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汽车没有自主品牌,确实是中国汽车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然而没有自主品牌,不等于完全为别人做,也并不完全是别人的辉煌。因为品牌和贴牌是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为什么韩国经济所受的冲击很大  相似文献   

2.
《汽车与配件》2005,(20):13-13
车展期间,上汽集团总裁陈虹做客新浪汽车嘉宾聊天室,当被问及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理解自主品牌时,他作了如下回答:“对自主品牌大家都有不同的看法,我们的理解就是这个品牌只要能够被中国企业所主导的品牌就是自主品牌。并不是一定完全是中国人自己开发的才算自主品牌,可以是利用全球资源,  相似文献   

3.
老总论语     
《时代汽车》2006,(1):34-34
“韩国20年来的自主品牌建设成功,取决于拥有三大因素.而目前我国的这三个条件都不是很具备。第一,企业自身的努力,这是前提条件;第二是政府的强力支持:三是整个社会对自主品牌的认同。这在自主品牌发展的初期几乎是决定性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姜湘南 《汽车情报》2005,(12):36-42
2005年一季度,外部政策市场环境的“频频利好”,使得积聚已久市场做多动能的国内微型轿车市场终于开始爆发,在2005年国内轿车市场的表现可谓无限风光。以天津一汽夏利和奇瑞QQ为代表的自主品牌微型轿车“威风八面”,“昂首阔步”进入国内轿车单一品牌销量排行榜的前三名,表明国内自主品牌轿车完全可以“大有作为、天地广阔”,  相似文献   

5.
(一)前一阵,在闻名于世的博鳌亚洲论坛会的汽车夜话现场上,龙永图先生再次就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问题发出奇特系列言谈,引发了汽车界广泛重视。他说:“今后能不能不要提自主品牌的汽车?”“在电视里服装行业很少提自主品牌,只有汽车天天喊自主品牌,最后连汽车老板都不知道什么叫自主品牌。”  相似文献   

6.
冯艳 《时代汽车》2006,(1):36-37
代表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形象的吉利、长城、中华等,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频频出现在国外的著名国际车展上。而在此之前,中国只是这类车展的旁观者。正如来自长城的说法:长城汽车从来不做“赔本赚名声”的事,也不“为参展而能展”。这一变化,预示着中国民族汽车工业正满怀信心地参与国际竞争,预示着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正在出口的道路上迈出雄健的步伐。[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当代汽车》2008,(6):10-13
今年北京车展上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自主品牌概念车,甚至有人将此次北京车展称为自主品牌概念车的“狂欢节”。但凡有点实力的自主品牌.都一定要推出几款概念车来炫一把。从现场情景来看,拉风的造型和美女模特撩人的姿态搭配在一起,风头丝毫不亚于任何一个国际品牌,搞得全国人民热情高涨,用“脱胎换骨”和“华丽转身”这样的华丽辞藻来形容自主品牌概念车也许并不过分,  相似文献   

8.
谈到国内汽车行业自主品牌的产品,消费者的印象中总是离不开“三低”——低质、低价、低技术含量。在汽车“自主品牌”这一概念方兴未艾之时,凭借“自主”的噱头就能吸引众多媒体和消费者的眼球,凭借低廉的价格更是能够起更多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此时,尽管自主品牌的“低质”和“低技术”并非不为人认知,但品质似乎并未成为影响购买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陈光林 《时代汽车》2005,(10):16-17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和全国政协常委、原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在前些时候举行的2005年花都汽车论坛上,就中国汽车自主品牌话题发生的针锋相对的辩论,经媒体的炒作,搅得中国汽车行业沸沸扬扬。本来在是否需要发展自主品牌问题上就曾热闹不已的中国汽车产业,重新引发了一场令人瞩目的争论。只不过,在这次争论中,“中国不能为自主品牌而搞自主品牌”的论点遭到更多的非议,尽管后来龙永图对人们的“征讨“作了正面反应”外界对我的言论的理解有失偏颇”,“我并非不鼓励国内汽车业搞创新和开发自主品牌”,但他所做的努力似乎并没有起到多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期“车主说车”的执行周期,正逢新中国60周岁的生日。回望祖国60年的建设成就,自主品牌汽车的成长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其中就包括了长城汽车。长城品牌的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是自主汽车品牌进步的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缩影。虽然在很多方面自主品牌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毕竟态度决定一切。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长城炫丽车主对自主品牌汽车的见证。引用一位车主的话来说:看到了炫丽,我们可以相信,自主车型必然会用品质筑起品牌的长城。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培育和发展自主品牌.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需要一个基于国家利益之上的清醒品牌战略,需要一种坚守发展底线的品牌执着之外,还需要更新培育品牌的理念,丰富培育品牌的手段。据悉,上汽正通过四条道路同时推进自主品牌建设一是主要依靠自身力量自主开发.二是收购国际经营团队,包括技术开发力量:三是深化战略合作合资生产中国品牌:四是合资企业内部的本土化开发(合资企业创建自主品牌)。四头并进,争取在2007年实现生产自主品牌汽车5万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最近,有权威人士出来,对汽车自主品牌进行了严格的定义。他认为自主品牌应该具备四项基本条件:第一,由国内汽车生产企业,包括合资企业,在中国取得了商标专用权。第二,必须是在全球范围内独家拥有的商标专用权,不包括买的和租的。第三,是要拥有该品牌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工业产权、产品改进以及产品的认可权、产品的技术转让权。第四,必须是作为消费者识别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13.
汽车自主品牌成为热门话题,并不等于认识问题就解决了,只能说主张“自主”的人们,现在可以理直气壮地谈论自主了,眼下不必担心被讥为“狭隘的民族主义”、“守旧”,“不赞成改革开放”等,但这仅仅只是在舆论上取得暂时的优势,一些人从心里并不赞成自主,因为有合资引进的巨大利益摆在那里,谁舍得白白放弃?而且舆论这玩意,保不准什么时候又来个180度。  相似文献   

14.
“自主”与“合资”是中国汽车业的两大关键词,一个流行的观点认为,合资企业不可能产生自主品牌,自主品牌企业不轻言合资。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自主”与“合资”几乎成为一对有你没我的“对头冤家”。直到最近,这种情况终于发生了惊天逆转——[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王黎民 《轿车情报》2007,(10):20-21
在合资品牌中,中外品牌同时存在的现象并不少见,但能积极发挥品牌相承效应的着实不多,而郑州日产的自主开发产品御轩、奥丁的上市,是否能改变这一现象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程振彪 《汽车情报》2004,(27):58-62
一、东风品牌发展前景广阔。东风汽车公司是我国继一汽之后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兴建的大型汽车制造基地,迄今已有35年的历史。在此长时期的发展历程中,东风公司一直没有忘记国家和人民赋予的重大使命和历史责任,立志走出大山,迈向全国和世界。该公司经过几代人创立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东风牌汽车已驰名中华大地,与解放牌汽车一起,共同为主导中国自主品牌商用汽车市场发挥着骨干作用。在轿车领域,虽然自主开发能力在过去一段很长时间内几乎是空白,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风公司却一直没有停止过创立自主品牌轿车的努力,其中,“东风小王子”、“东风新星”小型轿车的推出就是在该领域里的零的突破。  相似文献   

17.
由于上半年不理想的销售数据,自主品牌又被推到舆论的浪尖。“生死存亡”,“被边缘化”、“不思进取”等评论不绝于耳,似乎自主品牌正陷进困境泥沼,坠向死亡红线。每个人都在为自主品牌把脉,试图找到症结所在,认为自主品牌的发展关系到中国汽车产业的存亡,甚至关系到民族荣誉和国家的未来。  相似文献   

18.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51年的功过是非何其多也,然而业内人士议论最多的,当推自主开发、自主品牌。令人费解的是:为什么我国汽车产、销量一下子都上去了,惟独搞自主动品牌就这么难。这个困扰业界多年的根本问题使我们处于一处尴尬的局面;年产量处于全球“坐四望三”位置的中国汽车业在世界汽车舞台上却仍然扮演着“配角”。  相似文献   

19.
郑云 《时代汽车》2012,(10):52-53
自主品牌今年对外出口成绩喜人,但是成绩背后还存在着隐患。今年上半年的自主品牌在国内市场处于绝地求生的境况,与合资自主完全呈现两极分化发展趋势。与自主品牌在国内市场的严峻形势不同,今年自主品牌对外出口的成绩还颇为亮眼,但不断有召回的消息传来,却又给自主品牌蒙上了一层阴影。  相似文献   

20.
回顾和展望跨越2006新年的中国车市,在评价对立的争论声中,250万辆轿车卖出去了,增长超过 15%,其中世界同步的新产品在车型数量中占了三分之一。除了产销持续增长,中国汽车业具有年度特色的趋势有两条: 特色之一,是自主品牌从来没有过的扬眉吐气。在决策层、政府部门、媒体乃至新老愤青的共同推动下,自主品牌获得前所未有的政策、市场、资金和舆论支撑。夏利、奇瑞、吉利、长安等自主品牌销量大增,在一个完全全球化的中国车市,攻城掠地,从合资品牌手中夺回不少市场份额。特色之二,跨国公司及其在中国的合资伙伴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老的合资企业已经失去往日的辉煌与轻松,从大把数钱,到产品陈旧、成本不堪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