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借鉴国内各大城市错时上下班经验的基础上,分析广州市道路车流量和客流量时间特征,根据各行业职工数量分布情况,提出了广州实施错时上下班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错时是错开上下班高峰时间。一般上学高峰时间与上班高峰时间是错开的,且就近或住校读书居多,上学客流较小,高峰小时供求矛盾并不突出;而职工上下班量大,时间集中,设施容量饱和甚至超饱和,确实需要错时。错时,实际也是交通需求管理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实施错时上下班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取错时上下班措施,实现道路交通负荷的错峰调节,对于中等城市的交通拥堵状况有显著效果。针对北京市交通需求持续高涨,道路交通拥堵越来越严重的情况,社会各界和部分交通工作者提出,北京市可效仿上述这些城市采取类似措施,以达到缓解交通拥堵的目的。在大量调查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目前北京市居民出行特征和道路交通状况,并分析了错时上下班措施的实施条件,认为在北京市实施该措施所能达到的效果有限,北京市缺乏实施错时上下班的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4.
1月18日上午,重庆交通开投集团“畅通重庆城交先行”活动错时上下班大站快车开行仪式在江北红旗河沟公交枢纽站隆重举行。市政府副市长凌月明、市政府副秘书长王泰来、市错时上下班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市市政委、市国资委、市公安交管局等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市开投集团、公交集团相关领导参加。市内各大新闻媒体也到现场对开行仪式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5.
《城市公共交通》2011,(12):63-63
错时上下班是为缓解交通压力而实行的弹性上下班制度,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大中城市已经被普遍采用,是一种公认的行之有效的提高道路资源利用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温州市区实施错时上下班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永良 《城市交通》2003,1(1):42-46
温州市居民具有很强的私家车购买力。目前,私家车户均拥有量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针对道路设施建设与交通需求增长存在的尖锐矛盾,温州市政府采取建管并重的策略。2002年,温州市在全国率先实施错时上下班措施,对城市交通需求进行调控管理。该措施实施后,不仅取得明显效果,而且得到广大市民的普遍赞同。  相似文献   

7.
城市交通系统汽车燃油消耗宏观预测方法——以苏州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苏州进行的城市交通系统汽车燃油消耗试验,分析了城市交通系统中影响汽车燃油消耗的诸因素。在对试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城市交通系统燃油消耗宏观预测模型,提出通过城市交通与用地协调发展、交通工程改善、市民错时上下班、公共交通优先等政策和手段降低汽车油耗,减少能源使用,改善城市环境,形成集约型城市交通体系,最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针对单纯依靠提高交通供给的方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导致大城市交通拥堵日益剧增的问题,梳理并评析国内外各大城市的交通需求管理实践经验。首先,将交通需求管理策略分为控制出行需求和引导出行方式两大方面。然后,从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相配合,以及交通影响分析的角度对控制出行需求进行分析。最后,从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和调整出行时空分布三方面指出引导出行需求的具体方法,包括从限购和限用小汽车的角度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的策略;从轨道交通建设、公交线网优化、公交专用车道建设等方面提高公交服务水平的策略;从实行错时上下班、征收拥堵费等角度调整出行时空分布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交通需求管理(TDM)已成为保障奥运会期间突增交通需求的必要手段。本文在综合奥运会交通需求特性和对比往届奥运会TDM政策要点的基础上,从控制机动车使用、设置奥运专用道、公共交通保障、错时上下班及人性化保障等5个方面阐述TDM政策在北京奥运会中的应用,并从政策综合性、可操作性、接受程度及政策实施效果等4个角度对该TDM政策进行效果评价。数据表明:TDM政策的实施使道路交通流量下降22.5%,早高峰路网平均车速提高28.5%,122报警量下降,公共交通客运量大幅上升,且公共交通的出行比例达45%以上,有效均衡了交通需求,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0.
城市交通拥堵治理问题,是当前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一个热门话题和难题。通过采取错峰上下班措施,实现道路交通负荷的错峰调节,对于城市的交通拥堵状况有显著效果。剖析北京市采取错峰上下班以达到缓解交通拥堵的措施,通过研究国内外实施成功的错峰上下班工作制,分析北京错峰上下班措施的实施条件,提出北京错峰上下班工作制的完善方案,对于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