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饶达 《轿车情报》2012,(9):38-39
压库成了生产企业调整业绩的手段 7月天气异常,加之广州等区域限购政策造成需求断崖式下降,使销量减少;7月前20天的狭义乘用车批发销量还不如后10天的销量多。这是由于经销商库存过高且资金紧张,月底厂家又压库造成的,影响了经销商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受宏观调控的影响,经销商连续几个月借贷受限。7月份,库存资金基本“解套”后,又被继续压库,甚至上半年的返利也变成了汽车产品。因此,如果去除厂家的“压库”因素,销量寸能会出现10%以上的负增长  相似文献   

3.
崔东树 《汽车情报》2007,(19):12-13
6月乘用车市场走势相对较弱,月末零售也未出现明显的回升态势。从工作日角度看,6月比5月多出4天,厂家销量应该提升17%,但6月的厂家销量提升艰难,不少厂家出现明显的压库现象。6月厂家日均销量比5月下滑约13%,综合起来形成3%左右的增量。轿车总量达到约38万辆,狭义乘用车总量42万辆,增长约3%。总体看算较差月份,6月市场的猴性显示较明显。  相似文献   

4.
7月乘用车市场回顾 7月初经销商为了消化6月底的压库,月初批发销量较低是正常的现象.今年7月的工作日最多,加之6月29-30日的终端销量,由于处于周末,只能在7月初上牌,这是有利因素.很多企业在7月份放高温假,这对生产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企业的产能这几年已经上来了,厂家的库存也不少,因此不会影响终端销量.但是7月份很多城市的气温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因此影响了7月份的销量,使7月份销量低于预期,也比6月份有较大的下降,但是同比还是较大幅度的正增长.7月底的经销商库存微幅增高,而汽车出口已经连续3个月同比负增长,但同比累计出口还处于正增长状态.  相似文献   

5.
饶达 《轿车情报》2013,(11):32-33
9月乘用车市场回顾 每到金9车市自然会好,从月初到月底市场销量同比和环比均是大幅上涨。由于9月底节能车补贴暂停,抬高了9月份的销量。去年9月份日本搞购岛闹剧,日系合资企业销量剧减,今年9月份日系企业销量同比增幅最大,而内资企业销量遭到挤压。由于9月市场太火,本月出现了销大于产的情况,厂家库存大幅减少。但在季度末,经销商的库存也增加,不过比预想的小一些。  相似文献   

6.
近了,近了,新年的钟声越来越近了。远了,远了,2004年即将远去。11月份国产乘用车销量出乎预料的反弹,似乎要为即将过去的2004年划上圆满的句号。其中,国产轿车的销量升到197732辆,仅次于3、4月份的销量,已看不出宏观调控留下的痕迹。数据虽然反弹,但却是最后两天的压库占了全月40%的“数据游戏”。由此,11月份轿车同比销量增长46%,将已连续数月基本持平或已经为负数的月度同比增长率“扳正”不少。  相似文献   

7.
据截止今天(2月8日)的估计,今年1月份我国轿车市场销售达30万辆。同比去年1月份178104辆的销量,上涨了68.4%。而2005年1月份同比2004年1月份,销量仅上涨了14.8%。2004年1月份同比2003年1月份, 销量微幅增长了3.7%。因此,今年1月份的市场销售大大出乎了人们的意料。大家总以为每年年底压库之后,第二年年初“消化”库存,市场销售看淡。但最近这几个月,情况完全相反。去年11月、12月市场不但把年末压库的汽车,在当年全部“消化”掉,而且还出现部分品牌车型  相似文献   

8.
饶达 《轿车情报》2011,(8):52-53
6月份乘用车零售量环比和同比均有超过历史纪录的大幅度正增长,这个逆月度市场规律增长的现象,主要是由于日本地震对汽车产能的影响进入了快速恢复期。日系企业本月批发销量比5月份增长了30.5%,零售销量增长了18.8%。更为重要的是本月底是上半年截止期.企业向经销商压库是“正常”现象,使批发数和库存数也大增。但有一些企业的市场环比销量或多或少出现了负增长。  相似文献   

9.
各月销量同比增幅出现两段“前高后低”现象,整体增幅呈现收窄趋势从表1看出:2013年1~11月中,前4月各月增幅依次呈现“前高后低”,5月出现拐点,5~11月各月增幅又依次出现“前高后低”,但两段相比,总体增幅出现收窄趋缓,两段的“前高后低”现象,基本展现了2013年前11月公交市场销量增幅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汽车与安全》2011,(12):14-14
过去两年非正常增长已经透支了车市,加上2011年通胀等预期以及各项优惠政策取消,2011年告别高增长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汽车市场要变,不会年年都是跃进年,厂家的销量指标就是一个信号,所有合资厂家都在调整方向,未雨绸缪,说明大家都感觉到风雨欲来。  相似文献   

11.
没有掌声.更没有庆贺的欢呼。10月份国产乘用车销售业绩已尘埃落定.平淡无奇的车市把整车厂家寄托在10月份的希望击得粉碎。虽然整车厂继续不遗余力地向经销商“压库”.但10月份轿车销量还是比9月份下降了9.38个百分点,为169566辆,同比也延续着9月份的负增长,为1.25%。  相似文献   

12.
莼厚堂 《商用汽车》2012,(1):50-52,73
自2003年以来,我国5m以上公路客车市场一直处于良好的发展态势,2011年1—11月累计销售12.2万辆,全年销售14万辆已成定局(见图1)。2010年,由于购买力释放造成销量同比增幅高达33.5%,销量也创历史最高水平;所以2011年同比增幅下降到4.8%也并不奇怪,因为绝对销量依然稳步增加,由此可见我国公路客车市场目前处于发展较好的阶段。  相似文献   

13.
车贵远 《汽车杂志》2005,(1):220-220
2004年11月份整体乘用车市场销量为217311台,比去年同期上升3.9%车市形势较前几月相比略有回暖,但这主要是厂家压经销商大量吃进轿车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饶达 《轿车情报》2011,(6):38-39
4月回顾5月预判 3月底厂家压库力度大,经销商资金紧张,影响了4月初的批发数。在清明节后的车市冷淡期,又遇到汽油较大幅度涨价,使第二周市场仍显冷清。但从第三、四周来看,上海车展和“五一”小长假前夕对车市有所提升。然而,日系企业产品市场的比率从3月份的21.88%降到4月份的15.46%。  相似文献   

15.
2014年11月乘用车市场回顾 2014年11月车市出现先低后平的走势.由于10月零售增13.3%超预期,且月初华北环保压力较大,车市走势出现同比偏弱的负增长,这种偏弱延续到第二周.第三周车市销量逐步回升到正常水平,最后一周的车市增长较强.2014年厂家年末控制产销节奏的情况明显少于去年,但11月零售偏弱导致批发也稍低于预期.2014年属于暖冬,北方气候偏暖,雨雪偏少,冬季的购车热潮启动较晚.加之今年的经济环境不乐观,各地的限购炒作也相对降温,2014年11月的车市缺乏购买的刺激动力.  相似文献   

16.
2012年,由于销售网络布局扩张过快,远远超过了销售增速,31.636万辆的销量比2011年的36万辆销量明显的下跌,但这一年中广汽本田的经销商数量却仍然在增加,其经营状况可想而知。而日系车又多逢"劫难",加剧广本经销商销量下滑、库存增加,亏损面扩大的恶性循环。而经销商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又难免衍生出服务质量下降、损害消费者利益等不良后果。广本经销商以及厂家的形象大打  相似文献   

17.
《世界汽车》2012,(6):157-157
丰田汽车近期发布了2012财年(2011年4月1日-2012年3月31日)财务报告,如果不计日野和大发两个子公司,2011财年丰田汽车全球销量为7308039辆,2012财年则同比增长0.6%至7351929辆。 纳入日野和大发的销量后,2011财年丰田汽车集团全球销量为842.3万辆,2012财年同比下降1.1%至833。4万辆。增长缓慢或出现下跌的主要原因在于2011年3月日本超强地震海啸和10月泰国洪灾对丰田产能造成的严重不良影响,而日元持续走强也使得丰田出口销量备受压力。  相似文献   

18.
占汽车市场近半壁江山的轿车市场日子不好过。几乎所有企业的轿车都是在降价、贴本、压库和让利等综合促销措施之下,实现其销量的。今年1-11月销售200.33万辆,预计全年225万辆,连同10余万辆进口车。假定今年销售235~240万辆,05年需求在270万辆左右,增长15%。  相似文献   

19.
饶达 《轿车情报》2010,(8):44-45
去年年末厂家的订单很多,将1月的销量大大抬高;另外去年一些厂家把未公布的销量,主要在1月份吐出,造成继续“井喷”的假象。在订单大部分消化后,乘用车市场的回归在2月份显现出来。经过4个月的回归,大约在7、8月份回归过程将完成。目前一些厂家因各种原因较大幅减产,甚至出现零售比批发多来压缩汽车库存。因此环比销量略有下降是正常的,但比预期好。  相似文献   

20.
饶达 《轿车情报》2010,(7):34-35
去年年末厂家的订单很多,将1月的销量大大抬高;另外去年一些厂家把未公布的销量,主要在1月份吐出,造成继续“井喷”的假象。在订单大部分消化后,乘用车市场的回归在2月份显现出来。经过4个月的回归,大约在7、8月份回归过程将完成。目前一些厂家因各种原因较大幅减产,甚至出现零售比批发多来压缩汽车库存。因此环比销量略有下降是正常的,但比预期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