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准双曲面齿轮传动的轮齿接触分析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本文推导了准双曲面齿轮传动的轮齿接触分析方法,包括齿面接触分析和边缘接触分析,代表了齿轮啮合的完整过程。该方法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通过计算机数值仿真,可准确地显示不同参数,不同误差的齿轮啮合过程和性能,能有效地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齿轮轮齿应力,得出其应力分布规律,与传统计算方法相比较,从另一角度为齿轮强度计算提供了一种更加精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金相检验和扫描电镜等检测手段对失效齿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失效齿轮的设计、加工与装配方面存在问题,齿轮啮合面积偏小,并且存在较严重的偏载,导致失效齿轮的小端局部受力过大,这是造成轮齿断裂的主要原因;同时,失效齿轮材料的脆性加速了轮齿的断裂。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后桥主动齿轮(角齿)的失效分析,阐明了角齿渗层的裂纹起源及机理,从而揭示了角齿的硬化层剥落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新的工艺观念及渗层金相组织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5.
汽车变速器齿轮的参数化三维实体建模可以实现产品系列化设计,减少重复性工作,缩短研发周期,节约研发成本。文章利用CATIA软件对汽车变速器齿轮三维实体进行建模,然后通过ANSYS软件分析了齿轮接触应力。在CATIA环境中,利用参数化公式精确创建了渐开线圆柱斜齿轮的三维实体模型,并利用ANSYS的数据接口,将CATIA环境下生成的斜齿轮接触几何模型完整且无缝地导入ANSYS软件中,将模型划分网格,对齿轮啮合区进行接触应力分析、求解,计算在载荷和约束作用下的应力值,得出直观的应力云图。分析结果符合齿轮接触受力工况,证明所建模型和载荷施加正确。 相似文献
6.
7.
SY140型组合式变速器齿轮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SY140型组合式变速器齿轮为研究对象,用Pro/E建模,用ANSYS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针对齿轮的有限元分析结果,校核了该齿轮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两级平行轴加一级行星结构的增速齿轮箱为研究对象,通过SOLIDWORKS进行三维建模,对两级定轴斜齿轮进行受力分析,计算圆周力和齿面法力,以及最恶加载面的载荷,最后通过ANSYS进行有限元分析,对高速小齿轮2和4进行有限元分析,验证了齿轮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10.
11.
建立精确的差速器齿轮模型,根据齿轮啮合原理和赫兹公式,计算出单对轮齿啮合时可能出现最大应力的位置。运用有限元法,计算齿面的接触应力,通过与传统计算结果比较,表明了有限元法在差速器齿轮设计中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13.
桩土相互作用的有限元-无界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用有限元—无界元的方法计算桩—土耦合体系的应力和变形。为了模拟实际受力状态 ,在桩与土相接触的界面上设置了一种有厚度的接触面单元 ,它可以与土体的弹塑性模型相衔接 ,能合理地反映接触面及其邻近区域剪切破坏带中的变形性状。计算结果与现场观测数据吻合较好 ,说明在桩的负摩擦分析中考虑土的弹塑性特性及接触面单元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混合Ⅲ型50百分位假人头部有限元模型建模与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已公开的HybridⅢ第50百分位假人头部有限元模型过于简陋和网格尺寸过大的问题,建立了5种不同网格尺寸的Hybrid Ⅲ 50百分位假人头部有限元模型.通过模型有效性验证发现,当网格尺寸大于10mm时由于沙漏能过大而导致模型仿真失效;等于4mm时模型接近于可能仿真失效;小到2mm时模型沙漏能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且整个头部模型有很好的细节表现.具有该网格尺寸的头部模型较适用于头部接触碰撞的仿真,且可用来建立整体碰撞假人模型.在对头部皮肤与头盖骨之间接触特性的研究中发现,定义了头部皮肤与头盖骨之间的接触使仿真HIC值非常接近于试验值,消除了未定义接触时产生的约20%的误差. 相似文献
15.
建立斯太尔平衡轴专用的GAC110S关节轴承有限元模型;分析计算轴承分别承受轴向、径向和轴径向复合载荷时,轴承内外圈接触表面的压力分布规律、压力与变形间的关系,以提高轴承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齿轮传动的多目标设计方法,以斜齿轮体积和传动平稳可靠性为目标函数,建立了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多目标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并且结合实例利用科学计算软件MATLAB的优化工具箱求解多月标优化问题。目前,对于斜齿轮优化设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减小体积方面,一般不考虑传动平稳性。本文对减小体积和提高传动平稳可靠性两个目标进行了联合优化,这对于齿轮传动设计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