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缸盖是发动机的重要零件,大都用铸铁或铸铝制成。如果使用不当,容易产生裂缝,难以修复。根据实践经验,采取以下办法可防止缸盖产生裂缝。 a.冬季收车后不可忘记放水冬季未用防冻液的车辆,收车后如果不放水过夜,会发生冻裂缸盖、缸体的重大事故。另外,车辆重载后机温较高,应待水温降至60℃再打开放水问。为便于水的流畅,应同时拧开散热器盖,再用摇把转曲轴,以彻底放净机内的积水。 b.散热器水达到沸点切勿突加冷水若发动机散热器水达到沸点,突然加入冷水就会使缸盖因骤热骤冷而受损,甚至产生裂缝。此时应停车让发动机空转…  相似文献   

2.
防冻液取代水作为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冷却介质,它可防止发动机缸体盖和散热器等主要部件的锈蚀,并具有冰点低,在严冬可以防冻,提高冷却系统的沸点温度,四季适用。使用防冻液,减少了日常向散热器加水和维护保养,加入一次,可以行驶2×10~4km(或使用1年),有的长效防冻液,加入一次,可以行驶4×10~4km(或使用2年),减轻司机劳动强度,有利于汽车的起动,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提高经济效益,在军用车辆和干旱缺水地区使用防冻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1 防冻液按其成分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1)甘油——水型防冻液。它的沸点高,性能稳定,但防冻效果不太好,只适于在环境温度不太低的地区使用。2)乙二醇一水型防冻液。其沸点较高,凝点低,不易着火,有毒,但能够满足严寒地区大负荷发动机高温工作的要求。3)二甲基亚砜——水型防冻液。其沸点较高,凝点低,无毒,对冷却系零件无腐蚀,但成本高,适于特别严寒地区使用。  相似文献   

4.
(1)润滑油:春季来临,气温逐渐回升,如果车辆使用的润滑油时间较长、颜色发黑、附着力差.应及时改换为夏季用润滑油。 (2)冷却系统:检查发动机冷却液是否充足,需要时应及时添加或更换冷却液。注意不能用清水来补充或替换冷却液。因为清水易生成碱、水锈,而且沸点低。极易造成“开锅”;检测、调试节温器效能,必要时清洗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水垢:检查风扇皮带有无破损或断裂,调整皮带的松紧度。  相似文献   

5.
老车 《汽车知识》2010,(3):86-89
<正>发动机如何冷却?发动机冷却分水冷及风冷两种。水冷是指利用冷却液来降低发动机的温度,而风冷则是指用自然风或风扇来吹散发动机热气,达到降低发动机温度的目的。一般车用发动机为水冷式。水冷式发动机是通过水泵使环绕在气缸周围水套中的冷却液加速流动,并把水  相似文献   

6.
随着冬季的到来,气温逐渐下降,汽车的各种性能指标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这个时候大部分车主注意到了要及时给爱车更换冬季机油等的保养措施.但是在进行冬季换季保养的过程中,切记不要忘记对水箱中防冻液的检查或更换,这样爱车才能在寒冷的冬季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为出行和工作带来便利.汽车防冻液主要储存在发动机冷却系中,通过在冷却系中循环流动,将发动机中没有用来做功的热量带出发动机继而保持发动机在正常的温度下工作,因此防冻液不仅能够降低水的冰点而且还能提高水的沸点.此外防冻液还能起到防止水垢和腐蚀冷却系管路的作用,建议一年四季汽车中都要使用防冻液作为冷却系的冷却介质,尤其在寒冷的冬季防冻液降低水冰点的作用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7.
在较高燃油温度及较低环境背压下,直喷喷雾易发生闪沸。闪沸喷雾具有贯穿距小、易于雾化等优势,能够有效降低发动机排放、提高燃油经济性,在直喷发动机中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然而随着涡轮增压的使用,进气压力的提高导致喷雾较难达到闪沸状态。针对这种现象,在研究混合燃油蒸馏特性后提出了通过向高沸点燃油中添加低沸点燃油的方式来促进喷雾的闪沸。试验燃料为一系列不同比例低沸点燃油(异戊烷)与高沸点燃油(正十一烷)组成的混合燃油,通过蒸馏测试探究了不同组分燃料的蒸馏特性;通过在定容弹内拍摄不同燃油温度、环境背压下的燃油喷雾的米氏散射图,研究了混合燃油形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于单一油品仅在沸点时沸腾产生馏出物,混合燃油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均会沸腾产生蒸馏物,表现为3段式蒸馏曲线;混合燃油蒸馏前期大部分馏出物为低沸点燃油,表明混合燃油受热时,低沸点燃油会优先蒸发;对喷雾宏观形态的测量结果表明,向高沸点燃料中添加低沸点燃油能够使喷雾在高背压下达到闪沸状态,且40%体积分数是最佳的添加量;另外,油温越高添加低沸点燃油对喷雾闪沸的促进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8.
富氧进气改善高原汽车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模拟高原汽车发动机富氧进气的试验台,在一台6缸四冲程卣喷柴油机上供应氧气体积分数从20.9%~24.5%的气体.研究了海拔分别为2000、3 000、4000m时发动机全负荷下富氧进气对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进气氧气体积分数的增加,高原汽车发动机的功率增加,燃油消耗率降低,且转速越低,海拔越高...  相似文献   

9.
捷达、高尔夫乘用车发动机采用强制循环式水冷系统,且采用自动补偿封闭式散热器。与早期的水冷系统比较,其结构复杂,但这种水冷系统不需要经常添加冷却液(冷却液的蒸发损失少),并且具有较高的散热效果(冷却液的沸点较高)。  相似文献   

10.
避免汽车水箱开锅水箱"开锅"是指汽车的水箱温度达到沸点。汽车水箱一旦开锅,车主应立刻寻找阴凉处停车降温,让发动机怠速运转,并掀开发动机罩以加快散热。待温度降下来以后,再给水箱加上足够的水。平时,我们也应经常检查散热系统,看水箱是否缺水。长途行驶或者长时间行驶的时候,更要随时注意水温表的读数,谨防汽车水箱开锅。  相似文献   

11.
如何选用与保管乙二醇型发动机冷却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液冷式发动机来说,过去,水是常用的冷却剂;而今,因乙二醇型发动机冷却液可以抑制腐蚀和结垢,同时因冰点低、沸点高,又可全年使用,所以已在汽车上广泛使用。为充分发挥乙二醇型发动机冷却液的作用,延长使用寿命,必须正确掌握其特性、使用与保管要点。  相似文献   

12.
斯太尔、东风、解放和依维柯等系列柴油车发动机普遍采用长效防锈防冻冷却液(以下简称冷却液).有的人误认为冷却液是冬天防冻所用,沸点低,因而夏天将冷却液放掉而改用水;还有的在补加冷却液时误认为乙二醇(俗称酒精)易挥发,只补充乙二醇;有的则随意补充河水或自来水等,这些都是错误的做法.  相似文献   

13.
高原地区的大气压力、空气密度以及空气中氧气绝对含量都随海拔升高而显著减小,致使汽车动力性能下降。按标准状况设计和调整的汽车化油器,不能很好满足高原地区的使用要求而油耗过高。试验和计算表明:海拔每升高1000米,发动机功率下降11~13%,比油耗增加8~10%(表1),由于燃烧不完全,汽油不但造成浪费,而且污染大气。过浓的混合气还会引起燃烧室内火焰传播速度降低、热工参数变坏而使发动机功率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14.
邱新华 《汽车运用》2008,(12):47-47
故障原因延安SX2190型汽车装用WD615.77型发动机,按规定发动机都要加防冻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费的不足,在使用过程中,发动机因冷却液失效,原来的防冻液就被换成了水。而该型发动机水套边盖的左上角与缸体相连,形成了进水道,回水道则位于水套边盖2/3高位置的缸体上。这样在发动机放完水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5.
涡轮增压柴油机高原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发动机高原环境模拟试验台上,对0~4500 m不同海拔高度下某涡轮增压柴油机的性能进行了试验。对比分析了海拔高度对涡轮增压柴油机动力性、经济性和增压器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发动机进气量减小、功率下降、燃油消耗率升高,增压器转速、压比升高,易出现高速超速、超温和低速喘振的问题。在海拔4500 m高原环境下,发动机标定功率为254.1 kW (2100 r/min),比平原状态下降了23.1%,此时增压器转速已经达到上限(106000 r/min),涡轮入口温度为746℃,接近温度上限。  相似文献   

16.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对车辆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过去多数采用水作为发动机冷却液,但由于水的冰点高,在寒冷地区使用不便,因此研究一种新的、冰点低的防冻液来代替水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遵照毛主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教导,开展了防冻液的研究和试制。经过实验室及行车试验都证明了配制的防冻液性能良好,冰点低,沸点高,腐蚀小并能去除水垢及冬夏通用等特点,符合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7.
高压共轨柴油机高海拔性能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GT-Power软件建立了高压共轨柴油机工作过程模型,研究了等油量和等空燃比条件下柴油机性能随高原环境条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等油量下,柴油机扭矩和燃油消耗率在海拔3 000 m以内中高转速范围基本保持不变;在海拔4 000 m以上标定转速下增压器超速,海拔5 000 m,900 r/min时发动机因空燃比过低而无法运行。等空燃比下,同0 m海拔相比,海拔5 000 m不同转速下发动机燃油消耗率平均增加7.2%,扭矩平均下降近40%,动力性下降严重。等油量或等空燃比方法不符合我国高原实际情况,需要建立新的柴油机性能高海拔修正或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
发动机冷却分为风冷和液冷。风冷包括自然风冷和强制风冷,由于结构简单、工作可行而多用于坐式摩托车中。液冷包括油冷和水冷,油冷比水冷结构简单、冷却介质沸点高,散热器结构尺寸小,因此经济性好;由于油冷却中冷却介质与润滑油通用,则要求机油油质要好,对机油滤清要求高等,因此限制了油冷的发展,目前在中、大型液冷摩托车发动机中大多数还是采用水冷。  相似文献   

19.
通过某车型平原及高原的WLTC的对比排放测试采集相关发动机管理系统控制数据,将采集数据划分出五个典型工况,在不同工况区间对比不同海拔下的发动机关键参数的排放物的相关系数,分析发动机控制参数在不同海拔间的表现差异.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显示不同海拔下催化器工作窗口偏移特性有差异,在热机工况下,进气VVT在平原高原的各排放相关系...  相似文献   

20.
每逢冬季总有一些跨式摩托车用户反映,他们车上的发动机润滑油变质较快.多则行驶400~500km,少则100~200km,曲轴箱内的润滑油便无缘无故地被稀释,呈灰色或灰白色稀液状,且更换过多种品牌的机油都无济于事.这种现象如果出现在水冷发动机上,人们还能够理解,可能是水道密封系统失效所致.而风冷发动机的冷却介质主要是自然风,哪儿来的水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发动机的实际燃烧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