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地下勘探工程越来越频繁,简述了地下几何水测量、地下工程控制测量和井下三角高程测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一、地下道路规划与建设 1.《大深度地下法》 由于东京地块开发已定型,且日本房产业主拥有地表建筑及地下40米空间范围的所有权,导致为改善交通而建设道路的土地成本巨大。为缓解日益拥堵的交通,完善规划路网,东京都于2003年通过《大深度地下法》。法案允许东京都在地下大干40米及建筑桩基下大于10米的地下空间建设地下道路等市政设施,且无需土地补偿费。  相似文献   

3.
洁娜 《广东交通》2009,(6):40-40
据有关部门最近透露,广州天河体育中心计划耗资20亿,打造广州市最大的地下停车场和全市第二大地下空间。体育中心地下空间拟建能容纳6800辆汽车的全城最大地下车库。该地下车库可通过密集的地下走廊和隧道,连通珠江新城捷运系统、地铁1、3号线、BRT体育中心站等公共交通节点,并串联起这个庞大的地下商业城。体育中心地下空间开发工程计划2010年4月建成,亚运前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4.
地下连续墙已被广泛用于轨道交通的地下车站围护结构中,确保地下连续墙的施工质量,对围护结构的安全以及车站结构的耐久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列举近期地下连续墙施工中常见的一些质量弊病,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供从事轨道交通建设的施工及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作参考。  相似文献   

5.
无柱大跨地铁车站抗震设计是否考虑地下连续墙的影响尚未有统一定论。基于ABAQUS有限元数值分析软件,建立了土-结构静动力耦合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水平竖向双向地震作用下,地下连续墙对无柱大跨地铁车站结构动力反应的影响。数值分析表明:地下连续墙会增大无柱大跨地铁车站体系的水平抗侧刚度,考虑地下连续墙时车站侧墙的总体水平相对变形降低;但地下连续墙的存在会放大无柱大跨地铁车站上覆土体的竖向惯性效应,同时也会使得无柱大跨地铁车站内力重分布。考虑地下连续墙时车站底板端部是抗震薄弱环节,抗震设计中应对其进行适当加强。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直接根据空间坐标对地上、地下物体建模易导致视觉混乱的问题,基于水下景观原理对城市地上和地下物体进行了三维建模.根据观察水下景观的原理,当视点位于地上时,利用OpenGL的颜色混合功能给地表赋予适当的颜色,使地下物体表面具有地表颜色的成分,通过颜色与地上物体相区别.当深度大、地下物体多时,还可以利用0penGL的雾化功能,使地下物体的深度信息通过其颜色的明暗程度来体现.最后,利用某城市小区的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图的频繁闭项集挖掘算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提高数据挖掘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图的频繁闭项集挖掘算法GFCG(graph—based frequent closed itemset generation).该算法采用位矢量技术构造有向图,表示项与项之间的频繁关系,并在有向图的基础上递归产生频繁闭项集,从而只需扫描数据库2次,不产生候选集;引入扩展频繁项集的概念,大大减小了检查频繁项集是否闭的搜索空间.用1个真实数据库和2个合成数据库对GFCG进行了测试,并与A-close和CLOSET算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速度和可伸缩性性能.  相似文献   

8.
为发现高速公路下自由换道过程中眼睛感知-手脚操作之间的时序关联性,探索感知与操作相互作用的内在机理,采用驾驶模拟舱进行高速公路驾驶实验,采集眼动数据和车辆运行数据;分别提取换道瞬时和换道全过程的眼睛感知-手脚操作的特征;采用Aprior算法从换道瞬时和换道全过程两个角度发现眼睛感知-手脚操作的频繁模式,挖掘它们的关联规则。对于瞬时感知-操作,左换道发现13种频繁3项集模式,右换道发现18种频繁3项集模式;对于全过程感知- 操作,左换道发现4种频繁模式,右换道发现3种频繁模式。左右换道各自挖掘到6条有实际价值的关联规则。对频繁模式和规则分析发现:右换道比左换道需要较多的感知时间、较复杂的手脚操作行为。发现的频繁模式和挖掘的关联规则描述了自由换道过程中感知操作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联性,能够为安全换道提供参考,为无人驾驶换道操作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地下空间(包括公路隧道、地铁、地下停车场、地下商厦)无线通信“盲区”这一现象,提出引入中继通信系统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结构地震响应分析的广义脉冲函数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根据现有地下结构抗震计算方法和脉冲响应函数原理,提出了用于地下结构时程地震反应分析的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法。以某一隧道为例,计算了其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反应,并与逐步积分方法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脉冲函数法用于地下结构动力分析,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且计算效率会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1.
逆作法施工时地下结构共同作用的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Poulos弹性理论法运用于逆作法施工中地下结构共同作用的研究。在计入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土体隆起对地下连续墙、中间支承桩上抬的影响,考虑逆作法施工过程中地下连续墙-中间支承桩一地下室楼板-上部结构共同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共同作用理论,分析了地下4层地上22层框筒结构在逆作法施工过程中墙桩沉降,基坑开挖引起的墙桩隆起等性状。  相似文献   

12.
针对桥梁桩基与地下管线干扰问题,根据桥梁桩基受力机理及变形情况,就桩基对地下管线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Q4黄土地基地下连续墙水平承载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桥梁工程中,地下闭合连续墙基础将会被采用的越来越多,为了给以后设计和施工地下墙基础提供合理的依据,我们在国内首次进行了黄土地基中两个单片地下墙的水平承载及侧墙面摩阻力的现场模型试验,分析和研究了两种受力性状地下墙的横向承载和不同墙面水平摩阻力与土抗力随位移发展而发挥作用的特性,并提出了土阻抗与摩阻力相关计算模式,可供工程界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方向感的地铁站地下空间可识别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地铁站的地下空间特点,从方向感的角度出发,结合实例阐述了作为汇集大量人流的快速轨道交通方式的地铁站地下空间的可识别性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地下连续墙泥浆槽稳定性分析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地下连续墙泥浆槽在短槽挖掘时的稳定性问题,假定槽壁按截斜圆柱体发生整体滑坡破坏,研究了干砂层中深槽壁稳定,粘土层中深槽壁稳定,并考虑了地下水头高度对槽壁稳定的影响,该理论公式基本上能解释地下连续墙泥浆槽在近导墙下部破坏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一宣 《交通与运输》2008,24(5):17-17
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工程西起嘉定区的华江路站,东至浦东新区的罗山路站,正线全长33.60公里,设站26座。西端设北翟路车辆段,东端设川杨河停车场,全线正线及车站均采用地下线及地下车站,分为两期建设。  相似文献   

17.
《轨道交通》2010,(4):8-8
隧道及地下工程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而建造的土木工程,是人类挑战生存空间的一种重要方式。纵观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隧道及地下工程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建成规模及数量已名列前茅。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匮乏已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各种功能,特别是交通功能的正常发挥。因此,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拓展人类生存空间已成为发展的方向,21世纪是地下空间高速发展的世纪。  相似文献   

18.
《城市交通》2011,(5):97-97
天津滨海新区于家堡金融区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区,其基坑(地下空间)的基础设施已建设完毕,这标志着该区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实现利用高层楼宇的地下空间建立多功能立体交通方式。于家堡金融区规划在各楼宇间建设一个深度为30m、面积为10万m^2的特大型基坑,以实现金融区内所有楼宇地下空间的互通;地上空间部分则将广泛种植景观园艺,以提高商务区绿化率。  相似文献   

19.
曾宇轩 《轨道交通》2009,(11):16-17
“中国能向国际隧道行业界贡献些什么“10月28日开幕的第四届中国国际隧道工程研讨会上,国际隧道工程与地下空间协会(ITA)主席Martin Knights给出了答案。中国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和长、大、深越江越海隧道的快速发展,这些已经使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地上地下空间和隧道市场开发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20.
在贵州高原修筑高速公路,桥隧比例很高,有些项目的桥隧比甚至高达百分之七十以上。在隧道工程中涉及的技术、工序等非常复杂。隧道工程属于地下结构物.是多种多样的,构筑地下结构的施工技术也是多种多样的.地质情况变化大、场地狭窄,工作面小,且工序集中.工序复杂.施工及监理工作环境恶劣等特点。然而.地下结构物竣工后,我们只能看到外观,而其内部及结构物背后的状态是隐蔽的.严格意义上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