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动谐振式曲轴扭转疲劳试验装置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美斌  徐家炽 《汽车工程》1995,17(2):120-125
本文介绍了东风汽车公司研制的电动谐振式曲轴扭转疲劳试验装置的工作原理、扭振系统的设计计算和台架的载荷标定方法,并列举了应用实例。实用表明:同已有的试验装置相比,该装置具有载荷精确稳定、试验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及能耗低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新型曲轴扭转疲劳试验装置。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一种专门用于对自动变速器电子泵进行起停耐久测试的试验台架,试验装置使用PLC作为控制器,通过PLC对发动机的起动和停止、电子泵的运行和停止进行控制,试验过程中自动监控运转状态,使用恒温控制装置保证变速器油温在需求范围内,实现了在台架上进行电子泵起停耐久考核。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逐渐走入大众视野,其中自动驾驶技术则是人工智能技术中的重要应用,自动驾驶技术的主要目标是让汽车可以自主行驶,减少驾驶人的驾驶疲劳,提高汽车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度。自动驾驶技术的实现需要依赖于感知系统、决策系统和控制系统的协同工作,其中,自动驾驶感知系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承担着让自动驾驶汽车“看得清”的任务,其研究和发展将影响自动驾驶汽车落地进展。  相似文献   

4.
疲劳失效是影响机械设备寿命的主要因素之一,自行车前叉的疲劳试验结果是影响车体寿命的重要因素,自行车前叉的疲劳试验装置的相关专利多为针对不同施力方向的装置。此文对自行车前叉的疲劳试验装置的专利文献进行概括,总结了动态疲劳试验机、弯曲疲劳试验机、单向疲劳试验机的结构特征和工作原理,对前叉疲劳试验机的专利分布和发展历程进行概括,以便对前叉疲劳试验机的研究方向和专利布局作出指导。  相似文献   

5.
随着智能驾驶汽车的高速发展,L2级别的高级辅助驾驶系统装车率也越来越高,L3级自动驾驶已逐步实现,而安全自动驾驶还尚未完全落地,当前正处于人机共驾阶段,尽管ADAS系统可以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但疲劳驾驶、分心驾驶和危险驾驶等交通安全“隐形杀手”仍长期存在,给驾驶员和乘客带来生命安全,驾驶员状态监测系统能有效避免疲劳或者分心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已经成为避免事故和改善道路驾驶安全的一项关键技术。本文介绍了驾驶员状态监测系统工作原理,分析了目前国内外驾驶员监测系统的测试评价方法,并总结了该系统的未来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6.
为了准确地评估悬架控制臂的焊缝疲劳寿命,在考虑过盈装配应力基础上进行了焊缝疲劳分析。对比了理论计算和有限元方法计算的控制臂过盈装配应力,对耐久载荷进行了等效处理,将耐久工况简化为三个简单工况。介绍了“VOLVO”焊缝疲劳分析方法,使用该方法校核了控制臂焊缝疲劳寿命。分析结果与台架试验结果较为一致,优化方案顺利通过整车耐久验证。  相似文献   

7.
发动机活塞热疲劳模拟试验装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确定活塞等受热部件的热疲劳强度,利用相似原理建立了一套试验装置来模拟活塞在实际工况下的受热情况。实际应用中证实了试验装置的可靠性,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活塞的热疲劳试验。  相似文献   

8.
成都铁路分局和西南交通大学共同研制的“RY2型雨情自动监测报警网络系统”,是在吸收同类仪器优点的基础上,为了实现“十分钟雨强控制的二级雨量警戒值、拟定封锁值及其防标准”的自动化管理而进行开发研制的新一代电脑型雨情自动监测报警传输网络系统。RY2型雨情自动监测报警网络系统由“工区(车站)控制机”和“工务段中心管理机”以及公共通信网组成。“控制机”和“管理机”均匀采功能强大的PC台式计算机。该系统全面  相似文献   

9.
汽车数字式巡航控制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自行研制的汽车巡航控制系统,其主要由控制及调整开产、传感器、控制单元和执行机构组成;采用变参数PI控制算法,根据系统判别的汽车行驶状况(节气门开度和车速)和目标车速与实际车速之间的偏差大小来调整控制参数。该系统可以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实现车速的自动控制,具有车速保持、微调以及恢复功能,有助于减轻驾驶员的疲劳程度,提高驾驶舒适性。  相似文献   

10.
《汽车与配件》2023,(16):51-55
<正>线控转向是未来实现高阶自动驾驶的重要条件,自动驾驶过程中,对转向系统的灵敏度和精确度的要求更高,而线控转向直接掌握自动驾驶路径和方向的精确控制,是智能网联汽车实现路径跟踪与避障避险的关键技术。2021年《汽车转向系基本要求》新国标删除了原“不得装用全动力转向机构”的规定,放宽了对转向系统的约束,线控转向将进一步落地。  相似文献   

11.
大跨径钢桥铺装组合结构疲劳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钢桥面的特殊结构,常用疲劳试验装置不能很好地模拟桥面铺装的疲劳破坏模式。为了正确评价桥面铺装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通过有限元分析,建立钢桥面铺装最不利荷载模型,检验各铺装结构的抗疲劳性能。根据有限元分析模型提出了进行钢桥面铺装组合结构疲劳试验的室内疲劳试验模型。按照模型尺寸加工了试验装置,并对常用的3种桥面铺装组合结构进行了疲劳试验验证,试验结果与3种铺装组合结构在实体工程中的使用寿命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2.
《ZCC-1型车辆自动管理系统》(以下简称“车管系统”)具有车辆派遣无纸化,车辆信息采集与传输自动化和信息自动储存与分析等功能,首次实现了车辆的自动化、精确化管理,对提高车辆信息管理水平、控制车辆违法运行、降低事故率、提高车辆管理者辅助决策的科学性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射频识别等新技术的出现“车管系统”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钢桥面板的疲劳问题是制约钢结构桥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难题,纵肋与顶板传统单面焊构造细节是控制钢桥面板疲劳性能、疲劳开裂危害最为严重的易损构造细节。以中国自主研发的纵肋与顶板新型双面焊构造细节为研究对象,研发了钢桥面板纵肋与顶板构造细节疲劳试验装置,参照近期中国典型重大工程的钢桥面板结构设计参数,在系统对比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设计12个构造细节疲劳试验模型和5个节段疲劳试验模型,通过疲劳破坏试验确定了纵肋与顶板新型双面焊构造细节的主导疲劳开裂模式和疲劳强度,探究了影响其疲劳性能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纵肋与顶板新型双面焊构造细节的疲劳强度显著高于纵肋与顶板传统单面焊构造细节,等效结构应力适用于纵肋与顶板新型双面焊构造细节的疲劳性能评估;实际熔透率不低于75%时多种焊接工艺条件下纵肋与顶板新型双面焊构造细节的主导疲劳开裂模式均为疲劳裂纹在顶板焊趾产生,并沿顶板板厚方向扩展,其名义应力疲劳强度高于90 MPa,等效结构应力疲劳强度高于100 MPa;制造缺欠是影响纵肋与顶板新型双面焊构造细节疲劳性能的关键因素;所研发的试验装置可通过构造细节模型实现对实际钢桥面板中纵肋与顶板焊接构造细节的准确模拟,准确获得纵肋与顶板构造细节疲劳性能。研究成果可为该长寿命新型构造细节的抗疲劳设计和工程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沥青稳定基层疲劳试验荷载控制模式选择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研究何种疲劳试验方法更符合沥青稳定基层混合料的疲劳特性。首先分析全厚式沥青路面的沥青稳定基层疲劳时的应力应变状态,及这种应力应变状态与疲劳试验的荷载控制模式的关系;其次,分析应变控制的疲劳试验结果的实用性;最后,提出一种简便易行的应变控制模式的实现方法。研究表明,全厚式沥青路面结构中,沥青稳定基层的应力应变状态更接近于应变控制模式疲劳试验的工作状态,因此,沥青稳定基层混合料的疲劳试验宜采用应变控制的荷载模式。  相似文献   

15.
1 09E型6速自动变速器简介 09E型(6HPP-26)6速自动变速器是ZF公司开发的。是新型6速自动变速器家族中的首位成员,取代了著名的5档自动变速器01V和01L。09E型为电液控制的行星齿轮式自动变速器,带有液力变矩器和防滑的锁止离合器,其6速行星齿轮装置采用称为“Lepelletier”的齿轮副结构,该结构的特点是档位分布合理,且只有5个换档元件就可以实现6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由于换档元件只有5个,  相似文献   

16.
Ⅲ311—1型汽车车轮弯曲疲劳试验机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汽车车轮离心式弯曲疲劳试验机,这种试验机能对试验变矩进行自动测控,根据所定的的弯矩进行弯矩试验。它还具有车轮疲劳破坏的前的自动报警自动停机等功能。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台是模拟汽车“起步”、换档时离合器的工况而设计的。本文着重介绍试验台的电测(程序控制、数据处理)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程控系统是整个试验装置的控制指挥系统,它把试验过程中的所有动作程序化,程序定值可调,精度高,并有自动保护装置。数据处理系统是实时数据处理系统,在试验过程中,边测试数据边处理结果,其试验结果以数字形式显示,并用微型打印机打印出来。  相似文献   

18.
AF33有多种换挡控制模式,在将“Winter”键按下后,变速器进入冬季模式。而其他控制模式是不能被驾驶员选择的,如“经济模式”,“中间模式”,“运动模式”,“上坡/下坡模式”,这些模式都是由TCM通过模糊逻辑控制进行自动选择的。  相似文献   

19.
车辆自动巡航即指当车辆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驾驶员即使不踏加速踏板,车辆仍可按驾驶员所希望的车速自动保持行驶的功能。运用该系统可以减轻驾驶员因长时间控制油门而产生的疲劳,从而减少或避免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同时又避免了不必要的油门变动,从而改善了车辆的燃料经济性和排放。本文开发了基于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的车辆巡航电控系统,并且在装有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的桑塔纳2000试验样车上进行了道路巡航试验,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20.
冯美斌  徐家炽 《汽车工程》1991,13(2):122-128
从已积累的数据和工程要求出发,对部颁曲轴弯曲疲劳试验标准(JB3258)中有关样品数量、试验装置及规范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提出了修改意见,并着重指出:要使我国曲轴疲劳试验工作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关键是大力推广使用先进的电动谐振式曲轴疲劳试验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