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避碰百机决策模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确定避让时机方面,国外许多学者多年来进行了大量研究,建立了很多模型,取得了可喜成果,但又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着重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解决这些问题,建立更为科学的模型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航海实践出发,列举了船舶进行协调避让时经常存在的一些误区,分析了误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船舶协调避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刘宇宏 《中国航海》2003,(4):38-42,46
提出了一个基于对象关系数据模型的避让案例模糊数据库系统模型。该模型分为二级:用户级和系统级。其中引入了模糊技术和面向对象的方法,分别建立起了用于描述避让案例的数据库模型和用于描述系统模糊性的知识库模型,确定了相应的模糊数据表示形式,定义了各种模糊对象类型,重载并新增了相应的模糊操作算子,实现了模糊数据库上的查询功能。该模型具有更好的实用性和系统性,可以为船舶避碰提供更加有效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限制水域是船舶会遇率较高的水域,也是事故多发水域。在对限制水域船舶避让的法律条款适用问题和碰撞事故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限制水域船舶会遇构成追越、对遇和交叉等态势下的避让责任的划分,特别讨论了限制水域端部的会遇船舶的避让责任问题。最后,对限制水域船舶避让行动提出了戒备、航行与避让、声号信号与通信、航行值班、操纵与应急操作等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分析水上飞机在水上航行时在航空器飞行规则和船舶水上避碰规则中的避让责任,指出在部分会遇态势中,水上飞机与船舶在不同规则中的避让责任存在差异,提出统一按船舶避让责任的划分原则,修订与完善不同规则中水上飞机在水面时避让责任相关条款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会遇形势(encounter situations)是确定所适用的规则条文进而确定避让责任和应采取的避让行动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船舶智能避碰决策与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此文综合分析国内外现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适合船舶智能避碰决策系统的会遇形势划分方法,并建立了相应的决策模型.  相似文献   

7.
船舶在能见度不良非互见时的避碰研究一直是航海人员非常关注的问题。为此本文在对前人研究成果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第十九条第四款规定,总结出一船仅凭雷达测到他船时的具体避让方法,对于转向避让、变速避让及转向结合变速避让分象限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我国东海海域中商船安全避让渔船的问题,在深入分析渔船作业的特点及其避让要求的基础上,结合避碰几何学原理,从商船二阶非线性响应型操纵运动数学模型角度出发,运用船舶航向改变控制算法建立商船转向避让渔船数学模型。针对该模型,利用MATLAB搭建避让仿真平台,进行实船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解决商船安全避让渔船问题。  相似文献   

9.
翁建军 《中国水运》2004,2(4):141-142
本文用DCPA和TCPA加权确定法、结合船舶碰撞的客观危险度和主观危险度,分析开阔水域的转向避让,最终确定最佳转向避让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世界海运》2016,(1):35-37
能见度变化与船舶所适用的行动规则及避让责任紧密相关,正确认识和理解能见度变化时的规则直接影响船舶驾驶员避让行动。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和对《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相关条款的理解,探讨能见度变化时船舶应该如何理解适用的规则从而采取合适的避让行动,提出气象条件从互见变为能见度不良时和从能见度不良变为互见中时船舶应采取的避让行动,希望引起大家对相关问题的关注,进一步保障船舶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11.
能见度不良时船舶近距离避让的不确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信息控制理论原理计算了能见度不良时船舶近距离的避让行为的熵值,得出了能见度不良时船舶避让中不确定性的特点和规律,分析了避让行动不确定性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多船避碰决策过程中避让行动优先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糊集合理论的船舶碰撞危险度确定模型。选取最近会遇距离、最近会遇时间、船间距离、相对方位、船速比5个因素建立碰撞危险度影响因素集,并确定各因素评价集、评价指标以及各参数的隶属度函数,经模糊综合评价得到船舶碰撞危险度计算模型。设置两船交叉会遇以及多船交叉会遇2种会遇局面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客船应急疏散效率问题,开展了应急疏散三维模拟研究,提出有宽路网模型构建方法。研究了有宽路段的密集人群通行算法、基于距离和人流量的疏散路径搜索算法,改进了个体碰撞避让模型。以某大型内河客船为例,基于三维船舶模型抽取出有宽路段;基于语义关系,连接各层甲板的房间、餐厅、影剧院等船内空间节点形成有宽疏散拓扑网络。以疏散路径搜索算法和个体碰撞避让改进模型为驱动,实现了人员的疏散模拟。开发了客船应急疏散三维仿真系统,进行应急疏散模拟,并分析了影响疏散效率的关键因素,提出了船内布局和疏散组织的优化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4.
在船舶避碰多Agent决策支持系统(SCA-MADSS)平台上,开发一个基于多Agent通信的船舶避碰协商决策模型,从而为解决船舶避碰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在Speech Act理论的基础上设计了Agent间的通信原语及其状态转移图,并根据实际避让操作需要确定了通信格式和通信关键字。基于Agent通信机制和多Agent规划方法,设计了一个以互利为目标,以合作为形式,以协商为手段的船舶避碰决策模型及其规划算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有效地减少避让过程中的不协调性,所获得的避让方案更为合理与经济。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多船避碰决策过程中避让行动优先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糊集合理论的船舶碰撞危险度确定模型。选取最近会遇距离、最近会遇时间、船间距离、相对方位、船速比5个因素建立碰撞危险度影响因素集,并确定各因素评价集、评价指标以及各参数的隶属度函数,经模糊综合评价得到船舶碰撞危险度计算模型。设置两船交叉会遇以及多船交叉会遇2种会遇局面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岩溶的类型及对隧道工程的影响和危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线位避让、岩溶水处理、合理选择隧道衬砌结构、坑道形式等设计建议及安全施工措施。  相似文献   

17.
船舶在能见度不良时的近距离避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船舶在能见度不良时近距离避让的产生与后果,归纳了能见度不良时近距离避让行为的问卷调查情况和结论,提出了一些关于能见度不良时近距离避碰的措施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张钧浩 《水上消防》1999,(2):6-8,17
分析了能见度不良的水域中发生的几起重大海上碰撞事故,指出发生这些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在没有弄清他船动态的情况下仍盲目行驶或转向,作者对照《1972年国际海上避磁规则》中的有关要求,阐明了船舶在能见度不良的水域中避让他船时用车避让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为降低传统两相位信号交叉口中机动车和行人的延误并改善行人通行环境,研究了人车交互影响下交叉口通行效率,提出了考虑人车交互的传统两相位信号配时优化方案。首先,分析了行人流量、机动车流量与人车交互行为的关系,建立了考虑避让率的人车交互行为模型。其次,假设车辆到达服从泊松分布,分别建立交叉口机动车以及过街行人延误模型;以优化前后的交通参与者总延误为主要指标,提出考虑人车交互的传统两相位信号配时优化模型。再次,基于信号控制交叉口的人车交互行为视频,标定了所提出模型的各项参数;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了不同行人与机动车流量条件下,优化后的交通参与者总延误的变化,并据此确定了设置条件中调整系数在不同交叉口工况下的取值。最后,根据上海市实地调查数据建立了微观仿真模型,建立优化前后两个场景对比总延误、排队长度、机动车通过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人车交互行为对交叉口交通参与者总延误具有较大影响。在机动车流量相同的条件下,行人流量越多优化后延误增量越小;车辆避让率越高,优化后延误增量越小。  相似文献   

20.
谢恺  陈文  苏成竹  刘斌 《珠江水运》2024,(7):100-102
船舶航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碰撞风险,为了确保航行的安全性,需要及时开展避让操纵,保证船舶的安全。通过应用船舶操纵要素,可以让船舶在遭遇风险时完成合理的避让动作,并且快速完成避让。本文分析了船舶航行的原则,分析船舶避让的主要措施,最后针对如何使用操纵要素进行避让展开研究和分析,探讨不同情况下对操纵要素的应用。帮助船舶操纵人员更有效地进行船舶操纵,实现船舶航行过程中的避让,保证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