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马洛替酯缓释片人体药代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马洛替酯缓释片单次给药和多次给药的人体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方法  2 0名健康男性志愿受试者随机交叉分别单次及多次口服马洛替酯缓释片与普通片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测定血浆中马洛替酯的浓度 ,用 3P97程序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单次口服马洛替酯缓释片与普通片 (6 0 0mg)后 ,AUC0~ 2 4分别为 (130 .77± 39.81)和 (135 .4 7± 4 6 .39) μg·h·L-1;AUC0~∞ 分别为 (16 4 .4 9± 5 1.6 9)和 (173.0 3± 6 5 .6 9) μg·h·L-1;Tmax分别为(4.15± 1.73)和 (2 .2 5± 0 .72 )h ;Cmax分别为 (2 4 .2 3± 11.2 3)和 (35 .0 5± 16 .0 2 ) μg·L-1;t1/ 2 分别为 (11.11± 2 .92 )和(10 .5 1± 1.98)h。多次口服马洛替酯缓释片 (每次 30 0mg,每日 2次 )与普通片 (每次 2 0 0mg ,每日 3次 )达稳态后 ,AUCss0~τ分别为 (112 .5 7± 34.37)和 (76 .97± 18.0 9) μg·h·L-1;Tmax分别为 (3.35± 1.2 2 )和 (2 .0 0± 0 .6 5 )h ;Cmax分别为 (2 1.4 6± 7.82 )和 (2 5 .2 8± 7.78) μg·L-1;Cmin分别为 (5 .4 5± 1.2 4 )和 (5 .0 6± 0 .81) μg·L-1;Cav分别为 (9.38± 2 .86 )和 (9.6 2± 2 .2 6 ) μg·L-1;波动度 (DF)分别为 (1.6 9± 0 .4 0 ) %和 (2 .0 8± 0 .6 2 ) %。马?  相似文献   

2.
腹主动脉瘤患者血浆MMP-9含量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初步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在腹主动脉瘤 (AAAs)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集 2 0 0 2年 2月至2 0 0 2年 8月德国科隆大学医院血管外科中心收治的 35例AAAs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标本 ,利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ELISA)逐一测定血浆MMP 9含量 ,并检测同期住院的 10例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 (AODs)患者的血浆MMP 9含量作为对照。结果 AAAs患者术前血浆MMP 9含量明显高于AODs患者 [(90 .2 5± 9.12 ) μg·L-1vs.(2 3.5 8± 7.33) μg·L-1,P <0 .0 5 ],治疗后 1月血浆MMP 9含量明显下降 ,与术前相比有显著差异 [(2 8.5 5± 8.35 ) μg·L-1vs.(90 .2 5± 9.12 ) μg·L-1,P <0 .0 5 ],而与AODs患者无显著差别 [(2 8.5 5± 8.35 ) μg·L-1vs.(2 3.5 8± 7.33) μg·L-1,P >0 .0 5 ]。AODs患者治疗前后的MMP 9血浆水平无明显变化 [(2 3.5 8± 7.33) μg·L-1vs.(2 5 .2 8± 5 .78) μg·L-1,P >0 .0 5 ]。结论 腹主动脉瘤患者血浆MMP 9水平的明显升高 ,提示MMP 9与腹主动脉瘤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动态监测MMP 9含量变化有望成为腹主动脉瘤的早期诊断及术后疗效判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浆内血栓调节蛋白 (TM)含量变化与 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及其在 2型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意义 ,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ELISA法 ,同时测定 6 9例 2型糖尿病患者和 12例正常人 (NC组 )血浆TM ;并根据 2 4h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将 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 (SDM组 ) ,微量白蛋白尿组 (即早期糖尿病肾病组 ,EDN组 ) ,大量白蛋白尿组 (即临床期糖尿病肾病组 ,CDN组 )。结果 ①与NC组 (1.4 6 11± 0 .392 6 ) μg·L-1比较 ,血浆TM水平在SDM组 (2 .0 2 81± 0 .5 813) μg·L-1、EDN组 (2 .6 6 32± 1.0 0 3) μg·L-1、CDN组 (4 .5 86 1±2 .5 2 91) μg·L-1,均显著升高 (P <0 .0 0 5 ,P <0 .0 0 5 ,P <0 .0 0 1) ;与SDM组比较 ,EDN组和CDN组血浆TM显著升高 (P<0 .0 5 ,P <0 .0 0 1) ,CDN组血浆TM水平显著高于EDN组 (P <0 .0 0 1)。②血浆TM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 (r值为 0 .5 74 ,P <0 .0 0 1)。③血浆TM分别与病程、FPG、GHbAc、BUN、Cr、TC、LDL、SBP、DBP呈显著正相关 (r值分别为 0 .4 33、0 .2 2 7、0 .315、0 .2 2 8、0 .2 2 6、0 .2 0 7、0 .2 96、0 .4 77、0 .372 ,P均小于 0 .0 5 )。结论 血浆TM水平的测定有助于 2型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胃肠激素与生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 (DGR)及胃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 (MMC)的关系。方法 选择健康志愿者 2 0例 ,进行 2 4h胃内 pH和胃内胆汁监测 ;采用灌注式测压法进行长时夜间胃窦十二指肠压力测定 ;分别于碱反流、胆汁反流发生前后及胃窦十二指肠MMC各时相抽血 ,检测胃动素 (MTL)、P物质 (SP)、生长抑素(SS)、一氧化氮 (NO)的水平。结果 碱反流和胆汁反流发生时与未发生时比较 ,血中NO的浓度明显增高 ,分别为(98.2 3± 12 .14 ) μmol·L-1和 (71.2 4± 10 .2 1) μmol·L-1(P <0 .0 1) ;(87.32± 11.4 6 ) μmol·L-1和 (6 9.4 5± 10 .5 6 ) μmol·L-1(P <0 .0 5 ) ;血浆中MTL、SP、SS的浓度无显著性差异。血浆MTL浓度在胃窦MMCⅢ相时为 (32 9.5 6± 4 7.2 8)ng·L-1,比MMCⅠ相 (2 37.4 3± 4 1.5 4 )ng·L-1和MMCⅡ相 (2 5 6 .5 6± 4 4 .32 )ng·L-1显著增高 (P均 <0 .0 5 )。SP、SS、和NO在MMC各相无显著差异。结论 DGR的发生与NO浓度改变有关 ;MTL与MMCⅢ相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动物试验评价土贝母皂甙 (tubeimoside ,Tu)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herpessimplexkeratitis ,HSK)的效果及点眼刺激性 ,并确定其点眼浓度值。方法 根据药物的眼刺激性选用 5、2、0 .8、8× 10 -2 、8× 10 -3、8× 10 -4 g·L-1Tu点眼 ,确定 0 .4、0 .2、0 .1g·L-1评价药物疗效。在地鼠肾细胞BHK 2 1上进行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 1型 )SM4 4毒株复苏 ,制作兔HSK模型。采用裂隙灯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眼部病变的动态变化评价Tu疗效。结果  5、2 g·L-1Tu有中度刺激性 ,0 .8g·L-1Tu有轻度刺激性。 8× 10 -2 、8× 10 -3、8× 10 -4 g·L-13组Tu无任何眼刺激性。 0 .4g·L-1Tu有轻度刺激性 ,0 .1、0 .2 g·L-1Tu无刺激性。 0 .4、0 .2、0 .1g·L-13组Tu均具有一定疗效。结论 Tu点眼剂的浓度与刺激性呈正相关 ,点眼刺激性从轻度到无的界值浓度为 0 .4、0 .2、0 .1g·L-1。治疗实验性HSK有一定的疗效 ,但尚不及无环鸟苷  相似文献   

6.
负压治疗对犬缺血肢体自由基损伤保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负压治疗 (NP)对实验性缺血组织自由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切断犬股动脉分支 ,动脉腔内置入螺旋状金属丝的方法 ,在两周内复制出肢体动脉闭塞性病变的动物模型 ;对动物模型进行 8~ 10d的负压治疗后 ,采集模型建成及治疗前后的静脉血样 ,分别测定血中脂质过氧化物 (LPO)含量及超氧化物岐化酶 (SOD)活性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组织缺血后 ,LPO含量显著升高而SOD活性显著下降 ,二者与缺血前正常时相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35 .5 94± 10 .75 3)vs.(2 4 .80 0±9.0 11) μmol·L-1,P <0 .0 5 ;(10 3.90 0± 4 5 .82 1)vs.(15 7.2 5 2± 17.4 5 1)kU·L-1,P <0 .0 1];经 8~ 10d的负压治疗后 ,LPO含量明显下降而SOD活性显著升高 ,可恢复到模型建成前水平。对照组未经负压治疗 ,患肢静脉血中测得的LPO含量持续升高 ,SOD活性持续下降 ,与治疗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4 0 .0 0 0± 12 .5 4 3)vs.(2 4 .6 6 0± 4 .396 ) μmol·L-1,P <0 .0 1;(114 .4 94± 2 8.70 2 )vs.(16 6 .0 4 0± 34.72 1)kU·L-1,P<0 .0 5 ]。结论 肢体缺血后 ,局部组织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 ,自由基清除能力下降 ,引起或加重组织损伤 ;肢体负压治疗可明显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 ,增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改善局部代谢状态 ,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 2型糖尿病 (DM)患者伴微量白蛋白尿时肾外血管病变的发病情况 ,并探讨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 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 (NA组 )和微量白蛋白尿组 (MA组 ) ,观察肾外血管病变的发病率 ,检测内皮功能障碍标志物vonWillebrandfactor(vWF)、endothelin 1 (ET 1 )的血浆水平。结果 MA组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均比NA组增高 (P <0 0 5 )。血浆vWF水平 :NA组为 (1 1 8 95± 46 72 ) % ,MA组为 (2 0 2 0 7± 73 3 0 ) % (P <0 0 1 ) ;血浆ET 1水平 :NA组为 (5 0 60± 1 2 3 9) μg·L-1,MA组为 (79 1 3± 1 4 0 4) μg·L-1(P <0 0 1 )。vWF水平与尿白蛋白排泄率显著正相关 (r=0 .72 ,P <0 0 1 ) ;ET 1的血浆水平与vWF的血浆水平显著正相关 (r=0 .69,P <0 0 1 )。结论 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 2型DM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比正常白蛋白尿患者更为明显 ,UAER升高的程度可反映内皮功能障碍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甲状腺激素对骨发育调节作用的分子机制。本文从体内和体外实验两方面研究了甲状腺激素对BMP 2、IGF 1基因的调节作用。方法 复制碘缺乏大鼠动物模型 ,检测了甲状腺激素缺乏状态下大鼠颅骨中BMP 2、IGF 1基因表达水平。原代培养正常和碘缺乏大鼠颅骨成骨细胞 ,加入T3 观察成骨细胞中BMP 2、IGF 1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BMP 2、IGF 1基因表达水平在碘缺乏大鼠颅骨中明显降低。 1、14、2 8、4 2、5 6、84各日龄正常组大鼠颅骨中BMP 2mRNA表达量分别为 3.2、4 .0、0 .75、0 .6 2、0 .4 6和 0 .31× 10 -16mol·μg-1总RNA ,碘缺乏组分为 0 .9、0 .5 2、0 .2 0、0 .16、0 .13和 0 .2 0× 10 -16mol·μg-1总RNA ,分别为正常组的 1/ 6 .5、1/ 7.6 9、1/ 3.75、1/ 3.88、1/ 3.5 4和 1/ 1.5 5。各日龄正常大鼠IGF 1相对表达量 (IGF 1与 β actin的灰度值比 )为 1.2 8± 0 .17、1.2 7± 0 .18、1.14± 0 .16、0 .84± 0 .0 7、0 .4 8± 0 .10和 0 .89± 0 .0 8;碘缺乏大鼠分别为 1.0 4± 0 .0 4、1.19± 0 .12、1.16± 0 .0 2、0 .4 5± 0 .0 5、0 .4 0± 0 .0 3和 0 .6 5± 0 .0 5 ,分别较正常组降低了 2 3%、6 .7%、7.5 %、87%、2 0 %和 37%。体外实验中 ,T3 浓度从 0 ,10 -10 ~ 10 -6mol·L-1?  相似文献   

9.
白细胞介素-12对哮喘患者Th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 12 (IL 12 )对哮喘患者辅助性T淋巴细胞 (Th)的分化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探讨IL 12对哮喘治疗的机制及应用。方法 从哮喘患者外周血分离出单核细胞和CD4 + T(Th)细胞 ,单核细胞被尘螨变应原刺激活化后同CD4 + T细胞分别与 1μg·L-1和 5 μg·L-1IL 12共培养 ,对照组不加IL 12。 72h后收集培养上清 ,ELISA法检测IL 4、IL 5和IFN γ的生成量。培养细胞用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染色 ,流式细胞仪 (FCM)检测细胞内特异性细胞因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IL 4、IL 5的产生量明显减少 ,IFN γ的产生量显著增加 (P <0 .0 1) ,而且这种变化趋势在 1μg·L-1、5 μg·L-1IL 12间也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实验组Th1/Th2向Th1方向漂移 ,Th1/Th2增加 (P<0 .0 1)。结论 IL 12可调节Th的分化方向及不同类型细胞因子的分泌 ,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量效依赖性。提示IL 12可作为一种新的哮喘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自体肿瘤疫苗的作用机制。方法  2 0例进展期肿瘤患者术后第 4周开始以自体肿瘤细胞疫苗行主动免疫治疗。免疫接种共 4次 ,每次间隔 7~ 10d ;接种前 3d及第 4次接种后一周 ,采集外周血 ,分离单个核细胞 ,以流式细胞分析术 /细胞内细胞因子检测法测定CD8+ IFN γ+ ,CD8+ IL 10 + 细胞及CD4+ IFN γ+ ,CD4+ IL 10 + 细胞 ;同时采集血清 ,ELISA法检测血清IFN γ、IL 10水平。结果 自体肿瘤细胞疫苗治疗后 :①血清IFN γ水平升高 [(7.16± 2 .91)ng·L- 1升至 (11.68± 4.86)ng·L- 1,P <0 .0 5] ;而IL 10水平下降 [2 1.0 4± 13 .81)ng·L- 1降至 (13 .41± 5.71)ng·L- 1,P <0 .0 5] ;②CD8+ IFN γ+ 阳性细胞由 (3 .80± 1.45) %升至 (6.94± 2 .63 ) % ;CD4+ IFN γ+ 阳性细胞由 (3 .0 9± 1.52 ) %升至 (5.2 0± 2 .94) % (P <0 .0 5) ;③病人耐受良好。结论 自体瘤细胞疫苗免疫后可改善肿瘤患者细胞介导的抗瘤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1.
黄芪对蟾蜍离体单一肌梭传入放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黄芪、丹参对肌梭传入放电的影响。方法 用空气隔绝法记录蟾蜍离体单一肌梭的传入放电 ,观察黄芪和丹参注射液对肌梭传入电活动的影响 ,并与琥珀胆碱 (SCh)的作用进行比较。结果 应用 5 0mg·L-1SCh后 ,肌梭的自发放电频率由 (0 .79± 0 .12 )Hz增加至 (12 .2 6± 2 .38)Hz。应用 10 0、2 0 0、30 0mg·L-1黄芪后 ,肌梭的传入放电分别由 (0 .80± 0 .34)Hz、(0 .77± 0 .2 9)Hz、(0 .70± 0 .4 2 )Hz增加至 (13.18± 2 .4 3)Hz、(2 4 .0 3± 4 .0 7)Hz、(36 .17± 5 .83)Hz。丹参注射液对肌梭的传入放电没有作用。结论 黄芪可以使肌梭的传入放电频率显著增加 ,且呈剂量依赖现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和评价分子吸附循环系统 (MARS)人工肝支持治疗对重症肝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与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应用MARS人工肝支持治疗重症肝炎 16例共 36次作为治疗组 ,对照组为 2 0例重症肝炎 ,采用综合治疗 ,两组年龄、性别及肝功能相匹配 ;观察单次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心率的变化及与主要生化指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治疗组存活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存活率分别为 6 2 .5 %和 37.5 % (P <0 .0 1) ,单次人工肝治疗前后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明显下降 ,分别由 (5 36± 175 )和 (35 2± 113)下降为 (30 1± 10 5 )和 (16 2± 6 3) μmol·L-1,平均动脉压由 (72± 8)mmHg上升为 (81± 7)mmHg(P <0 .0 1) ,心率由 (10 6± 18)下降为 (86± 12 )次·min-1。结论 MARS人工肝能有效的清除有毒代谢物 ,改善血流动力学状况 ,预防或减轻肝肾综合征及肝性脑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吸入麻醉剂安氟醚和异氟醚对大鼠海马神经元自发放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将新生SD大鼠迅速断头取全脑 ,置于通入 1.3 6g·L- 1(95% )O2 和 0 .0 98g·L- 1(5% )CO2 混合气体的 4℃人工脑脊液 (ACSF)中 ,再用振动切片机切制成 3 0 0~ 40 0 μm含海马的脑薄片 ,然后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技术 ,分别观察不同浓度的安氟醚和异氟醚对海马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的影响。结果 安氟醚和异氟醚都能浓度依赖性地抑制海马CA1区神经元放电频率。安氟醚 (0 .2g·L- 1~ 0 .6g·L- 1)和异氟醚 (0 .12g·L- 1~ 0 .3 6g·L- 1)能使海马CA1区神经元放电频率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冲洗 5min后 ,放电频率可逐渐恢复到给药前水平。结论 安氟醚和异氟醚对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自发放电活动可产生明显可逆性的抑制作用 ,表明海马CA1区是吸入麻醉剂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重要作用部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D 山梨醇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评价其在测量正常和肝硬化肝脏的肝功能性血流量、肝内分流率方面的合理性 ,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和方法。方法 雄性SD大鼠 60只 ,分为肝硬化组 (4 0只 )和正常对照组 (2 0只 ) ,持续静脉滴注D 山梨醇后 ,在不同时间分别采血和收集尿液 ,采用酶分光光度法测量山梨醇血浓度和尿浓度 ,计算正常大鼠和肝硬化大鼠的山梨醇整体清除率 (CLTOTAL)、山梨醇肾清除率 (CLREN) ,从而得出山梨醇肝清除率(CLH)。然后剖腹测量门静脉压 (PVP) ,同时制作肝脏隔离灌注模型 ,采用含山梨醇 0 3 95mmol·L-1的KH液为灌流液 ,分别测量灌流液和流出液的山梨醇浓度 ,计算出肝摄取率 (E)、肝总血流量 (QTOTAL)和肝内分流率 (RINS)。结果 ①静脉滴注山梨醇 ,1 2 0min后达稳态血药浓度 ,正常组 (0 2 0 9± 0 0 43 )mmol·L-1,肝硬化组 (0 3 3 4± 0 0 7)mmol·L-1。②正常大鼠PVP =(0 94± 0 1 9)kPa;E =(90 .1± 7.2 ) % ;CLH =(3 4.0 6± 5 .1 2 )mL·min-1;QTOTAL =(3 7.8±5 .44)mL·min-1;RINS=(9.9± 1 .4) %。③肝硬化大鼠PVP =(1 5 6± 0 3 7)kPa;E =(63 8±9 8) % ;CLH=(2 1 3 1± 7 0 2 )mL·min-1;QTOTAL =(3 3 41± 9 71 )mL·min-1;RINS=(3 6 2±9 6)  相似文献   

15.
抑郁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异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了解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抑郁症的关系。方法 对 6 4例门诊及住院抑郁症患者中双相抑郁障碍 34例、单相抑郁障碍 30例治疗前后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 )、甲状腺素 (T4)和促甲状腺激素 (TSH)进行检测 ,同时以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和Montgomery Asbery抑郁量表 (MADRS) ,评定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结果 患者组治疗前后T3 [(1.98± 0 .5 2 )nmol·L-1,(1.90± 0 .5 8)nmol·L-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1.5 8± 0 .2 7)nmol·L-1],单相抑郁障碍患者治疗后T4[(93.4 1± 2 9.4 1)nmol·L-1]低于治疗前 [(10 4± 2 0 .2 4 )nmol·L-1],并恢复到正常范围 ,HAMD和MADRS评分也随之明显下降。结论 提示抑郁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改变与症状的消失有关 ,甲状腺激素异常是继发于情绪障碍 ,双相抑郁障碍与单相抑郁障碍在病因学方面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16.
离体培养条件下神经生长因子对毛囊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神经生长因子 (nervegrowthfactor,NGF)对离体培养条件下的人头皮毛囊生长的影响。方法 在离体人头皮毛囊培养模型中 ,加入 10 0 μg·L -1的NGF ,测量毛囊长度的变化以及 2 4hDNA合成率。结果 目镜测微器观测 10 0 μg·L -1的NGF与 12 5mg·L-1的米诺地尔一样能明显地促进游离的人头皮毛囊生长 (P <0 .0 5 ) ,尤以前 8d较为明显 ;3 H TdR掺入检测的DNA合成率亦明显增高。结论  10 0 μg·L -1的NGF对游离的人头皮毛囊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二苯乙烯苷的流动注射发光分析法。方法 二苯乙烯苷对鲁米诺 过氧化氢发光体系在pH =12的溶液中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且此抑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与二苯乙烯苷浓度间呈线性关系 ,借此建立了二苯乙烯苷的流动注射发光分析法。结果 此方法检出限为 6 .0× 10 -5g·L-1,线性范围为 1.0× 10 -4~ 1.6× 10 -2 g·L-1。对 1.1× 10 -4g·L-1二苯乙烯苷平行测定 11次 ,其相对标准偏差为 1.4 6 %。结论 本法简便、快速、准确 ,可作为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含量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国产盐酸莫索尼定 (Mox)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2 0周龄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30只随机分为①Mox +SHR组 ,②Cap +SHR组 ,③SHR组 ,每组 10只。另设性别、周龄相配的SD大鼠 10只为正常对照组 (NC组 )。观察期末 ,测量左心室重 体重 (LVW BW )、左室胶原分数(CVF)、标准化血管周胶原面积 (PVCA)、肌间动脉中膜厚度 (AMT)及左室组织c myc基因表达的变化。 结果 Mox+SHR组不仅LVW BW明显低于SHR组 [(3.4 6± 0 .13)mg·g- 1 vs(3.96± 0 .18)mg·g- 1 ,P <0 .0 1],CVF低于SHR组 [(0 .0 86± 0 .0 18)vs(0 .0 4 6± 0 .0 15 ) ,P <0 .0 1],PVCA少于SHR组 [(0 .6 9± 0 .11)vs(1.34± 0 .2 9) ,P <0 .0 1],AMT薄于SHR组 [(7.97± 0 .73) μmvs(11.91± 1.16 ) μm ,P <0 .0 1],而且c myc表达量也低于SHR组 [(0 .74±0 .16 )Avs(1.2 4± 0 .2 1)A ,P <0 .0 1]。结论 盐酸莫索尼定能够逆转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左室肥厚 ,对c myc基因表达的减少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碘摄入量变化与Graves病 (GD)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酸消化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和放免方法 ,测定了天津市 4 2名正常成人和 74名GD患者 2 4h尿碘和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 正常人和GD患者的尿碘中位数分别为 2 5 8.0 ,5 0 0 .0 μg·2 4·h-1,未经治疗的初诊GD患者的 2 4h尿碘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 (P<0 .0 0 1)。动态观察 33名GD患者治疗前后 2 4h尿碘中位数变化发现 ,尿碘从治疗前的 6 31.2 μg·2 4h-1降低到治疗后的 331.9μg·2 4h-1( 3月 )和 2 80 .4 μg·2 4h-1( 6月 ) ,分别降低了 4 7.4 2 %和 5 5 .5 8% (P <0 .0 0 1)。治疗后GD患者的 2 4h尿碘水平与正常人的尿碘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提示碘可能影响GD的发生和预后 ,减少碘的摄入有助于GD的缓解。  相似文献   

20.
中药安迪粉针剂对离体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以蟾酥和人参为主要配方的中药粉针剂安迪 (Andi)对肿瘤细胞的药物毒性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Andi对 3株人肿瘤细胞的细胞生长曲线、细胞存活率 (SR)和细胞倍增时间 (TD) ;观察Andi对ECA 10 9细胞生长的时效关系。克隆计数法检测不同浓度Andi对ECA 10 9细胞在含氧和乏氧状态下的生存分数 (SF) ,计算其乏氧细胞毒性比 (HCR)和半数抑制浓度 (IC50 )。结果 ①Andi组和对照组对ECA 10 9、HepG2、SGC 790 1细胞的TD 分别为 118.72、12 3.0 8、4 0 .17h和 4 6 .12、4 0 .17、19.6 7h ;Andi组的SR分别为对照组的 33.33%、5 0 .5 4 %、36 .88%。② 12 .5 0、2 5 .0 0、5 0 .0 0 μg·mL- 1 Andi对ECA 10 9细胞在有氧和乏氧环境中的SF分别为 1.34、0 .97、0 .2 5和 0 .96、0 .2 7、0 .18。③Andi在乏氧环境中能抑制ECA 10 9细胞的生长 ,其作用大小与Andi浓度及作用时间呈正相关。④在有氧和乏氧下Andi的IC50 分别为 39.6 0 μg·mL- 1 和 2 3.5 0 μg·mL- 1 ,HCR为 2 .0 2。结论 Andi对多种人肿瘤细胞具有乏氧细胞毒作用 ,其程度与Andi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