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提高沥青搅拌站称量系统的精确性,阐述了称量系统在强制间歇式沥青搅拌设备骨料称量过程中的作用,重点对无极调整二次称量技术进行了介绍。通过介绍三位五通电磁阀、磁性开关及带磁环的气缸的性能及特点,并从控制原理、图纸、程序的逻辑编程设计等方面介绍了无级调整二次称量技术,可为同类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沥青搅拌设备骨料称量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结合实际工程分析知骨料称量系统的称量误差来自静态误差和动态误差,提出了通过控制放料门开度、冲击力和空中“飞料”量来提高沥青搅拌设备骨料称量精度,满足道路施工的需求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利用水稳拌和站骨料放料的工作原理,对水稳拌和站骨料称量系统的标定方法进行研究。结合实体工程的试验与验证,提出与传统的静态标定有本质区别的水稳拌和站骨料称量系统的动态标定方法:频率-产量法。通过动态标定过程,发现目前水稳拌和站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采用超声波料位计实现间歇式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冷料自动调整石家庄市政设施管理处加工厂刘海涛间歇式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都是采用先将冷骨料粗配、烘干、加热,然后再筛分,精确称量,最后加入依据油石比称量好的矿粉和沥青,强制搅拌成沥青混合料的工艺方式。国内目前搅...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采用骨料预埋法修补混凝土裂缝的MMA基混凝土修补材料,结果表明骨料预埋法施工方法简便,3h后可完全固化。MMA基修补材料骨料预埋法制备的试件的抗折强度普遍远高于普通混凝土,石砂比为2:1二级配骨料时,抗折强度可达15.56MPa,抗压可达56.17MPa,而且其破坏形式不是脆裂,试样外部并不破坏,只是产生一定的形变。但试验中发现修补粘结强度还不够高,骨料石砂比为2:1时的粘结强度为3.5MPa,虽然能满足修补要求,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电子汽车衡作为称量车载货物的设备,具有称量快、准确度高、数字显示、数据可传输和操作维护方便等特点,已完全取代了旧式的机械地磅,为称量技术的一大飞跃。随着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需要称量的货物越来越多,若使车辆停止在秤台上静态称量已往往满足不了需要,因为日称车辆300次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鼓筒式搅拌机的改造方案,这就是增加鼠笼式二次搅拌机构,以提高搅拌质量,使它在中小型建筑工程中,及大骨料混凝土的搅拌中再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废弃混凝土为骨料制作了试件,对以废弃混凝土为再生骨料的二灰碎石的路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再生骨料制作的二灰碎石半刚性基层材料显示出良好的力学性能,其无侧限抗压强度、间接抗拉强度和室内抗压同弹模量等主要力学性能指标完全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RPC是最近十几年内发展起来的超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本试验采用二次回归正交设计的方法,研究水胶比、钢纤维掺量、硅粉掺量和骨料-胶材比对RPC抗压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胶比、钢纤维掺量、硅粉掺量对RPC抗压强度影响特别显著,RCP抗压强度随水胶比的降低而提高,随钢纤维和硅粉掺量的增加而提高,回归出RPc抗压强度与水胶比、钢纤维掺量、硅粉掺量和骨料一胶材比的二次相关关系,同时得出RPC的高强机理.  相似文献   

10.
强制间歇式沥青搅拌设备与连续式拌和机的最大区别 ,就是对各种级配材料进行精确的计量 ,从而保证了生产质量。但是在实际生产中 ,计量系统受较多因素影响 ,易出现故障。笔者公司购置了一台西安筑路机械厂生产的LB2 0 0 0型沥青搅拌设备 ,在正常工作了一段时间后 ,其计量系统出现了明显的故障 ,主要表现为 :当设定油石比为 5 2 %时 ,其实测值在 4 3%~4 5 %之间 ,误差达 0 7%~ 0 9%,而误差标准规定为0 3%。另外 ,在计算机配料过程监视界面上观察配料过程时发现 ,当粉料称量结束 ,骨料称量到 70 %左右时 ,已称量好的粉料显示值…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再生骨料粒径、再生骨料强度和自密实砂浆强度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运用ABAQUS对再生大骨料-自密实砂浆堆石混凝土试件单轴抗压试验进行细观模拟,对比了试验值、模拟值,并对模型的合理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以再生骨料粒径、再生骨料配制强度以及自密实砂浆配制强度为变量,采用二维正五边形的随机骨料模型进行单轴受压分析,研究上述三个因素对再生大骨料-自密实砂浆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的影响,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度较好,进一步验证了细观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混凝土强度破坏常发生在水泥石与骨料界面的情况,指出传统混凝土搅拌工艺在提高水泥分散性、水化程度以及平衡混凝土界面过渡区强度梯度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用新的二次搅拌工艺改善混凝土界面区的结构和性质,可提高混凝土性能。剖析了二次搅拌的机理,并与传统搅拌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二次搅拌改善了混凝土界面的微观匀质性;减少了水泥颗粒的团聚现象,提高了水化程度;改善了混凝土界面区的水化物分布状态,综合提高了混凝土各项性能。  相似文献   

13.
刘思佳  李艳 《上海公路》2023,(2):115-118
目前国内部分冷再生路面达到或接近使用寿命,旧冷再生路面能否进行二次再生利用成为公路行业的关注热点。首先对二次冷再生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基于二次冷再生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结果,对二次冷再生混合料的力学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旧冷再生路面的基层材料压碎值仍满足规范要求,但CBR值发生了衰减,级配呈细化状态,单独用于二次再生修筑路面(底)基层已不可行;通过添加新骨料及水泥稳定剂,二次冷再生混合料的级配和强度得到有效改善,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值可满足极重、特重交通下的路面(底)基层技术要求,二次冷再生具备可行性;二次冷再生混合料的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虽略次于初次再生混合料的性能,但整体力学性能仍能满足沥青路面基层及底基层的力学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4.
氯离子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锈蚀主要原因。现今研究者大多利用Fick第二定律及其数学模型的解析解对暴露于氯离子环境下的混凝土材料和构件进行一维分析。本文研究建立了氯离子在混凝土中扩散的二维有限元数值模型,提出了混凝土多边形骨料生成算法,生成了骨料、砂浆和界面的三相复合数值模型。分析了混凝土材料中氯离子的迁移规律。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使用二维有限元数值模型可以较好的预测混凝土中不同时间、位置变化的氯离子集聚和扩散情况。分析了混凝土中骨料体积率对混凝土渗透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骨料体积率和混凝土的氯离子渗透系数基本呈线性关系,体积率越大,渗透系数越小。  相似文献   

15.
南方路机综合国内外多种机型的优点设计开发的LB5000型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整体热系统动力设计采用欧洲标准体系,它配合精确的称量系统,实现在燃油消耗及电力使用等方面的最佳匹配,在运行中降低了生产成本。(1)冷料供给系统。冷料供给系统采用单元化的设计概念。冷骨料仓、皮带输送机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组合;基于变频调速的皮带给料机,  相似文献   

16.
文章结合京台高速公路山东德州段路面维修工程,研究了采用二灰碎石铣刨料做路面刚性基层材料的问题。室内试验研究了二灰碎石再生集料的物理力学特性,结果表明,二灰碎石再生集料基本满足高速公路基层骨料的质量标准。以二灰碎石再生集料作为骨料,进行水泥混凝土基层材料配合比设计,并试验研究了二灰碎石再生集料刚性基层材料的力学特性、疲劳特性、收缩特性和材料耐久性。研究认为,二灰碎石再生集料水泥混凝土的各项性能良好,可以做沥青路面基层。试验路段经3年的运营,路况良好。  相似文献   

17.
从不同骨料类型、径粒大小、3种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的特性入手,采用弹性波试验与标准轴心抗压强度、静力弹性模量的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得到相应混凝土的各种物理力学参数和声学参数;在此基础上,采用非线性拟合,建立不同骨料类型及径粒大小的混凝土动态弹性模量与静态弹性模量的相关关系,为现场原位检测混凝土弹性模量的研究提供了基础。研究表明:混凝土试件用超声波脉冲法得到的动态弹性模量与静力法得到的静态弹性模量均有一定差异,但在同一参数水平下,混凝土的动-静态弹性模量呈二次多项式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8.
新-旧骨料的接触类型及其比例决定了再生骨料沥青混合料的力学强度和耐久性.对比了再生骨料与天然骨料的物化特性差异,分析了AC-20C型再生骨料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并通过截取试样断面图像、提取骨料接触点对再生骨料沥青混合料中不同骨架接触类型及其比例进行了量化表征.结果表明,与天然骨料相比,再生骨料针片状含量和表观密度降低...  相似文献   

19.
针对二灰稳定砂砾抗剪强度的影响因素,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分析了粗骨料间隙率、结合料含量、细集料含量、粗集料含量、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等因素对二灰稳定砂砾抗剪强度的影响程度,为二灰稳定砂砾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开展再生粗骨料应用于沥青路面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工程实用价值和环保意义,能够解决骨料短缺的困境.研究了不同原生混凝土强度等级、粗骨料种类、制备方式等对再生粗骨料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马歇尔试验进行了再生粗骨料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分析了不同来源再生粗骨料用于沥青混合料时最佳沥青用量的差别、以及再生粗骨料掺量比例、粒径变化对再生粗骨料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类再生粗骨料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能影响差别较大,而混合料其他路用性能指标能够满足国内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