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GIS电子江(海)图与信息系统的内河模拟引航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方法,在讨论电子海图与电子江图异同的基础上,对电子江图数据库结构进行了设计,并阐述了电子江图与信息系统实现的功能。文章分析了内河船舶运动数学模型和解算方法,提出了内可模拟引航要求实现的主要功能,并用计算机软件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2.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方法,在讨论电子海图与电子江图异同的基础上,对电子江图数据库结构进行了设计,并阐述了电子江图与信息系统实现的功能.文章分析了内河船舶运动数学模型和解算方法,提出了内河模拟引航要实现的主要功能,并用计算机软件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3.
电子海图技术在内河电子江图制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此文在分析内河船舶引航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指出了电子江图与电子海图的异同,参照电子海图技术国际标准,研究了电子江图显示与信息系统实现技术和系统设计与开发流程,讨论了电子江图在内河航运技术与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在对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概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内河电子海图与信息系统,并对信息系统在显示和电子图海的可控性能方面进行了描述。本文研究说明:建立数字化的地理信息系统对船舶航行控制、航道的整治和运输环境的改善将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梳理了学术刊物中电子航道图相关术语的引用情况,对电子江图、内河电子海图等术语名称作了简要的比较分析,对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辨析,以方便研究者和工作人员区分与鉴别。  相似文献   

6.
电子航道图是各类航道地理信息应用系统的核心内容和数据基础,制定统一的技术规范是实现内河航道信息系统之间数据共享和资源整合的前提。介绍《内河电子航道图技术规范》主要内容,讨论规范制定过程中物标、属性的选取与扩展、要素编码与物标及属性对应关系建立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7.
针对内河电子航道图应用要同时满足国际标准和内河特殊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属性扩展的数据构建与显示方法。通过对数据标准和数据模型的研究与分析,总结归纳建设符合内河标准的电子航道图时遇到的问题;采用扩展属性的方式,实现了基于国际标准的数据模型扩展,保留了内河要素在国际标准中的定义并存储实际应用中的特殊需求;基于GIS实现了电子航道图的标准化显示,解决了符号快速检索与匹配、物标自适应显示等关键问题。以我国某内河下游为例,开展电子航道图的应用研究。实践证明,该技术合理、高效、实用,提高了航道信息化水平,可为我国内河电子航道图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内河水位的多变所引起的可航区域的变化问题,结合我国内河(长江)电子航道图的特点,对安全水域自动生成所涉及到离散的水深点、中断的扫测线、交叉的扫测线的处理问题给出了解决方法,研究了扫测线的确定方法和相邻扫测线间可航区域的确定方法,提出了基于电子江图的安全水域生成算法,并进行了算法分析.  相似文献   

9.
邓远经 《珠江水运》2023,(17):20-22
随着我国内河航道管理模式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对数字化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本文研究了基于数字航道技术的内河航道管理应用,介绍了数字航道技术的基本内涵,对内河航道管理现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对其体系结构和工作流程进行初步探讨。探究表明,数字航道将成为我国内河航道管理的一项重要技术支持。加强内河航道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可以充分发挥数字化优势,有助于促进我国内河航道中各项航运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内河水运发展形势与趋势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我国内河航道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缺乏成效机理、成效评估指标等基础问题,首先明确了内河数字航道的概念及发展定位,指出了本阶段的成效目标,从技术进步、机制完善、体制发展、模式变革等方面剖析了内河数字航道的成效机理,概述了交通运输信息化成效评估的一般方法,从航道条件动态监控能力、航道数据资源组织能力、航道业务数字化应用能力、航道信息服务能力等4个方面构建了内河数字航道成效的评估指标,并以长江干线数字航道的建设与运行为例构建了成效评估实例,为内河航道信息化的深化和优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有利于推动构建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内河水运体系。  相似文献   

11.
随着航运技术的发展的愈发迅猛,内河航道对管理的科学化,数字化需求极大提高。数字航道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内河航道的管理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本文重点分析了在当前我国航运经济发展及国内外内河航道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探讨数字航道系统的基本概念、系统总体结构组成和工作流程,并分析数字航道技术在我国内河航道管理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2.
在内河电子航道图(Inland Electronic Navigational Chart, IENC)的生产流程中,产品发布前的数据质量检查至关重要。文章依据《内河电子航道图技术规范》(JTS-195-3-2019)(后文简称《技术规范》)对内河电子航道图的数据模型进行研究,并比较一般电子海图与内河电子航道图在质量检查过程中的不同之处。基于PostGIS空间数据库,设计了内河电子航道图质量检查规则库,使其覆盖《技术规范》中规定的所有质检项,并应用于实际的内河电子航道图质量检查系统中。其成果可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内河航道制图与S-57标准电子航道图数据一体化生产技术可以避免空间数据的重复建设,提升内河航道测量数据的应用价值.在剖析了制图数据和S-57标准电子航道图数据差异性的基础上,设计了内河航道制图与S-57标准电子航道图数据一体化生产流程,制定了空间数据生产规范,并采用北京清华山维公司的EPS平台,实现了内河航道制图与S-57标准电子航道图数据一体化生产技术.实践结果表明,该技术合理、实用、高效,可广泛应用于我国内河数字航道建设.  相似文献   

14.
<正>本刊从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获悉,自2015年1月1日起,历时5 a研发的水上导航系统——长江电子航道图正式面向行业运行服务。长江电子航道图可用数字化的形式,将长江航道的水深、航标、桥梁、港口码头、水工设施等信息快速、直观的展现在行船者眼前。它的问世,是对长江航道传统维护、管理、服务方式的重大革新。该航道图的正式应用,填补了中国内河电子航道图的空白。据悉,长江电子航道图具备  相似文献   

15.
针对广东内河航道测绘数据格式不一致、基础数据体系不完整、数据资源共享不足和系统应用面较窄等问题,对广东内河航道测绘成果管理进行研究,构建广东内河航道测绘成果数据库,自主开发GIS基础平台,实现多源数据的无缝接入和展示,应用3D GIS和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广东内河航道测绘数据采集、生产、更新、入库和共享利用的一体化管理,并在三维航道展示、航道典型断面分析、水深数据分析、浅点区分析、回淤趋势分析、工程应用等多方面提供支持,为广东航道管理部门在航道管理、维护方面提供信息化手段。  相似文献   

16.
《江苏船舶》2005,22(6):I0001-I0001
内河航道数字化测量船是江苏省航道系统航道建设与养护管理的主要工作船艇之一,该船具有高速度、高效率的航道测量功能,通过对内河航道水下地形测量,建立江苏内河航道数据库,为建设江苏内河航道现代化提供支撑和保障作用。该船具有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立足长远的超前意识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详细介绍我国内河航道及其航运发展概况,重点梳理长江干线航道、西江航道、京杭运河等我国主要内河航道信息化发展现状,系统阐述当前内河航道信息化发展中应用的关键技术,并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航道信息化发展趋势。现状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内河航道信息化建设现阶段整体仍处于向数字化转型的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8.
从国内外电子海图和内河电子航道图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中国内河电子航道图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进中国内河电子航道图生产与服务平台建设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葛德杰 《中国水运》2014,(4):279-280,127
合裕线航道是全国内河高等级航道之一,升级改造设计开展湖区航迹带研究,体现以人为本、因地制宜、构建数字化绿色航道等内河高等级航道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20.
《水道港口》2017,(2):206-211
区别于内河电子航道图,江海联运电子航道图凭借与电子海图统一的标准与表达和更丰富的数据内容,为江海联运船舶航行安全和效率提供了保障。文章系统阐述了江海联运电子航道图构建技术。从数据收集入手,先后探讨了数据预处理、数据加工与质量控制等关键技术及生产流程,最终输出符合行业标准的电子航道图。并以我国北方某内河为例,展示了江海联运电子航道图生成技术的具体应用成果。实践表明,文章所提出的电子航道图构建技术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可以应用于我国任意内河的电子航道图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