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木  周洁 《上海汽车》2002,(4):30-33
1 前言 所谓废旧汽车再生利用就是将报废汽车解体后的有用资源回收再利用。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汽车作为重要的陆路交通工具,在社会生活中扮演越来超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废旧汽车的再生利用问题也就摆在我们面前。,我国汽车作为生活消费品进入家庭已经为期不远,汽车的社会拥有量将会有很大的增长。  相似文献   

2.
汽车报废带来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报废汽车引发的安全、环保、资源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通过分析国内报废汽车现状,对比发达国家报废汽车管理方法和特点,提出国内报废汽车问题的解决方案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陈小长 《时代汽车》2023,(21):101-103
纯电动车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方面有着较大优势,但动力电池一直难以突破瓶颈,使得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成为了需要着重关注的热门话题。由于新能源汽车动力对电池的要求较高,厂商也不得不使用高比能量、高比功率、具有快速充电和放电功能的电池,此类电池寿命长、可循环利用,因此需要对电池进行回收处理。在此背景下,分析目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得出厂商在回收处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可以不计,且能够有效降低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成本。鉴于此,本文从个人、企业和国家三个层面分析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并提出了可供参考的详细意见,希望新能源汽车行业能够取得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日本汽车回收利用产业在日本,汽车保有量有7900万辆,其中每年有700万辆汽车登记注册(主要是新车),同时,每年的汽车报废量为500万辆。日本汽车的平均使用年限为12年,而车龄10年以上的汽车没有保险价值(就算车况良好也无法投保),所以每年有超过100万辆报废汽车被作为二手车出口到其它国家,而这些国家大多没有汽车回收系统。在日本的报废汽车体系中,当车辆要报废时,所有车主均需向汽车回收中心缴纳相应的费用,以用于  相似文献   

5.
日本报废汽车回收利用体系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于上个世纪的70年代开始建立循环型经济系统。为应对报废汽车回收物质价格波动、非法丢弃、环境污染和回收利用率低的问题,日本于2002年制订了《汽车回收利用法》,并于2005年开始实施。该法在资金、信息管理等方面有很多创新和独到之处,实施一年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对日本报废汽车回收利用体系的研究,对我国报废汽车回收利用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在汽车回收中的实施研究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实施的核心问题是其实施手段的选取问题。生产者责任延伸制的实施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按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在汽车回收行业中,生产者责任延伸制的实施手段可分为直接手段和间接手段。其中,直接手段是直接从目的层面上规定汽车生产者的具体行为使之符合环保要求,如规定汽车生产中使用的原材料等;间接手段则是从手段的层面来规定生产者的责任,从而间接地引导汽车生产厂商做出对有利于环境的行为。国外使用较多的是通过规定汽车生产者对废旧汽车回收处理的责任,而促使其改善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按所使用的具体手段来看,还可分为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教育手段等。按所使用手段的强制程度,上述的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教育手段还可以归为强制手段和非强制手段,其中法律手段属于强制手段,教育手段为非强制手段,而经济手段中有些属于强制手段,有些则是非强制手段。直接法律手段直接法律手段是指以法律形式直接规定生产者在产品设计和制造中应作出的环保行为。我国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规中零星规定了生产者的一些延伸责任,如规定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  相似文献   

7.
随着世界各国政府对能源和环境问题关注度的不断提升,节能减排成为了21世纪最重要的热点话题之一。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攀升,汽车的能耗和排放问题日趋凸显,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手段。为了降低新能源汽车的能耗,提高其续航能力,新能源汽车能量回收已成为了国内外各大汽车厂商、高校以及相关研究机构的研究热点。文章主要针对当前新能源汽车能量回收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8.
汽车生产和使用需要耗用多种材料和能源,这些资源中大多数是不可再生资源,一些有色金属需要开采矿产获得,这些矿产资源需要亿万年生成,如果能够合理回收,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资源,实现良性循环。据测算,每报废一辆汽车可以节约1t燃油、回收2.4t废钢铁和45kg有色金属。在我国按每年更新30万辆计算,其新增加的产值约为300亿元,这对加快汽车工业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促进汽车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发展,减少环境污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汽车逆向物流的概念、汽车逆向物流的发生源、汽车逆向物流的作用以及意义。通过对我国汽车报废流程和回收流程的分析,介绍了我国当前报废汽车逆向物流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我国报废汽车逆向物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欧盟实施回收利用法规十年以来,在政府部门、汽车生产企业、回收拆解企业、材料再生企业等各方共同努力下,已构建了一套完善的汽车回收利用管理体系。十年间,欧盟市场上销售的汽车产品有害物质的使用量大幅降低,汽车的回收利用率和再利用率逐年提高,大部分成员国已达到法规的阶段性目标。我国已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汽车大国,开展汽车有害物质和回收利用管理势在必行。欧盟的管理经验和实施成效,为我国开展汽车回收利用相关工作提供了很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烁宇  郭鹏  徐振宁  安林春 《时代汽车》2023,(6):105-108+156
制动能量回收作为车辆应用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也是影响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能量经济性、制动安全性以及制动舒适性等性能的重要因素,部分车企已经明确提出停止生产销售传统燃油汽车的截止时间。因此,深入研究制动能量回收系统是普及现代新能源汽车的一个重要措施。本研究综述了国内外能量回收的研究现状、回收方式和控制策略等内容,指出了制动能量回收系统今后重点发展的研究方向,旨在为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汽车资源回收利用运行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中国汽车工业循环经济,从汽车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再制造人手,着重分析与对比了国内外汽车回收利用的现状,并对中国汽车资源回收利用再制造运行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内汽车市场不断扩大,报废汽车引发的安全、环保、资源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通过分析国内报废汽车现状描述,对比发达国家报废汽车管理方法特点,提出国内报废汽车问题的解决方案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迅速,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带来能源紧缺、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分析汽车发达国家产业发展经验,开展报废汽车回收再利用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于汽车生产厂商而言,报废汽车回收再利用一方面是"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在汽车行业贯彻实施的结果;另一方面来源于再利用环节中蕴藏的丰厚资源与利润诱导。开展报废汽车回收再利用是汽车企业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5.
根据有关规定,我国每年应该有30万辆汽车报废,但目前的统计资料表明,正常回收的报废汽车还不到20万辆,其他的仍在继续使用。这些陈旧不堪、残缺破烂的汽车重新驶上街头,对人们和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报废汽车难报废的原因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达到报废标准的老旧汽车应按收购废钢铁的价格由物资部门予以回收。然而在具体执行中,由于利益的驱动,致使插手报废汽车的单位和个人  相似文献   

16.
低碳经济已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趋势,报废汽车的回收利用量资源回地l和实现低碳经济的有效途径之一。德国在处理报废汽车问题方面,形成了完善的报废汽车回收利用体系,从法律制度、管理方式和技术应用等方面对报废汽车的回收利用进行规定。通过对德国报废汽车回收利用体系的研究,可以为提高我国报废汽车的回收率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石文芝  侯义青 《世界汽车》2001,(11):37-39,41
基于对能源和环境方面的考虑,世界上许多国家越来越重视清洁汽车的开发和应用;目前全球各种清洁汽车保有量已达600多万辆.清洁汽车按其燃料(动力)的不同,可以划分为电动汽车、燃气汽车、醇类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燃氢汽车、太阳能汽车等.在各类清洁汽车中,尤以燃气汽车技术比较成熟,并得到商业化应用;目前燃气汽车保有量占清洁汽车总保有量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的汽车目前普遍车龄较高,而由于其国内对于报废汽车回收利用的法规及基础设施缺失,导致报废汽车直接被遗弃的现象大量发生.本文介绍了俄罗斯报废汽车回收利用的现状及政府先后实施的汽车“以旧换新”计划,征收汽车回收税等措施.  相似文献   

19.
李名林 《上海汽车》2007,(8):32-34,45
介绍了国家《汽车产品回收利用技术政策》的主要技术内容,分析了汽车生产企业实施该技术政策的责任与义务,指出了该技术政策与欧盟《关于报废汽车的技术指令》的差异,为汽车生产企业理解和实施《汽车产品回收利用技术政策》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汽车用钢铁材料的再生资源化和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汽车用钢铁材料的回收利用情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汽车用材料的组成及回收废钢的成分特点,并对其中夹杂元素对钢材性能的影响及其在冶炼中的(负)作用进行了论述。同时介绍了脱除废钢中有害元素Cu、Sn、As、Sb、Bi、Pn、Zn等方法与技术。提出了针对废钢中杂质较多的特点,应进行处理方法的专门研究,避免汽车废钢的垃圾化,以实现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