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平交路口远引掉头设置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交路口远引是解决路口流向禁限后车流转向问题的有效方法。通过对掉头地点的选址规划以及交叉口之间的协调控制进行研究,提出最佳掉头位置应满足的条件以及交叉口协调控制的相位差计算方法。通过对掉头通道通行能力的分析,提出实施掉头信号控制条件和具体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微观仿真软件VISSIM,针对远引掉头的流量及掉头点距离进行了交通仿真,并采用延误和行程时间作为主要指标,对远引掉头的适应性进行分析,得出了国内远引掉头适用建议流量及相应流量的建议掉头点位置,为国内远引掉头的应用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3.
右置掉头与右转共用车道通行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央分隔带宽度受限的情形下,掉头置于靠近中央分隔带的车道上,公交车等大型车辆的转弯半径过小,对交叉口的行车安全和交通效率均有不利影响.将掉头车道置于行车方向的最右侧与右转共用车道,可以有效解决此问题.文章通过借鉴通行能力手册HCM上直左、直右以及左右共用车道通行能力计算方法,在确定左转及掉头调整因子基础上,建立了交叉口掉头右置与右转共用车道的通行能力计算模型.研究结论可为掉头车道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汽车保有量取决于城市的土地开发模式。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地区的就业、住房、休闲、教育和购物条件以及家庭成员的年龄、性别、收入和家庭规模都会影响到人们对出行目的地和出行方式的选择,而家庭住房位置的影响则是长期的。应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和澳大利亚墨尔本两座城市数据,分析了城市总体用地水平和人均水平、家庭人口及其距离工作地点的路程等对家庭汽车拥有量的影响,建立了家庭汽车拥有量多项式逻辑模型。模型表明,城市扩张是影响家庭汽车拥有量的主要因素,利雅得市家庭汽车拥有量在2辆以上,而墨尔本市不少于1辆。  相似文献   

5.
专用航道受水深的限制,一般都比较狭窄,大型海船在专用航道内掉头操纵就很困难。文章在全面分析主客观因素的前提下,深入探讨了大型散货船在受潮汐影响,且航道宽度较窄的专用航道内,两种不同流态下完成掉头靠泊张家港海螺水泥码头操纵的技术要领和注意事项,对大型散货船在复杂狭窄航段掉头靠泊码头操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基于微观仿真的远引掉头选址规划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在保障行车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远引掉头交通运行效率,分析了远引掉头措施的适用条件,定义了典型应用环境,提出了借鉴国外相关规范以及结合临近路口配时设计的远引掉头选址规划优化方法,并将规划方法放入典型应用环境中,采用微观仿真软件进行评价。仿真结果表明:两种选址规划方法下的远引掉头措施都优于直接左转,其中规范法使平均延误减少了约3.8s,结合配时设计的方法使平均延误减少了约6.8s。可见,在遵循规范的基础上,对临近路口配时进行优化,既保证了行车安全性,又能显著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7.
正正如共享单车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弥漫一样,目前已有多家汽车分时租赁APP平台在各大城市落地。戴姆勒推出了Car2Go分时租赁汽车服务,乐视发布APP:零派乐享;首汽推出了:Gofun出行。但是这些手机APP软件因为限于在特定地点借车,也必须在特点地点还车的限制,在使用的便捷性上一直无法实现大规模应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简述了南通营船港水道下界航道可航水域尺度,运用"静态系数或通航要素系数"理论,对苏桥#5左右通航浮上、下水域航道难度静态系数进行分析和比较,提出了海船掉头进出南通营船港的有关事项,为航海人员掉头进出南通营船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开车谁不会掉头啊,驾校里早就教过了。嘿!驾校里教的只能算是基础知识,在马路上的实际路况要复杂得多,得全神贯注前边起步的车,注意突然横穿的行人,还不能让别的车加塞儿,一个小小的掉头学问就大了。  相似文献   

10.
郝庆丰 《家用汽车》2012,(12):158-158
近日,关于奇瑞汽车的消息频频见诸报端——10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公告,核准了奇瑞捷豹路虎汽车有限公司乘用车合资项目。奇瑞苦盼的合资项目,至此终于修成正果。据了解,项目建设地点为江苏省常熟市,  相似文献   

11.
给出了公交车的4种实时调度策略,包括滞站调度、跳站调度、短掉头和发车调度.4种调度策略各有优缺点,但是在特殊环境之下,如何考虑选择不同的调度策略是管理者面临的重要问题.文中建立了ANP方法,选择12个指标对4种不同的调度策略进行对比,考虑指标与因素之间的反馈与关联,更接近于决策的实际情况,有助于提供更好的方案选择.  相似文献   

12.
你会掉头吗     
张虔  赵苇 《家用汽车》2007,(2):162-163
开车谁不会掉头啊,驾校里早就教过了。嘿!驾校里教的只能算是基础知识,以马路上的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得全神贯注前边起步的车,注意突然横穿的行人,还不能让别的车加塞儿,一个小小的掉头学问就大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分析汽车共享服务对城市出行者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影响,基于随机效用理论,运用行为调查和意向调查数据,以汽车共享服务、出租车、地铁三种出行方式作为选择肢,构建多项Logit模型,并应用SPSS软件对模型进行拟合检验与参数估计。研究表明:性别、年龄、最常使用交通工具、日常通勤单程距离、出行距离和汽车共享服务收费标准均会对出行者的汽车共享服务选择行为产生显著影响;中青年男性更倾向于选择汽车共享服务出行,且随着出行距离的增加、汽车共享服务收费标准的降低,汽车共享服务被选择的概率会增大;相较于出租车,日常通勤单程距离为20~30km的出行者更倾向于选择汽车共享服务;相较于地铁,最常使用交通工具为私家车的出行者选择汽车共享服务的概率更大。因此,为提高汽车共享服务被选择概率,应提高用户体验、服务水平,合理设置收费标准。  相似文献   

14.
《家用汽车》2014,(3):144-147
获奖理由:回归一个大奇瑞之后的经典之作,不仅代表着奇瑞全新战略的华丽转身,还代表着自主品牌以一种全新的形象面向世界。艾瑞泽7的面世颠覆了中国人传统的船大难掉头的理念,集奇瑞汽车等中国顶尖技术和科技于大成,令人耳目一新的人性化设计。细腻的内饰做工,扎实的底盘调校。改变了中国消费者审视奇瑞,审视中国民族汽车品牌的眼光。艾瑞泽7代表着奇瑞的成熟,在产品与战略层面艾瑞泽7获得双赢。  相似文献   

15.
����·�ڽ�ͨ��Դ�Ż��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空间设计的角度介绍了城市道路交叉路口资源优化的主要方式,并就其中的主要形式——车辆禁左的方法进行阐述,提出了通过路段掉头、利用支次路形成平面立交以及利用会交专用道掉头来疏导交叉路口左转车流的三种新思路,解决了因交叉路口禁止车辆左转而带来的绕行距离增加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为挖掘现有路网的通行潜能,维护良好道路交通秩序,提高通行效率,保障交通安全,广州市通过大力推进"交通组织微循环、交通设施微改造"交通治理工作,营造安全、有序、畅通的城市道路交通环境。交通组织微循环改造主要包括:进口导向车道调整、增设人行横道线、增设掉头车道或禁止掉头、借道通行、设置车辆或行人待行区、禁止车辆转向或限时禁止转向等。交通设施微改造新技术主要包括:交叉口动态控制转向、借用同向车道掉头、区域交通组织联动、交通量控制信号灯、消防通道专用交通信号灯、"礼让斑马线"交通设施、车行道精细化设计以及分时停车措施等。最后通过介绍相关案例实施效果说明新技术的科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平交路口远引掉头技术应用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旨在提出符合我国变通特性的平交路口远引掉头技术应用研究思路。首先,作者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和总结,从中发现国内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从我国道路交通环境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基于微观仿真的技术研究思路。主要从中央分隔带开口布局、中央分隔带设计和机非分离的交通组织方案等方面,对远引掉头技术研究思路做了系统的规划。  相似文献   

18.
·�ε�ͷ��ͨ����֯��ʽ�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我国许多城市的交通拥堵主要产生在干路交叉口,交叉口负担过重导致与相连路段通行能力不均衡是其主要原因。本文提出引入路段掉头交通流组织方式提高干路的畅通性和解决交叉口拥堵问题的新思路,对路段掉头组织方式的思路、优缺点进行了简要阐述,重点分析了该方法在城市干路中应用的可行性,并从路网规划、道路设计和交通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9.
汽车的发动机选择是否合理,不仅影响到汽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而且还关系到整车的制造成本以及有关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文中提出了在选择汽车发动机时,应根据汽车的实际使用工况,并汽车的各项性能要求,进而合理地匹配确定发动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20.
针对汽车共享发展中存在的出行费用较高,城市中心区停车难问题,文章对汽车共享选择行为和地铁换乘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归纳分析,并设计出行者出行方式选择行为调查问卷;通过多项Logit模型对调查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探究影响汽车共享换乘地铁选择行为的因素,为推广汽车共享换乘地铁出行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年龄、职业、家庭年收入、家庭拥有小汽车数量、可以忍受的乘车最长步行距离、可以忍受的中心区道路平均车速、乘车时间、候车时间、出行费用等因素对汽车共享换乘地铁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