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动机排气污染物的净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汽车排放污染,世界各国都在采取不同的措施,目前主要有改进发动机结构,采用多气门、EGR、稀薄燃烧等技术控制排放,辅以三元催化转换装置进一步降低排放有害物质。此外,积极开发使用低排放污染的代用燃烧发动机的汽车。作为改善环境的手段,日美等国已开始研究对排气污染物有吸收能力的植物的种类、特点,以期全方位地进行消除空气污染工作。  相似文献   

2.
我国车用压燃式发动机排放水平及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对国内发动机和汽车厂家压燃式发动机所做的排放检测报告的数据,研究了我国1999~2002年压燃式发动机总体排放特点,发现达到欧Ⅱ排放水平的发动机比达到欧Ⅰ水平的有很大改善,特别是CO和HC排放。通过对发动机各参数分析得出我国发动机技术是可以达到欧Ⅰ的,但要全面达到欧Ⅱ排放要求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发动机技术和零部件技术。  相似文献   

3.
美国2007排放法规要求的PM排放和NOx排放将大幅减少,重型发动机将不得不应用各种排气后处理装置。虽然从2007年2010年NOx排放和非甲烷碳氢化合物排放限值是逐渐变得更严格的,但PM排放限值(0.01g/bhp.hr)从2007年开始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4.
《重发科技》2006,(3):16-18
柴油发动机与汽油发动机相比,有着高燃烧效率、高扭矩、低温室气体(CO2)排放等优势;但其也有不可避免的劣势,那就是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的排放大大超过汽油发动机。因此,在日益严格的发动机排放法规要求下和发动机技术自身技术发展下,各研究机构和厂商也都在致力于减少柴油发动机氮氧化物的排放。  相似文献   

5.
丁力 《汽车实用技术》2021,46(8):202-204
文章围绕汽车发动机排放造成的危害展开研究,结合现阶段汽车排放降低技术应用及发展现状,从燃油技术、尾气处理、燃油质量控制、发动机体积控制及新能源燃料替换几方面,着重分析了汽车发动机降低排放技术及其应用价值,为相关行业人员提供了理论参考,进一步推动汽车发动机排放控制技术发展,有效提高了汽车排放降低效果。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对发动机排放法规的不断严格大大推动了发动机技术的发展。2005年欧洲车用发动机已开始实行欧Ⅳ排放法规,对柴油机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欧洲NOx排放限值20年来下降了81%;PM排放限值15年来下降了97%。我国2008年1月1日实施了国Ⅲ排放法规,2011年1月1日实施国Ⅳ排放法规。  相似文献   

7.
《重发科技》2007,(1):38-39
重型柴油车要达到国Ⅳ,国V甚至更高的排放标准,可以探索多种技术路线。目前比较成熟的技术路线有三种,这三种路线有的侧重于原有发动机产品的升级,有的侧重于适应未来更高排放标准的要求。我们今天将这几种技术分别加以介绍,希望能够使读者对国内外排放技术的发展有更清晰的了解。[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豪彦 《汽车与配件》2004,(21):37-40
汽车排放、节能、安全已成为当代汽车工业技术发展的主题,各国都在积极开展降低汽车排放、节约能源、提高安全性等工作,其中汽车排放更引起人们的关注。各国都在为降低汽车排放进行大量的研究,一方面,欧、美等各国都在逐步提高汽车的排放标准,如欧洲现在在实施欧Ⅲ排放法规,2005年10月将实施欧Ⅳ排放法规,2008年将实施欧Ⅴ排放法规。美国共执行两种法规:一种是联邦排放法  相似文献   

9.
《汽车实用技术》2013,(11):96-96
全球领先的商用汽车和发动机制造商斯堪尼亚近日推出了符合欧6排放标准的全新发动机,并宣布将开始交付配备欧6发动机的卡车产品。斯堪尼亚欧6发动机运用了大量创新技术解决方案,大幅减少了废气排放,同时还延续了斯堪尼亚欧5发动机出色的动力性能与燃油效率。欧6排放标准将于2012年12月31日对欧盟及部分邻国的新车型生效,并于一年后的2013年12月31日对上述地区所有出售的新车辆予以执行。相比现行的欧5排放标准,欧6标准的推行能令车辆氮氧化物及颗粒物排放减少约80%。  相似文献   

10.
马瑞利的摩托车电喷技术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满足欧洲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马瑞利公司开发出了摩托车EMS。马瑞利公司已在中国上海建立了技术中心,并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完成了有关电喷摩托车的匹配工作。试验表明,匹配马瑞利摩托车EMS后,摩托车的性能有所改善,排放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1.
将一台电控多点喷射式汽油发动机改造为燃用甲醇燃料的甲醇发动机,并对甲醇发动机与原汽油发动机的瞬态排放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分别检测了三效催化转化器后的常规污染物(CO、THC、NOx)和非常规污染物(甲醛、乙醛、甲醇、乙醇、氨)的排放。结果表明,甲醇发动机3种常规污染物的排放都明显低于汽油发动机,但非常规污染物甲醛和乙醛的排放高于汽油发动机;装用三效催化转化器使二者的氨排放都增高,前者增高的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世界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由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大气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公害。削减汽车排放污染物的最根本途径,是开发和应用先进的汽车排放污染物控制技术。汽车排放污染物控制技术可分为3类:①机内净化技术,它以改进发动机气缸内的燃烧过程为核心;②排放后处理技术,即在尾气排放系统中采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对已生成的有害排放物进行净化;⑧非尾气污染控制技术,即对由发动机曲轴箱和供油系统产生的有害排放物进行净化。其中后2类技术也被统称为机外净化技术。  相似文献   

13.
机动车向大气排放大量的尾气,造成严重污染,空气环境质量下降。因此,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是当务之急。本文对不同型号、不同厂牌的机动车怠速排放及不同行驶里程的排放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分析,提供了控制机动车污染排放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公路与汽运》2006,(5):80-80
本田汽车公司日前公布了新一代动力系统研发计划,该计划包括柴油发动机、燃料电池动力、混合燃料发动机和改进后的VTEC汽油发动机等。 据悉,本田新一代柴油发动机技术能有效减少尾气排放,其指标比汽油发动机更优异。其创新设计的氮氧化合物催化转化装置大大改善了尾气排放质量,能满足以要求苛刻著称的美国环保局TierIIBin5排放标准。按照该计划,本田将在未来3年内全面部署新一代柴油发动机。  相似文献   

15.
刘国卿 《汽车情报》2006,(31):10-11,29
环保是时代的主题,汽车排放与环境保护工作息息相关,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汽车使用中的废气排放是污染环境最主要问题,所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排放新标准,2005年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了5项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包括《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国Ⅱ、国Ⅳ阶段)》、《装用点燃式发动机重型汽车曲轴箱污染物排放限值》、《装用点燃式发动机重型汽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限值》、《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加速行驶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和《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定置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万江  于宇 《汽车与配件》2003,(36):32-33
一、低硫燃油在减少柴油机排放方面的作用为了减少排放对健康和环境的影响,应尽量降低柴油车的氮氧化物、颗粒物及硫化物等有害物质的排放。对于这样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有先进的发动机设计技术、完善的排放控制技术和低硫燃油。低硫燃油对排放控制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 ①直接减少细小颗粒物和二氧化硫的排放; ②确保各类柴油车(包括公路用车  相似文献   

17.
欧5和US'07(美国2007年提出的排放标准)NOx和微粒排放限值对商用车发动机及其排气后处理技术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博世最新柴油喷射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忻文 《汽车与配件》1998,(27):17-18
汽车发动机对环境污染日趋严重,降低其污染物的排放越来越受到重视。柴油机特别是直喷式柴油机因其燃油经济好、CO_2排放量低而日益得到广泛应用。但是,柴油机的NOx排放较高,尤其是具有很大潜在危害的微粒(PM)排放也很高。 欧盟计划在10年内将使用柴油发动机的车辆的NOx的排放减少90%,PM的排放减少70%。柴油发动机的商用车辆的PM和NOx排放量要求10年内降低  相似文献   

19.
姜涛 《汽车维修》2002,(10):8-10
在过去的100多年里,尤其是在近几年,内燃机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例如在汽油机上出现的三元催化转换器,柴油机上出现的燃油直接喷射装置.但是,由于排放法规日益严格,还要降低CO2的排放,同时用户希望有更好的动力性、舒适性和安全性,因此对内燃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柴油机排放NOx后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前言 与其它类型的内燃机相比,柴油机在动力性、燃料经济性及耐久性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柴油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柴油机的优势不断得到提升,世界范围内的车用发动机出现了柴油机化的趋势.但是,随着环境保护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汽车发动机的有害物质排放已成为大中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各国相应制定越来越严格的汽车发动机的排放法规.车用柴油机排放的有害物质主要是CO、HC、NOx及颗粒物PM,其中由于柴油机自身的燃烧方式,NOx及颗粒物PM的排放特别受到关注.从目前的研究来看,颗粒物PM的解决方案主要集中在微粒捕集器的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上.本文仅对NOx排放控制措施进行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