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者一看这标题,或许会感到奇怪,历来都认为郑和七下西洋,怎会变成九下东西洋。原来郑和在七下西洋之前,已有一次出使暹罗(今泰国),一次到日本,山东大学的潘群同志对此有论文发表在《文史哲》1982年第3期上。本文引用潘群的研究成果,结合其它资料,就郑和下东洋及东西洋分界作些介绍。  相似文献   

2.
胡善寿  古山梅 《航海》1993,(5):40-41
明水乐年间,我国伟大的远洋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每次下西洋,他那浩浩荡荡的船队,都是从江苏刘家港(今太仓浏河)来到福建,驻泊在长乐县吴航候风,然后从五虎门扬帆出国。  相似文献   

3.
中国明代大航海家郑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先行者,他于公元1405年开始至1433年先后七次率领船队远航,足迹遍及亚非三十余国,堪称世界远洋航海的千古绝唱。郑和下西洋是人类第一次通过科学航海,大规模远洋航行的成功实践,凸现了当时我国航海技术在世界上的先进性。但郑和航海事业未能像西方航海那样,一代接一代继续下去,而是在郑和逝世之后便突然终止,表现出难以为继之局限性。这些成就与遗憾,均值得后人反思。  相似文献   

4.
郑和(公元1371~1435年),云南昆阳人,姓马,小字三保(宝),回族。因参加明成祖起兵争战于郑村坝(河北木兴县东)有功,赐姓郑,任内宫太监,故称三宝(保)太监。他是我国和世界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航海家。地处祖国大陆东南海疆的长乐,位于福建闽江下游平原。郑和七下西洋。都从苏州刘家港(今太仓  相似文献   

5.
一、郑和创造了中国航海史上辉煌的一页 郑和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航海家.从明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先后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明代称加里曼丹岛以西的海域为西洋),经东南亚、印度洋远航亚非地区,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航海足迹遍及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6.
鯨吼海天秋     
历访诸国公元1431年1月19日(明宣德五年闰十二月初六日)南京下关(当时称为龙湾)江面,黄旗招展,锣鼓喧天,明朝钦差正使总兵太监郑和率领全体人员,将第七次出发远航外洋。江水滚滚,浊浪排空,船队向着东方,破浪前进。  相似文献   

7.
2005年7月11日,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明朝永乐三年(1 40 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混合船队七下西洋,"涉沧溟十余万里",遍及亚非三、四十个国家和地区,历时28年之久.  相似文献   

8.
公元1405年到1433年,举世闻名的伟大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先后七次远渡重洋,其航行规模之大,航海技术之先进,船队组织之严密,都是同时代其他远航活动所无法比拟的。郑和七下西洋,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高超智慧和非凡勇气,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9.
我国有着悠久的航海历史,古代的航海技术在世界上曾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即以使用海图航海而言,据作于南宋宝庆元年(公元1225年)《诸番志》的序言称,早在十三世纪,就已出现了绘有南海诸岛的海图。明茅元仪编的《武备志》中,收有三宝太监郑和于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第七次下西洋时使用过的海图——《郑和航海图》。该图所绘航路从南京开始,最远直至非洲东部,为  相似文献   

10.
罗梅君 《珠江水运》2012,(11):62-65
六百多年前,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实现了七下西洋的壮举,他的远洋不仅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瑰丽一页,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大国风范。自2005年国务院批准将郑和下西洋的首航日7月11日确定为我国的航海目以来,中国航海日已走过了七年的历程。2012年7月11日,以“感知郑和、拥抱海洋”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航海日即将在南京启航。  相似文献   

11.
距今600年前,当整个欧洲还沉睡于中世纪的氤氩之际,在遥远的东方,正是中国明王朝的鼎盛时期。从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1405—1433)的28年间,有一支庞大的远洋船队,以无所匹敌的阵容,浩浩荡荡,先后七次航行于从中国海至印度洋乃至红海,并数次远达东非海岸浩瀚无垠的辽阔海域,问鼎世界三大洋。这就是郑和将军和他率领的中国远航船队七下西洋的壮举。这一历史壮举在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和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  相似文献   

12.
吴长荣 《航海》2007,(5):34-37
上世纪90年代,我有幸跑了几年大远洋,涉足五大洲;特别是经常航行在东南亚和东非一带,我对郑和七下西洋有所研究,所以跑了不少郑和船队曾到达过的古港口,如印尼的南旁港(揽邦港)、泰国曼谷、新加坡(淡马锡)、印度的坎贝港、科伦坡(高郎务)、肯尼亚的蒙巴萨(慢八撒)、沙特的吉达港(秩达港),多次经过霍尔木兹(忽鲁谟斯)海峡等等,都是郑和下西洋重要登陆港或航经处,所见所闻,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13.
郑宽涛 《航海》2007,(2):32-34
在郑和近30年(1405-1433)的航海事业中,与郑和同为正使的王景弘始终协助郑和一起率领船队,不畏艰难险阻,积极开展和平外交。郑和去世后,王景弘继续带领船队完成最后一次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明代大航海家郑和除了七下西洋的业绩脍炙人口、永垂史册外,他还有两件遗物,有幸留到今天。一件是第六次远航归来编绘的《航海图》,另一件是最后一次下西洋访问伊斯兰教圣城——天方(今麦加)时,请画师绘下的《天房图》。现在我们谈谈前者的一些细节,颇饶兴味。该图原名《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香江航运以船舶为中心向以货源为中心转变,由散货海上运输向多元化经营方式转变,由重规模向重质量转变。百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先后七次率领船队下西洋,遍访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在郑和下西洋600年后的今天,广州香江航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江航运)乘风破浪,力争用10年时间,将香江航运构建成国内外水运行业的领先企业。  相似文献   

16.
郑和航海图     
我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后,他的随员陆续写了一些书,如1434年巩珍著《西洋番国志》,1434年费信著《星槎胜览》,1451年马欢著《瀛涯胜览》和1520年黄省曾著《西洋朝贡典录》这些书都没有介绍和记载郑和航海方面的资料,仅记录了沿岸各国的风土人情、物产和社会状况。  相似文献   

17.
2005年是郑和船队七下西洋伟大壮举的600周年。这个百年一遇的伟大日子的到来,在中国和世界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兴趣。近二十几年,有关的省、市,包括香港、台湾地区以及有些国家相继成立了致力于郑和研究的学术团体,发动学者著书立说、创办刊物进行了不少研究郑和、宣传郑和  相似文献   

18.
《世界海运》2005,28(1):22
中国正在逐步形成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热潮,郑和是中国明代的伟大航海家,他率领庞大船队先后7次远渡重洋。遍访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中国成立了纪念活动筹备领导小组,由交通部部长张春贤任组长。  相似文献   

19.
2005年,纪念航海先驱郑和的"航海热"在中国大地涌动.在荡漾着"航海热"的氛围里,"郑和"的名字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让世人耳熟能详,七下西洋的伟大民族精神一次次让人热血激荡.7月8日,郑和航海暨国际海博会在上海隆重开幕,吸引了来自中国以及海内外众多的炎黄子孙,同时也引来了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众多国家的宾客.  相似文献   

20.
郑和与上海     
今年七月十八日是我国明代伟大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最后一次归来550周年纪念日。国家有关部门已决定在上海筹建郑和纪念馆,以迎接后年7月11日郑和首下西洋580周年纪念日的到来。郑和并非上海人,童年时代在家乡云南昆阳度过,青少年时代在北京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