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针入度的沥青结合料选择方法,无法与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建立直接关系,为了科学合理地选择沥青结合料,收集分析河南省10个典型地区20年的气象资料,分析比较Superpave和LTPP两种路面设计温度换算公式的计算结果,采用4℃性能等级分级量度,计算确定河南省典型地区的沥青结合料性能等级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性能等级适用河南气温的沥青结合料优化选择方法。研究结果有利于河南省高速公路沥青结合料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2.
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对路面车辙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立波 《公路》2003,(6):136-139
通过对某高速公路通车后车辙的跟踪检测和对所选取的典型代表路段的钻芯和级配组成等试验,分析了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对路面车辙的影响,并根据路面良好段的实际材料级配组成,提出了沥青混凝土路面上、中、下面层沥青混合料级配范围的推荐值。  相似文献   

3.
该文根据新颁《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结合汾(阳)-柳(林)高速公路汾阳至离石段沥青路面施工实践,对处于不同结构层的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矿料级配进行了设计,分析了矿料不同组分的变化对沥青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提出了该地区沥青混凝土的工程级配范围;通过理论分析、室内外试验检测,得出汾柳高速公路上、中、下面层沥青混凝土矿料的合理级配。  相似文献   

4.
辽宁地区道路沥青性能等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HRP关于沥青胶结料性能分级(PG)方法,对辽宁地区近年来沥青混凝土路面常用的AH90号重交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的性能等级进行研究.研究表明SBS改性沥青高低温性能优于重交AH90号沥青,SBS改性沥青适应辽宁的气候和交通要求,改善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性能,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5.
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病害原因的调查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志祥  孙文州 《公路》2004,(6):138-145
对江苏省某段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病害的原因进行分析调查,通过现场取芯试验,分析了路面各沥青层厚度、沥青混凝土路面现场空隙率以及沥青混合料级配油石比组成,结合路面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提出了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防治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多年冻土地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金钊  汪双杰  台电仓 《公路》2005,(2):124-127
青藏公路多年冻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裂缝是青藏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主要破坏类型,沥青混合 料设计首先应考虑沥青和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其次是抗冻水稳性、抗老化性能和疲劳耐久性,高温性能是较 次要的。矿料选择时,需要考虑矿料的强度、抗冻性、级配和酸碱性,对于酸性矿料,应适当添加抗剥落剂,使集料与 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4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时应特别注意沥青用量、温度控制、保温措施、接缝和施工季节等, 以确保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7.
重交通沥青混合料路面沥青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乃家 《东北公路》2000,23(2):28-29,89
本文结合试验和经验公式讨论重交通沥青混合料路面沥青等级及沥青用量的选择,分析各项试验指标与路用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张海涛  教天应 《公路》2012,(8):194-197
基于黑龙江省气候因素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性能的影响特点,探讨道路沥青PG等级技术在黑龙江省沥青混凝土路面中的应用,通过对黑龙江省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调查,建立了黑龙江省沥青混凝土路面气候分区及温度换算公式,确定了黑龙江省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PG等级要求,为进一步合理选用道路沥青PG等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刘兆元 《东北公路》1998,21(2):26-29,13
本文重点介绍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几个技术问题,如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矿料级配的选择,组成沥青混合料的各种材料的技术要求,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及在出现的病害与处理防治方法等。  相似文献   

10.
该文主要采用贯入度试验,从矿料级配、结合料、结合料含量、矿粉等几方面展开对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的高温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级配对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的高温性能影响较小,受其它几个因素的影响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用新疆常用的2种普通基质沥青和2种改性沥青,采用美国Superpave沥青结合料评价方法,确定4种沥青的PG性能等级,分析了4种沥青PG分级指标的差异性。并结合Superpave沥青胶结料规范及新疆地区路面设计中高低温要求,对新疆常用石油沥青进行PG分级,并提出了新疆地区沥青材料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应力吸收夹层沥青混合料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旷怀 《公路交通科技》2006,23(12):18-20,36
介绍了利用最大密实线设计混合料矿料级配。选用粘弹性高的SBS改性沥青,进行应力吸收夹层(SAMI)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全过程,并对其各项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材料模量较小,变形能力强,具有良好的疲劳抵抗能力和防水性能,可作为旧水泥混凝土加铺沥青层的应力吸收和防水夹层,以减少和延缓反射裂缝的发生,延长路面使用寿命。该技术在南柳高速公路和惠州博罗大道等沥青混凝土加铺工程中的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沥青混凝土路面试验检测抽样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扈惠敏  沙爱民 《公路》2006,(8):172-175
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通过对技术指标的试验检测,做出质量等级或合格与否的判断。技术指标试验检测的抽样方案,直接影响判断的结论。本文根据抽样检验理论并结合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控制特性分析压实度、混合料级配等关键指标的抽样方案,其结果可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及技术规范的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冯新军  肖洪海 《中外公路》2021,41(5):231-237
由于温度疲劳现象引起的裂缝会导致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性能和使用质量的严重下降.温度疲劳裂缝发生在气候温和的地区,是受约束的铺装层内部温度循环应变/应力的结果.该文介绍一种在恒定应变荷载作用下测量沥青混凝土试样抗温度疲劳的试验装置.为了模拟沥青混凝土的温度疲劳行为,采用机械方法对沥青混凝土进行单轴加载,在0.01 Hz的频率下实现恒幅正弦应变.试验结果表明:沥青含量、集料来源和沥青结合料等级对沥青混凝土的抗温度疲劳性能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5.
赵明宏 《公路》1990,(4):13-17
前言沥青稀浆封层路面,是用适当的级配筛屑(石粉),或天然河砂、人造砂等为骨料,以乳化沥青为结合料,加水、水泥等,按一定的配合比拌和成流动状态稀浆,摊铺在路面上而成的沥青表面处治层。当水分蒸发干燥硬化成型后,其外观、性能、作用与细粒式沥青混凝土路面相同。稀浆封层具有耐磨、抗滑、平整等性能;有质量好、成本低、用途广、工序简单、工程进度快的特点。是改善砂石路面、维修和养护旧沥青路面的一项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了解硬质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力学响应,采用正交分析方法分析中面层模量、中面层泊松比、下面层模量和面层厚度组合变化对沥青混凝土路面路表弯沉值和最大层底弯拉应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面层厚度组合和中面层模量对路表弯沉值和最大层底弯拉应力的影响很大,增加沥青混凝土层厚度、提高中面层模量能够减小层底拉应力和路表弯沉值.硬质沥青混合料具有较高的模量,能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整体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7.
艾长发  邱延峻  毛成  兰波 《公路》2008,(4):14-19
为基于环境因素的大温差地区选择适宜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提供理论依据。考虑沥青混合料的感温特性,将路面结构视为层间接触的不连续层状体系,应用ABAQU S的瞬态热分析和热-结构耦合求解技术,对不同基层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在低温大温差作用下的温度场与温度应力响应等温度行为特性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级配碎石、掺2%水泥的级配碎石以及沥青稳定碎石等柔性基层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组合,具有优良的抗环境温度变化作用的性能,是高寒、低温大温差地区值得推荐选用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  相似文献   

18.
根据武汉市东吴大道路面材料及气候状况,就沥青混凝土下面层提出了原材料和混合料设计的各项技术指标,介绍了改进型AC-25沥青混合料下面层设计的过程,包括级配选择、最佳用油量确定以及相关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沥青混合料满足下面层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9.
加筋沥青混凝土薄层罩面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维佳  黄毅 《东北公路》2000,23(1):24-26
本文从分析加筋材料在旧路薄层罩面的作用机理入手,根据加筋材料的室内路用性能试验结果及铺筑试验路的使用效果,证明对沥青旧路采用加筋沥青混凝土薄层罩面,能显著减少旧路反射裂缝,改善新旧路面层间结合,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并提出了加筋沥青混凝土薄层罩面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20.
该文针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层出现的极限破坏状态,综合道路等级、交通等级,以及施工因素,分别就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整治,层间接触处理,防裂处理,排水问题,厚度选择做了分析,并推荐了"白加黑"路面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