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本文主要介绍了6130ZQ柴油机增压配套过程中,供油系统的调整和诸参数的变化及其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通过试验研究,初步确定了最佳方案,为今后进一步改善发动机的性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CA6110/125Z1A2增压柴油机对青藏高原适应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A6110/125Z1A2增压柴油机采用带放气阀的增压器与柴油机实现了良好的匹配,并在供油系统采用高原补偿器,较好地解决了增压柴油机在高原地区容易出现增压器超温超速的问题。通过对CA6110/125Z1A2柴油机的性能计算与预测,确定了其在平原及高原时增压系统及供油系统的设计参数及柴油机性能在平原调整方案。整车性能试验及用户使用试验结果表明,该高原增压柴油机在青藏高原具有良好的动力性及经济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试验与结构参数的对比分析,对A型泵供油系统与直喷式车用柴油机匹配的适应性问题;就国产A型泵供油系统如何满足车用柴油机的要求和目前国内研制的A型加强泵供油系统与车用柴油机匹配时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国内外A型加强泵供油系统进一步提高性能时应解决的问题等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参数匹配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了车用柴油机 12HTД40C型喷油泵的结构和性能 ,并对该泵各缸供油间隔角、供油量、调速器、正负校正装置的检查和调整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4102ZQ增压柴油机性能模拟计算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AVL Boost性能预测软件对4102ZQ增压柴油机的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计算,对影响柴油机性能指标的主要参数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压缩比、供油相位、配气相位以及排气系统等参数的最佳取值范围,为柴油机改进设计和试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对非标柴油—二甲醚混合燃料在柴油机上的应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燃用D50混合燃料柴油机动力性略有下降,但是排放性能大为改善,尤其是烟度;调整供油提前角对D50柴油机的动力性影响不大,供油提前角14°曲轴转角时柴油机的排放性能最佳;采用EGR技术可有效地降低NOx排放,但是在大负荷下加大废气引入量将会导致燃烧恶化,炭烟排...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了车用柴油机12HTД40C型喷油泵的结构和性能,并对该泵各缸供油间隔角,供油量,调速器,正负校正装置的检修和调整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供油正时是指喷油泵正确的供油时间,一般用供油提前角表示。供油提前角是指喷油泵第1缸柱塞开始供油时到该缸活塞行至上止点时曲轴转动的角度。一般柴油机供油提前角为15~25°,供油提前角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发动机的工作性能。汽车行驶一定里程或在维修中喷油泵检修后经过调试重新安装时,必须检查与调整供油正时,以保证柴油机经常在最佳或接近最佳供油提前角情况下工作。喷油正时的标记 为了便于检查与调整供油提前角,柴油汽车通常在发动机和喷油泵上都有供油正时标记,一般可分为三种:  相似文献   

9.
喷油提前角对柴油机的性能诸如功率、热效率、油耗、废气排、噪声等)影响很大,因此,为保发动机有良好的性能,喷油提前必须调整至最佳位置。喷油提前实际上是由喷油泵的供油提前来保证的。喷油提前角需要适时调整为保证柴油机具有最佳的工状态,就要确定一个最佳喷油提角。对任何  相似文献   

10.
495ZLQ柴油机参数匹配与性能计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发动机模拟计算软件BOOST建立了495ZLQ柴油机的计算分析模型,探讨分析了不同增压器型式、排气管结构、压缩比及供油提前角等匹配参数对整机性能的影响,并确定了较合适的匹配参数。对选定的柴油机优化方案进行了标定转速3 200 r/min和最大扭矩转速2 200 r/min下的负荷特性模拟计算分析与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值较为一致,柴油机性能符合预定的目标,为该柴油机改进设计与试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依靠软件算法实现了电控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的柴油量和天然气量的协调控制,并通过调整燃气供给系统参数及优化控制策略,消除了燃料切换过程中出现的较大幅度的转速波动,最终实现了转速基本无波动的油气切换过程。  相似文献   

12.
GD-1高压共轨电控柴油机起动控制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机械式供油系统相比,高压共轨电控系统在起动时可迅速建立起较高的油压、灵活地调节喷油量和喷射提前角。基于GD—1高压共轨电控系统,采取对喷油量、喷油压力和喷射正时等主要参数的调节与控制,做了电控共轨柴油机起动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有效改善柴油机起动性能。  相似文献   

13.
降低柴油/LPG双燃料发动机碳烟排放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公交柴油客车一直难以解决的碳烟排放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开发出一种柴油/LPG 双燃料发动机用的燃料供给和控制系统。经柴油机改装和装备该系统的柴油/LPG双燃料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能 够在柴油运行模式和柴油/LPG双燃料运行模式之间平稳切换,在双燃料运行模式下能够保证发动机的动力性和 经济性,碳烟排放大幅度降低,最大可降低至柴油工况的80%。  相似文献   

14.
采用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振动速度特征参数与供油提前角异常故障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基于已验证的195柴油机有限元模型模拟并提取了不同供油提前角下的振动速度特征参数,模拟结果表明,随供油提前角的增大,描述燃烧始点、峰值压力出现时刻及最大压力升高率出现时刻的振动速度特征参数减小,描述峰值压力及最大压力升高率的振动速度幅值特征参数增大,描述平均指示压力(IMEP)的特征参数变化规律不明显。以1110和295柴油机为试验验证对象,测量并提取了不同工况下的振动速度特征参数,结果表明振动速度特征参数随供油提前角的变化规律和理论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5.
车用柴油机加速瞬态过程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设计了车用柴油机在加速瞬态过程中的控制策略,建立了直列4缸电控单体泵柴油机的数学模型,模型包括燃烧模块、进排气系统模块、带中冷的增压器模块和控制器模块。在加速过程中,针对废气涡轮增压器的滞后问题,设计了一阶油门滤波的油量供给策略。通过仿真研究,给出了根据空燃比和发动机转速变化量决定的控制时间常数。  相似文献   

16.
高压共轨柴油机高海拔性能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GT-Power软件建立了高压共轨柴油机工作过程模型,研究了等油量和等空燃比条件下柴油机性能随高原环境条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等油量下,柴油机扭矩和燃油消耗率在海拔3 000 m以内中高转速范围基本保持不变;在海拔4 000 m以上标定转速下增压器超速,海拔5 000 m,900 r/min时发动机因空燃比过低而无法运行。等空燃比下,同0 m海拔相比,海拔5 000 m不同转速下发动机燃油消耗率平均增加7.2%,扭矩平均下降近40%,动力性下降严重。等油量或等空燃比方法不符合我国高原实际情况,需要建立新的柴油机性能高海拔修正或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采用切线凸轮的电控单体泵燃油系统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电控单体泵燃油系统特性在匹配切线凸轮型线下的燃油特性。进行了高转速和低转速下的试验,低转速下对应的供油速度低,如果供油提前角太提前将导致断续喷射,高转速下较大的凸轮速度将对应较高的供油速度,使得供油压力高,因此可用凸轮速度范围受到限制,切线凸轮速度变化较大使得对应的工作区间较短;进行了不同提前角下的试验,供油角度的变化对电控单体泵燃油系统喷射特性影响较大,不利于通过调节喷油角度来优化排放性能;进行了不同油量下系统的特性试验,发现不同油量下喷射特性变化大,变化规律不满足理想喷油规律的需求;进行了高速下燃油系统试验,高速时由于压力波的影响出现了二次喷射。结果说明,切线凸轮型线的速度段斜率大,能够快速实现高速供油,有利于快速建立供油压力,但是采用切线凸轮的单体泵燃油系统的供油特性受到转速和提前角的影响,不利于发动机面工况的匹配和大功率柴油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苏岩  刘忠长  郭亮 《汽车工程》2006,28(4):340-342
建立柴油机起动过程试验系统,并利用瞬时转速分析不同拖动时间、不同拖动转矩和不同供油量等条件对柴油机起动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瞬时转速能够判断柴油机着火首循环以及辅助分析燃烧组织的优劣。适当增加拖动时间、提高拖动转矩有利于改善柴油机起动性能。增加起动过程中的供油量,有助于发动机快速进入怠速稳定转速。  相似文献   

19.
二甲醚发动机的燃烧与排放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在一台2135直喷柴油机上,对燃油供给系统进行了适当的改造,测试了燃用二甲醚发动机的燃料喷射时刻、气缸压力和有害排放,计算分析了放热规律及滞燃期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供油提前角相同的情况下,二甲醚的喷射延迟比柴油长而滞燃期比柴油短,着火时刻落后于柴油;二甲醚的最大放热速率小,而燃烧持续期短;二甲醚发动机接近无烟排放,N0x排放浓度显著低于柴油机。  相似文献   

20.
提高国Ⅲ柴油机排放水平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安装EGR和DOC+POC耦合式后处理装置,对一款国Ⅲ高压共轨柴油机进行了改造和排放升级试验.通过调节EGR和供油参数,对改造后发动机的ESC十三工况点分别进行了排放优化,并按照优化结果进行了ESC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发动机通过改造和优化,ESC排放水平能满足国Ⅳ限值.同时对EGR和供油参数的调节以及后处理装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