3试验舱对某车型的主要内饰件VOC以及气味进行测试,并用整车试验舱对新装配内饰件后的整车进行验证测试,以8种典型目标物定量分析以及主要气味性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由主要的内饰件VOC的释放水平总趋势与车内空气质量高度吻合,而且主要内饰件的气味水平也与整车的气味保持一致;建立了内饰件VOC及气味对整车的空气质量贡献的数据模型,对预测并改进整车的车内空气质量水平的工作提供指导。另外结合2019年C-ECAP的评价规程对2款车的车内空气质量进行了评价计算。  相似文献   

19.
<正>网传国家环保部将进一步修订完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GB/T 27630—2011),并将其上升为国家强制性标准。这意味着除了乘用车之外的车内空气质量,非但无相应标准出台,且被排除在环保部门和汽车行业管理部门的监管之外。我们不明白:在乘用车内空气质量日益受到关注的同时,对于包括公交汽车在内的商用车空气质量标准为什么不能同时提上议事日程呢?车内空气污染主要来自内饰件、座椅、海绵、塑料件、橡  相似文献   

20.
政策     
《时代汽车》2006,(9):32-33
《汽车内空气质量标准》将于10月出台;五部委联手为车业盲目投资热降温;明年轿车出口将实行出口资质目录制度;商务部十措施促汽车产品出口;轿车将实行油耗明示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