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国家客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汽车车内空气质量检测试验室,是通过CNAS认可的专业试验室,主要开展客车、校车以及乘用车的车内空气质量检测,还可以按照企业标准及试验方法进行相关检测工作。试验室拥有从美国安捷伦公司进口的7890A-5975E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SY-8100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  相似文献   

2.
文章综述了我国车内空气质量标准现状,包括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两个方面:行业标准为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 400-2007《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和认证认可行业标准《汽车乘员舱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动态采样测定方法》(征求意见稿);国家标准为国家推荐性标准GB/T 27630-2011《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和国家强制性标准GB 18352.6-2016《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在分析了各个标准中关于车内空气质量的技术内容后,文章得出结论:未来我国对车内空气质量的标准要求将逐步加严,政府管控力度将逐步加大,汽车企业需未雨绸缪,做好技术储备,不断提高汽车产品车内空气质量水平以满足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3.
基于汽车回收利用技术政策对汽车产品再利用率、可回收利用率和禁用/限用物质管理的要求,构建了面向汽车产品回收利用的绿色设计体系,对面向回收利用的可回收性、可拆解性设计的准则进行了详细介绍,为中国汽车生产企业开展和实施面向汽车产品回收利用的设计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随着汽车产业的不断快速发展,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多环芳烃是一类致癌物质,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早就对汽车材料中的多环芳烃进行管控。作为我国汽车行业禁用物质管控标准,GB 30512《道路车辆禁用物质要求》将多环芳烃纳入管控范围。文章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汽车材料多环芳烃的检测与管控要求,从前处理提取、净化方式和检测设备进行检测方法的对比分析,以及对国内外标准关于PAHs管控物质种类与限值要求进行了对比。国内外汽车材料PAHs管控现状的整体汇总对GB 30512标准修订中PAHs的管控要求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2016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载客车辆(M1类)车型的国家标准汽车禁用物质要求符合性情况名单(第一批)》。本论文从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出发,通过对我国汽车有害物质管理现状及成效分析,利用环境经济政策制定的基本思路与方法,提出我国汽车有害物质管理的趋势和发展方向,为政府主管部门开展管理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解读欧盟《关于报废汽车的技术指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基于汽车制造商的视角,介绍了欧盟《关于报废汽车的技术指令》的主要内容和国际同行的做法,分析了汽车制造商在报废汽车回收利用方面的责任与义务,提出了汽车零部件危险物质禁用与申报工作是实现报废汽车回收利用目标的关键,为我国开展报废汽车回收利用工作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车内污染的来源 车辆内饰材料的异味 车内饰件多为塑胶、人造革和天然皮革等制成,其自身所特有的化学成分或天然成分散发出的特殊气味必然影响车内的空气质量(即便是新车也会有这类异味)。 人为因素带来的异味随着车辆使用时间的增长,人为因素带来的体味、汗味、灰尘味、汽油味以及残留在车内的香烟味等必然使车内  相似文献   

8.
内饰件和内饰材料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内空气污染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4年组织有关科研机构将“车内空气污染物浓度限值及测量方法”列入国家环保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计划,其中《车内空气挥发性有机物浓度要求》已经于2009年11月18日公开征求意见。作为整车车内挥发性有机物的主要来源,汽车内饰件和车内装饰用非金属材料的挥发性有机物逸散水平对整车车内空气质量起决定性的作用。介绍了汽车内饰件和车内装饰用非金属材料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方法。考虑到整车、内饰件和材料检测方法的一致性,以及检测技术的可行性及其经济性,提出以采样袋方法测试汽车内饰件(含总成)和车内装饰用非金属材料的挥发性有机物含量。  相似文献   

9.
相关研究表明,车内空气污染程度是城市空气污染的10倍.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由于车外空气质量和车内人员呼吸、吸烟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车内浮尘、细菌和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均超过车外大气环境.车内空间小,乘员多,非常适宜细菌的传播,如不及时消除,将影响车载人员的身体健康,诱发各种疾病,并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现象,特别是救护车,还会形成伤病员的交叉感染.车内空气污染还源于新车内部装饰材料中含有的有毒气体(主要包括苯、甲醛、丙酮等有害物质),它们易使人出现头痛、乏力等症状.  相似文献   

10.
玥汐 《汽车与配件》2013,(36):38-39
在国内汽车市场保有量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提高汽车舒适性和安全性,这是汽车企业当前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人们出行的重要工具之一,私家车如何为乘员提供良好的呼吸环境越来越引发关注。有统计数据显示,人们在汽车内的时间仅次于室内时间,汽车车内空气质量理应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车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有三大来源,一是来自于新车的车内各种配件;二是来自于  相似文献   

11.
《汽车情报》2008,(5):42-42
据了解,此项标准的主要控制对象是车辆在静止状态下由于车内构件材料和装饰材料造成的空气污染,不包括汽车发动和行驶时,尾气窜入车内引起的车内污染。“采样测定方法”规定了采样点设置、采样方法和设备等内容。数据采集工作之后,将确定污染物的检测指标限值,最终形成车内空气污染物浓度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2.
车内噪声水平是体现汽车乘坐舒适性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为了提高车辆的舒适性,世界各大汽车公司都对车内噪声水平制定了严格的控制标准,将车内噪声控制作为重要的研究方向.传统的噪声控制技术,利用CAE(一种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和车辆试验测试,确定各声源对车内噪声的贡献值,在主要噪声传播途径上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配置具有吸声、隔声、阻尼特性的降噪材料的声学包,结果往往增加了汽车的整备质量,影响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等其他性能.而主动控制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降噪材料结构的出现,为降低车内噪声控制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朱毅 《汽车与配件》2004,(45):32-33
我国报废汽车回收拆解秩序混乱,一些单位和个人擅自出售报废汽车“五大总成”,且非法拼装车辆出售,危害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国于2001年6月16日正式颁布了《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及实施意见。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技术政策中提出“积极开展轻型材料、可回收材料、环保材料等车用新材料的研究”,国家适时制定最低再生材料利用率的要求。”2004年5月17日我国正式颁布推荐性国家标准GB/T19515-2004《道路车辆可再利用性和可回收利用性计算方法》,强制车辆在设计时应考虑车辆报废后,其材料、零部件的再利用性,以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本文介绍了欧洲联盟将报废车辆的回收利用纳入整车型式批准中,对此我国整车产品或零部件产品出口到欧盟市场的企业应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4.
汽车乘客舱的空气质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为了有效控制车内的空气质量,各整车生产厂和相关国际组织都对内饰件有害物质的散发性能提出了相应要求,并制定了相关的试验标准,以期在前期零部件的设计和试验过程中控制有害物质的散发量。目前,内饰件散发性能试验主要包括4项:气味测试、甲醛挥发量测试、雾化测试和总碳挥发(TVOC)测试。分析了车内挥发物质的形成原因,介绍了各主机厂和国际组织对散发特性的试验要求、内饰件散发性能试验的试验方法,并给出了相关物质含量的限值。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汽车零部件材料危险物质禁用标准的理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我国汽车材料禁用物质存在现状的策略。通过介绍汽车材料禁用物质的概念以及 GB/T 30512—2014《汽车禁用物质要求》的技术要求,分析了汽车材料禁用物质存在的问题和研发现状,根据所采用的禁用物质标准开展应用研究,得出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标准制度、增强市场监管、加强行业自律、尽快融入国际经济体系,进一步拓展全球市场,以此推动中国材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车内污染物主要为甲醛、苯、甲苯、丙酮、铬和镉等各种易挥发的物质,新车空气中的化学性污染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来源于新车本身。如今我国家用汽车市场的旺盛需求使很多汽车一下生产线就立即进入了市场,各种配件和材料中的有害气体没有释放期。这些塑料件、地毯、地胶、座套垫和胶粘剂等中含有的有毒物质(主要包括苯、甲醛、丙酮、二甲苯等)必然会造成车内的空气污染。  相似文献   

17.
《汽车知识》2014,(10):14-14
<正>我国第一个由第三方权威平台发起的国家级车内空气质量评价项目,将对车内空气质量进行检测和认证,并定期发布检测结果8月26日,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机械行业分会,以及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汽车知识杂志社和寰球时代汽车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五家单位强强联手,在上海共同召开了车内空气质量评价工作会议,奔驰、宝马、大众、丰田、通用、日产、沃尔沃、捷豹路虎、克莱斯勒、一汽、东风、上汽、长安、北汽、奇瑞、比  相似文献   

18.
正Euro NCAP作为全球知名的新车评价机构,一直在为汽车安全提供最新的、更具挑战性的测评内容,尤其是随着道路伤亡人数的增加,就需要更严苛的测试来确保汽车制造商为新车提供最新和最好的安全技术,以保证车内人员和道路共享者享有最高的安全保障。2018年版Euro NCAP评价体系中引入了一些全新的测试,除了关注车辆碰撞安全性能外,新体系加入了与行人和骑行者相关的碰撞场景。  相似文献   

19.
ISO/TC204/WG14工作组是国际标准化组织智能运输系统分技术委员会(IS0/TC204)下设的一个标准化工作组,主要负责车辆/道路警示及控制系统方面的标准化工作,由来自汽车整车制造商、一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和相关科研机构的专家组成。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我国及国外发达国家对车内VOC的管控历程,分析了国内外汽车车内VOC法规的状况,并将国内外VOC相关法规和检测方法进行对比,详细介绍了整车、总成零部件和材料级别的车内VOC检测方法,通过对国外相关VOC法规及检测标准的介绍,为我国车内VOC法规及测试标准提供相关的指导性建议,为国内汽车车内空气质量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