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多发性骨骺发育异常(Multiple epiphyseal dysplasia)以多发性骨骺形态结构不规则而无硬化为特点。组织改变为骺软骨软化,粘液性变及骨化不规则。起病于儿童早期,常引起关节屈曲畸形,成人时继发变性性关节炎。我院近年来遇6例,发生于三个家族。病例简介: 例一:男性,14岁,起病于6—7岁,主要症状为双膝关节疼痛及走路不稳。查体仅见  相似文献   

2.
<正> 作者复习文献并报告一例多发性骨髓瘤早期在口腔呈现淀粉样变性的症状。多发性骨髓瘤是发生在骨髓而来源于网状内皮系统的肿瘤。发现后一般在两年死亡。男女之比为2:11,80%发生在40岁70岁。  相似文献   

3.
报告32例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患者MRI、CT和诱发电位的对比结果。各项检查中以MRI异常率最高(84.3%)。3项诱发电位(VEP、BAEP、SEP)检查的异常率虽低于MRI,但3项检查中至少1项异常的异常率为81.25%,CT仅为42.3%。认为MRI与诱发电位结合应用可有效地为MS提供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正> 本病命名历史和演变Hutchinson氏1896年首次报告一对双生女孩口唇有特殊的色素沉着。1919年Weber氏报告该双生女孩中一个因肠息肉引起肠套叠死亡,但两位作者都未意识到皮肤色素与肠息肉之间的联合关系。直到1921年Peutz氏方才发现一家族三代人中7例证实,3例怀疑此综合征,并著文报告,全部病例均见口腔内及其周围粘膜和/或皮肤有异常的色素斑,同时胃、小肠和结肠有多发性息肉,有些息肉有恶性变,确定了该病的家族性,命名为Peutz氏综合症。自Peutz氏报告后,文献上有类似的病例报告。1949年Jeghers等三氏收集证实的病例12例,未证实的9例,并报告自己病例10例,认为本病有下列特点:①色素沉着主要表现在口唇及颊粘膜,少数例亦见于别处皮肤;②除均有小肠的多发性息肉,胃及结肠亦可能有同样病变;③患者易发生肠息肉合并症,如肠梗阻,肠套叠及肠出血等。少数病例有恶性变;④本病原因未明,可能有遗传性。  相似文献   

5.
多发性肺小动静脉瘘并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1例报告杜凤兰,卫小红,刘家泉(西安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710061)已知可引起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DIPF)的原因较多,担因心外分而,多发性肺小动静脉瘘引起者国内外则鲜有报道[1,2]。现将我院遇到的并经尸检证...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了3例先天性虹膜囊肿,其中1例系双眼多发性,继发青光眼,在高眼压下成功的进行了手术切除,并对虹膜囊肿的分类,发病机理,治疗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一个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大家系,在6代153人中,发病18人,其中男5人,女13人。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主要临床表现是皮肤咖啡牛乳色斑和皮肤粘膜神经纤维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在高原条件下IL 1 β、TNF α及NO水平变化在某些神经系统疾病中的意义。方法 以多发性硬化 (MS)、格林 巴利综合症 (GBS)和帕金森氏病 (PD)患者为对象 ,用ELISA法测定血清及脑脊液中IL 1 β、TNF α和NO水平。结果 MS和GBS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的IL 1 β、TNF α及NO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 (P <0 0 1 ) ;PD患者血清中该三种物质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 ,但脑脊液中的TNF α和NO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提示IL 1 β、TNF α及NO在MS、GBS和PD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它们之间也许存在一种网络调节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用彩色多普勒检测151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和34例正常人。结果表明颈动脉分叉处是粥样硬化斑块多发部位(62.3%),声像图显示斑块有3种类型(扁平斑、软斑、硬斑)。本组中有6例颈内动脉腔明显狭窄(腔径减少45%以上),狭窄部位显示有镶嵌血流。频谱多普勒分析显示收缩期峰值流速增高和频谱增宽。2例颈内动脉完全阻塞,彩色多普勒显示颈内动脉内无彩色血流。这种方法可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诊断,也对缺血性脑病的预防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
Refsum综合征2例报告杨华,张辉(西安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710061)Refsum综合征又称遗传性共济失调性多发性神经炎,是一种隐性遗传的代谢缺陷性疾病,临床罕见。我科收治同一家系中2例,现报告如下:病例1:王某,男,48岁,为例2之父。以"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作用机理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MTT法、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了 17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应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前后骨髓上清中IL 6活性及可溶性IL 6受体(sIL 6R)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上清中IL 6活性及sIL 6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应用全反式维甲酸 5 0d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上清中IL 6活性及sIL 6R水平明显降低 (P <0 .0 1) ,Ⅲ期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IL 6活性显著高于Ⅰ、Ⅱ期 (P <0 .0 5 ) ,但sIL 6R水平二者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的 17例患者 ,5例完全缓解 (CR)、8例部分缓解 (PR)、4例未缓解 (NR)。结论 全反式维甲酸可能是通过降低IL 6活性及sIL 6R水平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提高缓解率 ,可作为IL 6活性及sIL 6R水平高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有效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脑梗死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本研究分析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94例,通过颈部血管彩超检查,统计每例患者颈动脉斑块数量并根据斑块数量的不同,分为单发性、双发性、多发性3组,记录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既往脑卒中病史等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数量斑块的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高血压、高脂血症、既往脑梗死病史与颈动脉单发斑块有回归关系,高脂血症、糖尿病与颈动脉双发斑块有回归关系,性别、糖尿病、既往脑梗死病史与颈动脉多发斑块有回归关系。结论不同数量斑块的影响因素存在共同影响因素,不同数量斑块组间也有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正> 毛母质瘤(Pilomatrixoma)也称钙化上皮瘤,据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这种肿瘤多为单发,多发者实属少见.在临床上遇见1例多发性毛母质瘤,特报告如下:患者:奚某,女,23岁,以“发现右前臂及左膝外侧痛性结节半年之主诉,于88年2月22日就诊于我院.半年前,患者无意中发现其右前臂及左膝关节外侧有两处黑色痛性结节,当时体检内科情况正常,仅在  相似文献   

14.
<正> 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容易发生误诊和漏诊.现将我院1956年10月至1989年12月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资料完整的95例中误诊52例分析讨论如下。误诊的52例中,男性35例,女性17例,年龄30岁~71岁,其中45岁以上者41例.误诊时间2个月~  相似文献   

15.
<正> 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是临床上少见的畸形。1841年由ott氏首先描述。国内胡氏(63年)、张氏(63年)、徐氏(64年)先后报告20例。近年来未见新病例报导。作者于75年至78年观察到三例,两例手术矫正。现报导如下: 例一:患者乔某,男,18岁。住院号6658。于78年8月以出生后全身关节屈曲挛缩畸形,不能站立行走17年主诉入院。挛缩日渐加重,到就诊时患者不能站立,只能爬行。患者第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水性环氧树脂对灌注式路面面层用新拌水泥砂浆的性能以及养护后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正交实验方法,确定了实验配方,并对由这些配方所得砂浆进行了稠度和粘度试验,分析了砂浆组成对砂浆和易性的影响;测定了不同掺量下的水性环氧树脂水泥砂浆硬化后在7和28 d两个龄期的力学性能,同时使用扫描电镜观测了砂浆试样硬化后断面的形貌,对水性环氧树脂改性水泥砂浆性能指标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用2.5%水性环氧树脂改性后,砂浆的流动性明显好于普通水泥砂浆;添加水性环氧树脂的砂浆硬化后,由于水性环氧树脂在界面区改善了骨料与水泥基体的粘结性,减少了裂隙的形成,使其结构更加密实;同时水性环氧树脂能跨越裂纹并抑制裂缝扩展,桥接了界面区,使得砂浆硬化后的强度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7.
<正> Noonan综合征是一种由单基因异变而导致的合并全身多发性畸形的疾病。现将我院1例报告如下。患儿,男,8岁。生后5个月发现心脏杂音。口唇发绀,常患上呼吸道感染,智力逊于同龄儿。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病例.体检:身高1.0m,体重15kg.口唇轻度紫绀,无杵状指。睑距宽,鼻梁塌平,下颌狭下,腭弓高耸。胸骨前凸,胸骨左缘2~4肋间扪及收缩期震颇,且闻及粗糙的Ⅲ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减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宏微观结合,研究了奥氏体不锈铜常温及低温下低循环变形行为,着重讨论了应变幅值、试验温度、奥氏体稳定性对低周疲劳寿命、循环硬化/软化的影响;分析宏微观试验结果,提出了材料循环变形过程中硬化与软化同时存在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将废弃陶瓷材料加工成陶瓷粉,通过对陶瓷粉-水泥复合胶凝材料硬化浆体形貌观察,化学结合水含量和孔溶液碱度的测定,进行了早期高温养护对陶瓷粉-水泥复合胶凝材料水化特性影响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养护条件下,水泥硬化浆体的化学结合水含量和孔溶液碱度随陶瓷粉掺量的增大而减小;当陶瓷粉掺量低于20%时,早期高温养护对孔溶液碱度的提高有促进作用,且对整体水化程度的影响较大;早期高温养护提高了陶瓷粉-水泥复合胶凝材料的早期水化速率,使得早期硬化浆体的微观结构更加致密,但是对后期硬化浆体水化程度的提高有抑制作用。研究成果为陶瓷粉-水泥复合胶凝材料在早期高温养护条件下水化特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盾构隧道施工引发的地层沉降一直是困扰工程界的难题。以北京地铁14号线方庄—十里河站区间双线隧道为背景,构建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对先后线路隧道开挖和注浆过程进行分析。采用修正的剑桥模型计算地层土体,采用刚度迁移法模拟盾构掘进过程和同步注浆的施工过程。分析了壁后注浆压力、注浆量、浆液随时间固结硬化及先后掘进施工对地表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确定注浆量和注浆压力能够有效控制地表沉降,考虑浆液硬化的沉降计算结果要大于不考虑硬化因素的结果;在最优注浆压力和注浆量的条件下,用体积应变法模拟注浆并考虑浆液硬化的计算结果更与现场监测值非常吻合;后期线路施工不仅引起地层进一步沉降,还增大了先施工隧道的结构变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