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双连拱隧道结构设计的全局出发,提出了3种双连拱隧道单洞常用内轮廓形状(单心圆、坦三心圆及尖三心圆)的优化选型计算方法,建立了以路面以上开挖面积最小为目标函数,以满足限界、通风、受力等要求为约束条件的优化模型,并采用简易复形法对其进行了求解.运用建立的优化模型及编制的计算机程序对某工程实例进行了计算比较,结果合理,表明其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公路隧道内轮廓进行优化设计,将公路隧道内轮廓的设计在一定条件下看作是一个最优化问题。该文以面积最优为目标,在建立单心圆有仰拱内轮廓计算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模拟退火算法进行求解,并编写程序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该优化设计方案是可行的,为公路隧道内轮廓设计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3.
在公路隧道横断面设计中,设计往往要从拟定内轮廓开始,而由于各人对问题的认识,经验不同,即使同样的技术标准,由于设计不同,设计出的断面也往往不同,甚至相关较大,解决好这个问题不仅可以简化设计的工作,而且可以达到控制工程投资的目的,本就这一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5.
文章探讨了连拱隧道的不同结构形式的特点,并就连拱隧道施工中的中墙防水、施工顺序安排和中墙的稳定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6.
双连拱隧道水平收敛位移控制基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宜(宾)水(富)高速公路鞋底坡双连拱隧道实际工程,利用数理统计和曲线回归分析的方法对隧道(Ⅲ类围岩)水平收敛位移的量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对双连拱隧道的水平收敛位移时态曲线易采用双曲线函数或boltzman函数进行回归分析;在埋深小于65m,开挖宽度小于25m的条件下,建立了双连拱隧道水平收敛位移变化的控制基准;首次建立了双连拱隧道水平收敛位移的特征方程。围岩变形控制基准建立,为隧道的安全顺利施工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7.
小洋山隧道在国内首先使用了叠合式中墙(为避免与设计规范复合式中墙相混淆)双连拱隧道结构形式。对于这种新颖的隧道结构,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的合理确定尤为重要,是贯彻设计原则、实现设计意图的关键。详细阐述叠合式中墙双连拱隧道的施工方法的确定(设计原则和方法,总体施工方案),施工方案的实施(合理确定施工步距、采用控制爆破技术以减少后行隧道施工对先行隧道衬砌及中墙的影响,采取一定措施解决先行隧道的不对称受力问题),同时阐述了施工监测及隧道防排水要点。小洋山隧道的成功实施丰富了山岭隧道的设计内容。 相似文献
8.
9.
双连拱隧道中隔墙漏渗水是常见的问题,本文对中隔墙漏渗水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凸顶式中隔墙提出了防排水的改进结构和施工中可以采取的措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凹顶式中隔墙结构形式,很好地解决了中隔墙漏渗水问题。 相似文献
10.
单洞4车道隧道内轮廓关键指标统计分析与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对单洞4车道隧道的构造和设计尚无明确规定.基于其内轮廓设计角度,并参考相关研究成果,提出应将扁平率作为其关键指标.同时,结合对已建成类似隧道工程内轮廓扁平率的统计分析结果,指出对于分离式双洞8车道或单洞4车道隧道,其内轮廓设计时,扁平率(不合仰拱)取0.485,扁平率(含仰拱)取0.605,矢跨比取0.406,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性,可为4车道公路隧道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以实例介绍了连拱隧道中导洞法的施工技术在吉怀(吉首到怀化)高速公路第4标段龙子康连拱隧道的施工中,以过去的三导洞施工工艺为基础,在Ⅳ级以上的围岩地段,取消两边的侧导洞,直接采用中导洞法施工,简化了施工工序,减少投入,加快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12.
13.
连拱隧道中墙稳定性及合理宽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沪蓉西高速公路分岔连拱隧道中墙结构的稳定性及合理宽度确定是设计施工中的首要问题.针对连拱隧道设计采用的整体式直中墙和复合式曲中墙2种结构,建立了不同的三维数值模型,采用三维弹塑性损伤有限元分别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埋深、不同中墙宽度情况下连拱隧道的稳定性及中墙变形受力情况、损伤区和屈服区分布.研究表明2种中墙内的损伤区和塑性区主要分布在中墙上部和底部,并随埋深增大和中墙宽度减小而增大,该部位是薄弱部位,应重点加固,相同条件下直中墙的受力和稳定性比曲中墙好,设计中应该优先选用直中墙.最后建立了中墙完好宽度与埋深和中墙宽度的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该模型可以根据埋深和中墙宽度预测中墙的完好宽度,从而确定中墙合理宽度. 相似文献
14.
15.
该文以深圳某公路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元程序对该连拱隧道的施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隧道围岩的变形规律、应力分布特征,以及围岩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采用荷载-结构法对隧道二次衬砌内力和截面配筋进行了验算。验算结果表明:设计时可通过增大局部截面厚度和增加钢筋来提高衬砌结构强度,从而最大程度地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进行。 相似文献
16.
17.
分析连拱隧道的常见病害,指出传统监控量测项目对连拱隧道变形监测的不适用之处,提出连拱隧道中隔墙偏移监控理念,并针对这一理念制定可供现场技术人员具体操作实施的监控量测方法.该方法在博深高速公路杨岗1号、2号隧道中得到实施,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一种新的连拱隧道施工方法---无中墙单洞法在软弱围岩地层中的可行性和适用性,依托平文高速土基冲连拱隧道工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在施工力学性能方面对无中墙单洞法和传统的三导洞法进行比选分析,并通过现场监控量测结果验证工法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 1)在支护结构受力性能方面,由于无中墙单洞法临时支护结构较少,结构处理圆顺,能更有效地减少应力集中现象; 2)在结构设计方面,由于无中墙单洞法取消了中隔墙结构,使得施工难度降低; 3)在施工工法方面,采用三台阶法分别对先行、后行隧道进行单洞施工,增加了作业空间,提高了施工组织效率; 4)综合考虑施工力学与工期进度的影响可知,无中墙单洞法适用性较好,可为类似地层条件下双连拱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客车车身骨架结构优化设计与先进技术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详细分析现有客车车身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客车车身结构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并阐述有限元技术、拓扑优化技术在客车车身结构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