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研究目的:对承力索架设引进等效负载概念,使承力索架设速度和安全性有了提高,并对该方法的不足之处作出了分析和解决. 研究结果:张力等效的应用不仅可以大大地降低承力索的下锚张力,加快落锚速度,提高施工的安全性,还满足了承力索架设一次到位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从接触网大修更换承力索施工中,总结影响承力索倒接后b值控制以及腕臂发生偏移的因素,并找出解决办法。对类似大修换线施工和新建电气化铁道承力索架设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接触网链形悬挂计算理论为基础,详细讨论了承力索恒张力架设施工中的影响因素,得出了承力索在不同情况下的2种安装曲线,以便能够在架线施工中一次到位。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复线“V”型天窗区段跨越站场上、下行线索的更换方法,论述了“V”型天窗时架设承力索的并线原理,提出了“V”型天窗更换承力索的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5.
结合大秦线2 亿t 扩能改造工程实际对接触线初伸长进行了探讨,介绍了国内外针对新承力索和接触线初伸长采用的方法,并提出了能使既有线扩能改造施工中新架设的承力索和接触线初伸长一次基本出尽的有效方法,为今后既有线扩能改造施工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6.
张驰 《中国铁路》2000,(9):34-35
回顾了人工架设接触网线索和进口小张力架线车架设接触网存在的弊端,阐述了随着我国电气化铁路的发展,研制和应用国产化接触网全张力架线车组的必要性,以及在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架设施工中,采用自动控制线索全张力架设承力索、导线,以确保接触网悬挂质量,确保运行机车的良好取流.  相似文献   

7.
张驰 《中国铁路》2000,(9):34-35,33
回顾了人工架设接触网线索和进口小张力架线车架接触网存在的弊端,阐述了随着我国电气化铁路的发展,研制和应用国产化接触网全张力车组的必要性,以及在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架设施工中,采用自动控制线索全张力架设承力索、导线,以确保接触网悬挂质量,确保运行机车的良好取流。  相似文献   

8.
《中国铁路》2006,(2):78-78
为了减低接触网的维修费用,日本铁道综合研究所开发试验了新型带电承力索双链型悬挂接触网。在受流试验装置上,用架设实物接触网和受电弓评价了导线抬高量、导线应力、离线率等受流性能。结果表明,当车辆运行速度为200km/h,带电承力索张力为34.3kN。辅助导线张力为4.9kN,接触导线张力为14.7kN,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确定接触网软横跨横承力索最低点的一种计算方法,并以北京—郑州段电气化改造中保定南站的软横跨横承力索为例进行了计算,证明该计算方法可简化软横跨多的车站和区间的横承力索计算。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新架设的接触线、承力索等架空输电导线,都有一个初延伸的过程。为保证施工中悬挂架设调整一次到位以及提高运营中接触悬挂的稳定性,减少维修工作量,一般要求对新线进行超拉。目前常用的超拉方法主要有机械和人工超拉两种,都是在施工现场进行的,且存在需要占用线路、对曲线腕臂加固、增设临时拉线、安全隐患相对较多等缺点。现提出一种工厂化超拉的工作模式,可以克服现场超拉工作模式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研究电气化铁道接触网承力索特别是铝包钢、铜或铜合金承力索在运行中引起磨损,甚至发生断股、断线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研究方法:通过对接触网承力索的现状和主要防磨损措施的研究来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提出了防止承力索磨损的主要技术措施:采用单根铁线连续绑扎、匹配悬吊滑轮与承力索表面硬度、采用辅助绳悬挂承力索及采用承力索预型保护条。研究结论:道岔柱应采用双腕臂结构、特殊设计来避免承力索间相互碰磨、改善承力索悬挂结构及使用承力索预型保护条。采用承力索预型保护条是解决承力索磨损的有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雷击将造成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绝缘子闪络,影响供电的可靠性。现有的研究表明,在直供方式中,接触网的绕击耐雷水平远低于其反击耐雷水平,因此架设避雷线有利于提高接触网的整体耐雷水平,减少雷击跳闸率。研究回流线升高兼做避雷线(方案1)与单独架设避雷线(方案2)对接触网防雷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避雷线位置合适时,两种方案均能对承力索的绕击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单独架设避雷线时,回流线与避雷线共同作用,增大与承力索的耦合系数,并对雷电流起到分流作用,从而提高接触网的感应耐雷水平与反击耐雷水平。因此方案2的感应雷耐受水平与反击雷耐受水平均略高于方案1,但总体投资要大于方案2,现场应根据雷害的严重程度及投资比较,选取合适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馈线承力索型接触网因其节省维修量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在东京地区使用的是两根PH356mm^2承力索结构,在KANSAI区采用一根TACSR730mm^2承力索结构。考虑到使用承力索的根数,由于一根承力索使用的零件少,因此更加受到青睐。铜承力索因不需要与其他不同材料的零件连接,使用价值更高。为实现两种系统的优越性,我们开发出了只使用一根铜承力索的馈线承力索型接触网。  相似文献   

14.
针对高速铁路接触网支撑结构中承力索底座裂纹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加速区域卷积神经网络与Beamlet变换相结合的图像检测方法。该方法使用加速区域卷积神经网络实现对承力索底座在待检测图像中的识别定位,然后根据定位的承力索底座图像特点,通过Radon变换等预处理操作对承力索底座疑似裂纹区域精确定位,最后使用基于Beamlet变换的局部链搜索算法快速得到裂纹信息,实现承力索底座裂纹故障的可靠诊断。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在复杂的接触网支撑与悬挂装置图像中准确定位识别承力索底座裂纹故障,对拍摄距离、拍摄角度以及曝光度等因素具有很好的适应性,且具有较高的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15.
介绍防止接触网承力索相磨常用的几种方法,通过施工、大修和运营检修中对承力索相磨几种方法应用,建议优化接触网结构及采用预绞式保护条的方法,解决承力索相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以接触网链形接触悬挂的计算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实现承力索架线一次到位的技术条件,得出了计算承力索张力和补偿坠砣安装高度的计算公式,并总结了承力索一次到位施工的8个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吊弦预制方法工作量大、效率低下的缺点,介绍接触网架设施工时腕臂偏移、承力索高度、拉出值及跨距等参数的测量方法。基于力学原理,分析简单链型悬挂中等高和不等高悬挂时吊弦长度的准确计算方法。根据吊弦长度计算结果,阐述吊弦预制、安装的具体过程。该施工工艺有效改进了整体吊弦制作安装的方式,施工效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速铁路接触网承力索座辅助承力索缺失的问题,基于DHOG特征及离散余弦变换特征增强提出辅助承力索缺失故障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需对样本库图像提取DHOG特征,在此基础上训练AdaBoost分类器并给出承力索座的精确定位;其次使用离散余弦变换滤除图像背景信息,实现辅助承力索目标特征信息增强;随后通过可接受圆弧检测、圆弧段聚类拟合实现图像内的圆形检测和统计,并根据统计数目,给出故障判据,最终实现高铁接触网辅助承力索缺失的故障判断。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目标定位上具有较好的尺度、旋转不变性,在故障检测上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机械阻尼实现的种类及在接触网系统中的应用.由于承力索在承力索座内呈刚性连接,在机车高速运行时受电弓对接触网的冲击通过吊弦传递到承力索座处,尤其机车列数较为频繁时,一方面加速了承力索悬挂点处的累计疲劳,另一方面不利于接触网的弹性,削弱了接触网系统的寿命.应用阻尼耗能原理的阻尼器可有效地缓解对承力索定位点的冲击,并能提高接触网的弹性均匀度及机车受流的平稳性.  相似文献   

20.
对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系统中铝包钢型承力索目前在终端固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及研究,介绍了为解决这一问题而新研制的铝包钢型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从两个方面对目前螺纹锥套式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的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即:在原来一套楔子的基础上再增加一套夹紧装置,以增大夹紧力;将楔子及新增加的夹紧装置中的齿形加深,以增加咬合的可靠性。通过优化设计,研制出一种“顶丝压块及锥套双夹紧”结构的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并针对铝钢型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提出了“在导线拉断力范围内的任何荷载下,导线均不应从终锚线夹中滑脱”这一新的滑动试验标准,大大提高了铝包钢型承力索终端锚固的可靠性。为目前我国广泛采用铝包钢型承力索提供了理想的锚固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