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为了保证深潜救生艇下水和起吊过程的安全,提出了深潜救生艇收放装置关键技术,包括纵横摇缓冲保护技术和恒张力控制技术.从理论分析出发,分析母船船体和深潜救生艇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建立运动模型,进行了计算机仿真,提出了收放装置纵横摇缓冲机构的设计原则.在恒张力控制研究方面,重点分析深潜救生艇在水面的运动与受力状态,进行了起吊缆恒张力控制仿真试验.利用起吊绞车试验模型进行起吊缆恒张力控制试验研究,验证分析和仿真的结果,为设计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
科技动态     
《航海》1989,(2)
我国“海军深潜350计划”圆满成功1989年1月25日9时30分,我国海军四名潜水员从350米“水下”顺利返回“水面”,兴高采烈地跨出居住舱,从而标志着“海军深潜350计划”获得了圆满成功。在上海海军医学研究所进行的这次实验,全名为500米饱和潜水系统载人验收试验——350米氦氧模拟饱和潜水实验研究,是海军的一项重大科研项目。它  相似文献   

3.
<正>6、深潜试验1977年7月29日,四二七厂建造的"33"型潜艇296号艇(厂编号305),作为中国海军潜艇的首次深潜试验艇顺利下潜预定深度,获得了圆满成功。为此,296艇荣立集体三等功,四二七厂也获得1978年首次全国科学大会颁发的奖状,21人受嘉奖。  相似文献   

4.
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详细论述了深潜救生艇试验载体的位姿控制系统体系结构.针对深潜救生艇在对接过程中对倾角能力的特殊要求,引入压载水舱和泵阀系统进行纵横倾调节,通过控制泵、阀的开关时间控制试验载体纵横倾的大小,使试验载体的纵横倾能力分别达到了30°和15°.为了解决试验载体在大倾角定位过程中的推力分配问题,将控制器解算得到的力(矩)转移到随体坐标系下进行分析,简化了推力分配的复杂程度.最后通过水池试验验证了整个位姿控制系统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并对系统有待完善的地方给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针对深潜救生艇姿态控制系统中存在不确定扰动、模型参数摄动和建模误差等问题,设计了基于参数自适应的PID控制器,增强了控制器的鲁棒性,提高了控制精度,解决了深潜救生艇姿态控制的难题。该控制器以PID控制器为基础,参考滑膜理论,设计了补偿单元,对不确定项进行有效抑制。其中PID控制器的控制参数变化率及补偿单元的自适应估计均通过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推导得出。仿真和水池试验证明了该控制器的有效性、鲁棒性,且控制器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6.
深潜救生艇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首先介绍了潜艇失事后的各种救援方式,并结合目前世界各国所拥有的深潜救生艇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深潜救生的技术现状,并基于国际援救界的形势预测了其发展趋势,即REMORA救生潜器的作业模式将逐渐取代现有的深潜救生模式.  相似文献   

7.
深潜救生艇及其对接装置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潜艇失事救生,介绍了潜艇失事的脱险救生方法,结合目前世界各国所拥有的深潜救生艇,分析了国内外深潜救生艇及其对接装置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总结了深潜救生艇对接装置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与陆地上一样,海底世界同样有着高耸的“海山”,起伏的“海丘”,也有坦荡的“深海平原”。而征服海洋深处,一直是科学家、探险家们梦寐以求的事情,也是一些国家海洋开发利用的重要领域。1996年,由我国科学家自行研究制造的深潜机器人,进行了深潜6000米深度的科学试验并取得了成功,这标志着我国深海开发工作正在进入急起直追的起步阶段。 深海是指6000米以下的海  相似文献   

9.
"深潜号"工作母船是用于支持饱和潜水作业的多用途特种工作船舶,船上配备了众多的大型特种设备,使我国首次具备了人工潜入300 m深海进行救助打捞作业的能力。结合"深潜号"工作母船的船舶功能特点和大型特种设备对船体结构设计的影响,介绍了船舶结构特点,并针对所申请的船舶入级符号和附加标志,阐述了船体结构设计过程中的难点以及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基于深潜救生器(DSRV)的救生系统主要组成,分析和探讨了利用深潜救生器实现援潜救生的有关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载人潜水器母船国内外发展现状,并结合我国新时期载人深潜科学考察需求,提出了我国载人潜水器母船基本设计思路,旨在为我国新型载人潜水器母船的设计与建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深潜救生艇是一种可与沉没失事潜艇对接,援救出被困艇员的载人潜水器,是执行潜艇救生保障的核心装备,对潜艇的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历来受到拥有潜艇国家的高度重视。本文对目前国外深潜救生艇的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和归纳了当前国外深潜救生艇的救援能力,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基于Kriging模型对深潜多球交接耐压壳进行了结构优化研究.通过试验设计选取样本点,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计算样本的极限强度,建立了Kriging模型,针对不同工作深度的耐压壳进行结构优化.研究结果表明,Kriging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并且克服了优化算法与非线性有限元模型直接结合所带来的计算量巨大且难以得到正确的梯度信息的困难,是求解深潜多球交接耐压壳结构优化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深潜装备材料应用需求为导向,深入研究当前各国主要耐压壳体材料和固体浮力材料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通过对材料的机械性能、化学成分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当前深潜材料发展遇到的系列技术瓶颈问题和相应解决方案。通过深入分析各国深潜材料的关键技术和性能指标,发现其总体趋势均向着高强度、低密度方向发展,但在尝试进一步提升材料性能指标时,却导致材料出现韧度降低、焊接性能差、吸水率增高等系列缺陷。因此,尝试研发各项性能优异的空心陶瓷和纳米复合材料等新型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和碳纳米管增强浮力材料以其优异的结构强度和抗压性能,必将大幅提升深潜装备的总体性能指标,成为深潜器的重要选材。  相似文献   

15.
潜艇是一个国家海军的重要作战力量,在执行海上作战任务,如反舰、海上军事侦察、敌方海域探测等任务时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对于维护海上领土的安全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潜艇设计和开发技术的不断提高,潜艇的救生设备也具有了长足的进步,深潜救生艇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救生设备,在维护潜艇安全运行,及时进行深海救援等方面有重要应用。本文主要研究深潜救生艇的对接装置,利用ADAMS虚拟样机技术对深潜救生装置进行了运动学建模和仿真。  相似文献   

16.
桑巍  李宝钢  佟寅  张勇 《船舶》2021,32(3):8-16
该文简要介绍了载人潜水器支持母船"深海一号"的布放回收系统组成、功能和特点,归纳总结了布放回收系统的设计要点,为我国载人潜水器支持母船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海洋深潜调查工作做一定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7.
深海研究艇     
地球表面的百分之七十被海洋覆盖,扑朔迷离的海底世界至今仍然是个谜。为探查海洋深处的奥秘,日本早在1981年10月就制成一艘深潜研究艇,最大的深潜二千米,故命名为“深潜2000”。同时制成下水的还有一艘支援船,用以发射和回收研究艇。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重载情况下深潜推进器的设计原理,以加速型导管DSN2导管为例,研究几个重要因素比如盘面比、螺距比(P/D)等不同参数对导管桨的性能影响,并通过导管桨敞水试验验证了这些结论.结果表明,深潜器重载情况下,较大P/D的导管桨提供较大推力,盘面比和P/D较小的导管桨有较高的效率.针对不同深潜推进器的要求,根据文中推论,可将设计参考选定在一个较小并且准确的范围内,从而快速地设计出满足使用要求的推进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描述了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建造的坐底式风电平台的深潜沉浮试验、大面积船底冲喷试验及大面积坐底试验方法。并对如何选取海域海床情况、怎样的海床地质满足试验要求、怎样的试验水深合适、大面积坐底前如何制定超压载计算和超压载调驳程序、大面积坐底后如何确定已经坐实坐牢、起浮前如何进行大面积破吸附力和如何抽除超压载及其抽排顺序这些研究要点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锂离子电池动力电池的原理及主要特性的分析,结合深潜救生艇用动力电池的特殊使用环境和需求,论证了锂离子动力电池在深潜救生艇上的适用条件和应用可能性。结果表明锂离子电池作为深海救生艇的动力电池完全可行,并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