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交通工程中防雷技术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交通工程界历来对防雷技术重视程度偏低,致使在不少项目中雷电所引起的损失相对偏大。本通过对雷电发生和防护原理的分析,提出了在交通工程中应用防雷技术的必要性及在一些特定条件下的应用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公路隧道监控系统防雷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公路隧道的建设越来越多。公路隧道设备遭受雷击损坏已成为影响监控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本分析了雷电损坏公路隧道监控设备的机理及其防雷的特殊性,提出了采用拦截、屏蔽、均压、分流的接地等综合地措施,对公路隧道监控系统防雷保护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电子设备的广泛使用,雷电磁脉冲的危害也日益严重。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已成为现今雷电防护中最受关注的问题。本文就雷电电磁脉冲防护作一浅析,并介绍具体实施的做法。  相似文献   

4.
杨建章  张玮  尚静国 《隧道建设》2011,31(1):144-148
为做好隧道监控系统的防雷工作,通过防直击雷、防雷电感应和雷电波侵入、等电位连接、屏蔽、合理布线等有效措施,形成层层保护结构,防止雷电侵入,确保监控机房设备、隧道视频终端设备及工作人员的安全。依据GB 50057-1994 200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和GB 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根据监控系统的网络构架及监控系统防雷要求进行设计,指出防雷器选型应注意的问题,重点阐述隧道监控系统防雷设计方案的具体内容:摄像机防护、控制器防雷、监控中心设备的防雷等。1年多来,栾川长青公司隧道监控系统没有发生监控设备被雷击的事故,该方案可在类似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生物措施防护隧道口土边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义飞 《公路》1999,(4):1-4
利用生物措施防护隧道口土边坡具有工程防护不可比拟的防护效益,景观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对104国道黄石隧道南洞口土边坡的生物防护试验,提出了边坡防护绿化树种的选择和利用原则,探索了生物防护作用的机理,并对其生态防护效益,景观效益,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做好雷电流数学模型的分析与仿真,对雷电的研究与防护具有重要意义。在简述雷电放电过程及雷电流参数的基础上,本文介绍了几种常见的雷电流模型(双指数函数、Hei-dler函数和脉冲函数模型),并实现其PSCAD/EMTDC建模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7.
王毓春 《路基工程》2016,(4):230-233
以牡绥线某隧道出口左侧高边坡防护加固工程为依托,基于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对室内试验获得的滑带土物理力学参数和反算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确定了边坡软弱结构面的物理力学参数。运用GEO-SLOPE软件对不同工况进行了稳定性计算,并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了边坡防护加固措施,保证了该隧道出口边坡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梁安宁 《路基工程》2019,(4):228-232
通过软件计算,对某隧道进口危岩体滚落运动速度、运动轨迹等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防护措施。结果表明:隧道进口段滚石滚落至B点的速度约为45 m/s,滚落至C点的速度约为25 m/s。假设每块滚石的重量达到100 kg时,滚石滚落的总动能最大值达到120 kJ,在BC段上滚动的总动能最大值为80 kJ。处治方案主要在危岩体下设置拦石(水)沟、堆积缓坡设置被动防护网、两隧道洞门上垫层和端墙加厚、两隧道洞门前设置柔性棚洞共4部分防护工程对危岩体进行防护,保证隧道施工及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9.
王石光  周应麟  刘正刚 《公路》2003,(3):136-139
结合怀新公路分水坳隧道辐射防护设计与实践,重点介绍隧道辐射防护的原理与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防雷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雷电种类及其防护方法,对高速公路机电系统防雷区进行级别划分,并做相应的防雷器选择配置,然后从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建筑间、建筑内和外场设备入手,分别进行相应的接地与屏蔽设计。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大田连拱隧道施工工艺流程,利用监控量测手段指导施工,对边仰稳定采取了一些防护措施,使得隧道施工平稳有序进行,为连拱隧道施工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高地温隧道作业人员由于身处高温环境工作效率低、身体不适等状况,从地质条件、施工条件、隔热降温措施、地理条件等4个方面及其下属19个二级指标建立人体舒适度指标体系.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级指标的权重,其中固定指标总权重为0.3387,而可控指标的总权重为0.6613.随后给出人员舒适度评价等级,基于可拓理论结合尼格隧道的人员防护措施及地质资料定性及定量地对该隧道人员舒适度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建立高地温隧道人员防护设计流程体系,并对尼格隧道人员防护初步设计进行优化,并经过现场反馈情况证明该方法的可靠性.此外该方法具有普适性,能够指导其他高地温隧道的人员防护设计.  相似文献   

13.
段青龙 《路基工程》2010,(2):201-203
在对库车县铜厂水库和库俄隧道所处场地的地层特征、地质构造及库水渗透速度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评价水库蓄水后对隧道工程的影响,并为其隧道洞身的防护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公路隧道》2010,(1):66-66
位于三峡库上坝首湖北省秭归茅坪镇的龚家坝隧道顺利贯通,该隧道是三峡翻坝高速公路工程贯通的首个特长、环保隧道。龚家坝隧道总造价1.2亿元,按双向4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隧道左幅长3197m,右幅长3186m。工程施工采用双口掘进,比计划工期提前两个月贯通。龚家坝隧道建设引进环保理念,坚持零开挖进洞,未采用大切大削的方式,而是结合地质结构和山体走势,建成了与自然结合较好的“削竹式”隧道洞门。同时对防护工程、房建工程、附属区等进行了景观设计,强调自然和谐、整体协调和风格统一。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中国隧道的设计、施工、运营等现状的阐述,分析了隧道病害产生的类型和原因,并通过实例进行了说明,提出了以组建隧道病害诊治与养护公司作为处理病害防护及养护的意向,进而对隧道病害诊治的市场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组建高科技国字号隧道病害诊治与养护公司的思路和准备。  相似文献   

16.
张志刚  林巍  刘晓东  王勇  刘洪洲 《隧道建设》2015,35(11):1188-1193
沉管隧道的回填防护根据功能需求,在纵向上可按照普通段、航道段及近陆域段3个分区进行防护。近陆域段防护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多,且安全风险高,是沉管隧道工程防护设计的重点。以正在建设的港珠澳跨海通道工程中海底沉管隧道近人工岛陆域段的回填防护为研究对象,针对近陆域段采用柔性与刚性2种防护方案进行研究比选,提出适合项目特点的护坦潜堤式柔性防护方案,并详细分析了柔性防护方案的设计细节,通过防撞、防锚及稳定性方面的计算分析以及工程实践,证明这种防护方式是科学合理的。  相似文献   

17.
金鸡山隧道拓宽改造方案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七林 《隧道建设》2011,31(5):577-582,592
金鸡山隧道的环境复杂、控制因素多,其拓宽改造方案需要考虑既有条件和工程安全。通过对金鸡山隧道拓宽改造控制因素的研究表明:实施方案可采用增建D隧道和扩建A隧道;D隧道施工前应进行B,C隧道的病害加固和防护;爆破施工应采用微震动控制爆破技术,应进行既有隧道的震动监测、交通管制和台车防护;A隧道的爆破拆除应尽量先清除衬砌背后的松散岩体,可采用预加固措施和人工凿除初期支护。  相似文献   

18.
刘建红 《隧道建设》2012,32(5):665-669,685
为了解决危岩落石对山区高铁运营的威胁,并改善乘车的舒适度,以宝兰客运专线南马棕山隧道和千家沟隧道之间的大水沟落石防护结构设计为背景,提出锚索(锚杆)框架梁边坡防护与拱形明洞相结合的综合防护设计方法;根据地形、地质情况,结合受力分析,拱形明洞防护结构独立于桥设计,其基础采用纵梁+墩、钻孔桩;应用有限元对落石的运动轨迹、冲击能量及拱形明洞结构进行数值模拟,验证了结构布置的合理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预应力锚杆在边坡防护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锚杆防护技术在铁路的隧道支护、坝基稳定、结构抗浮等方面已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预应力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于大型的公路边坡防护,当用一般的防护措施难以解决时,也越来越多的采用预应力 技术,本文仅对深圳市布吉至龙华一级公路K0+960-K1+272右侧边坡产生滑坡的原因进行探讨以及边坡的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并根据各段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以成都轨道交通19号线二期工程龙桥路站—双流机场站区间盾构隧道近距离下穿机场高速桥梁工程为依托,通过数值模拟结合现场实测,对典型隧道开挖步下的地层沉降和既有机场高速桥梁变形进行分析,对比研究不同加固措施下地层及机场高速桥梁的变形响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盾构隧道的不断推进,桥基向隧道开挖面偏移,变形量不断增加;3种隔离桩防护措施均能对盾构隧道掘进引起的地层扰动起到缓解作用,其中双排钢花桩和双排钻孔旋喷桩能有效控制桥基变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