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章从外贸函电的特点出发,以具体实例探讨合作原则中的四个准则在外贸函电翻译中的运用问题。笔者认为,英语和汉语属不同语系,它们在语法规则、表达方式、语言习惯和修辞手段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给外贸英语函电翻译增加了难度。文中阐述的合作原则中的四个准则对外贸英语函电翻译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脱落参数是乔姆斯基普遍语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本文简要阐述了这一理论的来龙去脉、分析了决定英语非脱落属性的因素以及脱落语与非脱落语之间的差异.通过例证对比分析了汉语脱落语的属性与英语非脱落语的属性,这些分析结果对翻译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互文性理论在向其他学科渗透及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被引进翻译学研究领域,并成为一种语篇翻译的方法.从互文性视角探讨语篇翻译中,元语篇标记的互文性符号特点及其翻译方法问题,是对元语篇现象的拓展研究.运用例证的方式,对元语篇标记的互文性功能对翻译的指导意义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认为,元语篇是语篇中最外显的标记,为语篇翻译提供了看...  相似文献   

4.
幂拓扑分子格范畴及其乘积运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幂分子格范畴、L底幂分子格范畴、幂拓扑分子格范畴和L底幂拓扑分子格范畴.给出幂分子格范畴与分子格范畴、L底幂分子格范畴与幂分子格范畴、幂拓扑分子格范畴与拓扑分子格范畴以及L底幂拓扑分子格范畴与幂拓扑分子格范畴之间的关系.证明了一族幂分子格的" 积"是其在幂分子格范畴中的乘积,一族L底幂分子格的"积"是其在L底幂分子格范畴中的乘积,一族幂拓扑分子格的" 积"是其在幂拓扑分子格范畴中的乘积,一族L底幂拓扑分子格的"积"是其在L底幂拓扑分子格范畴中的乘积.  相似文献   

5.
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和运用中往往受到汉语思雏的影响.本文从中西方思维模式上的差异入手,分析了英语和汉语在书面表达上的差异,旨在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能克服汉语思维的干扰,主动地运用英美民族的思维方式,写出地道的英语文章.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说明航海英语中使用的省略句语用功能和常见句型的基础上,分析了省略句在航海英语特有文体中的应用,并提出了航海英语中省略句的翻译策略,以提高航海英语使用及翻译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相似文献   

7.
在英汉对比分析中,关于“呼语”的翻译与篇章语用功能的研究尚处空白。文章澄清了英汉语言中“呼语”的概念界定,在理论上达至Ij全新的认识,并通过英汉语料分析、位置转换、功能对等转换和特倒分析,对英汉呼语的语用功能及其翻译模式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对进一步加强跨文化交流的语用能力,启发英语口语教学中呼语的功能在不同意义交流中的语用效果等各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也谈汉语新词汇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汉语中涌现出大量的新词汇,如何将新词汇译成准确,地道的英语,使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国情和发展有及时1正确、客观的了解,是翻译工作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大量实例,说明汉语新词汇的英译必须首先深入理解每个新记号语的内涵,熟知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习惯用法,在此基础上努力做到形神兼,才能避免“望文硬译”或出现“中式英语”。  相似文献   

9.
格序决策行为公理体系及其效用函数存在惟一性定理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根据偏好关系所具有的格序特征,将Von Neumann-Morgenstern理性行为公理体系中的连通性(完全性)公理弱化为格连通性公理,并相应地弱化连续性公理,得到了一集能更为合理地描述了具有“有限理性”的决策行为的格序决策行为公理体系,构造并证明了在格序决策行为公理体系之下,(线性效用函数的存在惟一性[定理。  相似文献   

10.
在英译汉时,为使译文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就必须掌握一些技巧,其中英语习语的翻译至关重要,我们要根据实际选择不同的译法尽量使原文既保持原文的语言及文化特色,又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11.
中英认知差异与英语隐喻汉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古至今,人们对隐喻的研究没有间断过.现代认知学揭开了隐喻的认知本质.这伟大发现吸引众多学者们重新探索有关隐喻的各类问题.其中包括曾经被忽略的隐喻翻译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学者们一直在寻找不同文化语言间隐喻翻译的有效方法.本篇文章试图从英汉隐喻的认知差异角度来分析探讨英语隐喻汉译的可行方法,从而推动隐喻研究和翻译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聊斋志异》翻译的关键是看如何在读者可接受的范围内准确传达出中国风俗,传统和典故等文化信息。本文以跨文化翻译的视角出发,对国外译者译本(翟理斯和马尔的译本)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其在文化信息处理上的差异和相同之处,并试图研究跨文化翻译角度在中国古典文库翻译中的导向作用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法制化和对外交往的进程的加快,我国加快了向国际发达国家学习的步伐,这其中就包括法律的学习和借鉴。目前我国的法律制度正在与国际接轨,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对外法律文化交流的增多,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法律文献被译成外文,同时也有大量外国的法律文献被译成中文,可谓硕果累累,成绩喜人,但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翻译法律文献,最重要的是法律术语的翻译,然而纵观中国目前的法律英语的翻译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就试图以一些实例来分析法律术语的误译及其原因,并从中找出一定的避免误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从《红楼梦》中的诗词翻译看归化与异化之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某些诗词翻译的对比研究,探讨了如何在翻译中保存和向国外读者介绍中国文化的问题。研究认为采用归化或异化取决于不同的翻译目的,不必探讨其在文化翻译中孰轻孰重。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介绍翻译发展的现状,论述了翻译中译外在中国发展的必然性,提出中译外发展的相关条件和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阐释学是一门对于意义的理解和揭示的理论。本文借鉴乔治·斯坦纳阐释运作理论,从译者主体性视角评《理智与情感》的两个中译本。认为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使同一著作拥有风格迥异的译本,每个译本都满足了不同读者群的需要,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审美价值。文学翻译批评能从译者主体性角度对文学翻译的过程做出一个更全面、深入的描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17.
汉语中词语的量较大,大部分都较容易翻译成外语,但是部分词语在对译时它们所蕴含的独特文化意蕴已经无法寻见,失去了它应有的味道,读来有种“食之无味”之感。本文简要阐述汉语词语的发展历史,阐明词语在汉语中的重要地位,并例举词语分析传统文化意蕴,论述词语的文化意蕴的研究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英汉衔接手段中的照应进行了详细的对比研究,并通过产品说明书的翻译实例进行剖析验证。通过英汉说明书的照应的对比分析得出产生共同点和不同点的原因,以及针对不同之处而采取的翻译策略。翻译策略有相关的产品说明书的实例进行说明,还对照应的翻译策略进行了简要的总结概括。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中外翻译中如何传达文化意象这个问题,采用的方法是从读者的能动性阅读,读者阅读经验变化以及文化意象的理解与替换方面入手,从中寻找让译本读者尽可能多的获取文本意象中负载的文化信息。其研究结果表明:加深文化交流将会使读者阅历发生变化,而读者阅历的改变又反过来促进文化交流的发展,并能更容易处理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20.
略论英汉谚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谚语来源于生活,是一个民族语言和文化的高度浓缩和集中体现。它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宗教等文化背景。英汉谚语作为两种不同的语言瑰宝,由于其独特的文化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如何忠实地翻译谚语,把一种文化在另一种文化中再现出来,成了每一个译者不可推卸的责任。英汉谚语本身的特点以及其独特的文化背景使谚语的翻译比较困难。为了忠实、通顺地再现英语谚语,可以灵活运用四种译法一直译、意译、对等翻译、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等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