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讨论了一种功率变换器输出的控制方案,该变换器可用于柴油军用车辆的电源系统。电源系统的输出由一个三相四桥臂电压型变换器和正弦波滤波器组成,运用新的控制方案,电源系统可以在任何负载条件下产生三相对称的正弦波输出电压,而波形失真却很小。变换器性能的优劣通过额定功率为18kVA的样品试验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2.
单片式开关稳压器LM2576-ADJ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单片式开关稳压器LM2576-ADJ构成Buck变换器,不稳定直流电压仍采用线性电源方法获得,输出直流电压既保持了线性电源宽范围连续可调的特点,又具有开关电源高效率的优点,电路简单,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3.
为减少谐波污染 ,对于前级功率因数校正系统 ,采用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PFC),并针对PFC功率因数校正升压变换器存在的电路不稳定问题提出一种动态补偿方案。结果表明:该动态补偿方案能够抑制因固定补偿带来的过零死区现象,PFC 升压变换器的功率因数得到提高,且总谐波失真率降低。  相似文献   

4.
结合交叉口交通特征快速制定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案的需求逐渐增加,针对常规交叉口的信号控制方案简明选择逻辑研究可加快设计效率.基于各种基本信控方案的特征和适用特点,充分考虑交叉口交通流量分布特征,制定符合常规交叉口配时需求的快速决策生成信号控制方案的基本逻辑.经过单口放行方案适用性判断,左转专用相位必要性确定、嵌套相位方案适用性判断等步骤,确定目标交叉口最佳相位相序方案.并针对嵌套相位特殊情况给出了嵌套相位的配时方法.最后对逻辑方法的适用性以及应用拓展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燃料电池城市客车混合动力系统的自适应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燃料电池发动机和镍氢电池组组成的混合动力系统中,提出了通过一个双向电源变换器实现双电源输出功率混合的控制方法。在分析燃料电池发动机输出特性的基础上,设计了双向电源变换器的外特性曲线,使得镍氢电池组根据燃料电池发动机输出电压的变化,自动调节工作模式和充、放电电流,实现了混合动力系统输出功率的自适应控制,得到了稳定的动力系统输出电流和电压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王伟娟 《交通与计算机》2007,25(3):31-33,38
相位设计是信号控制交叉口进行配时设计时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直接决定着控制方案的效果.当前使用的相位设计主要依赖经验判断或穷举确定,不能保证最优.文中提出了基于相位阶段的相位设计"分组、相位搭接、相序调整"逐步优化法,能保证相位设计结果接近最优,并以4路交叉为例说明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为混合动力汽车的超级电容器开发了一种高频开关充电器,该充电器的主电路采用级联式Buck变换器,PWM发生芯片TL494作为调节器,单片机PIC16F877作为充电模块状态监控器.样机试用结果表明,该充电器能够实现对超级电容器组的快速高效充电与智能监测.  相似文献   

8.
叠加相位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交通控制的基本概念入手,给出叠加相位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十字交叉口几种典型信号配时方案应用叠加相位的可行性,并结合典型方案给出了一个算例.在算例及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典型四相位十字交叉口两类叠加相位的应用条件.  相似文献   

9.
上一期介绍了电动客车的基本结构和关键零部件,本期重点介绍电动客车直流/直流(DC/DC)变换器的电磁兼容性能。电动客车DC/DC变换器主要用于对动力电源的输出进行控制,实现动力电池(或超级电容)与电机控制器  相似文献   

10.
机动车相位固定最小绿灯时间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向典型的十字形信号控制交叉口,建立了具有8个机动车相位和4个行人相位的双环相位结构,采用一种半环分析方法,讨论了可能存在的相位组合方案和相位切换方案,定义了起始相位和末尾相位两种机动车相位属性,分析了相位切换过程的基本规律。建立了具有不同属性的机动车相位的固定最小绿灯时间与相位结构、行人相位绿灯时间、绿灯间隔时间的数值关系。以相位结构、最小行人过街时间和绿灯间隔时间为主要依据,离线计算得到机动车相位固定最小绿灯时间。控制时段内,自适应控制策略可以根据当前信号周期内的机动车相位属性,为其动态分配固定最小绿灯时间。算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沥青搅拌设备的回收粉处理问题,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处理方案的设计思路;从处理系统机械设备的增设、设备的位置和安装、处理系统的控制系统安装和调试3个方面,对处理技术实施方案进行了具体阐述。实践证明:回收粉完整性处理系统不仅保证了拌和机的连续生产,而且保持了场地的整洁和对回收粉的选择性利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结合对置活塞二冲程汽油机对置曲柄连杆机构的设计要求,提出了4种布置方案,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动力学仿真模型,分析了不同方案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活塞运动相位差一定时,4种方案的活塞相对运动规律和缸体横向力变化规律相同;随着相位差增大,缸体横向力波动幅值增大,平衡性变差。轴对称布置的对置曲柄连杆机构曲轴旋向相反,对置活塞对缸体的侧压力方向相同;中心对称布置的对置曲柄连杆机构曲轴旋向相同,对置活塞对缸体的侧压力方向相反。轴对称布置的缸体竖直方向合力受相位差的影响极小,约为传统发动机的2倍,相对缸体中心的力矩随相位差的增大其幅值增大;中心对称布置的缸体竖直方向合力随着相位差的增大而增大,且远小于传统发动机,相对缸体中心的力矩受相位差的影响极小。方案3中进排气侧缸体侧压力的方向及变化规律有利于气缸体水平布置的缸套润滑和实现两侧曲轴的同向同步。  相似文献   

13.
卓文海 《隧道建设》2017,37(6):730-734
为提高地铁线路平面精调效率,避免调线后出现相邻区段控制点线位偏差,利用切圆法通过建立与圆曲线相切的辅助线进行指定角度的切圆旋转,通过协同调整交点坐标与切线方位角关系进行平面优化。结果表明:1)在调整相邻区段线位时,切圆法可以完全不影响已稳定曲线部分的线位;2)利用切圆法调整线位,对既有曲线的变化只是单端减短或增加圆曲线的长度;3)在设计阶段,对于控制点众多的连续曲线区段的平面选线,切圆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4)在施工过程中,当发生隧道平面掘进偏移事故时,切圆法能够极大程度地提高调线的工作效率,能短时间内提出指导后续推进的调整方案,降低盾构停机所造成的工程风险。  相似文献   

14.
天津永和斜拉桥换索后的索力调整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结合天津永和斜拉桥的换索与调索实践,在分析换索后全桥结构性能变化的基础上,阐述索力调整的目标、原则,利用平面杆系有限元程序和影响矩阵法基本原理,采用试算法确定出索力调整方案,分析索力调整的效果。调索过程中的监测结果表明,索力调整后,全桥索力接近目标值,索力分布趋于均匀,桥面线形、塔位均得到明显的改善,调索并未引起主梁混凝土产生过大的拉应力,试算法是一种实用性较强的可行方法。调索方案的优选应考虑尽量避免使运营多年的老桥结构受力状态发生突变,以保证调索过程中结构的安全。天津永和斜拉桥的调索实践为今后PC斜拉桥的调索工程提供了较为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温剑喜  苏添发 《汽车电器》2021,(4):64-65,68
由于发动机节气门上面的位置检测霍尔传感器受到干扰,导致在发动机负载增大时,节气门开度反而变小,发动机工作异常。根据电子节气门的功能原理进行排查分析,霍尔位置传感器输出的电压值异常,与实际设计值相背离,综合考虑开发周期、成本等因素,从优化电子节气门电路芯片的方案,解决电子节气门开度调节异常的问题,并对霍尔传感器周边环境的一般要求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16.
刘欣 《隧道建设》2022,42(12):2122-2130
为解决人工调线调坡费时费力、效率低下,且无有效评价指标评判方案优劣的现状问题,从分析线路平纵断面设计变量入手,依据规范相关规定制定约束条件,创新性地建立带有侵限容忍值惩罚项和合规性惩罚项的目标函数,提出一套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适用于矩形、马蹄形、圆形等多种隧道断面类型的地铁调线调坡数学分析模型,并以此开发地铁智能调线调坡系统。以长沙地铁4号线某区间右线隧道为例,对比人工设计和智能系统的调线调坡结果。由对比结果可知,智能系统在线路参数选择的合理性和改善侵限情况等方面均明显优于人工调线调坡,且具有可靠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17.
干道协调控制相位差模型及其优化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协调控制系统进行相位优化设计,综合考虑各路段的平均车速、车流的离散性、相交道路的转弯车流以及车辆到达的不均匀性等各种影响干道协调控制方案实施效果的主要因素后,建立了一种新的干道协调控制相位差模型.以干道控制系统的总延误与总停车次数作为相位差模型的输出,对上、下行车队在交叉口的延误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利用Matlab编程计算来实现相位差的优化.结果表明:该优化模型为解决干道协调控制相位差优化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针对公路施工过程周期长、参与主体多、施工方法多变等特点,提出在公路施工中进行全过程仿真的应用需求,全过程仿真的核心内容便是模型的自适应算法.在Petri网的数学分析方法基础上,使用数学分析的方法建立了模型输出和参数之间的关系,推导出模型生产率的表达式、变迁相关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以及模型时间参数调整的公式,最后给出了自适应算法流程.  相似文献   

19.
任碧能 《隧道建设》2018,38(6):1009-1013
为提高地铁线路纵断面精调效率,避免调坡后出现相邻区段坡段超限,利用上下限线法,建立轨面线允许上下浮动的上下限线范围进行辅助调坡,协同调整变坡点和竖曲线半径与上下限线关系进行纵断面优化,并应用于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隧道纵断面掘进偏移事故中。结果表明: 1)采用上下限线法可以快速判断盾构掘进是否竖向超限,并方便快速确定调坡方案,避免多次调坡反复验算问题; 2)采用上下限线法可以避免对已实施段盾构隧道的调坡超限; 3)上下限线法成功应用在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隧道偏移事故中,采用该方法能在短时间内找出指导后续推进的调整方案,避免盾构停机造成的工程风险。  相似文献   

20.
周宇明  齐汗军 《客车技术》2011,(3):18-19,21
针对汽车覆盖件在传统冲压工艺中方案难以确定,需反复进行试模的问题,引入了板料成形有限元分析软件Autoform 对汽车保险杠板料进行冲压仿真,准确预测了板料在成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陷,从而在汽车保险杠模具加工前对设计方案进行及时调整,使得修模工作量减少5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