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水弹性理论与整体弹性船模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水弹性力学理论对整体弹性船模进行了波浪中的运动、加速度和动态应变、波浪弯矩的计算,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二者吻合良好。从而表明了水弹性力学理论以及整体弹性船模试验技术是可靠的、合理的。  相似文献   

2.
运用力学理论和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就海上长桩在横纵向荷载单独和共同作用下的不同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P-△效应产生的附加弯矩值较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分别作用弯矩叠加值成倍数增长,导致基桩丧失平衡稳定.研究成果对于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采用改进的三弯矩方程建立力学模型,进行考虑齿轮箱啮合力的轴系运转状态校中计算。考虑齿轮箱减速齿轮副不为铅垂布置的情况,介绍进行计算以及判定校中是否合理的准则,给出了针对不同情况的解决方法,并结合实例加以说明。编写了适用于运转状态的轴系合理校中实用程序。  相似文献   

4.
张洁 《水运工程》2021,(4):180-186
针对东南亚地区采用中国标准的PHC管桩与英标的对接问题,基于英标对混凝土结构的一般规定,确定了英标应用于PHC管桩力学性能计算的方法,计算项目包括:材料强度、预应力损失、轴向允许最大工作压力、抗剪承载力、抗裂弯矩、极限弯矩,并将这些力学指标与我国常用标准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英标计算结果总预应力损失、有效预压应力接近;轴向允许最大工作压力偏小;抗剪承载力设计值、抗裂弯矩和极限弯矩设计值偏大。结果为海外工程中PHC管桩标准的使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穿浪双体船是近十几年开发的新船型,它因具有航速高,适航性好,布置宽敝等优点而备受关注,也由于该船型片体窄而高,连接桥宽的横向强度成为结构设计的关键技术,但目前关于穿浪双体船在波浪中的横向勒荷研究尚不多见,根据力学平衡原理,在研究总纵弯矩的基础上,采用数学积分的理论方法推导出穿浪双体船在波浪中的横向载荷分布及横向弯矩的计算方法,通过船模试验及实船计算,其结果是可靠,可信的,对实船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对于目前舰船下水作业最常用的纵向重力式下水,需在下水之前就进行下水计算。对舰船下水过程进行力学分析,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舰船下水弯矩计算,为校核船体强度提供准确的荷载;同时,讨论支撑刚度系数和支撑数目对舰船下水弯矩外载荷计算的影响。通过研究,提出一些供实际计算参考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为保证浮箱载船下水安全,在分析浮箱载船下水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基于矩阵位移法对浮箱载船下水进行分析.利用VB编制浮箱载船下水程序,实现下水过程中浮箱吃水、弯矩、剪力、支墩反力的快速计算,与有限元软件MSC.Nastran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浮箱载船下水程序可以准确有效地计算下水过程中浮箱吃水、弯矩、剪力和支墩反力.  相似文献   

8.
曾启盛 《船舶工程》2012,(Z2):291-294
介绍了伸缩式减摇鳍装置收放机构的结构组成,建立了收放机构在收鳍过程的力学模型,并采用三弯矩方程建立了解算方程组,最后通过MATLAB进行仿真,得到收放力等各项力学特性值的变化趋势和极值。结果表明,随着鳍收进的位移增加,收鳍力先减小再增大,当鳍即将完全收入鳍箱时,需要的收鳍力具有最大值。从而解决了伸缩式减摇鳍收放机构研制中的力学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紹半世紀以来苏联科学家对於船舶結构力学的成就,比較各家的学說,看出其进展情况,如船舶弯矩、撓度、板架的强度及稳定性、上层建筑、許用应力、振动等問題。文首說明船舶結构力学的范圍,文后列举结构力学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关于船舶规范中计算载荷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利用非线性切片理论,以两条不同类型的船舶为例,具体分析了现行规范中关于波浪弯矩、砰击振动弯矩以及弯矩迭加计算时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了在确定计算载荷时应当计及船舶在波浪中的失速,所谓的谐振波不一定就是最危险的规则子波,按动量冲击理论计算以底部砰击为主的船舶是不合适的,不应把波浪弯矩和砰击报动弯矩的最大值简单相加来确定合成弯矩。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低速二冲程船用发动机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发动机整机热流固耦合模型,结合燃烧侧和冷却侧边界条件,采用流体与有限元相结合的方法得出耦合场的温度分布,并考虑该工况下的螺栓预紧力和缸内爆压等机械载荷,进行热机耦合应力分析,讨论热负荷和机械载荷对整机应力分布的影响,并在所得应力场的基础上,对核心受热零部件缸盖进行了高低周疲劳分析。  相似文献   

12.
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固桩架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SuperM2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固桩架在预压、作业、暴风自存工况下的力学性能,文中对固桩架采用壳单元,通过建立固桩架、桩腿及支架处的力学模型,确定载荷的分布,并综合考虑了预压、作业、暴风自存各工况下水平载荷与垂直载荷的组合作用以及风载荷与船体夹角的影响,从而研究了固桩架在0°,30°,60°,90°,120°共5个特征角度时的力学特性,并以此为基础论述了船体和桩腿的连接刚度.研究结果表明:当特征角度为30°和90°时,固桩架导向产生最大应力;且在作业及暴风自存工况下,船体和桩腿的连接刚度分别为79.398N/mm和82.445N/mm.  相似文献   

13.
唐文献  朱文  张建  王奎 《船舶工程》2013,35(6):98-101
以某型9l.44 m(300ft)自升式钻井平台为例,对直升机平台结构进行有限元强度分析。分析了均布载荷工况、直升机着陆冲击工况及直升机系留工况下的结构应力和变形,对优化前后的结构进行力学性能对比;并分析了优化设计对结构模态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各载荷工况下平台结构最危险位置均发生在上层建筑与直升机平台的连接处;通过优化桁架参数,达到了减轻自重、提高强度刚度的效果,且优化结果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14.
将笼型异步电机作为螺旋桨负载的模拟电机,通过建立旋转坐标系下的笼型异步电动机数学模型实现了电流在磁场方向和转矩方向的解耦,采用转矩矢量控制策略实现了机械负载模拟电机的转矩闭环控制。在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下构建了基于转矩矢量控制的机械负载模拟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并结合综合考虑船桨相互影响的螺旋桨负载模型进行了某船舶的螺旋桨起动和反转过程仿真研究。正确的模拟了船舶螺旋桨负载的反转特性,并确定所设计系统可以实现了机械负载转矩的四象限模拟,能够应用于螺旋桨等具有可逆性质的机械负载模拟的场合。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改变喷油嘴孔径、喷油器启阀压力、单体泵相位差、柴油机冷却水温度进行油耗对比试验,得到负荷特性和推进特性下的经济性最优点,然后通过适当牺牲经济性来改善排放,并与原机进行对比。NOx和CH的浓度都有明显的降低,NOx最大降低79%,CH最大降低达79.7%,表明对传统机械泵柴油机进行电控单体泵改造是降低排放的一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拖航工况是自升式平台结构安全评估的重要工况之一,惯性载荷是拖航工况评估中必须考虑的载荷之一,其计算通常依靠假定平台做简谐运动来实现,而这种假定是否可靠是未知的。为确定拖航工况下自升式平台所遭受的惯性载荷,文中利用SESAM软件及线性势流理论直接数值求解平台的运动响应RAO,并对垂荡、横摇和纵摇进行预报,将预报结果与简谐运动的假定进行比较。根据比较可知,简谐运动的假定是非常保守的假定。  相似文献   

17.
李立人 《中国造船》2000,41(1):11-14
若干新船的模型阻力试验中~([1,2]),尽管压载试航状态的吃水和排水量均比满载状态小得多,然而将试验结果换算到实船,却出现了试航状态的有效功率大于满载状态的意外情况。对此,设计部门和船东都不能接受。本文介绍一种上翘型球首,将它替代原型船首,可使试航状态的有效功率显著地降至满载状态以下。  相似文献   

18.
中间轴承对船舶轴系力学状态影响的数字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主机为WNSD7RTA62U的某油轮的轴系为对象,通过对比分析四种不同的中间轴承的布置方案,评价了中间轴承对船舶轴系力学状态的影响.本文轴系合理校中与轴系回旋振动的数字计算结果表明,中间轴承对船舶轴系的状态存在着比较复杂的作用,首先在常规设计中,必须对中间轴承的位置进行三维优化;其次取消中间轴承的非常规设计,对船舶轴系的状态的改善是可行的.这对解决大型船舶轴系校中受船体变形影响和革新大型船舶轴系的传统设计与计算是有用的.  相似文献   

19.
水力式垂直升船机具有大载荷、大行程、变载荷的特点,它要求系统能够可靠、平稳、安全运行,因而需解决负载变化状态下的阀控系统流量稳定性以及变流量状态下的压力稳定性等技术难题。采用比例换向阀+压力补偿器、比例流量阀+压力补偿器的模式实现了变负载状态下调平、均衡油缸的速度稳定可调,以及流量变化状态下夹紧系统卸荷压力可控,使系统运行平稳、可靠。  相似文献   

20.
王浩钦  吴剑国 《船舶》2016,(1):59-63
耙吸挖泥船具有泥舱长且宽、泥浆密度大等特点,存在泥浆晃荡现象。文章参照BV规范,对17 000 m3耙吸挖泥船的晃荡载荷特性以及晃荡工况与常规工况下泥舱结构的应力进行分析和对比,发现在特定情况下泥浆晃荡将使主甲板及横舱壁的最大应力增大200%左右,并使内壳及强框架等的应力增大15%~50%,从而对船体结构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